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駿安
Chun-an Chen
論文名稱: 優秀高中籃球隊教練家長式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Behaviors and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by the Coach of Excellent Senior-high-school Basketball Teams
指導教授: 鄭志富
Cheng, Chih-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3
中文關鍵詞: 優秀高中籃球隊家長式領導行為領導效能
英文關鍵詞: excellent senior-high-school basketball teams, the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behavior, the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92下載:7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優秀高中籃球隊教練家長式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之關係,以97學年度甲級高中籃球聯賽前八強之227位球員為研究對象,於2009年3月9日至23日以問卷進行資料的蒐集,並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進行統計分析。在量化資料統計完畢後,再於2009年3月30日至4月15日,將領導效能得分最高之前三支隊伍,各取一位球員(共三位)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以瞭解教練獲致高領導效能之實際領導行為為何。研究所得結論如下:
    一、優秀高中籃球員多會因個人背景變項的不同,而影響其知覺教練家長式領導行為中「威權」和「才德」領導的程度;然而,卻不會因個人背景變項的不同影響球員知覺教練家長式領導行為中「仁慈」領導的程度。
    二、優秀高中籃球員會因攻守位置以及球隊成績表現不同,影響其知覺領導效能中「球員滿意度」的程度;優秀高中籃球員也會因球隊成績表現不同,影響其知覺領導效能中「團隊凝聚力」的程度。
    三、優秀高中籃球隊教練家長式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之間確實具有相關性。教練若施予球員較高的「仁慈」及「才德」領導,將顯著提升「球員滿意度」及「團隊凝聚力」;教練若施予較高的「威權」領導,亦將提升其「團隊凝聚力」。
    四、優秀高中籃球員知覺之教練威權領導行為多發生於球場上,皆源自教練對選手的管教行為,平日生活上選手幾乎未有感知。而球員在知覺教練仁慈領導方面,則多以私下的個別照顧為主,但感受不到教練維護球員面子的表現。而在球員知覺教練才德領導方面,除了「公私分明」與「以身作則」兩明顯的行為以外,教練在傳遞「品德及教育優先」的概念更能讓選手感受深刻。
    本研究結果期待能提供給我國優秀高中籃球隊教練作為領導選手時的方針,或當作高中籃球重點發展學校選聘教練時的參考依據,以間接提升我國基層籃球水準。

    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behaviors and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by the coaches of excellent senior-high-school basketball teams. There were 227 participants, the final-eight basketball players of the men’s level-A High School Basketball League (HBL) in the 2009, from who were collected information by using questionnaire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were performed for data analysi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better how the coaches conducted the leadership behaviors on the participants, three interviewees were selected respectively from three top ranked teams on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ed:
    1. The dimensions of “authoritarianism” and “morality” leadership in the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behaviors were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ces of demographical backgrounds of excellent senior-high-school basketball players; however, the dimension of “benevolence” leadership in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behaviors was not affected.
    2. The dimension of “players’ satisfaction” in the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was influenced by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positions and their team performance; moreover, the dimension of “group cohesiveness” in the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was also affected by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teams.
    3. The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behaviors and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of the coach in excellent basketball teams were correlated. While the coach provides the players more benevolence and morality leadership, the players’ satisfaction and group cohesiveness were improved accordingly; when the coach provides more authoritarianism leadership, the group cohesiveness was also enhanced.
    4. The coach’s authoritarianism leadership behaviors to the players of excellent basketball teams often occurred in the basketball court instead of daily life, and the corporal punishments still existed now. The perception of benevolence leadership mainly focused on individualized care instead of saving faces. The perception of morality leadership focused on behaviors such as “division of the private and the formal” and “being a role model”. The players were usually impressed by the behavior “morality and education as priority”.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ould be a reference to the coaches in excellent senior-high-school basketball teams in the future an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basic basketball in Taiwan.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v 目次................. vi 表目次............... ix 圖目次............... x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4 第六節 名詞釋義.............................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高中籃球的發展與重要性................. 7 第二節 運動教練家長式領導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12 第三節 領導效能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28 第四節 家長式領導與領導效能相關研究............ 37 第五節 本章總結.............................. 45 第參章 研究方法..................................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1 第五節 實施程序................................ 56 第六節 資料處理................................ 58 第肆章 研究結果.................................. 59 第一節 優秀高中籃球員背景特性分析................ 5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優秀高中籃球員知覺教練家長式領 導行為之差易情形........................ 62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優秀高中籃球員知覺教練領導效能之 差異情形............................... 68 第四節 優秀高中籃球隊員知覺教練家長式領導行為與領導 效能之關係............................. 73 第五節 優秀高中籃球隊教練家長式領導行為現況分析... 77 第伍章 討論.................................... 84 第一節 不同背景變項優秀高中籃球員知覺教練家長式領導 行為差異情形之討論...................... 84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優秀高中籃球員知覺教練領導效能差 異情形之討論............................ 89 第三節 優秀高中籃球員知覺教練家長式領導行為與領導效 能關係之討論............................ 93 第四節 優秀高中籃球隊教練家長式領導行為現況分析之討 論..................................... 96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結論.................................. 99 第二節 建議.................................. 103 後語........................................... 105 參考文獻 .................................... 107 附錄一 預示問卷................................ 119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24 附錄三 訪談大綱................................ 129 附錄四 訪談稿檢核同意書......................... 130 附錄五 訪談紀錄................................ 131 附錄六 量表使用同意函........................... 14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高級中學體育總會(2008)。97學年度各運動聯賽競賽規程。2008年12月30日,取自中華民國高級中學體育總會,網址http://www.shssf.edu.tw/。
    中華民國籃球協會(2009)。男籃國際賽事。2009年6月1日,取自中華民國籃球協會,網址http://www.basketball-tpe.org/news/news_list.asp?c1=6。
    王加微(1990)。行為科學。臺北市:五南。
    王怡然(2008)。國民小學教練家長式領導與團隊凝聚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王明如(2008)。大專排球特優級選手之家長式領導、團隊凝聚力與團隊滿意度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王俊明(2007)。大專運動員偏好與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差距及代理效能對教練領導效能的影響。台灣運動心理學報,11,1-16。
    江信憶(2007)。全國國小游泳校隊教練家長式領導與學校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江界山(1997)。從國際級運動教練的養成談我國教練培訓制度的改進。國民體育季刊,115,45-51。
    何全進(2002)。籃球選手目標取向、教練領導行為與運動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桃園縣。
    余育蘋(2002)。排球運動教練專業能力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體育學院,臺北市。
    吳明隆(2008)。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益勝(2005)。高中男子排球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國銑(2000)。我國大專院校運動教練領導行為比較研究。體育學報,28,59-68。
    吳清山(1993)。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萬福(1992)。體育教學的心理。臺北市:學生書局。
    吳萬福(1998)。體育教師與教練必備的心智訓練法。臺北市:台灣學生。
    吳慧卿(2002)。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衝突、團隊凝聚力及滿意度關係之實證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宋一夫、湯慧娟(2005)。我國大專院校游泳教練家長式領導之調查研究。大專體育學刊,7(3),151-160。
    李明昭(2003)。高職運動教練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美枝(1991)。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臺北市:大洋。
    卓國雄(2007)。家長式教練領導行為、選手害怕失敗與成就目標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卓國雄(2007)。家長式教練領導行為、選手害怕失敗與成就目標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周俊三(2002)。臺灣與中國大陸籃球選手家長式領導、動機氣候、團隊凝聚力與團隊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林正常(2002)。運動科學與訓練-運動教練手冊(修訂三版),臺北市:銀禾。
    林夙豐(2007)。高中排球教練的家長式領導行為對運動員團隊承諾與滿意度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林夙豐、蘇秦玉(2008)。教練領導風格對高中排球選手團隊承諾及滿意度影響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2(3),37-49。
    林江瞬(2008)。我國專任運動教練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宛曉(2008)。女子籃球選手知覺交易領導和轉型領導對運動動機、滿足感與退出意圖之預測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林宛曉、季力康(2008)。運動教練領導模式之探討:以交易和轉型領導為例。大專體育,99,156-162。
    林恭勝(2005)。家長式領導對部屬工作行為與績效之影響:組織公正、忠誠與關係品質之中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林振春(1992)。人文領導理論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華韋、廖主民、魏子閎(2003)。運動教練講習會教練培育過程之評析研究-以棒球項目爲例。教練科學,2,239-248。
    林慶宏(2006)。衝突、衝動、衝擊-桌球選手與教練互動關係敘說。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冠君(2006)。臺灣地區空手道教練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盛林(2000)。轉型式、家長式領導模式與效能之比較-以退輔會所屬機構人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邱皓政(2008)。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
    侯威光(2002)。我國職業棒球教練領導型態、球員滿意度及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施致平(2000)。高中籃球聯賽經營策略探討。中華體育,54,34-42。
    洪佳芬(2007)。國中足球隊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與選手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范文曦(2002)。台北市國民小學運動代表隊教練之參與動機與領導行為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孫朝(2006)。企業贊助對高中籃球聯賽 (HBL) 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孫德修(2002)。我國政府機關主管領導行為、向下影響策略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徐慶帆(2007)。從華人家長式領導談運動教練領導行為。中華體育,21(1),51-58。
    秦夢群(2000)。教育行政學─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
    馬玉濱(2006)。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衝突及團隊凝聚力之研究-以臺北市高中籃球校代表隊知覺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高三福(2001)。團隊文化與教練領導:質化與量化兩種研究途徑。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高三福、陳鈺芳(2006)。要求與實際領導行為一致性、領導信任與效能關係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8(4),63-77。
    涂國誠(2004)。運動教練的成功領導。成大體育,37(3),15-22。
    張文財(2003)。國小籃球隊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與成績表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張至滿(1990)。國家體育建設中程計劃。文化體育,9,114-214。
    張志成(1997)。自我效能和集體效能與團隊凝聚力的相關研究暨不同凝聚力組型輸贏歸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張紹勳(2004)。管理學。臺中市:滄海。
    張勝傑(2006)。國小甲組籃球運動員之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德偉(2000)。家長式與轉換式領導風格在軍事單位的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張潤書(1990)。組織與管理。臺北市:五南。
    張麗卿(2005)。我國女子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教育部電子報(2007)。高中籃球聯賽(HBL)20週年記者會。2008年12月27日,取自教育部電子報,網址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news.aspx?news_sn=1257。
    教育部體育大辭典編定委員會(1984)。體育大辭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教育部體育司(2006)。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司(2007)。96年度運動參與報告書。2008年12月29日,取自教育部體育司,統計資料庫http://140.122.72.62/Census/moreCensus。
    梁偉銘、蔡明政(2006)。淺談高中籃球聯賽(HBL)之運動行銷與贊助管理。大專體育,86,48-53。
    莊艷惠(1997)。教練領導行為對團隊凝聚力及內在動機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許士軍(1990)。管理學。臺北市:東華。
    郭政茂(2004)。運動教練領導之思維–家長式領導之初探。大專體育,72,151–155。
    郭添財(2004)。國小桌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一中(2004)。我國高中甲級籃球教練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相互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玉娟(1995)。臺灣地區游泳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成績表現及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全壽(1997)。運動教練制度的養成及教練制度。國民體育季刊,26(4),4-17。
    陳其昌(1993)。排球教練領導行為對團隊凝聚力的影響暨驗證運動情境理論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怡儒(2005)。家長式領導、團隊文化與籃球選手運動動機及身心倦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建勳(2005)。高中籃球教練領導行為對運動員自信心與焦慮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啟仲(2006)。教練轉型領導行為影響選手組織承諾與選手滿意度之研究-以94學年大專籃球聯賽第二級男子籃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陳皓怡(2004)。從跨文化觀點探討華人外派主管家長式領導對多國籍部屬身心 健康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陳鼎華(2006)。臺灣地區國中甲級籃球隊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陳鈺芳(2004)。教練領導、領導信任及運動員效能:多元領導模式驗證。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龍弘、蔡英美(2005)。華人長式領導、情緒感受與運動員競技倦怠。大專體育學刊,7(2),101-110。
    陳鐵民(1991)。領導行為心理分析。臺北市:博遠。
    彭譯箴、李文娟、謝素貞(2004)。高中甲組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北體學報,12,109-121。
    曾秋美(2005)。家長式領導對大專體育科系運動代表隊團隊氣氛、團隊滿意度及競技倦怠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湯慧娟、宋一夫(2004)。教練家長式領導、團隊文化價值觀對團隊承諾之影響研究。體育學報,36,119-130。
    程紹同(1996)。成功教練必備的管理能力。國民體育季刊,25(4),44-50。
    黃文賢(2006)。國小排球選手參與動機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正鵠、黃有志(2004)。青少年自主與價值觀輔導。學生輔導雙月刊,94,8-25。
    黃昆輝(1989)。教育行政學。臺北市:東華。
    黃金柱(1986)。運動團隊凝聚的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57-63。
    黃金柱(1990)。國家級運動敎練領導行為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2),33-62。
    黃俊英(1992)。行銷研究-管理與技術。臺北市:華泰。
    黃崇儒(2005)。運動教練訓練之功能。國民體育季刊,34(4),26-30。
    黃萬隆(2002)。高中籃球隊風格建立之關鍵因素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純碧(1998)。教練領導行為隊團隊氣氛與教練-選手關係滿意度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葉憲清(1997)。建立學校運動教練制度之芻議。國民體育季刊,26(4),36-44。
    詹芳榕(2007)。教練領導對動機氣候與競技倦怠之影響:家長式領導之效果。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趙安安(2004)。臺灣地區華人企業家長式領導風格與員工壓力之關聯性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劉兆明(2002)。華人領導行為之內隱結構初探。本土心理學研究,18,229-265。
    劉淑慧(1995)。實用運動心理問答。臺北市:浩園文化。
    劉雅燕(2007)。國中手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樊正治(1992)。運動教練法表解。體育與運動,81,96-100。
    樊景立、鄭伯壎(2000)。家長式領導:一項文化觀點的分析。本土心理學研究,13,127-180。
    蔡英美(2005)。家長式領導三元模式的主要效果與互涉作用對運動團隊滿意度的預測。輔仁大學體育學刊,4,99-108。
    鄭伯勳、樊景立、周麗芳(2006)。家長式領導-模式與證據。臺北市:華泰。
    鄭伯壎(1996)。家長權威與領導行為關係探討(二)。臺北市: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鄭伯壎、周麗芳、樊景立(2000)。家長式領導:三元模式的建構與測量。本土心理學研究,14,3-64。
    鄭志富(1995a)。運動教練領導行為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鄭志富(1997)。運動教練領導行為研究取向。中華體育季刊,11(1),22-31。
    鄭志富(2004)。體育行政與管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鄭志富、方明營(1994)。大專院校足球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臺北市:漢文。
    鄭志富、蕭嘉惠、牟鍾福(1997):運動領導量表(中文版)之編製。臺灣師大體育研究,3,101-120。
    鄭敏雄(1992)。大專教練領導行為與運動員滿足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敏雄、劉一民(1991)。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關係研究-以參加79學年度大專男子排球國手選拔賽之球隊為例。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八十年度體育學術研究計畫報告書(頁235-252)。臺北市: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鄭嘉勝(2004)。教練領導風格與運動員參與動機之關係研究:自主性、關係感及勝任感之中介效果。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盧素娥(1995)。大專籃球選手知覺運動動機氣候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蕭嘉惠、黃明玉(1998)。多元領導模式驗證研究-以花蓮縣大專院校為例。體育學報,25,71-80。
    賴士葆(1989),研究發展/行銷/製造三部門互動與新產品開發績效相關之研究。臺北市:華泰。
    薛慧玲、謝志君(2001)。論運動教練哲學之重要性。大專體育,54,66-79。
    謝艾萍(2007)。高中籃球教練壓力來源與因應策略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羅虞村(1986)。領導理論研究。臺北市:文景。
    蘇秦玉(2008)。教練領導行為、正向心理對國小學童參與田徑運動的影響。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2(2),71-88。
    蘇國禎(2000)。我國服務業領導模式的發展及其應用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二、英文部分
    Bryman, 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Carron, A. V., Bray, S. R., & Eys, M. A. (2002). Teams cohesion and team success in
    sport. Journal Sports Science, 20(2), 119-126.
    Cartwright, D., & Zander, A. (1968). Group dynamics: Research and theory.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helladurai, P. (1993). Leadership. In R. N. Singer, M. Murphey, & L. K. Tennant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port psychology (pp. 647-671). New York: Macmillan.
    Deyo, F. C. (1983). Chinese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work commitment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 L.A.P. Gosling and L.Y.C. Lin (Eds.), The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Identity, culture and politics (pp. 215-230). Singapore: Maruzen Asia.
    Fiedler, F. E., & Garcia, J. E. (1987). New approaches to effective leadership. New York: Wiley.
    Gudykunst, W. B., Matsumoto, Y., Ting-Toomey, S., Nishida, T., Kim, K., & Heyman, S. (1996).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self construals, and individual values on communication styles across cultures.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2, 510-543.
    LeUnes, A. D., & Nation, J. R. (1989). Sport psychology. Chicago: Nelson-Hall.
    Malete, L., & Feltz, D. L. (2001). The effect of a coaching education program on
    coaching efficacy. The Sport Psychologist, 7, 1-15.
    Mullen, B., & Cooper, C. (1994). The relation between group cohesiveness and performance: An integration.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5, 210-227.
    Park, J. P. (1998). An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satisfaction of elite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Alabama.
    Pye, L. W. (1985). Asia power and politic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edding, S. G. (1990). The spirit of Chinese capitalism. 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Riemer, H. A., & Chelladurai, P. (1998). Development of the athlete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20, 127-156.
    Silin, R. H. (1976). Leadership and value: The organizational of large-scale Taiwan enterpri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Turman, P. D., & Schrodt, P. (2004). New avenues for instruction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Relationships among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s and athletes' affective learning. Communication Research Reports, 21, 130-143.
    Wenner, L. A., & Gantz, W. (1998). Watching sports on television: Audience experience, gender, fanship, and marriage. In L. A. Wenner (Ed), MediaSport (pp. 233-251). Oxfordshire, UK: Taylor & Francis Ltd.
    Yukl, G. A. (2002).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