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芳瑀
論文名稱: 運用工作站學習法轉化國中九年級學生英語文法學習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f Implementing Learning Stations on English Grammar Instruction for the Ninth Graders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王立心
Wang, Li-Hs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教育管理與課程教學領導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ducation_In-service Teacher Master's Program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for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5
中文關鍵詞: 工作站學習法英語文法教學學習態度學習成效
英文關鍵詞: Learning Stations, English grammar instruction, learning attitud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32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9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於設計規劃國中九年級文法工作站課程,了解以「工作站學習法」實施國中九年級英語文法教學後,學生的學習態度與成效,並針對研究過程中之行動與結果進行省思,提出建議。研究方法採用行動研究法,研究者即教學者,研究對象為澎湖縣某國中27位九年級學生,研究者設計「現在完成式」、「被動語態」兩個文法工作站課程,透過學生回饋單、學生訪談、觀課教師紀錄、教師省思札記、研究者編製之學校英語學習態度量表、學習評量等資料,分析歸納得出研究結論如下:

    一、工作站學習法能增加學生學習興趣,願意參與課堂,但應注意對高成就學生提供延伸學習機會。
    二、工作站學習法能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從中獲得成就感。
    三、工作站學習法能讓學生加深學習印象,提升學習成效。
    四、學生缺乏自律和責任心,會影響工作站的成效。
    五、工作站學習法讓教師重新檢視教學者的角色,增強課程設計能力。

    依據結論與本研究不足之處,提出數個建議給教學者及未來研究者,做為參考。首先,鼓勵教師們運用此法進行英語文法教學,能提升學生興趣與參與程度,對於學習成效也有助益。工作站需要準備的教材甚多,建議教師找尋志同道合的夥伴,共組備課團隊;再者,建議未來的研究者能比較以不同教學方法教授同個文法主題的學習成效,並邀請專家學者審核學習評量、編製符合工作站與文法學習特性之學習態度量表,以提高測量的效度。另外,教師在規劃課程前,可先行測驗學生為何種類型的學習者、選擇適合學生的策略和媒材,並採用異質分組,以小組競賽方式,提高同儕約束力。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develop the grammar learning stations for the ninth graders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examine the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s and effectivenes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Learning Stations, and reflect on the actions and results during the process, as well as offer possible suggestions.
    This research adopted Action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was the teacher herself.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were 27 ninth-grade students in a junior school in Penghu County. The researcher designed the grammar learning stations based on two grammar topics: Present Perfect and Passive Voice. Through the students' feedback, student interview, class observation, teacher's reflection note, the scale of learning attitude toward school English learning compiled by the researcher, learning assessment, and other materials, the analysis concluded as follows:

    1. Learning Stations could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s and participation in learning; Howeve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rovide extended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high achievers.
    2. Learning Stations could turn students from passive learners into active learners, and gain a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3. Learning Stations could deepen students’ learning impression and enhance their learning effectiveness.
    4. Students’ lack of self-discipline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would affect their learning effectiveness.
    5. Learning Stations allowed teachers to re-examine the role as a teacher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and the deficiencies of this research,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eachers and other researchers for reference. First, encourage teachers to use Learning Stations in English grammar instruction because it could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s and participation in learning, along with learning effectiveness. Teachers might find partners to form a team for lesson preparation; Besides, invite experts and scholars to review the assessment and compile a learning attitude scale that mee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ing Stations and grammar instruction for improving validity.
    In addition, before planning the curriculum, teachers might test what type of learners the students are, choose strategies and media suitable for the students, and use heterogeneous groupings to improve peer learning through group competition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8 第三節 名詞解釋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英語文法教學 13 第二節 工作站學習法及其教學之運用 18 第三節 工作站學習法與學習態度 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5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35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39 第三節 教學研究設計 40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8 第五節 研究倫理 6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3 第一節 「工作站學習法」於國中九年級英語文法教學之實施歷程 63 第二節 學生學習態度與表現 104 第三節 教學省思與成長 1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7 第一節 結論 137 第二節 建議 139 參考文獻 143 附錄 149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英語)(2008)。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英語文領綱(2018)。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2014)。
    王如哲(2010)。解析「學生學習成效」。評鑑雙月刊,27,62-62。
    王儷燕(2017)。運用工作站學習法進行環境教育融入生活課程之教學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左金瑞(2015)。流行歌曲教學對英語文法結構記憶影響的效益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班。
    吳武典(1971)。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教育文摘,16 (15),5-32。
    吳武典等(2000)。輔導原理。心理出版社。
    吳美慧(2012)。探討遊戲文法教學對小六學童學習英語過去式文法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英語教育碩士班。
    吳菀婷(2018)。重複朗讀練習對於台灣國中生文法學習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班。
    吳秀霞(2018)。運用工作站學習法進行國中英語文法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吳佩儒(2019)。英語繪本教學對國中學習低成就學生文法概念及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管理與課程教學領導碩士在職專班。
    李孝鶯(2014)。運用「工作站學習法」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生成語學習表現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李雅雯(2015)。運用工作站學習法提升國小學生生活課程學習表現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卓淑梅(2014)。「工作站學習法」對國小二年級學生乘法之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林吟霞(2007)。德國小學落實學童主體性教育目標初探—初等教育數學科課程與教學之分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0(2),17-33。
    林吟霞(2008)。德國初等教育課程與教學分析—多元、彈性與自主學習特色。國教新知,55(3),56-72。
    林吟霞(2009)。德國適性教育實務篇:中小學自主學習取向教學法之運用。教師天地,159,16-23。
    林吟霞(2010)。自主學習取向之適性課程與教學研究:台灣小學與德國小學方案教學個案比較。課程與教學季刊,13(3), 47-76。
    林吟霞(2018)。運用德國「工作站學習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課程與教學季刊,21(2),1-32。
    林吟霞、吳秀霞(2018)。從自主學習觀點探討德國工作站學習法的教學運用。教育脈動,15,1-12-011。
    林吟霞、李雅雯(2016)。「工作站學習法」在德國的教學運用。T&D飛訊,219(1),1-21。
    林淑娟(2012)。英語歌曲融入教學對國中生文法學習效益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施玉惠(2001)。溝通式英語教學法:針對九年一貫英語新課程。英語教學,25,5-21。
    柯政峰(1989)。升大學補習班學生學習態度、對補習班態度及生活形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
    洪犧鈞(2009)。遊戲式英語句型學習對國小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班。
    唐淑華(2011)。書評-《理解貧困的一種框架》。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9(1),195-206。
    唐璽慧(1988)。高中生英語學習動機、態度、師生互動、親子關係與英語科成就之相關研究。教育學刊,8,17-48。
    柴素靜(2007)。彰化、南投地區國小五年級學童對外籍教師英語教學之學習態度調查研究。台中教育大學學報,21(1),47-65。
    秦夢群( 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信念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與研究,15,129-172。
    張春興、汪榮才 (1976)。洛氏教育心理學。大聖。
    張新仁(1982)。 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
    陳巧柔(2013)。歸納式教學與演繹式教學對於中學生學習英文動詞時態文法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所碩士班。
    陳婕瑩(2014)。運用多媒體英語歌曲融入英語文法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成效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應用外語學習碩士班。
    黃玉瑤(2013)。運用「工作站學習法」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童之英語字彙學習成就與學習參與度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黃亮綺(2014)。演繹式與歸納式教學法對國小六年級生在英語過去簡單式的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班。
    黃詩芳(2013)。融入電子教科書於英語文法句型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課程與教學領導碩士在職專班。
    黃政仁、黃偉婷(2017)家庭資源、學習態度、多元入學管道與學習成效關聯性之研究:以臺灣某大學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2(4),117-143。
    楊千慧(2013)。歸納式與演繹式文法教學效益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碩士班。
    詹秀雯、張芳全(2014)影響國中生學習成就因素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 28(1),49-76
    臺師大心測中心(2017)。106年國中教育會考各科能力等級加標示人數百分比統計表。https://cap.rcpet.edu.tw/exam/106/1060609_1.pdf
    臺師大心測中心(2018)。107年國中教育會考各科能力等級加標示人數百分比統計表。https://cap.rcpet.edu.tw/exam/107/1070608_1.pdf
    臺師大心測中心(2019)。108年國中教育會考各科能力等級加標示人數百分比統計表。https://cap.rcpet.edu.tw/exam/108/108年國中教育會考各科能力等級加標示人數百分比統計表.pdf
    臺師大心測中心(2020)。109年國中教育會考各科能力等級加標示人數百分比統計表。https://cap.rcpet.edu.tw/exam/109/109年國中教育會考各科能力等級加標示人數百分比統計表.pdf
    劉玉婷(2015)。運用「工作站學習法」進行詞彙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蔡文榮、蔡佩君(2012)。互動式電子白板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影響。教育科學期刊,11(2),69-91。
    蔡國成(2010)。高雄縣國小六年級學生校外英語補習經驗、英語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五南。
    鄭文輝(2005)。國中數學能力卡測驗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與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教育資訊學習碩士班。
    鄭耀嬋、何華國(2004)。國小融合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3,215-260。
    盧雪梅(2000)。APA「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心理學原則」。課程與教學通訊,4,8-12。
    蕭佳純(2017)。學生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關聯之研究:教師創意教學的多層次調節式中介效果。特殊教育研究學刊,42(1),79-110。
    賴協志(2013)。學習態度對學生學習與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學生學習本位之學校效能整合型研究子計畫五。國家教育研究院。
    謝敏青(2007)。國中校外英語補習經驗、學校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屏東縣中正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班。
    謝琬菱(2008)。任務導向文法教學對台灣國中學生英文關係子句學習之成效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班。
    Aydogmus, M., & Senturk, C. (2019).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staions techinique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A meta-analytic study. Research in Pedagogy, 9(1), 1-15.
    Eilks, I. (2002) Learning at stations in secondary level chemistry. Scienc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13(1), 11-18.
    Ellis, R. (2003).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nglish Through Videos (2019, January 23). Cartoon Descriptions Activity - Passive Voice[Video]. YouTube. https: //www.youtube.com/watch?v=-K_eKC76jn4
    Gardner, R.C., & Smythe, P. C. (1981).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ttitude/motivation test battery.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37, 510-525.
    Hadley, A.O. (2001). 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 Heinle & Heinle.
    Jarrett, O. (2010). “Inventive” learning stations. Science & Children, 47(5), 56-59.
    Masgoret, A.-M., & Gardner, R. C. (2003). Attitudes, motiv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meta-analysis of studies conducted by Gardner and associates. Language Learning, 53(1), 123-163.
    Ocak, G. (2010). The effect of learning stations on the level of academic success and reten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e New Educational Review, 21(2), 146-156.
    Pintrich, P. R. (2004).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motivation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6(4), 385-407.
    Rogers, C. R. (1969). Freedom to learn: A view of what education might become. Charles E. Merrill.
    Tomlinson, C. A. (1999). The differentiated classroom responding to the needs of all learners.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wel, M. (1982). Learning how to be a student when you have a learning disability.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5(1), 90-93.
    Veganrexia. The "Have you ever...?" game[Video]. YouTube. https: //www.youtube.com/watch?v=d8ICZSfvNGQ
    Willis, J. (1996).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Longman.
    3rdfFloorVideos. Present Perfect Tense Part 1 - English with Sound and Light[Video].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Me5AeV6jkk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