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富琴 Chang Fu-Chin |
---|---|
論文名稱: |
台北市高中生危害健康行為之研究 STUDY ON RISK BEHAVIORS RELATED TO HEALTH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
指導教授: |
黃松元
Huang, Song-Yu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1 |
畢業學年度: | 8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1 |
中文關鍵詞: | 青少年危險行為監測系統、危害健康行為、 、事故傷害及非事故傷害、吸菸行為、 、飲酒及其他藥物的使用、性行為及其後果、 、飲食行為、身體活動、內外控人格特質、 、身體質量指數 |
英文關鍵詞: |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YRBSS),, risk behaviors,, unintentional and intentional injuries,, tobacco use, alcohol and other drug use,, sexual behaviors, dietary behaviors,, physical activity,,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rol personality,, body mass index(BMI)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3 下載:1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了解我國青少年危害健康行為之現況及其相關因素,藉以發展適用於國內之青少年危險行為監測系統問卷(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 Questionnaire;YRBSSQ)。本研究之研究工具主要參考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於1990年完成之青少年危險行為監測系統問卷;研究工具內容包括事故及非事故傷害、吸菸行為、飲酒及其他藥物的使用、性行為及其後果、飲食行為、身體活動等六大項危害健康行為;並參酌美國歷年施行的結果及國內相關研究之精髓而發展為本研究架構。
本研究對象以八十九學年度就讀於台北市之高中生為母群,先以機率比率抽樣法抽取七校為樣本學校,再於樣本學校各年級中隨機抽取一班為樣本班級,共得21個樣本班級;之後再以樣本班級之全體學生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計得有效問卷892份。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1)危害健康行為:事故及非事故傷害方面-約1/3的高中生乘坐汽車前座未繫安全帶,超過1/2曾經騎乘機車、少數未戴安全帽,超過1/5認真考慮過自殺,超過1/10曾計畫嘗試自殺;吸菸行為方面-少數高中生曾規律吸菸,大部分第一次規律吸菸年齡在13-16歲;飲酒及其他藥物的使用方面-約3/4的高中生曾喝過酒;性行為方面-少數高中生曾有過性行為,第一次性行為在16歲(含)以上最多;飲食行為方面-一半以上的高中生蔬菜、水果、牛奶等食物攝取量不足;身體活動方面-大多數高中生仍未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2)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危害健康行為間有顯著差異者:性別與吸菸行為、飲酒及其他藥物的使用;年級與飲食行為及身體活動;成績與身體活動;社經地位與事故及非事故傷害、吸菸行為、性行為及其後果、飲食行為。(3)2/3的高中生身體質量指數(BMI)在正常範圍,有1/2以上認為自己體重過重並打算減重。(4)內外控人格特質以內控為多。(5)社會人口學變項及內外控人格特質對危害健康行為的預測力,依序為身體活動13.3%、飲食行為7.3%、吸菸行為3.8%、性行為2.8%、事故及非事故傷害2.4%、飲酒及其他藥物的使用1.0%。
根據研究發現,提出數項結論和建議以作為建構國內青少年危險行為監測系統(YRBSS)之參考。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youth risk behaviors and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ose behaviors in Taiwan. In advanc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ill be utilized to develop the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 Questionnaire(YRBSSQ) for measuring those behaviors in Taiwan. The instrument used in the study was developed by 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in 1990.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s six categories of risk behaviors: unintentional and intentional injuries, tobacco use, alcohol and other drug use, sexual behaviors, dietary behaviors, and physical activity. The framework of the study deliberated about the U.S. researches outcomes and the marrows of studies in Taiwan.
All the students at the se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enrolled in the 2000 academic year were included in the population. The PPS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the sample. Totally, there were 7 schools with 892 students in the sample.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Risk behaviors: (1) Unintentional and intentional injuries-about 1/3 of the subjects didn't wear a seat belt when riding in a car driven by someone else, over 1/2 of the subjects rode a motorcycle, few of them wore a helmet, over 1/5 of the subjects did seriously consider attempting suicide, over 1/10 of the subjects made a plan to suicide; (2) Tobacco use-few of the subjects had smoked cigarettes regularly, the majority of them first started regular cigarette smoking at 13-16 years old; (3) Alcohol and other drug use-about 3/4 of the subjects drank alcoholic beverage; (4) Sexual behaviors-few of the subjects had sexual intercourse, and the majority had first sexual intercourse at above 16 years old; (5) Dietary behaviors-over 1/2 of the subjects didn't eat enough vegetables, fruits, milk, etc.; (6) Physical activity-great majority of the subjects ever fostered a habit of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2.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risk behaviors: gender with tobacco use and alcohol and other drug use; grade with dietary behaviors and physical activity; school achievement with physical activity; socioeconomic status with unintentional and intentional injuries, tobacco use, sexual behaviors, and dietary behaviors.
3.Two-third of the subjects' body mass index(BMI)was in the normal range, but more than half sensed themselves overweight and trying to lose weight.
4.Most of the subjects intended to be internal control personality.
5.Demographic variables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rol personality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the risk behaviors, rate of prediction in the order was physical activity 13.3%, dietary behaviors 7.3%, tobacco use 3.8%, sexual behaviors 2.8%, unintentional and intentional injuries 2.4%, and alcohol and other drug use 1.0%.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several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have been submitted with regard to construct YRBSS in Taiwan.
王佩玲(民81)。兒童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社會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江佩真(民85)。青少年自殺企圖的影響因素及發展脈絡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姿瑩(民86)。肥胖者與正常體重者飲食,營養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的探討。台北醫學院保健營養學系碩士論文。
江淑娥(民85)。青年學生騎機車之冒險行為。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主計處、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編(民86)。中華民國臺灣地區青少年狀況調查報告。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民84)。現代青少年生活現況調查報告。
行政院衛生署(民77-88)。衛生統計。
行政院衛生署(民82)。衛生白皮書。臺北: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民87)。八十一-八十六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
吳仁宇(民87)。家長之態度行為與其就讀臺北市國中子女之健康體能的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吳仁宇、黃奕清(民85)。臺灣地區6-18歲學生之年齡別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之發育研究。公共衛生,22(4),257-270。
吳文琪(民88)。台北市國中生之暴力行為與溝通技巧的關係。國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秀惠(民85)。親子溝通,父母管教方式與青少年性知識,性態度及性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慧(民84)。某國中學生之吸菸行為與父母健康信念、吸菸行為、管教努力關係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彩華(民87)。台北市國中學生身體活動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景美、林秀霞、劉雅馨(民84)。臺灣地區國中、高中及高職學生之藥物濫用認知、態度及教育需求調查研究。教育部委託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周碧瑟、王宗慧(民83)。青少年用藥盛行率與危險因子之探討(三)。行政院衛生署八十三年度委託研究計畫研究報告。
周碧瑟、劉美媛、王宗慧(民86)。青少年用藥盛行率與危險因子之探討(六)。行政院衛生署八十六年度委託研究計畫研究報告。
周碧瑟、賴明芸、吳碧儀(民81)。青少年用藥盛行率與危險因子之探討(一)。行政院衛生署八十一年度委託研究計畫研究報告。
周碧瑟、賴明芸、吳碧儀(民82)。青少年用藥盛行率與危險因子之探討(二)。行政院衛生署八十二年度委託研究計畫研究報告。
林弘崇(民77)。青少年藥物濫用社會心理因素之序變數分析與藥物濫用對青少年健康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孝慈(民75)。校園暴行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育慈(民86)。都市速食餐飲消費活動.店址與空間分析--以臺北市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坤松(民89)。青少年校園暴力盛行率及危險因子研究:以台南市國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季宜(民86)。某高職補校商科女生吸菸意向之研究-理性行動理論之應用。國立台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宜親(民87)。青少年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武雄(民80)。台北巿國小學生健康生活型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惠生、林淑慧(民85)。台灣地區高中、高職及五專在校男女學生性知識、態度與行為現況及變遷。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
林錦英(民87)。國人健康教育亮紅燈-談全國國民營養調查省思。國民教育,38(6),62-68。
邱一峰(民85)。國中生憂鬱傾向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性別、年級、家庭狀況、鬱卒、憂鬱與尋求幫助、自殺傾向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升呈、袁愈光(民84)。臺灣與日本、美國高中生健康體能的比較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5(1),199-226。
洪水和(民85)。台北市國中生血脂肪、血脂蛋白與體位的相關研究。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以玲(民88)。家庭暴力對少年暴力犯罪行為之影響。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孫東顯(民83)。青少年電視暴力訊息接觸與暴力行為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秦玉梅(民76)。高職三年級學生性知識、態度、行為及家長、教師對性教育之看法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藹屏(民89)。台灣地區青少年對菸害防制法之認知、遵行意願及遵行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高美丁、曾明淑、葉文婷、張瑛韶、潘文涵(民87)。台灣地區居民體位及肥胖狀況。國民營養現況(1993-199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行政院衛生署。
高素月(民85)。偏差青少年飲酒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灣臺北少年觀護所青少年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鳳琴(民81)。以社會學習與社會連結變項預測收容所中用藥少年之用藥狀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卿(民87)。青少年自殺意念與家庭功能、無望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煒、張明永、鄭泰安(86)。國中生物質濫用之盛行率研究。1997藥物濫用防制研討會會議資料。
陳娟瑜(民84)。台灣地區青少年抽煙行為之社會心理危險因子研究同儕影響。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琇屏(民83)。五專學生預防愛滋病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錫琦(民87)。國小學童吸菸意向六年長期追蹤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傅瓊瑤、周碧瑟、劉美媛、王宗慧(民84)。青少年用藥盛行率與危險因子之探討(四)。行政院衛生署八十四年度委託研究計畫研究報告。
傅瓊瑤、周碧瑟、劉美媛、王宗慧(民85)。青少年用藥盛行率與危險因子之探討(五)。行政院衛生署八十五年度委託研究計畫研究報告。
彭少貞(民80)。在藥物濫用青少年用藥狀況與相關因素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田、郭憲文、邱淑玲(民81 )。中部專科學生對西式速食攝取行為的比較研究。公共衛生,19(3),267-275。
曾雀芬(民85)。高雄市單親國二學生潛在性健康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育苓(民87)。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某高職吸菸學生之戒菸意向。國立台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松元(民82)。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黃松元、陳政友、賴香如、胡益進、洪華君、張富琴(民88)。我國國民健康促進之研究。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專題研究。
黃淑貞(民87)。吸菸的流行病學研究。國家衛生研究院委託研究計畫報告。
黃惠玲(民82)。臺北市高中及高職學生使用菸﹑酒及非法藥物狀況與社會學習及社會連結因素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惠雅(民86)。生活壓力相關因素與女性少年犯罪關聯性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鼎馨(民83)。藥物濫用青少年家庭功課與角色適應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麗卿、季瑋珠、鍾嫈嫈(民82)。某專校學生運動情況與運動傷害之調查。中華民國家庭醫學雜誌,3(4),166-174。
楊美賞(民85)。台灣南部地區菸、酒、檳榔使用之流行病學研究─以青少年及原住民婦女為對象之探討。高雄醫學院醫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曙銘(民88)少年殺人犯罪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玉枝(民85)。高雄市某國民中學學校傷害事故之流行病學研究。高雄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章維(民84)。濫用藥物少年自我概念之研究發現。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秀雄(民72)。13-16歲少年之意外傷害~對臺北市4005位國中生所作一年之觀察研究~。醫學研究,5(2),1759-1773。
趙瑞雯(民85)。高中生體型意識、健康控握與飲食行為間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郁芳(民82)。藥物濫用青少年之壓力﹑因應策略與生活適應關聯性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德威(民87)。青少年生死態度與自殺危險程度關係之研究。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素玲(民86)。青少年依附品質、社會支持與自殺傾向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鈞元(民85)。國中校園暴力行為之研究--高雄市實證分析。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
謝淑敏(民79)。在吸膠青少年之社會心理探索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慧美(民82)。高中生性格及性知識、性態度、性行為對其性教育需求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嚴道、黃松元、馬藹屏、周曉慧、楊美雪、羅德珮(民86)。臺灣都會地區高中高職學生之吸菸行為與其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台北: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
嚴道、黃松元、馬藹屏、楊美雪、周曉慧(民85)。台北市國民中學之吸菸行為與其心裡特質調查研究。台北: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
嚴道、黃松元、馬藹屏、蕭惠文、周曉慧(民83)。臺灣地區青少年對吸菸、飲酒、嚼檳榔之認知、態度、行為與其心理特質調查研究。台北: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
Brown, NL., Pennylegion, MT. & Hillard, P.(1997). A Process Evaluation of Condom Availability in the Seattle, Washington Public Schools.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67(8), 336-340.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1993). Measuring the Health Behavior of Adolescents: The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Recent Reports on High-Risk Adolescents. Journal of the 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Volume 108, Supplement 1, 1-96.
Everett, SA., Kann,L. & McReynolds, L.,(1997). The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 Policy and Program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67(8), 333-335.
Howland, J., Hingson, R., Mangione, TW., Bell, N., Bak, S(1996). Why are most drowning victims men? Sex differences in aquatic skills and behavior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Washington, D.C.,86(1), 93-96.
Kann, L., Kinchen, SA., Williams, BI., Ross, JG., Lowry, Grunbaum, JA. & Kolbe, LJ.,(2000).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llance-United States, 1999. Jounal of School Health, 70, 7, 271-285.
Kolbe, LJ., Kann, L. & Collins, JL.(1993). Overview of the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 Public Health Reports, Journal of the 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108(Supplement 1), 2-10.
Pate, RR., Heath, GW., Dowda, M. & Trost, SG.(1996). Associations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Other Health Behaviors in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US Adolescent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86(11), 1577-1581.
Robinson, IE., Jedlicka, D. (1982). Change in Sexu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1965 to 1980. Jou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 A Research Note February, 239-240.
Rotter, JB.(1966).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General and applied. 80, 1-28.
Runyan, CW.& Gerken, EA.(1989).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Adolescent Injury-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JAMA, 262(16), 2273-2275.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U.S. DHHS), Public Health Service(PH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1994). Guidelines for School Health Programs to Prevent Tobacco Use and Addition. MMWR, 43(RR-2), 1-18.
U.S. DHHS, PHS, CDC(1995). Guidelines for School Health Programs to Promote Healthy Eating.
U.S. DHHS, PHS, CDC(1997). Guidelines for School and Community Programs to Promote Lifelong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Young Peopl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67(6), 202-219.
Waxeiler, RJ., Harel, Y. & O'carroll, PW.(1993). Public Health Reports, Journal of the 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108(Supplement 1), 11-14.
Wu, SI. & Malison, MD.(1990). Motor Vehicle Injuries in Taiwan.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4(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