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彩雅 |
---|---|
論文名稱: |
自然筆記結合藝術與人文領域進行環境教育之教學研究 A Study of Incorporating Nature Journaling into Elementary School Arts and Humanities Area Teaching to Implemen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指導教授: | 周儒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2 |
中文關鍵詞: | 自然筆記 、藝術與人文領域 、環境素養 |
英文關鍵詞: | nature journaling, arts and humanities area, environmental literac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5 下載:4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然筆記可運用在許多學科的教學,學生透過自然筆記學習能對自然環境產生深刻的感受。研究者希望藉由自然筆記和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結合,達成環境教育的三個目標,在環境中教學、教學有關環境、為環境而教學。現今教育強調各學科間的科際研究、動手動腦的直接體驗、嚴謹具創意的推理、融和團體和個人的活動、多元智慧的培養,自然筆記完全符合這些改革目標。自然筆記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所推行的目的是一致的,讓學生擁有帶著走的能力。
本研究是以校園和社區環境為場域,自編環境教育教材,針對一個四年級班級進行質性的個案研究,探討自然筆記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瞭解對學生的影響、教學研究者的專業發展和省思。搜集的資料包括:教學觀察紀錄、教學檔案、上課錄音、研究者札記、研究者的教學省思、研究者的自然筆記、訪談錄音、學生作品集、學生的自然筆記、學前後調查表等。
本研究主要發現: (一) 都市型的小學校園,可觀察到四季的變化、增進欣賞自然的能力,是發展環境教育的良好場所。(二) 本研究的環境教學策略和方法是自編教材,以自然筆記策略為主軸,指導學生繪畫技能,配合教學活動結合環境內涵來進行環境教育。(三) 運用自然筆記可以增強學生的觀察力,認識校園中的物種和環境,可增進地方感,提升環境覺知和敏感度。長期觀察記錄,學生能獲得第一手的經驗,從而尊重自然生命建立環境倫理觀。(四) 自然筆記教學結合了自然、藝術人文、環境教育、語文等領域,同時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及發現學生的多元智慧。(五) 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不斷有新的發現、教學上突破、社區資源運用、與同事的互動、教學省思,進而提升教學和環境教育的專業能力。
The method of the nature journaling can apply to various teaching subjects. By learning the nature journaling, students are able to obtain a good impression on what they have learned. Through incorporating the nature journaling, the arts and the humanities area, it hopes to achieve the three goals of the nature journaling, education about environment, educ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or through the environment. Nowadays, the 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cludes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direct manual and brainstorming experiments, rigid and creative inference, and activities consolidating groups and individuals. In addition, it also plays a role in the concerted objectives within the course programs promoted in our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main objective is to work on education reform in order to equip students with proficient abilities.
The study was targeted at one class of 4th grade. The campus and the community environment were used to conduct the study. By self-editing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eaching material,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was processed for a class of 4th grade students. In the field of art and humanism, the study used nature journaling to conduct schoo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be teaching method and strategy, and become aware of the influence on student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ose teaching researchers and their reflections. The collection of data included teaching observation records, teaching files, class recordings, researcher’s notes, researcher’s teaching reflections, researcher’s nature journaling, interview recordings, collections of students’ works, students’ nature journaling, and pre- and post-survey reports, etc.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1) at the campus of an urban elementary school, the changes of four seasons could be distinctly observed and students’ ability to appreciate nature would be strengthened, so it was a good place to develop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the method and strategy of environmental teaching were self-edited materials which were major in the strategy of the nature journaling, with instruction of the students’ drawing skill, by incorporating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he essenc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o process the teaching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 the utilization of nature journaling may enhance students’ observation ability, and increase their knowledge of the species on the campus and in the environment, which in turn may reinforce their affinity to the place, and enhance both their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and sensibility; with long-term observation records, students may acquire first-hand experience and therefore develop their respect for nature and life, so that they would be able to construct their environment ethics; (4) by incorporating nature, art, humanism,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languages, nature journaling may nurture students’ competence in many ways and identify their diverse wisdom; (5)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the researcher continuously obtained new findings which may bring about a new breakthrough in teaching, better utilization of community resources, interactions with teaching colleagues, reflections on teaching, and enhancement of professionalism concerning teaching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六版﹚。臺北市:五南圖書。
王文科、王智弘﹙2004﹚。教育研究法﹙八版﹚。臺北市:五南圖書。
王佩蓮﹙2002﹚。環境教育課程的理論與實務。市師環教49,10-32。
王順美﹙2004﹚。環境教育領域中的對話。環境教育研究,1﹙2﹚,p.58。
王為國﹙1999﹚。國民小學應用多元智能理論的歷程分析與評估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巴頓﹙Patton, M. Q.﹚著﹙1996﹚。質的評鑑與研究﹙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吳芝儀、李奉儒譯。台北縣:桂冠。﹙原著出版年:1990﹚
卡遜﹙Carson, R.﹚著﹙1998﹚。永遠的春天﹙The sense of wonder﹚,孟祥森譯。台
北:雙月書屋。﹙原著出版年:1956﹚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8-34。
何福田、羅瑞玉﹙1992﹚。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1-30。台北市:師大書苑。
何薇玲編﹙2005﹚。兒童發展與領導。台北市:高點文化。
西雅圖酋長等著﹙2004﹚。西雅圖酋長的智慧﹙The statement of chief Seattle﹚,李毓
昭譯。台中市:晨星。﹙原著出版年:無年代﹚
李永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市:心理。
李曉珊﹙2000﹚。三位花蓮環保團體領袖其環境行動養成之生命歷程探索。國立東
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文德﹙2001﹚。營造校園學習棲地進行校園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台北市溪山國小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青燕﹙2003﹚。民間創辦環境學習機構與實踐經驗歷程之研究—以二格山自然中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坎培爾、坎培爾﹙Campbell, L. & Campbell, B.﹚著﹙2001﹚。多元智慧和學生成就﹙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梁雲霞譯。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99﹚
坎培爾、坎培爾、狄肯森﹙Campbell, L., Campbell, B., & Dickinson D.﹚著﹙2001﹚。多元智慧的教與學﹙Teaching & learning through multiple intelligences﹚,郭俊賢、陳淑惠譯。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99﹚
佐島群巳、土堀內一男、山下宏文﹙2002﹚。校內環境教育,益智工房譯。台北市:國際村。﹙原著1992年出版﹚
周儒﹙1998﹚。環境教育的神化與迷失。廣州師院學報,20,5,18-20。
周儒﹙1999﹚。八十八年度中澳環境教育研習會結案報告—邁向廿一世紀永續發展的環境教育。台北: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
周儒﹙2000﹚。行動研究與教師環境教育能力之發展。臺灣教育,589,p22-28。
周慧菁﹙2006﹚。認識自我、發現自我點點滴滴回首愛默森。天下雜誌,2006年教育專刊,106-110頁。
邱憶惠﹙1999﹚。個案研究法:質化取向。教育研究,7,113-127。
金恆鑣﹙2000﹚。讓地球活下去。台北市:天培文化。
法布爾﹙Fabre, J. H.﹚原著,奧本大三郎編﹙1993﹚。昆蟲記-螞蟻雄兵的路標,張玲玲譯。台北:東方。﹙編寫年:1944﹚
林惠真(1999)。海闊天空開放教育.理念篇:開放教育與教育改革。台北市:國際村。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市:心理。
席格勒﹙Siegler, R. S.﹚﹙2004﹚。兒童認知發展:概念與應用﹙Children's thinking﹚,林美珍編譯。台北:心理。﹙原著出版年:無年代﹚
高熏芳﹙1998﹚。變革社會中教師專業發展的時代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40,1-2。
翁靜雪﹙2000﹚。傾聽!孩子畫裡有聲音。台北:健行文化。
晏涵文﹙2001﹚。教育改革與環境教育。載於張子超﹙主編﹚,環境教育課程設計,
27-47。台北:師大。
許籐繼﹙2003﹚。教學創新乎?有效乎?~新世紀有效能教學之分析。載於國立臺灣
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81-116。台北市:師大
書苑。
許絜嵐編﹙2005﹚。國民學校4上藝術與人文。台南:翰林出版。
陳美玉﹙1997﹚。教師專業 : 教學理念與實踐。高雄:麗文文化。
陳美玉﹙1998﹚。教師專業—教學法的省思與突破。高雄:麗文文化。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陳美玉﹙2002﹚。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與專業發展。台北市:學富文化。
陳淑惠、劉惠元﹙2006﹚。戶外環境教育教學效能之探討---以中部地區資深戶外環境教育之國小教師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中華民國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D-ROM,2006 年 9 月 16 日-- 17日﹚
陳儒瑋﹙2005﹚。歷史場所解說探討-以金門島水頭聚落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植原 彰﹙1999﹚。環境教育:就從老師開始吧!邵明忠譯。台北縣:稻田出版社。﹙原著1997年出版﹚
張維佐﹙1993﹚。以大自然欣賞為師美勞課的欣賞教學。環境教育,16,70-71。
張碧員﹙1994﹚。臺灣賞樹情報。台北市:大樹文化。
張德銳﹙1998﹚。師資培育與教育革新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
張德銳﹙2004﹚。教學檔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台北市:高等教育。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臺灣教育,589,12-21。
張子超﹙2001﹚。環境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師大。
張子超﹙2005﹚。應用校園環境探索於通識課程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
育研究所。﹙中華民國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D-ROM,2005年10月22
日-23日﹚
黃政傑﹙1994﹚。教育理想的追求。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光雄、簡茂發﹙1998﹚。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黃惠玲﹙2003﹚。台灣欒樹和他的朋友們。台北:聯經出版社。
黃愈娟﹙2002﹚。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師環境教育專業發展模式初探---以一所山區小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瑞琴﹙200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再版十刷)。台北:心理出版社。
楊冠政﹙1993﹚。環境素養。環境教育,19,2-12。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文明書局。
楊南郡﹙1996a﹚。學術探險家鳥居龍藏。載於楊南郡﹙譯註﹚,探險臺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5-36。鳥居龍藏原著。台北市:遠流。
楊南郡﹙1996b﹚。學術探險家伊能嘉矩。載於楊南郡﹙譯註﹚,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臺灣通信>選集,5-32。伊能嘉矩原著。台北市:遠流。
楊南郡﹙2000﹚。攀登一座大山。載於楊南郡﹙譯註﹚,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19-27。森丑之助原著。台北市:遠流。
楊南郡﹙2005﹚。自序。載於楊南郡﹙譯著﹚,台灣百年曙光:學術開創時代調查實錄,xix-xxi。台北市:南天。
洪敏麟﹙1996﹚。台灣文化界的一大盛事。載於楊南郡﹙譯註﹚,台灣踏查日記,43-45。伊能嘉矩原著。台北市:遠流。
趙雲﹙1997﹚。兒童繪畫與心智發展。台北:藝術家。
劉克襄﹙1999﹚。福爾摩沙大旅行。台北:玉山社。
劉克襄﹙2000﹚。綠色童年。台北:玉山社。
劉宏文﹙2002﹚。建構主義的認識論觀點及其在科學教育上的意義。載於詹志禹﹙主編﹚,建構論—理論基礎與教育應用,264-284。台北:正中書局。
蔡培村﹙1995﹚。教師的生涯發展與規劃。輯於著者:成人教育與生涯發展,229-260。高雄:麗文。
蔡清田﹙1992﹚。從課程革新的觀點論教師的專業角色。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129-151。台北:師大書苑。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賴雅芬﹙1997﹚。國小教師利用鄉土教學活動進行環境教育之參與式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清海、王美鳳﹙2002﹚。和螃蟹做朋友。台北縣新店市:人人。
錢翹英﹙2006﹚。國小校園的教學策略。國民教育,46﹙3﹚,77。
蘇振明﹙2000﹚。啟發孩子的美術潛能。台北縣中和市:光佑文化。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事務。﹙初版﹚。台北:五南圖書。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事務。﹙二版﹚。台北:五南圖書。
Donald, R. H. , Willian, M. H., & Elizabeth, L. H.﹙1999﹚。戶外教學﹙Teaching in the outdoors﹚,周儒、呂建政譯。台北:五南圖書。﹙原著出版年:1994﹚
Hoerr, T. R. (2001) 。多元智慧融入教學與領導:新城小學的發展歷程與現身說法﹙Becoming a multiple intelligences school﹚,陳佩正譯。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2000﹚
Leslie, C. W., & Roth, C. E.﹙2004﹚。筆記大自然﹙Keeping a nature journal﹚,羅幸蕙譯。台中:鄉宇文化。﹙原著出版年:2000﹚
Miles, M. B. & Huberman, A. M.﹙2005﹚。質性研究資料分析﹙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An expanded sourcebook,2nd ed.﹚,張芬芬譯。台北市:雙葉書廊。﹙原 著出版年:無年代﹚
Meredith, J.﹙Eds﹚﹙2003﹚。環境教育最佳實務準則﹙Best practice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Guidelines for success﹚,周儒編譯。台北:環境教育學會。﹙原著出 版年:2000﹚
Press, I.﹙2000﹚。種子的信仰﹙Faith in a seed﹚,金恆鑣、楊永鈺譯。台北:大樹文化。﹙原著出版年:1993﹚
Silver, H. F., Strong, R. W., & Perini, M. J.﹙2002﹚。統整多元智慧與學習風格﹙So each may learn : integrating learning styles and mulitipleintelligences﹚,田耐青譯。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2000﹚
英文部分
Ellis, B. (2004). In the footstepts of Audubon. Green teacher, Winter 2004, 75: 10-14.
Falk, J. H. (2005). Free-choice environment learning: Framing the discuss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11(3): 265-280.
Hammond, W. F. (2002) . The creative journal: A power tool for learning. Green teacher, Fall 2002, 69: 34-38.
Hofmann, K., & Passineau, J. (2004). A nature journaling guide: Fostering a naturalist outlook. NAAEE Annual Conference .
Hofmann, K. (2004) . Nature journaling: A creative path to environmental literacy.(A Guide for Grades 4-8) .The Wiscons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oard (WEEB)
Hungerford, H. R. & Peyton, R. B. (1986).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an enviroment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ESCO, Paris.
Leslie, C. W., & Roth, C. E. (2003). Keeping a nature journal. Hong Kong: Elegance.
Olmstead, A. (2000). My nature journal. CA: Adrienne Olmstead.
Palmer, J., & Neal, P. (1996). The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w York.
Ronald, B. M. (2005). A pragmatic epistemology for free-choice learn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11(3), 309-320.
網頁部分
王順美﹙2003﹚。2006年11月17日,取自:環境變遷下的環境教育發展-綠色學校網頁http://www2.greenschool.org.tw/main2/2003/20030329.htm
西洋美術史﹙無日期﹚。2005年4月20日,取自:史前美術網頁http://content.edu.tw/junior/art/tc_wc/History/west/ch1/ch1.htm
冰馬﹙無日期﹚。2005年4月20日,取自:鷺神圖網頁http://www.eastshine.net/fineart.e/main/early/egypt/content.htm
李偉文﹙2006﹚。2006年11月17日,取自:看見「美麗新世界」~讓自然的生命力成為孩子的活水源頭網頁http://blog.chinatimes.com/sow/archive/2006/07/22/81130.html
施習德﹙2005﹚。協助採集蚯蚓。2007年1月1日,取自:台灣蚯蚓資料網頁
http://www.mbi.nsysu.edu.tw/~fiddler/worm/earthwrm/coll_hlp.htm
胡宏亮﹙2000﹚。西洋文字書籍與復制術的演進。2005年4月20日,取自:溝通符號的演進網頁http://www.cgan.net/book/books/print/westword/
國教專業社群網﹙2004﹚。2005年4月10日,取自: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網頁http://teach.eje.edu.tw/9CC/brief/brief6.php
疏洪道生態保育聯盟﹙無日期﹚。2006年4月10日,取自:五股溼地交通圖網頁
http://bsd.wkjh.tpc.edu.tw/~wetland/image/wetland_map.jpg
莫聞譯﹙2003﹚。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爭議聲中落幕 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通過行動計畫。2006年9月19日,中英對照譯稿取自:環境資訊中心電子報網頁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90401
鄭百評﹙2002﹚。台灣NGO在南非—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動態。2006年9月19日,取自:環境資訊中心電子報網頁http://e-info.org.tw/news/taiwan/2002/ta02082601.htm
劉永盈﹙2005﹚。白千層。2005年9月11日,取自:樹木谷網頁
http://www.hktree.com/tree/Paperbark_Tree.htm
劉嘉泰﹙2005﹚。2006年10月26日,取自:藥用植物綬草新用途相當適合做為盆栽觀賞網頁http://www.epochtimes.com/b5/5/3/28/n8690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