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郭恩惠 Grace Kuo |
---|---|
論文名稱: |
兒童與成人對兒童圖畫故事書的反應探究 Children and Adults Reading Children's Illustration Story Books:An Exploration of the Responses |
指導教授: | 黃迺毓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
畢業學年度: | 8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4 |
中文關鍵詞: | 兒童文學 、兒童圖畫故事書 、反應 |
英文關鍵詞: | Children's Literiture, Children's Illustration Story Books, Respons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6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為探討成人與兒童對兒童圖畫故事書的反應異同,本研究以六個成人和五個兒童為對象,選取五本好書供其閱讀,然後進行訪談。結論如下:
(一)-1.兒童偏好的兒童圖畫書有以下特質:a.趣味性。b生活性。c兒童性。d圖畫具吸引力,或有可愛動物。e引發美好的感受,滿足心理需求。
(一)-2.成人注重兒童圖畫書的以下特質:a兒童性。b具教育性,或符合成人的價值觀。c文學性。d藝術性。e生活性。f文、圖印刷品質優良。
(一)-3.成人與兒童都重視圖畫書的兒童性。不同的是:成人較是衡量整本圖畫書的所有因素,以客觀的立場欣賞圖畫書。兒童則是注重圖畫書所引發的主觀感受。
(二)兒童與成人看圖畫書都會產生內在的反應。不同的是外在反應方式:兒童會有自然活潑的肢體語言;成人則傾向控制自己的外在反應方式,僅有部份的臉部表情。
(三)成人本身也能接受圖畫書,並從閱讀過程得到滿足和收穫。
(四)成人以三種立場建立與圖畫書的關係,並且在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會變換兩種以上的立場:1.分析者;2.觀看者;參與者。
(五)兒童與圖畫書的關係存在兩種立場:1.觀看者;低年級兒童大多採這種立場,不過也有例外。2.參與者。
(六)從兒童的閱讀反應可以了解兒童個別的認知與心理發展,及他們對世界的看法。
(七)從訪談結果的確看到圖畫書發揮其對兒童生活上、品德上、情意上、認知上、語文上的價值,並可增進閱讀能力、閱讀興趣、增進親子關係。
(八)成人陪伴兒童閱讀、討論可以增進兒童文學價值的作用。
一、中文部份
(民84)︰「知識寶庫」廣播節目兒童文學系列專輯,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台北市︰台灣分館。
丘德懿、譚合令等(民78):十年來我國幼兒讀物出版狀況調查研究。台北市:信誼基金會學前兒童教育研究發展中心。
「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民82):1992兒童讀物、少年讀物好書指南。「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編印。
「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民83):1993兒童讀物、少年讀物好書指南。「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編印。
「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民84):1994兒童讀物、少年讀物好書指南。「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編印。
「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民85):1995兒童讀物、少年讀物好書指南。「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編印。
「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民86):1996兒童讀物、少年讀物好書指南。「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編印。
「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民87):1997兒童讀物、少年讀物好書指南。「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編印。
吳文鼎 (民77) ︰兒童文學研究(九版)。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李銘愛(民87):寫作縱橫談──兒童文學。台北市:台北市文藝協會。
李慕如(民85):兒童文學綜論(三版)。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杜淑貞 (民83)︰兒童文學析論(上、下)。台北市︰五南圖書。
杜萱 (民82): 優良兒童文學的特質,台北師院圖書館館訊﹙創刊號﹚。1,157~164頁。
林文寶等(民82):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臺北二版)。臺北市:富春。
林文寶等(民85):兒童文學。台北市:五南。
林文寶等(民87):一九九七年兒童文學紀要。出版界,54期,35-41頁。
林守為 (民77) :兒童文學。台北市,五南圖書,1~19、54~64頁。
林良(民74):兒童文學的「文學價值」和「教育功能」。師友,215期,1-2頁。
林良等著,張湘君主編(民84):認識幼兒讀物。台北市:天衛文化。
林政華 (民80) :兒童少年文學。台北市:富春文化。
洪文瓊(民87):九○年代中後期台灣童書出版環境管窺。出版界,54期,31-34頁。
秋松木(民65)︰兒童文學與文學。兒童教育(4,100, 101頁)。
韋葦(民84):世界童話史。台北市:天衛文化。
馬景賢(民62):批評兒童文學作品的幾點基本原則。國語日報兒童文學周刊,85期。
葉詠琍(民81):西洋兒童文學史(再版)。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張子芬 (民79) :幼兒故事概念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健(民78)︰文學概論。台北市:五南,第5頁。
張湘君(民82):讀者反應理論極其對兒童文學教育的啟示。東師語文學刊,第6期,285-307頁。
曹俊彥(民75):圖畫:兒童讀物的先驅部隊。75年4月4日「中央日報」十二版。
郭生玉 (民70) :心理與教育研究法(第13版)。台北縣中和市:精華書局。
陳木城(民81):好書的四個關口。1992兒童讀物、少年讀物好書指南,「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編印,119頁。
洪慧芬﹙民85﹚:幼兒圖畫書中父親及母親角色之內容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林統(民79):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台北市:富春文化。
曾慧佳 (民82) :童話的永恆功能。台北師院圖書館館訊,165~167頁。
舒蘭(民72)︰從兒童心理設計童詩教案。文藝座談實錄。行政院文建會。
黃迺毓(民83)︰童書非童書。台北市︰宇宙光出版社。
雷僑雲 (民77):中國兒童文學研究。台北市:台灣學生。
趙雲 (民80) :兒童文學的潛在影響。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季刊,3,17~18頁。
蔡尚志(民81)︰兒童故事寫作研究。台北市:五南。
蔡秋桃,金澤勝夫,下山田裕彥(民84):幼兒教育思想。台北市:五南。
盧金山(民74)︰從兒童最喜歡的十種兒童讀物談起。婦女雜誌,203卷,81-82頁。
鍾志從 (民75) :兒童發展的分階與兒童文學的選擇。家政教育,10:2,20-27,35頁。
蘇建文、程小危、柯華葳、林美珍、吳敏而、幸曼玲、陳李綢、林惠雅與陳淑美 (民80) :發展心理學(再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第一章,32頁。
Hollindale, Peter(1988):意識形態與兒童書,劉鳳蕊譯。中外文學,第二十七卷,第十一期,總第三二三期。台北市:中外文學月刊社。
二、英文部份
Applebee, Arthur N (1977). Studies in the Spectator Role: An Approach to Response to Literatur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Researching Response to Literature and 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 New York: Buffalo.
Benton, Michael(1993). Reader Response Criticism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England: Southampton University. Center for Language Education.
Burke, Eileen M. (1990). Literature for the Young Child. (2nd ed.)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llyn and Bacon.
Cooper, Karyn (1996). Hiding from word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Vol. 29, No. 1, Spring/ Summer 1996. P. 23~24.
Galda, S. Lee (1980). Three Children Reading Stories: Response to Literature in Preadolescents.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 Welfare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Glazer, Joan I. (1991). Literature for Young Children. (3rd ed.)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Hillman, Judith (1995). Discover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Holland, and others (1993). Journeying: Children Responding to Literature. America: Portsmouth.
Huck, Charlotte S., Hepler, Susan & Hickman, Janet (1993).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5th ed). America: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Jalongo, Mary Renck (1988). Young Children and Picture Books—Literature from infancy to six. Washin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Lehman, Scharer (1993). Children and Adults Read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A Comparison of Responses. Americ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Reading Conference.
Lehman, Scharer (1993).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response comparisons when children and adults read children’s literature. Read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1995-1996. 35(2) , p. 142-152.
Rosenblatt, Louis (1978). The Reader the Text the Poem. Carbonda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Purves, Alan C., & Beach, Richard (1972). Literature and the Reader: Research in Response to Literature, Reading Interests, and the Teaching of Litrature. Urbana, Ill.: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Russell, David L. (1997). Uderstanding Literature. Literature for Children—A short introduction (3rd). New York: Longman.
Thacker, Deborah (1996). The Child’s Voice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England.
Weekes, B. (1935). The child’s first literature. Literature and the Child. New York: Silver, Burde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