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鴻謀
論文名稱: 社會文化變遷衝擊聚落發展過程之研究─以新北市金山區為例
A Study of the Impact of Socio-Culture Change on the Settlement Development –Taking Jinshan , New Taipei Cit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陳茂泰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3
中文關鍵詞: 金包里聚落芑豐居金山
英文關鍵詞: Jinbaoli, Settlement, Chi-Fong-Gee, Jinshan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9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旨在探究新北市金山區於社會文化變遷中衝擊聚落發展過程之始末。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方法-除了相關文獻的探討外,本研究是以田野調查、深度訪談、實際參與觀察為主軸。蒐集到的資料經彙整後,做為論述與質性分析的基礎。第二章經由了解金山區地理環境與人文歷史的特色,進一步探究:(1)先住民和後移民的關聯性。(2)聚落的形成。第三章乃回溯至清領時期與日治年代,金山區的行政區劃分沿革與原初型聚落,以及二戰後聚落類型的區分與分佈略圖。第四章是探討在地文化變遷對聚落的衝擊-以芑豐居(單一的特色聚落)為例,先詳實論述其沿革,次言興衰變遷,再介紹其保存之文物,前述另輔以圖文對照說明。所建立之資料,既可對內傳承,對外亦能為其他聚落之範式。另有文史工作者對該建築形制和雕刻物寓意的銓釋,更加彰顯聚落文化資產特色。進而再擴大論及金山區經濟活動的發展歷程以及婚喪禮俗的演變,來印證經濟因素與社會文化變遷,對各聚落產生變化之衝擊。第五章則針對外來開發與台北縣改制後分別對聚落所造成的影響,此二大議題對地方人士進行訪談。為求臻公允、客觀,採行察納正反意見,彙整後具體呈現其表述,以符反映實情。同時全文總計收載100餘張圖表,期供各界賢達鑑古知今。本論文更冀望有司能予納參,用以制定政策復振興盛聚落,強化其功能,永續保存既有的文化資產,積極推展城鄉新風貌,營造新北市一區一特色的願景,為活化聚落帶來新契機。

    This thesis is aimed at the impact of the socio-culture change on the settlement development of Jinshan. Research methods adopt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 literature review, document interpretation, and field work. After characterizing its geo-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historic features, this study looks back to the periods of Qing dynasty and Japanese colonial rule to see how Jinshan was marked off and developed. It differentiated itself into several types after World War Two, having Chi-Fong-Gee, a single village, as a testimony to reveal its strong effects produced by Socio-cultural change. Currently, it is influenced by reason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 group, governmental advantages. General public address issues concerned with Jinshan future : outsiders’ development, boundary change defined by New Taipei government, heritage preservation, local prosperity, and so on. It is hoped that New Taipei government’s vision – one district, one feature – can be fulfilled to invigorate Jinshan in the near future.

    中文摘要 Ⅲ 英文摘要 Ⅳ 內容目次 Ⅴ 表目次 Ⅶ 圖目次 Ⅸ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區域之界定 3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分析架構 7 第二章 金山區地理環境與人文歷史 15 第一節 自然環境的特色 15 第二節 先住民─金包里社 18 第三節 現住民─漢人入墾過程 22 第三章 漢人聚落的變革 27 第一節 清領時期金山區的行政區劃沿革與原初型聚落 27 第二節 日治年代金山區的行政區劃沿革與四大庄今轄範圍 29 第三節 二戰後迄今金山區各聚落類型區分與分佈略圖 38 第四章 在地文化變遷衝擊聚落發展過程─以芑豐居(單一的特色聚落)為例 47 第一節 芑豐居的發展與歷史 47 第二節 芑豐居聚落的變遷與環境變異 59 第三節 芑豐居文物彰顯聚落文化資產歷經歲月的軌跡 69 第四節 外在條件對聚落變革衝擊之剖析與省思 100 第五章 外來開發與台北縣改制後對聚落的影響 123 第一節 金寶山、展雲墓園的影響 123 第二節 法鼓山與朱銘美術館的利弊分析 127 第三節 核一、核二發電廠的危安因素 135 第四節 台北縣改制為新北市後,金山區聚落的民意反映初探 142 第六章 結論 147 第一節 研究成果與貢獻 147 第二節 檢討與未來展望 151 引用文獻 154 一、方志 154 二、書籍 155 三、論文 157 四、外文 158 五、網路資料 158 六、附錄 158 七、附錄一 160

    中文部分:
    一、方志
    王良行、葉瓊英、陳修平,《金山鄉志經濟篇》,台北:金山鄉公所,2004。
    宋文薰,〈由考古學看臺灣〉,收錄於陳奇祿等著之《中國的臺灣》(臺北:中央文化供應社,1980:111)。
    李貫鐘,《芑豐居季刊》(臺北:祭祀公業李佈,2010)。
    李龍洲,《芑豐居家傳(上、下)》。
    李鴻謀,《北海萬金石》,台北:金山鄉後備軍人輔導中心,1997。
    李鴻謀,《金山鄉志文化篇》,台北:金山鄉公所,2010。
    李鴻謀,《金包里誌》,台北:金山,作者自印,1993。
    李寶同,《金山萬里誌》,金山:磺港愛鄉會,1936。
    金山鄉公所,《臺北縣金山鄉一萬六千分之一行政區域圖》(臺北:內部1994)。
    卓克華,《金山小志》,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1981年。
    法鼓文化,《金山有情(第十期)》(臺北:法鼓山文教基金會,2007)。
    林俊全,《金山鄉志地理篇》,台北:金山鄉公所,2010。
    郁永河,《裨海紀遊》,南投:台灣文獻委員會,1984再版。
    施添福,〈臺灣傳統聚落的血緣構成:以研究方法為中心〉,《宜蘭文獻,2000》。
    洪敏麟,《臺灣舊地名之沿革》(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
    洪燦楠,《臺灣地區聚落發展之研究》,台北:臺灣文獻,1978。
    陳茂泰、吳玉珠,《玉蘭客家移民與茶園開發過程》,宜蘭文獻59:5-52。
    盛清沂總篡,《台北縣志‧開闢志》(台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1950)。
    富田芳郎,《臺灣鄉鎮之研究》,台北:臺灣銀行季刊,1995。
    黃克武、洪溫臨,《金山鄉志政事篇》,台北:金山鄉公所,2010)。
    詹素娟,《金山鄉志歷史篇》,台北:金山鄉公所,2010。
    詹素娟,〈地域社群的概念與檢驗─以金包里社為例〉, 收錄於《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台北:樂學出版社,2001)。
    《臺灣事情一班》,(土屋重雄,1896)。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4235/26,〈庄名及土名境界調查表(金包里堡)〉,(1904)。
    臺灣省文獻會,《台北縣鄉土史料(下冊)》,(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蔡淵洯、王良行,《金山鄉志社會篇》,(台北:金山鄉公所,2010)。
    劉益昌,《田野考古─(二)台北縣金山鄉龜子山遺址出土的新資料》。
    劉益昌,《臺北縣北海岸地區考古遺址調查報告》(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委託,中華民族學會執行,1997)。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編,《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第一回事業報告》(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2)。
    二、書籍
    王世慶,〈民間信仰在不同袓籍移民的鄉村之歷史〉,《台灣文獻》23.3,1935.10。
    王志宏、周守真,《臺北縣舊街》,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83。
    台北州役所,《台北州社會教育概覽》,台北:台北州役所,1934。
    台北縣文獻委員會會編:《台北縣志‧教育志》,台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1960。
    《台北縣傳統民居調查》,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0)。
    《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
    台灣省政府,《台灣光復三十年─文化建設篇》,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75。
    石板莊,〈金包里傳說二三『領臺以前金包里餘錄』〉,《南方土俗》3.4,1935.11。
    伊能嘉矩著,楊南群譯註,《平埔族調查旅行》,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
    江燦騰,《台灣佛教與台灣社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
    吳贏洲,〈台灣城鄉城鄉遺忘港口─金山磺港〉,《中華日報》,7版,1999.11.28。
    邱宏德,《台灣年俗》,台北:聯經,1999。
    林文龍,《台灣的書院與科舉》,台北:常民文化,1999。
    林長聰,《臺灣漁業之研究─台灣之漁港》,台北:臺灣銀行,1995。
    林美容,《台灣人的社會與信仰》,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93。
    林盛仁、盛清沂總篡,《台北縣志‧開闢志》〈卷二疆志〉,(台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1960)。
    林衡道,《台灣史》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7。
    林衡道口述、楊源博整理,《鯤島探源》,稻香鄉土叢書21。
    周鍾瑄主修,《諸羅縣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3。
    南方朔著,《文化啟示錄》,台北:三民書局,1993。
    范 成,《重修臺灣府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洪惟仁,《台灣禮俗語典》,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
    徐福全,《婚禮禮儀篇》,台北:內政部,1995。
    徐福全,《喪禮禮儀篇》,台北:內政部,1994。
    徐福全總編纂,《石門鄉志全冊》,台北:石門鄉公所,1997。
    徐麗娟、林志峰、謝清冠、王志文,《討海採硫話燭台》,台北:台灣常民文化協會,1998。
    夏獻綸審定,〈倭硫磺花記〉,〈臺陽筆記〉,載於《臺灣雜記彙刊》,《中國方志叢書,臺灣地區。第五十七號》(台北:成文影印,1983)。
    夏獻綸審定,《臺灣輿圖並說》,《中國方志叢書、臺灣地區,第五十九號》(台北:成文影印,台一版,1984)。
    連 橫,《台灣通史》,台北:祥生出版公司,1973。
    張文傑總纂,《臺灣全記錄》,台北:錦繡出版社,1990。
    張本政主編,《清實錄─台灣史資料專輯》,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陳永源,《追根究底─台閩族譜暨家傳文物特展圖錄》,台北:立歷史博物館,1998。
    陳茂泰,《新竹市誌禮俗篇》,新竹市政府民政局,1993a。
    陳茂泰、謝宗榮,《續修臺北縣志(卷三)住民志》,台北:台北縣政府,2003。
    陳培桂,《淡水廳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陳瑞隆,《鄉土民俗》〈台灣喪葬禮俗源由〉,台南:世峰出版社,1999。
    陳夢林,《諸羅縣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
    康樂、簡惠美,《信仰與社會:台北縣的佛教團體》,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5。
    程士航、張軒哲、鄭錦宏,《重修苗栗縣志》,(苗栗縣政府,2007)。
    黃秀政,《台灣割台與乙末抗日戰爭》,台北:台灣商務印書公司,1992。
    劉嘉仁,《情鄉》,《聯合報》,36版,1998.7.26。
    薛化元、翁佳音,《萬里鄉志》,台北:萬里鄉公所,1997。
    三、論文
    田靈生,《久美聚落文化變遷與發展過程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吳昭慶,《從復振認同到發展一一個平埔族村落的探索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文所碩士論文,2009)。
    吳連昌撰,《美濃客家民間信仰與聚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曾金盈,《羅娜村原住民聚落之文化保存及活化策略》,(私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2011)。
    溫振華,《清代台北盆地經濟社會的演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
    簡佳華,《里港地區聚落發展與社會變遷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藍志玟,《台北大龍峒聚落之研究(1802-1945)》,(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歷史理論組,碩士論文,2002)。
    英文部分:
    Crabtree, B. F. and Miller, W.L.:D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Primary
    care:Multiple Strategies (2nd Edition)1999。
    網路資料: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http://www.ioe.sinica.edu.tw/
    台北縣政府網站:http://gis.tpc.gov.tw/town/index.asp
    法鼓山:http://www.ddm.org.tw
    打狗英國首任駐台領事史溫候:http://www.british-consulate.com.tw/milestone.php?id=13
    台灣大百科全書網:http://taiwanpedia.culture.tw/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祭祀公業法人新北市李佈:http://www.leebu.org.tw
    金山鄉公所網站:www.jinshan.ntpc.gov.tw
    文建會網站:http://www.moc.gov.tw/law.do?method=find&id=138
    附錄部分:
    〈謝○淇、李○智訪問記錄〉,2010.10.10,地點:芑豐居其住宅。
    〈李○傑訪問記錄〉,2012.11.04,地點:芑豐居廣場。
    〈李○賢電話訪問記錄〉,2012.11.10。
    〈耆老李○有訪問記錄〉,2012.11.04,地點:芑豐居內。
    〈李○桐訪問記錄〉,2012.11.04,地點:芑豐居樹下休息座。
    〈陳○珠電話訪問記錄〉,2012.11.11。
    〈李○恒訪問記錄〉,2012.09.03,地點:芑豐居內。
    〈謝○楠訪問記錄〉,2012.12.01,地點:其大鵬里住宅。
    〈楊○鐘訪問記錄〉,2012.11.20,地點:其金美里住宅。
    〈蔡○華訪問記錄〉,2011.11.11,地點:金山中山路。
    〈黃○廷訪問記錄〉,2011.12.09,地點:金山仁愛路。
    〈許○賜訪問記錄〉,2011.12.31,地點:金山文化三路。
    〈馮○梅電話訪問記錄〉,2012.12.11。
    〈陳○城電話訪問記錄〉,2012.12.14。
    〈金山區長楊○宏訪問記錄〉,2012.08.21,地點:金山區公所。
    〈金美里長蔡○豪訪問記錄〉,2012.08.21,地點:金山區公所。
    〈耆老許○俊訪問記錄〉,2012.08.21,地點:金山中正路16號。
    〈三界里長許○坤訪問記錄〉,2012.08.21,地點:金山仁愛路83號。
    〈地方意見領袖張○勤訪問記錄〉,2012.09.01,地點:金山仁愛路。
    〈前鄉民代表郭○章訪問記錄〉,2012.09.09,地點:金山忠孝一路。
    〈前鄉民代表會主席何○訪問記錄〉,2012.09.21,地點:金山中正路。
    〈耆老陳○訪問記錄〉,2012.09.09,地點:金山中正路。
    〈園藝業者劉○男訪問記錄〉,2012.10.01,地點:金山中華路。
    〈聚落居民李○猷訪問記錄〉,2012.10.10,地點:金山清水路。
    〈計程車司機李○枝訪問記錄〉,2012.12.01,地點:金山仁愛路。
    〈耆老郭○雄訪問記錄〉,2012.12.12,地點:金山美田里。
    〈金山農會職員游○鑫訪問記錄〉,2013.02.22,地點:金山地區農會。
    〈前西湖村村長賴○男訪問記錄〉,2013.02.25,地點:金山仁愛路。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