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佳蓉 |
---|---|
論文名稱: |
生涯發展方案融入國中運動代表隊訓練之行動研究 |
指導教授: | 掌慶維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1 |
中文關鍵詞: | 生涯發展 、運動代表隊 、行動研究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5 下載:2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參與運動訓練是一段艱辛漫長的旅程,這將伴隨著生涯轉換而改變其
最後所選擇的歷程,它對於自身的學習環境及面臨現實的社會體系而言具
有更深層的意義。回顧曾經歷過的運動生涯,透過文獻資料蒐集與分析,
以質性方式,藉由課程方案之導入、觀察及訪談等方式進行研究,引發對
於生涯發展議題的重視,藉由訓練開始之同時將方案導入經營中,針對其
需求設計符合國中學生運動員之方案主軸與內容,配合訓練時間進行課程
的實施,並觀察探究其行為反應,讓選手能在思維上不同於以往,體認自
我之特殊性且試圖改變現況。
本研究於實施結束後,歸納出七位國中運動選手對於生涯發展方案融
入運動訓練計畫選手在思維及脈絡上的改變情況。研究發現:(一)選手對
於生涯規劃擬定並沒有具體概念且沒有其急切性,在方案實施後雖有想法
但未能確實履行。(二)國中階段之生涯規劃仍以家長或教練做為依據。(三)
方案實施後在行為態度上有較具體之正向改變,且能適時表達自己想法。
(四)對於選手、教練而言生涯發展方案應予以繼續發展,不僅能有效提生
選手認知,且能更具體確認人生方向。
關鍵詞:生涯發展、運動代表隊、行動研究
一、 中文部分
蔡培村 (1995)。成人教育與生涯發展。高雄市:麗文文化。
王秉泰 (2005)。競技運動教育之省思。國民體育季刊,34(4),43-49。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1)。傑出運動員學後就業問題座談會紀錄。中華體育,14 (4), 151-163。
呂俊甫 (1983)。發展心理與教育(二版)。台北:臺灣商務 印書館。
呂君榮 (2000)。大學體育科系學生生涯信念與生涯發展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吳芝儀 (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芝儀 (2000)。生涯探索與規劃:我的生涯手冊。嘉義市:濤石文化。
金樹人 (1988)。生計發展與輔導。臺北市:天馬文化事業公司。
金樹人、黃迺毓 (2001)。生涯與家政教育。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 135 -
金樹人 (2004)。生涯願景。北縣教育。48,24-39。
季力康 (2000)。應重視對大學學生運動員之輔導工作。大專體育,47, 3-4。
林國棟 (1984)。運動選手的學業。國民體育季刊,13 (4),44-49。
林幸台 (1987)。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瑞欽 (2002)。運動生涯諮商策略。2002 年學生運動員生涯規劃輔導人員研討會。臺灣運動心理學會。
林素卿 (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市:高雄復文。
林秀勤 (2003)。生涯發展課程隊國小兒童生涯成熟影響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尚武 (2006)。運動員教育的省思與生涯規劃的實踐。國民體育季刊,35 (1), 64-68。
洪 立 (2002)。大學體育科系學生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翁志成 (1999)。學校體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宏亮 (1995)。大學運動績優保送升之學校適應探討(上)。國民- 136 -
體育季刊,24 (2), 77-84。
張宏亮 (1995)。大學運動績優保送升之學校適應探討(下)。國民體育季刊,24 (3), 156-164。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2002)。教育行動研究與教學創新(上)。臺北市:揚智文化。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2002)。教育行動研究與教學創新(下)。臺北市:揚智文化。
張鼎乾、陳忠誠 (2003)。漫談運動教練對學生運動員課業的學習疑慮輔導。大專體育,68,51-53。
張永進 (2003)。如何為大專院校體育保送生規劃一個整合式支持服務計畫。大專體育,66,111-116。
許瀞心 (2003)。運動員的生涯規劃。大專體育,66,105-110。
許瀞心 (2005)。我國女子足球選手生涯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陳紫捷 (2006)。生命教育課程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隊國中生命態度、道德觀念與生涯發展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怡蒹 (2007)。希望理論融入生涯輔導方案已提升國中體育班學
- 137 -
生生涯發展概念與希望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張治文 (2007)。國中體育班級校對學生個人學涯規劃之探討。運動教育,17 (2), 95-99。
張德銳等作 (2007)。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天中 (1995)。生涯規劃概論─生涯與生活篇。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黃相瑋 (2004)。運動休閒相關學系學生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幸玉 (2007)。「向東洋魔女挑戰」依為前女子排球運動員運動生涯之敘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楊朝祥 (1989)。電腦輔助生計輔導系統的發展及效果評估研究。行政院國科會。
熊同鑫等作 (2005)。教師動手作研究─時三為行動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饗宴。臺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劉焜輝 (2003)。輔導員理與實務。臺北市:三民書局。
- 138 -
黎天生 (2006)。全國中等學校桌球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生涯發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鄭增財 (2006)。行動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圖書。
蔡添貴 (2007)。中等教育應重視學生生涯發展。師說,196,30-34
頁。
錢永鎮 (2001)。生命教育之班級經營。教育資料集刊26。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謝佳男 (2001)。運動之路的起伏與調適─八位體育保送生的經驗。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清田 (2004)。課程發展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
蕭智真 (2006)。體育學系學生學習動機與生涯發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臺北縣。
蘇建文等 (1995)。發展心理學。臺北市: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蘇鈺婷 (2002)。在學青少年生涯發展之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139 -
二、英文部分
Brolin, D.E. (1995). Career education: A functional life skills approach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Merrill.
Cathy Caro-Bruce. (2000). Action Research – Facilitator’s Handbook.The National Staff Development Council.
Cawley, R. (2000). Playing to win the game of life: Street & smithies.Sports Business Journal, 2(43),23-28.
Corey, Stephen M. (1949, March). Fundamental research, action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s. Teachers College
Record,50,509-514.p509.
Elliott, J.(1991).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Gysbers, N. C., & Moore, E. J.(1981). Improving guidance programs.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ansen, L. S., & Keierleber, D. L.(1978). Born free: A collaborative consultation model for career development and sex-role stereotyping.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56 (7),395-399.
Herrico County Public School (1996).Teachers guide (Report
No.CEO071087). Glenn Allen, VA: Virginia Vocational - 140 -
Curriculum Center.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92945).
Hoyt, K. B. (1974). An introduction to career education. U.S. Office of Education Policy Paper. Washington, D.C.: U.S. Office of Education.
Hoyt, K. B. (1978). Refining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on in career education. Monographs on Care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U.S. Office of Education.
Irving H, Bucben. (1998). A Model of Action Research for Practioners. In Smink, Jay Ed., & Duckenfield, Marty, Ed. (1998). Making the Case for Service Learning. Action Research & Evaluation Guidebook for Teachers. ED 430 141.
McDaniels, C., Gysbers, N. C.(1992). Counseling for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ies, resources and practi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
Mckernan, J. (1988). The Countenance of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Traditional, Collaborative, and Emancipatory Critical Conceptions. 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Supervision,3(3),173-200.p.174.
Pattison, Sherry. (1999). Action Research and Ways of Knowing. Literature Review. ED 435 744.- 141 -
Sagor, Richard. (1992). How to Conduct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ED 360 257.
Sears, S. (1982). A definition of career guidance terms: A national vocational guidance association perspective.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31(2), 137-143.
Stenhouse, Lawrence. (1975).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
Spokane, A.R. (1991). Career interven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uper, D.E. (1976). 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work.Monographs on care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The Office of Career Education, U.S. Office of Education.
Super, D.E. (1980). A life-span, life 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6(30),282-298.
Takala, Sauli. (1994). Action Research in the Classroom. ED 383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