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學校基礎教育中之教師所面臨的這些壓力大致上可分成兩個層次,其一為行政體系內的不當負擔,其二則是來自父母的不當要求,本研究即係以之為對象,從教育制度的核心概念—學習權的保障談起。
首先,即使教育權的概念分歧,而其歸屬仍有爭論,本研究歸結教育權是為達到人性尊嚴的保障,而以學習權的確保作為核心的一種權利制度設計,故國家、教師與父母均有義務確保「學習權」。
其次,從國家的基本生存照顧義務,以及教育目的乃在於學習者學習權保障的觀點推論,國家在基礎教育中自有扮演整體制度整備角色之義務,並透過教師作為為其履行給付義務之人。而教師和教育行政(國家)的關係則是透過契約(教師在接受聘書之際即有契約關係)「目的性解釋」的方法,基於「學習權保障」去協調其權利義務,而非屬契約內容的教育法規,其適用上之解釋更應如此。
再來,因為父母在教育事務中的權利,乃源自於先於國家、法律而存在的「親權」,故不論國家的與教師的角色如何的解釋,均無對之剝奪之理。國家能監督的、教師能以專業智能判斷介入的,僅在於父母有濫用親權情事之際。國家與教學相關之行政既是來自父母親權的委託或委任,則就父母與教育行政的關係而言,父母自得循委託人指示監督之法理,介入行政之事務。至於學校行政中的個別行政行為如有不當或違法,父母自得行使參與之權,惟須注意者乃其仍要顧及校園內之公益性。另外,就父母與教師關係方面而言,父母的決定仍不得違反子女的利益,此際教師即需扮演「以其專業能力,扮演捍衛學生學習權」的制衡角色(消極角色),而此非但為其專業良知所應然,更應解為其接受國家聘任,而應履行的契約義務。
總而言之,教師權利的推演除通說承認其教育行政上的專業自主權與教學上的專業自主權外,並需遵循上述之原則,而教師之義務來源與內容,除當其為公務員服務法上(派任教師與兼任行政教師)公務員而應負公務員服務法上規定之義務外,則負有學習權保障之義務(此為變動的、發展的內容,有因事、因時、因地制宜之特質,自無法具體述之)、基於受託行使公權力地位的契約義務(具體內容為所有法令中未經法律授權者),以及因特殊身分所附之法律(含授權命令)上義務。
一、 中文部份
(一)書籍
1.John Rawls著;結構群譯。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台北市:結構群,民國79年。
2.Thomas Armstrong著;丁凡譯。因才施教(In Their Own Way)。台北市:遠流,民國89年。
3.Thomas Armstrong著;李平譯。經營多元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台北市:遠流,民國89年。
4.王川玉。「教師的權利與義務」。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權力與責任。台北市:師大書苑,民國84年。
5.王家通。「教師的地位與權利」。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權力與責任。台北市:師大書苑,民國84年。
6.王震武、林烘煜、黃旭田合著。台灣教育組織的體質—以國民教育為中心的分析。台北市: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國85年。
7.朱敬一、戴華合著。國家在教育中的角色。教改叢刊AA01。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委員會,民國85年。
8.朱敬一。台灣教育的八大管制。台北市:民間教育會議,民國83年。
9.朱敬一。國家在教育中的角色。教改叢刊AA01。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國85年。
10.汝信主編。社會科學新辭典。中國:重慶出版印行,西元1988。
11.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育改革第一期諮議報告書。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國84年。
12.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育改革第四期諮議報告書。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國85年。
13.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國85年。
14.何希皓。「父母在兒童教育中之憲法上的地位」。薛化元等合著。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稻鄉,民國83年。
15.吳庚。行政法理論與實用。增訂二版。台北市:作者自印,民國82年。
16.李茂生。法律與生活。台北市:正中,民國82年。
17.李英毅。「父母教育權的確立」。薛化元等著。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稻鄉,民國83年。
18.李英毅。「教師教育自由之確立」。薛化元等著。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稻鄉,民國83年。
19.李震山。行政法導論。台北市:三民,民國87年。
20.李震山。警察任務法論。台北市:登文,民國82年。
21.李聰明。教育基本法釋義。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民國88年。
22.杜威(John Dewey)著;林寶山譯。民主主義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台北市:五南,民國78年。
23.沈姍姍著。「教師增權的意義與條件剖析」。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權力與責任。台北市:師大書苑,民國84年。
24.周志宏。教育法體制之檢討。台北市:民間教育會議,民國83年。
25.周志宏著。「學術自由的兩個面向」。薛化元等著,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稻鄉,民國83年。
26.林山太。學校行政決定研究。台北市:台灣書店,民國77年。
27.林山田。刑法通論。增訂第四版。台北市:三民,民國82年。
28.林文瑛。國民教育行政措施的內容分析。教改叢刊AA05。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國85年。
29.林玉體。西洋教育史。台北市:文景,民國75年。
30.林紀東。「福利國家與基本人權」。憲政思潮選集之六—福利國家與社會安全。台北市: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民國70年。
31.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台北市:三民,民國76年。
32.林紀東。行政法新論。台北市:作者自印,民國87年。
33.城仲模。行政法之基礎理論。台北市:三民,民國83年。
34.城仲模。行政法專輯(一)。台北市:作者自印。
35.城仲模。「關於公法學上裁量之用語」。施茂林編,當代法學名家論文集。台北市:法學叢刊雜誌社,民國85年。
36.施啟揚。民法總則。台北市:三民,民國82年。
37.徐宗林。西洋教育史。台北市:五南,民國80年。
38.翁岳生。行政法。台北市:翰蘆,民國89年。
39.翁岳生。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台北市:月旦,民國83年。
40.翁岳生。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台北市:台大法學叢刊,民國79年。
41.翁岳生。「關於不確定法律概念與行政裁量之關係」。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頁53以下。
42.康德著。沈叔平譯。法的形而上學原理—權利的科學。中國北京:商務。西元1991年。
43.張明輝。巴納德組織理論與教育行政。台北市:五南,民國80年。
44.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民國78年。
45.張苙雲等著。社會組織。台北市:空中大學,民國82年。
46.張清溪等著。經濟學的理論與實際(上)。台北市:翰蘆,民國84年。
47.張慶勳。學校教育與行政。台北市:復文,民國87年。
48.曹競輝。法理學。台北市:作者自印,民國72年。
49.許宗力著。「行政處分」。翁岳生編。行政法。台北市:翰蘆,民國89年。
50.許慶雄。「廢除教育統制、確立國民學習權」。中國比較法學會編。戡亂終止後法制重整與法治展望論文集。台北市:中國比較法學會,民國80年。
51.許慶雄。社會權論。台北市:眾文,民國80年。
52.郭為藩、高強華合著。教育學新論。台北市:正中,民國83年。
53.陳奎熹。教育社會學。台北市:三民,民國69年。
54.陳清秀。「行政法的法源」。翁岳生編。行政法。台北市:翰蘆,民國89年。
55.陳清秀。「依法行政與法律的適用」。翁岳生編。行政法。台北市:翰蘆,民國89年。
56.陳棋炎等著。民法親屬新論。台北市:三民,民國88年。
57.陳新民。「服務行政與生存照顧概念之原始面貌—談福斯多夫的當作服務主體的行政」。氏著公法學劄記。台北市:作者自印,民國82年。
58.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台北市:作者自印,民國84年。
59.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台北市:民國79年。
60.彭文賢。行政生態學。台北市:三民,民國81年。
61.黃異。行政法總論。台北:三民,民國81年。
62.黃錦堂著。「行政組織法之基本問題」。翁岳生編。行政法。台北市:翰蘆,民國89年。
63.董保成。「德國教育行政『法律保留』之探討—我國國民教育法修法之芻見」。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當代公法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市:月旦,民國82年。
64.廖義男。國家賠償法。台北市:三民,民國82年。
65.劉慶瑞。中華民國憲法要義。台北市:三民,民國85年。
66.蔡志方。行政法第三十六講。台北市:作者自印,民國86年。
67.蔡志方。行政救濟與行政法學(二)。台北市:三民,民國82年。
68.戴東雄、戴炎輝合著。中國親屬法。台北市:三民,民國83年。
69.薛化元、周志宏合著。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稻鄉,民國83年。
70.薛化元等著。國家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稻鄉,民國83年。
71.薛化元等著。教師地位與權利義務—以台灣中小學教師為中心。台北市:業強,民國86年。
72.謝文全。教育行政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市:復文,民國70年。
73.謝世憲。「論公法上之比例原則」。城仲模編。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台北市:三民,民國83年。
74.顏厥安、周志宏、李建良合著。教育法令之整理與探討—法治國原則在我國教育法制中之理論與實踐。教改叢刊AA03。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國85年。
75.蘆部信喜著;李鴻禧譯。憲法。台北市:月旦,民國84年。
76.鹽野宏著;劉宗德、賴恆盈譯。行政法Ⅰ。台北市:月旦,民國85年。
(二)期刊
1.立法院公報第八十八卷第三十一期院會記錄。
2.吳庚。「行政契約之基本問題」。台大法學論叢7卷2期(民國67年6月):頁140。
3.吳庚。「重建公務員關係之法理基礎」。法令月刊40卷8期(民國70年):頁5。
4.吳庚。「福斯朵夫的國家思想」。台大法學論叢13卷2期(民國73年):頁54。
5.李震山。「人性尊嚴之憲法意義」。律師通訊150期(民國81年3月):頁35。
6.林明鏘。「行政契約法論」。台大法學論叢24卷1期(民國83年12月):頁14。
7.翁金珠。「教師組工會不等於罷教」。師說65期(民國83年1月):頁5-8。
8.教師人權促進會,教師人權25期(民國79年5月):頁14。
9.許志雄。「憲法上個人尊嚴原理」。中國比較法學會學報13輯(民國81年11月):頁53。
10.陳慶瑞。「淺介費德勒的權變領導理論」。高市文教28期(民國76年):頁28-30。
11.黃政傑。「保障教師那些權利」。中國論壇288期(民國76年):頁204。
12.劉源俊。「教育改革該鬆的鬆、該綁的綁」。教改通訊4期(民國84年):頁4-5。
13.蔡志方。「從釋字三0八號解釋教師的法律地位」。師說52期(民國81年12月):頁15-17。
14.蔡維音。「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憲政時代18卷1期(民國81年7月):頁39。
15.衛民。「從勞動三權觀點論公共部門教師會協商權與罷工權」,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1卷2期(民國88年6月):頁268。
16.C. B. Macpherson著。蕭高彥譯。「民主理論的哲學基礎」。憲政78期(民國76年6月):頁35-42。
17.薛化元。「教師地位與權利義務—以台灣中小學教師為中心」。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民國79年2月):頁16。
18.薛化元。「教育權的理論與爭議」。國家政策季刊3期(民國78年9月):頁52-53。
19.羅大涵。,「教育權價值取向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3期(民國79年):頁95-133。
(三)論文
1.王威傑。「國民小學家長會組織及其運作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2.吳明益。「國家管制教育市場的合理地位與制度因應:以教育權保障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3.盛子龍。「比例原則作為規範違憲審查之準則」。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8年。
4.郭丁熒。「國小教師角色知覺發展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5.陳佩琪。「父母在學校教育上之權利」。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6.陳麗真。「日本憲法教育權之研究」。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7.彭富源。「學校教師會與教師專業自主」。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8.曾錦源。「公法比例原則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7年。
9.黃正芳。「論國民小學教師權益之保障」。中興(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10.黃越欽。「勞動法論」。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
11.楊雲驊。「行政委託制度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12.葉俊榮。「行政裁量與司法審查」。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
13.蔡欽源。「基本權利之規定在私法關係中之效力」。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2年。
二、 西文部份
1.Blase, Joseph, Empowering teachers:what successful principals do,(Thousand Oaks, Calif.:Corwin Press, 1994)。
2.Croft, Doreen J, Parents and teachers:a resource book for home, school, and community relations,(Belmont, CA:Wadsworth Pub., 1979)。
3.Frase, Larry E., Creating learning places for teachers, too,(Thousand Oaks, Calif.:Corwin Press, 1994)。
4.Freedem M.,「Human Rights and Welfare」, Ethics, 100:3, P489-502。
5.Hardaway, Robert M., America goes to school:law, reform, and crisis in public education, (Westport, Conn.:Praeger, 1995)。
6.Glanz, Jeffrey, Bureaucracy and professionalism:the evolution of public school supervision,(Rutherford [N.J.]: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7.Losen, Stuart M, Parent conferences in the schools: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partnership,(Boston:Allyn and Bacon, 1978)。
8.Paris, David C., Ideology and educational reform:themes and theories in public education, (Boulder, Colo.:Westview Press, 1995)。
9.Pierce, Ronald K., What are we trying to teach them anyway?:a father's focus on school reform,(San Francisco, Calif.:ICS Press, 1993)。
10.Snauwaert, Dale T., Democracy, education, and governance:a developmental conception, (Albany, 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3)。
11.Stone, Jeannette Galambos, Teacher-parent relationships,(Washington, D.C.: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1987)。
12.Yeager, William Allison, Administration and the teacher, (Westport, Conn.:Greenwood Press, 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