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廖文蕙 |
---|---|
論文名稱: |
從莊子解衣般礡談藝術創作美學 |
指導教授: | 黃光男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畢業學年度: | 8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0 |
中文關鍵詞: | 莊子 、藝術創作美學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77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莊子美學所開啟的層面相當特殊,本身既是藝術作品、批評了藝術,並且又提出了自身的藝術觀。特出的寓言風格與體例,將深奧玄妙的哲理充分融入生動具體的形象,抽象的邏輯思想與具體形象思維彼此相結合,本身便極具有藝術性風格,留給後世無限開放性的詮釋可能。莊子逍遙的哲學思想提供了超越世俗價值的可能,開啟個體心靈自適的方向,表面上他以消極的態度解讀現實與批判社會,卻用積極的態度超脫世俗利害,尋求內心的平靜,追求反璞歸真與自然無為,看似寧靜卻在個體內部不停歇的運動,即修養功夫行動之體現。
莊子提出無已、喪我、物化、心齊、坐忘等等,都是要主體稟除主觀偏見及外在束縛,使精神達到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境界,他相當重視審美主體對於審美客體之主觀作用,也凸顯了審美活動中人與自然高度統一的和諧,藉此人的生存獲得高度自由,也達到審美的自由境界。此外〈齊物論〉中提出相對價值觀,改變美 既成衡量標準,重新審視外物的存在價值,將人在精神提挈致更高之層次,延伸向更廣遠開闊的世界。他還對藝術本質提出批判,反對人工雕琢,不符合自然之道的造作美感;這些審美心境對當代創作者來說仍有深刻的啟發性。另一方面莊子也強調養性與凝神的重要,專一持守的態度才致使再提昇「技進於道」的層級。莊子的藝術精神中認為藝術的本質即是「道」,而逍遙是一種超越的藝術境界,其中藝術的境界必然隸屬於主體的觀照,所以言心齊、坐忘、喪我等「虛而等物」的修養,超脫而且無待、無患又無慮,而不是刻意又熟練拿捏美感距離,把握創作技巧即刻表現形象直覺的美感經驗活動。莊子凝神的審美境界,想要成就藝術人生,一種藝術化的道境,而不僅是為藝術而藝術或自我目的的實現而已。
莊子之道的無為兼具直體驗與理性思維,也開啟了獨特的藝術化境界,其中流露的審美性人生觀,更對中國藝術史產生直接深遠複雜的影響,本論文重心在詮釋莊子藝術精神中對創作美學的啟發,首先肯定其思想中蘊含豐富的美學命題,其無為自然齊物思想以及道和他的美學觀點有密切關連,尤其是暗喻「技進於道」的許多寓言。塑造了出神入化的能工巧匠,雖具濃厚理想色彩,以近乎「道」的生命體驗來展現巧奪天工的技藝並取信於人,莊子透過生活中工匠莫測高深的技術裡,使人領會「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莊子講藝術精神,藝術是達成「道」的過程,既非手段也非目的;他並非藝術而藝術,也非為人生而藝術;而是無為的藝術,無目的之目的,無用之大用。
其次本文的目的詮釋其「解衣般礡」的藝術真義,並作為主體創作上之參考:
1.進行創作活動時心理與精神上自由自在,無拘束的狀態,不受知識、名利、欲望、情感之阻礙,並擺脫所有物質在精神之束縛;而不僅是肉體或感官的解放宣洩活動。
2.解衣般礡所釋放的應是自然本性以外的束縛,應是主體歷經階性修養功夫之後,呈現出來自然無為之本性。是逍遙而非恣意放縱,追求自由而不流於放誕狂妄,心境能達心齊坐忘便沒有所謂發洩或解放之必要。
3.體悟自然之道時,泯除物我界限,創作者能在物我之間取得和諧相融的關係,心靈寧靜專一自然會獲得啟示與深化,而達道之境界。
4.解衣般礡和尼采所謂酒神式的創作類型並不相同,莊子的逍遙超脫並不流於感官生理層面,也不以追求快感、快樂為主旨,且創作激動與情緒並非創作過程必要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