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祖亮
Wang, Tsu-Liang
論文名稱: 戒嚴時期國民黨威權統合主義下的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iwan Provincial Local Theatre Association under the KuoMingTang Corporative Authoritarian Rule during the Martial Law Period
指導教授: 蔡淵洯
Tsai, Yuan-Chi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3
中文關鍵詞: 統合主義文藝政策地方戲劇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改良地方戲劇地方戲劇比賽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29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2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以及臺灣的地方戲劇發展為核心,探討自1949年臺灣頒布戒嚴令開始至1987年7月15日蔣經國總統宣布解嚴為止,國民黨在此期間於臺灣實施威權統合主義掌控地方戲劇界的情形。本文試圖從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的成立、組織過程、日常會務活動來探討國民黨如何發揮統合主義對其加以組織化進而達到「控制」與「動員」的功能,使該協會協助國民黨透過有效掌握戒嚴時期臺灣地方戲劇界的種種活動,並利用地方戲劇深入民間之特性使其能夠發揮落實反共抗俄與復興中華文化國策之效用,同時本文也透過將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與同時期工商界的統合式社團做比較,找出戒嚴時期黨國威權體制對於文藝界採用的統合主義模式,並分析文藝界與工商界統合式社團的異同之處。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研究回顧 4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史料運用 16 第四節、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17 第二章、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成立之背景 19 第一節、國民黨威權統合主義與文藝活動 19 第二節、戰後初期的臺灣地方戲劇之發展 31 第三章、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的組成 35 第一節、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的成立過程 35 第二節、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的組織人事 40 第四章、黨團動員下的地方戲劇活動 48 第一節、國民黨與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 48 第二節、反共抗俄劇與配合國策之演戲活動 54 第三節、舉辦全國地方戲劇比賽與精神動員 58 第五章、戲劇改善與會眾服務 64 第一節、出版刊物與舉辦座談會 64 第二節、改良地方戲劇劇本 69 第三節、地方戲劇人才培訓與爭取從業人員福利 72 第六章、結論 76 附錄 80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一、史料文本
    (一)、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
    1.《中央黨部黨務工作報告1957》,臺北:中央委員會祕書處印,1957。
    2.《中央黨部黨務工作報告1960》,臺北:中央委員會祕書處印,1960。
    3.《中央黨部黨務工作報告1961》,臺北:中央委員會祕書處印,1961。
    4.《中央黨部黨務工作報告1963》,臺北:中央委員會祕書處印,1963。
    5.《中央黨部黨務工作報告1968》,臺北:中央委員會祕書處印,1968。
    6.《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中央改造委員會資料彙編(上)》,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會編印,1993。
    7.《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中央改造委員會資料彙編(下)》,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會編印,1993。
    8.《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中央改造委員會會議決議彙編》,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會編印,1993。
    9.《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黨務工作報告》,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會編印,1993。
    10.《中央委員會四十一年度工作檢討報告》,臺北:中央委員會祕書處編印,1952。
    11.《中央改造委員會各處組會四十年度工作總檢討報告》,臺北:中央改造委員會編印,1951。
    12.《中華文化概述》,臺北:中華文化復興推行委員會編印,1984再版。
    13.《第四組工作簡況暨統計圖表》,臺北:中央委員會第四組編,1953。
    14.《臺灣省黨務報告》,臺北:國民黨委員會編印,1957。
    15.《總裁集要》,臺北:國民黨文工會編印,1974。
    16.〈對文藝工作輔導重點的檢討報告〉,臺北,1963,檔號:會8.3/458.1。
    17.〈論文藝作戰與反攻〉,臺北,1953.05.04,檔號:一般240/688。
    18.〈蔣總統電賀中國文藝協會成立週年〉,臺北,1951.05.03,檔號:一般136/1。
    (二)、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藏檔案
    1.〈五十五年度戲劇節慶祝辦法〉,臺北:1966.02.14,檔號0055/231/01/01/004。
    2.〈為慶祝中華民國五十五年度第二十三屆戲劇節計五十四年度全省地方戲劇決賽優勝劇團頒獎典禮請踴躍參加由〉,臺北:1966.02.14,檔號:0055/ 231 /01/01/004。
    3.〈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民國五十五年二月一日起至二十日止全省劇團上演地點與報表〉,臺北:1966.02.14,檔號:0055/ 231 /01/01/004。

    二、專書
    1.中國文藝協會編,《文協十年》,臺北:中國文藝協會,1960年。
    2.中國文藝協會編,《文協60年實錄》,臺北:普音文化,2010年。
    3.中國文藝協會編,《十四年來的中國文藝協會》,臺北:中國文藝協會,1964年。
    4.中華民國文藝史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文藝史》,臺北:正中書局,1975年。
    5.中國文藝年鑑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文藝年鑑1966》,臺北:平原出版社,1966年。
    6.王國聯,《我國工商團體制度之研究》,臺北:東華書局,1991年。
    7.李雲漢,《中國國民黨史述》,臺北:國民黨黨史會,1994年。
    8.沈平山,《布袋戲》,臺北:作者自印,1986年。
    9.呂訴上,《臺灣電影戲劇史》,臺北:銀華,1991年。
    10.林鶴宜,《臺灣戲劇史:增修版》,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15年。
    11.吳怡萍,《抗戰時期中國國民黨的文藝政策及其運作》,臺北:麗文文化,2012。
    12.邱坤良,《陳澄三與拱樂社:臺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宜蘭:傳藝籌備處,2001年。
    13.倪偉,《「民族」想像與國家統制—1928-1948年南京政府的文藝政策及文學運動》,臺北:正中書局,1975年。
    14.陳曉慧,《由上而下的革命:中國國民黨改造之研究(1950-1952)》,臺北:漢世紀數位文化,2014年。
    15.許福明,《中國國民黨的改造(1950~1952)—兼論其對中華民國政治發展的影響》,臺北:正中書局,1986年。
    16.國史館編印,《中華民國近60年發展史》,臺北:國史館,2012年。
    17.劉心皇,《抗戰時期的文學》,臺北:編譯館,1995年。
    18.藍海,《中國抗戰文藝史》,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1984年。
    19.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編,《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成立卅週年紀念特刊》,臺中: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1983年。
    20.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編,《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成立四十週年紀念特刊》臺中: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1993年。
    21.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編,《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成立五十週年紀念特刊》臺中: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2003。
    22.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編,《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會務資料》,臺北: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1961年

    三、文集、日記、回憶錄
    1.蔣介石,〈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三民主義(增錄民生主義育樂兩篇 補述)》,臺北:三民書局,1965。

    四、論文
    (一)、學位論文
    1.王時思,〈統合主義的再思考—戒嚴體制下的國家統合主義〉,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2.王雲玉,〈箝制與競技:地方戲劇比賽變遷的歷史解讀〉,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3.李雅婷,〈建構台灣藝術主體性的困境-戰後國民黨的文藝政策〉,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4.李麗玲,〈五0年代國家文藝體制下台籍作家的處境及其創作初探〉,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5.沈孝雯,〈遷台初期文藝政策下的美術創作(1949-1984)〉,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6.沈宗端,〈臺灣工會的角色與發展-國家組合主義角度的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7.沈宗正,〈國家統合主義與臺灣經濟發展經驗(1949-1987)〉,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1993年。
    8.金相淳,〈臺灣和韓國在民主化過程中國家與勞動關係之比較研究:以國家統合主義(StateCorporatism)觀點為主〉,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9.林果顯,〈一九五○年代反攻大陸宣傳體制的形成〉,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部博士論文,2006年。
    10.林果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11.林美鸞,〈光復後台灣地方戲劇演出情形與社會轉型關係初探(1945-1970)〉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12.周修平,〈郎靜山﹝1892-1995﹞中國畫意攝影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3.封德屏,〈國民黨文藝政策及其實踐(1928~1981)〉,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14.胡芳琪,〈一九五0年代台灣反共文藝論述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5.秦慧珠,〈臺灣反共小說研究(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八九年)〉,臺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00年。
    16.高燕迪,〈從統合主義、威脅感儒家思想探究臺灣公民民主價值〉,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17.柯秀蓮,〈台灣皮影戲的技藝與淵源〉,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76年。
    18.袁公瑜,〈國民黨工會職能轉變之研究-1951年至2002年〉,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9.徐秀慧,〈戰後初期台灣的文化場域與文學思潮的考察(1945~1949)〉,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20.陳怡仲,〈臺灣組合主義體制的形成與轉化〉,臺中:私立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21.黃怡菁,〈「文藝創作」(1950-1956)與中國文藝體制的形構與實踐〉,新竹: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論文,2006年。
    22.彭錦華,〈台灣庶民的文藝表述與歷史實踐-—以東華皮影戲團為考察〉,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4年。
    23.黃子庭,〈新加坡的社會福利政策:國家統合主義的分析〉,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24.詹惠登,〈古典布袋戲演出形式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年。
    25.蔡淵洯,〈抗戰前國民黨之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運動(1928~1937)〉,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年。
    26.劉現成,〈一九六○年代國家機器介入臺灣電影事業之研究〉,臺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所碩士論文,1994年。
    27.簡弘毅,〈陳紀瀅文學與五0年代反共文藝體制〉,臺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8.蕭阿勤,〈國民黨政權的文化與道德論述(1934~1991)—知識社會學的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29.蘇碩斌,〈戰後台灣歌仔戲流變的社會學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二)、期刊論文
    1.丁仁方,〈臺灣的統合主義〉,《中山社會科學季刊》,7:4(高雄1992),頁34-42。
    2.丁仁方,〈民主化對經濟組織的影響:威權統合主義的轉型〉,收錄於陳文俊編,《臺灣民主化:回顧、檢討、展望》,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1996年,頁213-232。
    3.尹雪曼,〈國民黨早期的文藝政策〉,《國魂》,400(臺北,1979),頁68-69。
    4.尹雪曼,〈論中國國民黨的文藝運動〉,收錄於氏著,《中國新文學史論》,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
    5.李雲漢,〈中國國民黨遷臺前後的改造與創新〉,收錄於李雲漢編,《中國國民黨黨史論文選集(第五冊)》,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4年,頁595-637。
    6.呂訴上,〈臺灣地方戲劇運動〉,《臺北文物》,8:1(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59年),頁26-34。
    7.呂訴上,〈光復後的臺灣劇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臺北文物》,3:3(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54年),頁74-89。
    8.呂訴上,〈光復後的臺灣劇運(2)--省政府成立至省博覽會結束〉,《臺北文物》,4:1(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55年),頁110-119。
    9.呂訴上,〈光復後的臺灣劇運(3)--戡亂時期的戲劇活躍〉,《臺北文物》,4:2(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55年),頁98-103。
    10.呂訴上,〈光復後的臺灣劇運(4)--戡亂戲劇的活躍時期〉,《臺北文物》,4:3(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55年),頁114-227。
    11.呂訴上,〈光復後的臺灣劇運(5)--進入戰鬪戲劇的新階段〉,《臺北文物》,5:2/3(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57年),頁46-50。
    12.呂訴上,〈如何改良歌仔戲〉,《中國一周》,251(臺北:中國一周雜誌社,1955年),頁9。
    13.呂訴上,〈臺灣的地方戲〉,《中國一周》,403(臺北:中國一周雜誌社,1958年),頁14-15。
    14.沈宗瑞,〈國家統合主義式的工會體制--「1950至52年間國民黨改造內容之探討」〉,《清華學報》,30(新竹,2000),頁219-251。
    15.周建卿、王家銓,〈社會團體〉,收錄於秦孝儀編,《中華民國社會發展史(第二冊)》,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5,頁1021-1087頁。
    16.林鋒雄,〈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出版刊物《臺灣地方戲劇》中的戲劇史料〉,《民俗曲藝》,171(臺北,2011年),頁253-290。
    17.周玉山,〈文藝運動與文藝政策〉,《國魂》,626(臺北,1998),頁76-77。
    18.徐正光,〈統合政策下的臺灣勞工〉,收錄於《第一屆勞資關係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1987,頁189-204。
    19.徐振國,〈組合主義與經濟發展:台灣威權體制的蛻變與發展〉,《中國民主的前途:臺灣地區民主化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臺北:民主基金會,1990。
    20.徐振國,《民間公商業工會與臺灣政經體制的轉型Ⅱ》,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究成果報告,1997年。
    21.徐秀麗,〈中國國民黨黨團述論〉,《歷史研究》,1(北京,2012),頁88-105。
    22.郭澤寬,〈從“秧歌劇”與“戲曲反共抗俄劇”看政治宣傳戲曲的操作〉,《民俗曲藝》,164(臺北,2009年),頁97-161。
    23.教育文摘資料室,〈地方戲劇的發展〉,《教育文摘》,9:1(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文摘編輯委員會,1964年),頁19。
    24.陳祈伍,〈1930年代初國民黨文藝宣傳政策研究--以「民族主義文學運動」為例〉,《南榮學報復刊》,9(臺南,2006),頁1-22。
    25.陳三井,〈抗戰前後國民政府的知識份子政策〉,《中華軍史學會會刊》,6(臺南,2001.06),頁241-264。
    26.陳紀瀅,〈抗戰時期文藝界概況〉,《幼獅文藝》,379(臺北,1985.07),頁7-20。
    27.陳紀瀅,〈抗戰以前及抗戰時期的中國文藝發展述要〉,《近代中國》,41(臺北,1984.06),頁129-143。
    28.黃子庭,〈新加坡社會福利政策:國家統合主義下的國家與社會團體互動分析〉,《全球政治評論》,20(臺中,2007),頁111-149。12
    29.黃程貫,〈強制入會!?〉,《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3(臺北1992),頁31-62。
    30.傅亢,〈三民主義文藝政策與功能〉,《革命思想》,52(臺北,1982),頁20。
    31.楊傑銘,〈失卻家園的人:論五○年代國府政權文藝政策的國家主體建構〉,《臺史珠璣》,2(臺北,2009),頁31-58。
    32.劉現成,〈文藝政策下的臺灣電影發展—六○年代電影政策研究〉,《電影欣賞》,13(臺北,1995),頁30-38。
    33.劉昌博,〈臺灣地方戲沒落的原因〉,《中國一周》,743(臺北:中國一周雜誌社,1964年),頁28。
    34.蕭義玲,〈「文化清潔運動」與五○年代官方文藝論述下的主體建構--一個詮釋架構的反思〉,《臺灣文學研究集刊》,9(臺北,2011),頁139-171。
    35.簡弘毅,〈撐開反共的大傘--五0年代國家文藝政策與文藝體制初探〉,《水筆仔》,12(新竹,2001),頁7-1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