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鄒永喜 |
---|---|
論文名稱: |
性舞 ─ 情色系列創作研究 |
指導教授: | 袁金塔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5 |
中文關鍵詞: | 情色 、後現代主義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591 下載:5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人們如何在藝術創作中看待肉體、看待兩性。身體做為藝術創作的素材,可以從純粹描寫身體的線條美,從不同的角度、觀點去看人的身體。但是,身體也可負載文化意義、神話故事成為另一種方式,這也是另類「看的方法」。甚至,身體可以被肢解、被重組、被誇張用以承載邊緣性的意涵。作品中人的裸露或穿著,性器官的暴露、放大或變形,情慾波動的強烈張,有遮它一定的張力使藝術家青睞於以特定的角度去呈現。藝術創作中若直接表現情色的題材,或直指情色而別無其他,它的深刻性意涵仍然是身體的整體性概念,一個處在歷史脈絡有著歷史意識與社會情境含帶著生活世界的整體性概觀。此時,此種整體性是愛慾的,一種非壓抑性的昇華。身體的藝術觀,是透過藝術手法呈現完整的身體、真實的身體,不是原初文明演繹下異化的、物化的身體。
一、古代文獻
《詩經》,(上海 : 上海古籍, 1987)。
《易經》,(東京府 : 早稻田大學出版部, 1927)。
《樂記》,(成都市 : 四川人民 , 1997)。
(漢) 司馬遷,《史記‧周本記》,(台北市 : 錦鏽, 1992)。
二、現代專書
王強,《遮蔽的文明-性觀念與古中國文化》,(台北:文津,2003)。
王克芬、蘇祖謙,《中國舞蹈史》,(台北:文津,1996)。
王克芬,《中國舞蹈發展史》,(台北:南天,1991)。
王文斌,《赤裸的吶喊》,(三重:新雨,1994)。
李天民,《舞蹈藝術論》,(台北:正中,1991)。
李天民、余國芳,《世界舞蹈史》,(台北:大卷文化,2001)。
李長俊,〈藝術與色情〉,《雄獅美術》110期。
宋兆麟,《中國生育‧性‧巫術》,(台北:漢忠文化,1997)。
朱雲彩,《人類性生活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1988)。
何攻廣,《歐姬芙O’KEEFFE》,(台北,藝術家,1999)。
吳瑪琍,〈洞裡玄機〉,林珮淳主編《女/藝/論:台灣女性藝術文化現象》,(台北:女書文化,1998)。
汪暉,《作為哲學人類學的佛洛伊德理論》,(台北:遠流,1989)。
地球出版社,《原始中國》,(台北:地球,1991)
周予同,《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上海人民,1983)。
宗白華,《美從何處尋》,(板橋:駱駝,1995)。
袁金塔,《中西繪畫構圖之比較》,(台北:藝風堂,1987)。
袁金塔,《人性進化論》,(台北:正因文化,2004)。
高宣揚,《後現代論》,(台北:五南)。
高羅佩,《中國古代房內考》,(上海:人民,1990)。
陸蓉之《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台北:藝術家,1990)。
陸蓉之,《台灣(當代)女性藝術史》,(台北:藝術家,2002)。
陸蓉之,《「破」後現代藝術》,(台北:藝術家,2003)。
雄師中國美術辭典編輯委員會,《中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1989)。
陳振濂,《書法學》,(台北:建宏,1996)。
郭沬若,《郭沬若全集‧歷史編》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1982)。
莊伯和,《審美的趣味》,(台北:雄獅,1992)。
黃文叡,《現代藝術啟示錄》,(台北:藝術家,2002)。
靳之林,《綿綿瓜瓞〈下〉論述篇》,(台北:漢生,1993)。
趙雅博,《文學藝術心理學》,(台北:藝術圖書,1976)。
劉鴻模,《愛情美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1991)。
劉達臨,《中國古化性文化》,(三重:新雨,1995)。
劉達臨,《性的歷史》,(台北:台灣商務,2001)。
劉達臨,《情色文化史》,(台北:八方,2004)。
劉其偉,《性崇拜與文學藝術》,(台北:雄獅,2002)。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1992)。
劉其偉,《性崇拜與文學藝術》,(台北:雄獅,2002)。
錢玄同,《古史辨》第一冊,(上海:古籍,1982)。
廖雯,《不再有好女孩子》,(台北:藝術家,2001)。
嚴明惠,〈水月夢影──話北美館個展「空花系列」緣起〉,《嚴明惠》,(台北:霍克國際藝術,1995)。
羅青,《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台北:學生,1997)。
三、翻譯書籍
五井野正著,林淑心譯,《日本浮世繪藝術欣賞》,(台北:史博館,1999)。
史坦堡(Leo Steinberg),《另有標準》(Other Critiria),(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1972)。
哈夫洛克‧靄理士(Havelick Ellis)著,潘光旦譯,《性心理學》,(新店:左岸文化,2002)。
普列哈諾夫(Georgi Plekhanov),《普列哈諾夫哲學著作選》第3卷,(北京:三聯,1961)。
普列哈諾夫(Georgi Plekhanov),《藝術論》,(北京:人民,1963)。
魏勒著,歷頻譯,《性崇拜》,(北京:中國文聯,1988)。
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著、林克明譯,《性學三論》,(台北:志文,1994)。
E. Lucie-Smith著、羅青譯,《繪畫中的後現代主義》,(台北:國立編譯館,1998),《Sexuality in Western Art》,(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92),P.85。
Lynda Nead著、侯宜人譯,《女性裸體》,(台北:遠源,1995)。
四、論文
王錦華,〈新生代的女性藝術聯展〉,《性別的美學/政治:90年代台灣女性藝術展覽批評意識初探》(台南:台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1999)。
朱幼華,《書法意象與舞蹈神韻結合的繪畫-筆歌彩舞》,(台北:台灣師大美研所碩士論文,1998)。
李憶含,《人文的關懷-思源‧古風‧映象》,(台北:台灣師大美研所碩士論文,1999)。
孫翼華,《花鳥畫的象徵意義-羽毛系列創作研究》,(台北:台灣師大美研所碩士論文,1998)。
許有志,《後現代藝術教育本質之研究》,(台北:台灣師大美研所碩士論文,2001)。
陳柏梁,《宇宙的關懷-遠的新探》,(台北:台灣師大美研所碩士論文,1997)。
賀楚僑,《後現代藝術現象研究》,(台北:台灣師大美研所碩士論文,2000)。
郭禎祥,〈我國藝術教育之現況與改進之道〉,《視覺藝術與美勞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屏東: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1998)
黃干蘭,《現代水墨的新發現-水墨與電腦的結合》,(台北:台灣師大美研所碩士論文,2002)。
黃敏菁,《畫家情慾及其繪畫創作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廖新田,《藝術與色情-台灣社會現象解碼》,(台北:東吳大學社研所碩士論文,1995)。
廖美蘭,《從繪畫語言的詭譎意象探討衝突-痕系列創作研究》,(台北:台灣師大美研所碩士論文,1999)。
劉時傑,《異境狂想-測量後現代藝術的自由向度》,(台北:台灣師大美研所碩士論文,2002)。
賴淑華,《生命之源-圖象符號探究與創作實踐》,(台北:台灣師大美研所碩士論文,2002)。
五、期刊文章
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涼山博什瓦里石刻畫像調查簡報》,1982年4期。
段煉,《浮世春宮與中國山水》,(台北:典藏古美術,2003)。
袁金塔,〈水墨畫創造性思考的研究(上)〉,《美育》,1998年8月。
莊伯和,〈肉體觀照─官能美的媚趣〉,《雄獅美術》,(台北:雄獅,1985)174期。
許鍾榮編,《巨匠美術週刊─馬格利特》,100期,(台北:錦繡,1994)。
廖炳惠,<色情文學;歷史回顧>,《聯合文學》1989,7卷11期。
羅門,〈藝術與色情的界域〉,《文訊》第5期。
鐘麗香,〈貢巴斯與羅德列克帶來的煩惱-「藝術與色情」座談會〉,《現代美術》36期。
六、外國文獻
引自哈布爾斯,The Bide Stripped Bare: The Artist and the Nud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引自鄧肯的The Esthetics of Power in Modern Erotic Art, Heresies, 1.
引自Max Kozloff, 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in Modern Art, Art-forum(1974年5月號)。
七、網路資料
陳玉珈等,<身體形象與色情文學>,《千秋論壇》,http://www.ceqq.com/Article/Class12/Class13/200411/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