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建勳
論文名稱: 網球選手在競爭環境中的自我互動過程研究
A research on the self-interaction progress of tennis players in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指導教授: 劉一民
Liu, I-M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0
畢業學年度: 8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7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目的,在描述並探討我國職業網球選手,對於競爭環境所產生的價值與規範以及地位與角色的自我互動過程以及過程中所產生之衝突、順應以及同化之社會過程的經驗。並就研究之結果提出影響我國網球發展的深層因素,加以探討研究。研究的發現如下:
    一、 網球選手對於網球運動價值的自我詮釋層次有三:(一 )、「健身與休閒娛樂」、(二)、「升學資格與工作的取得」、(三)、「成就感與自我實現」,在自我互動中發展之規範如下:(一)「早熟與獨立」、(二)、「犧牲個人與家庭生活」、(三)、「訓練與課業並重」。
    二、 網球選手在台灣的網球競爭環境的自我互動中,所詮釋的是運動地位的模糊以及在兩種雙重角色「子女 — 選手」、「學生 — 運動員」與職業網球先驅者的多重角色之間的適應與調整。
    三、 網球選手在面對台灣的競爭環境時,在其自我的互動上,必須經常改變、適應社會的價值與規範,並且在地位與角色的衝突中尋求合理的自我詮釋,如此才有可能在此一內、外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
    四、 影響我國網球運動發展的深層因素有三:(一)、傳統社會對於運動本質的貶抑(二)、運動工具性意義的渲染、(三)、訓練封閉、進路僵化的環境。
    五、 台灣網球運動的發展可從下列兩個方向著手,(一)、運動本質的提升、(二)、網球入門課程的開發與推廣。
    關鍵詞:競爭環境、自我互動

    The purposes of this thesis are:
    A. to describe and discuss the self-interaction progress of Taiwan’s professional tennis players in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 values and norms, the status and roles resulting from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e related socialization experiences of conflicts, accommodations and assimilation are also included.
    B. to find out the deep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tennis environment.
    The thesis has five results:
    1. Tennis players have three stages of value self-interaction: (1) health and recreation, (2) academic qualification and occupation, (3)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self-actualization. And they have three norms self-interaction: (1) early-maturity and independence, (2) sacrifice of personal and family life, (3) equal emphasis on tennis and academics training.
    2. In Taiwan’s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e tennis players have got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ambiguous status from their self-interaction. And the tennis players always interpret their roles in a double-faceted ways – “children – athletes” and “students – athletes” , and they have to adjust to the complicated roles.
    3. When the tennis players are faced with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aiwan’s tennis environment, they often feel the need of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the change of social values and norms, and search for a reasonable self-interpretation in the conflicts of their status and roles.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y survive the ver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4. There are three deep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aiwan’s tennis development: (1) the traditional degradation of sports, (2) the over-emphasis on sports’ being a tool for getting something beyond sport itself, (3) the narrow training environment and rare career options.
    5. There are two ways to develop Taiwan’s tennis: (1) the elevation of tennis for itself, (2) the promotion of beginners tennis classes.
    Key words: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self-interaction

    口試委員與所長簽字證書 授權書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謝誌 ……………………………………………………………………Ⅲ 目次 ……………………………………………………………………Ⅳ 圖次 ……………………………………………………………………Ⅶ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前言 ………………………………………………………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 …………………………………………………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 6 第四節 研究的特殊性與必要性 ………………………………… 7 一、 研究的特殊性……………………………………………… 7 二、 研究的必要性………………………………………………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9 一、 研究範圍…………………………………………………… 9 二、 研究限制…………………………………………………… 9 第六節 名詞解釋………………………………………………… 10 第七節 研究架構………………………………………………… 11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符號互動論 ………………………………………………13 第二節 自我互動 …………………………………………………15 一、 自我的形成與發展…………………………………………15 二、 自我的雙重結構……………………………………………16 三、 自我互動……………………………………………………17 第三節 理論觀點 …………………………………………………20 第四節 競爭 ………………………………………………………24 一、 心理學觀點…………………………………………………24 二、 社會學觀點…………………………………………………27 第五節 網球、運動之綜合相關文獻探討 ………………………30 一、 網球選手之動機、運動參與和運動成就…………………30 二、 網球運動環境………………………………………………32 三、 其它運動相關文獻…………………………………………33 第六節 質性研究 …………………………………………………35 第七節 本章小結 …………………………………………………37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9 一、 研究對象……………………………………………………39 二、 研究步驟……………………………………………………39 三、 試驗研究……………………………………………………40 第二節 資料處理 …………………………………………………42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 網球競爭環境中的自我互動 ……………43 第一節 背景資料 …………………………………………………44 一、 研究對象A…………………………………………………44 二、 研究對象B…………………………………………………53 第二節 價值與規範 ………………………………………………59 第三節 地位與角色 ………………………………………………68 第四節 衝突、順應與同化 ………………………………………76 第伍章 結論、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 ………………………………85 第一節 結論 ………………………………………………………86 一、 價值與規範…………………………………………………86 二、 地位與角色…………………………………………………86 三、 衝突、順應與同化…………………………………………87 四、 網球運動的意義詮釋………………………………………88 第二節 台灣網球競爭環境的困境 ………………………………89 一、 傳統社會對於運動本質的貶抑……………………………89 二、 運動工具性意義的渲染……………………………………90 三、 訓練封閉、進路僵化的環境………………………………93 第三節 台灣網球競爭環境的出路 ………………………………94 一、 運動本質的提升……………………………………………94 二、 網球運動的推廣……………………………………………95 第四節 未來研究建議與方向 ……………………………………96 參考文獻………………………………………………………………97 一、 中文部分 ……………………………………………………97 二、 英文部分……………………………………………………101 附錄一:個人基本資料表 …………………………………………103 附錄二:訪談大綱 …………………………………………………104 後記 …………………………………………………………………111 圖 次 頁次 圖一 研究架構圖…………………………………………………… 11 圖二 符號互動論的形成與發展…………………………………… 13 圖三 行為主義關於人的行為的錯誤模式………………………… 21 圖四 人的行為的正確模式………………………………………… 21 圖五 Martens的競爭過程模式………………………………………25

    一、 中文部分
    于文正(1999), 心象練習的心理機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
    士論文 ,(未出版)。
    王宗吉(1992), 體育運動社會學‧台北:銀禾文化。
    王建台、蔡禎雄(1998), 西方自然體育在近代中國發展過程之研究, 台
    灣師大體育研究,5期, 頁47-59。
    石世濱(1995), 網球拍拍面之力學分析, 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編(1999), 中華民國體育統計‧台北:行政院體育
    委員會。
    宋鎮照(1997), 社會學‧台北:五南。
    邱豐傑(1998), 我國優秀青少年網球選手學習背景調查分析, 大專體育
    雙月刊, 37期, 頁109-113。
    林建勳(1992), 網球情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運動哲學期末報
    告(未出版)。
    林耀豐(1996), 不同網球發球反應前期與相容性對整體反應時間及動作
    時間的影響,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瞭祿(1999), 網球單打技術型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寶成(1990), 網球偏心撞擊不同角度緊握球拍時球拍振動之動力學響
    應,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卓俊伶(1986), 心智練習對網球正手拍擊球學習的影響, 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文祥(1996), 運動員的生涯規劃, 國民體育季刊, 25卷3期, 頁60-68。
    周志柔(1994), 網球拍之力學特性分析, 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育萍(1998), 運動愛之探討—以三重角度反省,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鎌德(1998), 21世紀社會學‧台北:揚智。
    徐宗國譯(1997), 質性研究概論(A. Strauss & J. Corbin原著)‧台北:
    巨流。
    徐乾智(1996), 網球拍力學特性之探討, 國立臺灣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翁梓林(1993), 網球在紅土球場與硬地球場表面碰撞之比較, 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榮、王小章譯(1989), 心靈、自我與社會(G. H. Mead原著)‧台北:
    桂冠。
    胡幼慧(1996), 轉型中的質性研究:演變、批判和女性主義研究觀點‧
    載於胡又慧主編,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7-
    26)‧台北:巨流。
    高宣揚(1998), 當代社會理論(上冊)‧台北:五南。
    馬康莊、陳信木譯(1989), 社會學理論(下冊)(G. Ritzer原著)‧台北:
    巨流。
    張世聰(1998), 網球拍之撞擊對手肘之影響, 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教練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光中等譯(1991), 社會學(N. J. Smelser原著)‧台北:桂冠。
    陳俊玄(1998), 符號互動論對運動員行為的解析, 中華體育, 12卷1期, 頁
    9-16。
    陳帝佑(1999), 不同材質網球拍的振動及其影響控球能力之分析, 國立
    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秉章(1985), 社會學理論‧台北:三民。
    陳惠城(1993), 前臂支撐帶對腕伸肌與屈肌之等速肌力與肌耐力之影響,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寶美(1995), 高齡婦女老年態度之研究—一個長青班的訪談分析, 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立宏(1995), 論現代運動的社會問題, 國民體育季刊, 24卷2期, 頁
    112-117。
    連玉輝(1995), 壓力處置策略對我國青少年網球選手運動表現之影響, 國
    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宜達(1995), 網球平擊式發球上肢關節之力學分析, 國立體育學院運
    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懷貞(1995), 社會學概論‧台北:巨流。
    黃俊清(1993), 網球平擊式發球之運動學分析, 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紹禮(1997), 不同等級女性網球選手肩關節等速肌力分析, 私立中國
    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雷寅雄(1994), 運動績優生保送制度之我見, 國民體育季刊, 23卷3期, 頁
    193-195。
    詹淑月(1997), 亞諾特氏網球天賦測驗對大專女子網球員之適用性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素玲(1996), 大專甲組網球選手訓練概況調查探討, 大專體育, 25期, 頁
    106-112。
    劉一民(1991), 運動哲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劉一民(1997), 運動經驗的現象學考察—透過運動關照生命本體, 台灣
    師大體育研究,3期, 頁83-100。
    劉宏祐(1997), 大學男生體育正課興趣選項網球基本技能測驗與運動成
    績,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文輝(1979), 社會學理論‧台北:三民。
    盧焰章(1993), 臺灣地區大型企業對運動贊助之研究, 國立體育學體育
    學系碩士士論文,(未出版)。
    韓大衛(1995), 企業贊助大專院校運動代表隊調查之探討, 大專體育, 17
    期, 頁32-36。
    Bodo, P.(1999), Tennis雜誌專訪Andre Agassi, 國際網球雜誌中文版, 34
    期, 頁30-36。

    二、 英文部分
    Allison, M. T., & Meyer, C. (1988). Career problems and retirement among elite
    athletes: The female tennis professional.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5), 212-222.
    Anderson, D. J. (1998). `If you let me play`: The effects of participation in high
    school athletics on students` behavior and economic success. Doctoral
    dissertation. Cornell University.
    Bloom, B. S. (1985). Developing talent in the young. New York: Ballantine.
    Butt, D.S., & Cox, D. N. (1992). Motivational patterns in Davis Cup, university
    and recreational tennis play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23(1), 1-13.
    Carlson, R. (1988). The socialization of elite tennis players in Sweden: An
    analysis of the players' backgrounds and development.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5), 241-256.
    Coakley, J. J. (1982). Sport in society -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ST. Louis:
    Mosby.
    Jensen, B. (1998). Children and youth in competitive sport: Influence of the
    conditions of sport on perceived competence and motivation,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context and the role of the coach. Royal Danish
    High School Educational Studies. Copenhagen.
    Kvale, S. (1996). Interviews - 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 Thousand Oaks: Sage.
    Lutz, P. L. (1994). Beyond the baseline: the dimensions of elite adolescent
    athletes (tennis). Doctoral dissertation. Denver University.
    Martens R. (1976). Competitiveness in spor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ysical Activity Science. Quebec City.
    Weinberg, R. S. & Gould, D. (1995). Foundations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