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彭筱茹
Peng, Hsiao-Ju
論文名稱: 體育循環協同教學對於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以新北市一所國小為例
The Effects of Circulative Team Teaching on Physical Fit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 Take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陳玉娟
Chen, Yu-Chuan
口試委員: 蔡明學 陳玉娟
Chen, Yu-Chuan
鄭淑惠
口試日期: 2022/01/12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教育領導與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ducation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Policy Program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7
中文關鍵詞: 循環協同教學健康體適能國民小學
英文關鍵詞: circulative team teaching, physical fitness, elementary school
研究方法: 次級資料分析半結構式訪談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063
論文種類: 代替論文:專業實務報告(專業實務類)
相關次數: 點閱:271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新北市一所國小100~109學年度的四、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目的旨在探究研究對象在這十年間的健康體適能發展趨勢、比較落實體育循環協同教學後,研究對象與全國常模的健康體適能測驗平均成績、以及探討體育循環協同教學對於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研究方法採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與半結構式訪談,蒐集10年間的檢測數據結果分析之,並訪問參與教學的體育教師和學生們,以深入探究教師如何協同設計課程,以及其影響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因素與成果。
    研究結果顯示如下:
    一、落實「體育循環協同教學」之後,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的健康體適能成績有明顯提升。
    二、落實「體育循環協同教學」之後,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的健康體適能通過率遠高於全國常模。
    三、透過教師所協同設計的課程、多元的教學方式,對國小學童面對健康體適能檢測有正面的影響力。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對於體育教師、學校機構以及未來研究的相關建議,以作為教學、學校及後續研究的參考。

    關鍵字:循環協同教學、健康體適能、國民小學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students in fourth graders, fifth graders and sixth graders were drawn from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in 2011-2020 academic school years respectivel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healthy physical fitness of the research objects in the past ten years, to compare the average scores of the health fitness test between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national norm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irculative team teaching, an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circulative team teaching on physical fit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e research method us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o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esting data collected over 10 years, and interviewe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is teaching, to explore how teachers design courses collaboratively, as well as the factors and outcomes that affect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rculative Team Teaching on Physical Fitness", the physical fitness performance of the fourth, fifth, and sixth grade students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2.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rculative Team Teaching on Physical Fitness", The pass rate of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the fourth, fifth and sixth grades students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
    3. The curriculum and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co-designed by teachers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physical fitness test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reference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chools, and future research.

    Keyword: circulative team teaching, physical fitness, elementary school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協同教學之內涵及相關研究 9 第二節 體育循環教學之內涵及相關研究 20 第三節 健康體適能之內涵及相關研究 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39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4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2 第五節 研究倫理 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7 第一節 實施體育循環協同教學前後學童健康體適能之情形 57 第二節 學童健康體適能檢測通過率與全國體適能常模之比較 69 第三節 體育循環協同教學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7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結論 99 第二節 建議 102 參考文獻 107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113 附錄二 教師訪談大綱 114 附錄三 學生訪談大綱 115 附錄四 體育循環協同教學點名表 116 附錄五 108學年度體育循環協同教學課表 117

    方進隆(1998)。體適能推展策略與未來研究方向。中華體育,12(3),70-77。https://doi.org/10.6223/qcpe.1203.199812.1810
    王敏秀、闕月清(2004)。健康與體育學習領教師實施協同教學之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報,37,241-252。
    朱格誼(2016)。運用協同教學推行國小一年級繪本閱讀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臺北市。
    阮浩傑(2012)。晨間跑走活動對國小學生健康體適能影響之研究─以台中市北屯區文昌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專班,台中市。
    林秀芳(2008)。體適能教育模式對鄒族學童健康體適能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研究所,台東縣。
    林彥均、周育伶、王正忠(2013)。不同體育課程編排方式學生學習成效滿意度與運動參與現況研究。彰化師大體育學報,12,1-10。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ContentDetail?SysId=A15027950
    林彥均、周育伶、鄭淑仁(2012)。新竹女中系統化循環式協同體育教學提昇學生體適能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1,177-187。https://doi.org/10.29697/JPE.201205.0012
    林國榮(2014)。新北市國民小學健康體適能與體育教學之推動及其問題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新北市。
    林貴福(1993)。國小體育實務。心理。
    林慧芸(2020)。降低英語學習焦慮的跨國協同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嘉義市。
    林麗君(2008)。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實施協同教學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邱垂弘(2007)。運動行為與身體狀況對國小學童體適能影響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6,277-289。https://doi.org/10.29697/JPE.200705.0022
    洪志成(2000)。教學原理。麗文。
    翁美玲(2010)。跳繩與慢跑運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體適能影響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屏東縣。
    高紅瑛(2002)。國民小學實施協同教學問題解決之質性研究-以台北市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張淑英(2019)。協同教學對學童游泳學習成效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臺南市。
    張哲豪(2002)。協同教學模式中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張清濱(1999)。怎樣實施協同教學?師友月刊,387,43-47。https://doi.org/10.6437/EM.199909.0043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2015)。體適能測驗-體適能測量。
    教育部體育司(1999)。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
    郭曉婷(2014)。零時體育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體適能提昇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高雄市。
    陳郁伶(2015)。國小特教班教師以協同教學進行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調整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身心障礙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臺北市。
    陳郁敏(2015)。國小特教班教師課程調整之歷程研究—以分站式協同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身心障礙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臺北市。
    陳毅銘(2018)。臺灣國小教師協同教學及教學策略對教師主觀幸福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湯龍雄(1982)。國民小學體育課循環教學實施方法。國教輔導,22,6-8。http://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0906/1/009.pdf
    隋夢真(2002)。國小教師對協同教學認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黃政傑(2007)。教學原理。師大書苑。
    黃莉萍(2010)。國小樂趣化與素養導向體育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健康與體育碩士在職專班,屏東縣。
    黃靖娟、王美麗、黃宏裕(2017)。大跑步計畫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以彰化縣和美鎮和仁國小為例。興大體育學刊,16,25-35。http://pe.nchu.edu.tw/upload/file/25-36.pdf
    楊牧軒(2019)。體適能遊戲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競技體適能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桃園市。
    劉仙湧(2005)。循環教學法在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的適用性。學校體育,90,120-124。https://doi.org/10.29937/PES.200510.0020
    劉兆達(2004)。「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協同教學。大專體育,73,83-88。https://doi.org/10.6162/SRR.2004.73.13
    鄧博敦(1973)。桃園縣潮音國小實驗「體育科循環教學制」簡介。師友月刊,68,17-21。https://doi.org/10.6437/EM.197302.0017
    鄭炎棟(1987)。國民小學體育課循環式教學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115-170。http://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866/2/05.pdf
    賴怡安(2020)。中外籍教師跨領域協同教學之研究-以一所桃園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臺北市。
    簡紅珠(2000)。教育大辭書。文景。
    蘇哲賢(2003)。台中市國民小學實施協同教學之研究-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桃園縣。
    廖智倩、闕月清(2001)。淺談「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協同教學。課程與教學季刊,4,113-128。https://doi.org/10.6384/CIQ.200110.0113

    Buckley , F.J. (2000). Team Teaching: What, Why and How?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Pate, R., Dowda, M., & Ross, J. G. (1990). Associations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physical fitness in American children. American Journal of Disease of Children, 144,1123-1129. https://doi.org/10.1001/archpedi.1990.02150340069026
    Riddoch, C. J., & Boreham, C. A. (1991). The health-related physical activity of children. Sport Medicine, 19(2), 86-89. https://doi.org/10.2165/00007256-199519020-0000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