研究生: |
洪銘陽 Ming-Yang Hung |
---|---|
論文名稱: |
流水學習法融入環境解說教案設計以陽明山國家公園步道解說為例 |
指導教授: |
許瑛玿
Hsu, Ying-Shao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生命科學系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1 |
中文關鍵詞: | 環境解說 、流水學習法 、環境保護態度 、環境保護行為 、環境保護知識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7 下載:1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流水學習法( Flow Learning)作為教材研發的理論基礎,以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步道、人文、生態等自然景觀與資源為主題,研發一套環境解說教材。以實驗研究法中的「單組前後測設計」( The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進行資料收集,旨在探討國中生於環境解說教材前後對環境保護態度、環境保護行為與環境保護知識的改變情形。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公立國中七年級童軍團的學生,採自願參加,有效樣本共45人。研究工具包括以流水學習法設計之環境保護解說教材、環境保護態度量表、環境保護行為量表與環境保護知識量表等。經採用成對t考驗(Paired t-test)、皮爾遜積差相關(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分析與逐步多元迴歸(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等統計分析技術,進行量化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環境保護解說教材前後學生在環境保護態度上的改變(t=5.42 , p<0.001)、環境保護行為上的改變(t=6.52 , p<0.001)、以及環境保護知識上的改變(t=3.61 , p<0.001) 達顯著,亦即環境保護解說教材能有效增進國中生的環境保護態度、環境保護行為及環境保護知識。再以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發現環境保護行為的改變(Y)與環境保護態度的改變(X1) 的迴歸方程式為Y = 0.643X1 + 4.563,表示學生在環境保護行為的改變上可由環境保護態度的改變來預測。也就是若想達到改變學生環境保護的行為,可經由改變學生環境保護態度來達成。此研究發現可以做為未來發展環境解說相關課程的參考。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Flow-Learning method to develop a set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he topic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garding the subject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in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such as footpaths, animals, and ecology. The researcher collects data though the experimentation, the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 with the aim to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nvironmental attitud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us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e subjects of the research are the voluntary seventh graders of the scouts group in a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45 of which are as the effective sample. The research tools designed in the study includ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questionnaire of attitude toward environment, the questionnaire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the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test. The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is conducted by utilizing the statistic methods: paired- t test,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result reveals a marked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bjects' attitude toward environment (t=5.42 , p<0.001), environmental behavior(t=6.52 , p<0.001), and environmental knowledge(t=3.61 , p<0.001), which means that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re capable of promo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Moreover, on account of the regression formula form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Y) and that of environmental attitude(X1)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research also show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 can be predicted from that of environmental attitude. In another word, to change student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we should change their environmental attitude. The findings from this research can b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courses and relative studies.
中文部份:
1. 王順美(2004)。環境教育領域中的對話。環境教育研究,1(2),47-69。
2. 王鑫(1991)。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與環境教育系統規劃研究報告。1991年1月1日,取自http://www.ymsnp.gov.tw/web/library9a.aspx?no=I。
3. 內政部營建署網站,http://www.cpami.gov.tw/chinese/。
4.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ly.gov.tw/。
5. 古偉牧(2009)。奧巴馬——哥本哈根的哈姆雷特。2009年12月11日,取自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ch/cop15/about/news/obama-hamlet-of-cop15。
6. 朱芝緯、王鑫(2000)。扮演保育的實踐者。科學月刊,31( 7 ),597-603。
7. 江進富(2003)。遊客對關渡自然公園親蟹觀察區戶外解說牌成效之評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8. 江美芬(2004)。陽明山國家公園第62期簡訊。
9. 吳忠宏(2001)。解說在自然保育上的應用。自然保育季刊,36,6-13。
10. 吳忠宏(2002)。台灣解說研究之回顧與展望。載於吳忠宏9(主編),2002中美澳三國環境解說與生態旅遊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4-163。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
11. 吳運全(2002)。環境態度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 ─ 以綠島生態旅遊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12. 李金泉(2007)。精通SPSS統計分析實務與應用。台北縣: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3. 李淑真(2001)。野生動物保育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的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14. 李偉文(2001)。從溪山之旅談定點觀察的意義。荒野快報,第25期,11。
15. 余建志(1997)。國民中學校外教學推行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16. 志願服務法。2001年1月24日,取自http://www.chungli.gov.tw/volunteer/volrule.html。
17. 林玲(2000)。國家公園志工制度初探。國家公園學報,11(2),213-230。
18. 林惠年(2004)。義務解說員的活動涉入、地方依附和資源知識之相關性-以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二格山定點自然觀察小組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19. 林麗芳(2003)。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環境變遷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自然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20. 周儒(1998)。環境教育的神話與迷思。現代教育論壇(三):環境教育國小階段之角色探討,18-21。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立教育資訊館。
21. 約瑟夫‧科內爾(Joseph Cornell)著(2005)。共享自然的喜悅(Sharing nature with children 2,方潔玫譯)。台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原作1979年出版)。
22. 梁明煌(2004)。恆春半島候鳥保育計畫的影響對國中學生的態度與行為反應。環境教育學刊,3,37-55。
23. 曹勝雄(2001)。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滿意度調查分析之研究。2001年12月1日,取自http://www.ymsnp.gov.tw/web/library9a.aspx?no=T。
24. 許舒婷(2009)。大學生環境認知、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嶺東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25. 許世璋(2005)。花蓮縣國小現職教師與師院學生環境素養評量與環境行為預測變項之分析。環境教育研究,2(2),91-123。
26. 張家儒(2005)。校園音環境教育的介入研究:國小學童覺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師大學報,50(2),159-180。
27. 陳宜壕(2008)。流水教學法對國小三年級學生學習生物多樣性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28. 陳俊甫(2001)。自然體驗的理念與思維-返照初心見自然。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29. 陳春敏(2003)。體驗自然活動對兒童欣賞自然的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30. 陳佩正(2008)。北縣教育第65期,104。
31. 陳威任(2010)。國家公園法續審,進度仍有限。2010年4月23日,取自http://www.abohome.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category&layout=blog&id=94&Itemid=291&limitstart=5。
32. 國家公園網站/世界國家公園發展史,http://np.cpami.gov.tw/chinese。
33. 郭生玉(1995)。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縣:精華書局。
34. 陽明山國家公園網站,http://www.ymsnp.gov.tw/。
35. 費門‧提爾頓(Freeman Tilden)著(1957)。解說我們的襲產(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許世璋、高思明譯)。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作1957年出版)。
36. 傅千芳(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溼地生態保育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台南市安南區與安平區國小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37. 楊志文(2005)。貴子坑戶外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的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自然科學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38.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39. 蔡孟芬(2006)。國小四年級生物多樣性教學活動設計與教學成效之探討-以基隆紅淡山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40. 劉雅玲(2004)。「野生動物保育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之保育行動及相關變項之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英文部份:
1. Ballatyne, R & Hughes, K. (2003). Measure Twice, Cut Once: Developing a Research-Based Interpretive Signs Checklist. Australi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9, 15-25
2. Brochu, L. & Merriman, T. (2001). Certified Interpretative Guide Training Workbook. CO: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terpretation.
3. Eagle, P. F. J., Bowman, M. E. & Tao, T. C. (2001).Guidelines for Tourism in Parks and Protected Areas of East Asia. Gland, Switzerland & Cambridge, UK: IUCN publications.
4. Gough, A. (1997).Educ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Policy, Trends and the Problems of Marginalisation. Victoria: The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Ltd.
5. Ham, S. H. (1992).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A practical Guide for people with big ideas and small budgets. Colorado: North America Press.
6. Jacobson, S. K. (1999). 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Conservation Professionals. Washington: Island Press.
7. Knapp, D. (1998).Moving Beyond Tilden: Producing Behavior Change Goals for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Legacy, 6(1), 20-23
8. Medlin, N. C. & Ham, S. H. (1992). A Handbook For Evaluating Interpretive Services. Idaho: Wildlife and Rang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Idaho.
9. Serrell, Beverly (1996). Exhibit Label: An Interpretive Approach. CA: Altamira Press.
10. Sharpe, G. W. (Ed.) (1982). Interpreting the Environment. (2nd edition). U.S.:John Wiley & Sons, Inc.
11. Veverka, J. A.(1994). Interpretive Master Planning. Montana: Falcon Press Publishing Co.,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