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皓綾
Chang Hao-Ling
論文名稱: 韓國學生中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策略研究─以在台韓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Study on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for Korean Students
指導教授: 葉德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7
中文關鍵詞: 中文閱讀中文寫作學習策略教學策略認知歷程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5下載:20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之研究旨在以「閱讀」及「寫作」之心理認知歷程為基礎,透過對於就讀大學,並以中文為專業主修之韓國大學生,有關學習中文「閱讀」和「寫作」歷程與策略的問卷調查,進一步分析其中文閱讀與寫作的學習需求,再配合應用之教學策略,對於中文專業寫作教學,進行有效且合適的教學設計。本文之內容共分為五章,茲概述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包含「研究動機」與「研究方法」兩部分。
    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分別探討有關「閱讀」與「寫作」的心理認知原理與歷程的相關文獻資料,以做為中文寫作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之一。
    第三章透過十位以中文為專業研究的韓籍大學生,在有關中文「閱讀」與「寫作」學習經驗與策略問卷調查的結果,及實際中文寫作所犯的錯誤,分析受試者在中文閱讀與寫作上,所採用的策略、經驗過的困難、問題,以及需要教學協助問題,此部分為中文寫作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之二。
    第四章以第二章及第三章的結果為基礎,為專業中文「寫作」作一可行的寫作「教學設計」。包含「教學目標的設定」、「教材選擇與運用」、「教學活動的進行」及專業中文之「寫作」學習與教學策略等。
    第五章「結語及展望」,從「教學預期之成效、評量與檢討」、「教學設計具體及預期執行難點與限制」及「研究展望」三部分,為全文作一總結。本文最終之研究目的,期望對於韓籍學生的專業中文寫作教學與學習,提供合適可行的教學設計及策略,使學生的中文寫作能力在漸進式的教學中,能夠獲得顯著的成長與進步。

    謝辭………………………………………………………………………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iv 圖次…………………………………………………………………… vii 表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方法…………………………………………………3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閱讀」的心理認知原理與歷程………………………7 第二節 「寫作」的原理與歷程…………………………………20 第三節 「閱讀」與「寫作」的教學策略………………………29 第四節 「閱讀」與「寫作」之相互關聯與應用………………39 第三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43 第一節 受試者之相關資料………………………………………44 第二節 受試者中文「閱讀」的學習歷程與策略分析…………49 第三節 受試者中文「寫作」的學習歷程與策略分析…………56 第四節 影響成年外籍學生學習華語(第二語言)的認知特點…70 第四章 專業中文「閱讀」與「寫作」可運用之「教學策略」 與「教學設計」………………………………………………75 第一節 專業中文之「寫作」學習與教學策略…………………76 第二節 教學目標的設定…………………………………………81 第三節 教材選擇與運用…………………………………………85 第四節 教學活動的進行…………………………………………89 第五章 結語及展望………………………………………………101 第一節 教學預期成效與評量…………………………………101 第二節 教學設計預期之執行難點及限制……………………102 第三節 研究展望………………………………………………104 主要參考書目:中文部分……………………………………………107 主要參考書目:英文部分……………………………………………110 〈附錄一〉 以中文為專業之外籍學生華語「閱讀」與「寫作」學習之歷程 與習慣問卷調查表………………………………………………113 〈附錄二〉 受試者中文「閱讀」的學習歷程與策略統計結果…………121 〈附錄三〉 受試者中文「寫作」的學習歷程與策略統計結果…………127 〈附錄四〉 受試者以中文寫作之文章實例十一篇(文章一〜文章十一)…137 圖次 圖2.1.1 用「眼」閱讀的圖示………………………………………15 圖2.1.2 用「耳」閱讀的圖示………………………………………17 圖2.1.3 「結合模式」圖示…………………………………………19 圖3.2.1 受試者在閱讀時,習慣以母語翻譯之概況………………52 圖3.2.2 受試者在閱讀時,習慣以母語思考之概況…………………52 圖3.2.3 受試者對於不同文體喜歡閱讀之概況………………………53 圖3.2.4 標點符號對於受試者在閱讀時之影響情形…………………54 圖3.3.1 受試者在寫作時,習慣以母語翻譯之概況…………………62 圖3.3.2 受試者在寫作時,習慣以母語思考寫作內容之概況………62 圖3.3.3 受試者在寫作時,習慣以中文思考寫作內容之概況………63 圖3.3.4 受試者對於喜歡寫作體裁之概況……………………………64 圖3.3.5 中文標點符號的使用在寫作時,對受試者產生之困難程度66 圖3.3.6 中文標點符號的使用對於受試者在寫作時之困難原因……66 表次 表2.1.1 「技巧模式」與「心理語言學模式」之比較………………10 表2.2.1 寫作過程的模式……………………………………………26 表2.3.1 國內外寫作教學理論………………………………………33 表2.3.2 寫作過程三階段之教學策略………………………………35 表2.3.3 中文寫作可運用之教學法………………………………37-38 表3.1.1受試者之基本資料(一)(二) …………………………………45 表3.1.2學習華語之基本背景………………………………………47-48 表4.3.1中文寫作教學「第一個月」實際進行之教學活動及教學法92 表4.3.2中文寫作教學「第二個月」實際進行之教學活動及教學法94 表4.3.3中文寫作教學「第三個月」實際進行之教學活動及教學法95 表4.3.4中文寫作教學「第四個月」實際進行之教學活動及教學法95 表4.3.5中文寫作教學「第五個月」實際進行之教學活動及教學法96 表4.3.6中文寫作教學「第六個月」實際進行之教學活動及教學法97 表4.3.7中文寫作教學「第七個月」實際進行之教學活動及教學法98 表4.3.8中文寫作教學「第八個月」實際進行之教學活動及教學法98 表4.3.9中文寫作教學「第九個月」實際進行之教學活動及教學法99 表4.3.10中文寫作教學「第十個月」實際進行之教學活動及教學法99 表4.3.11中文寫作教學「第十一個月」實際進行之教學活動及教學 法………………………………………………………………………100 表4.3.12中文寫作教學「第十二個月」實際進行之教學活動及教學法………………………………………………………………………100

    主要參考書目:中文部分

    中華函授學校,1980(1982印刷),閱讀與寫作。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
    曾祥芹主編,文章學與語文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劉秋木,1984,知覺歷程與閱讀。花蓮:花蓮師專。
    林士良主編,1988,閱讀與寫作詞典。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廣西新華書店發行,
    普潁華,1988,中國寫作美學。北京: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
    周姬昌主編,1989,寫作學高級教程。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湖北發行所發行。
    陳品卿,1989,中學作文教學指導。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
    王萬清,1990,創造性閱讀與寫作教學。高雄:復文出版社。
    劉勵操,1990,寫作方法一百例。台北:國文天地。
    葉德明,1990,漢字認知基礎─從心理語言學看漢字認知過程。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教學業務部,1991,中高級對外漢語教學論文集。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涂懷章,1992,中國實用寫作全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布裕民、陳漢森,1993,寫作思維技巧。台北:書林出版社。
    板元著,林慧玲譯,1993,思考與寫作技巧。台北:書泉出版社。
    李潤新,1994,文學語言概論。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吳振邦、呂文珍,1994,漢語寫作,供三年級使用。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南勇,1994,留學生的漢語寫作教學當議。漢語學習,1994年第6期(總84期), 頁52-53。
    劉雨,1995,寫作心理學。台北: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英.克里斯特爾(Crystal,D.)著,任明等譯,1995,劍橋語言百科全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喬惠芳、趙建華,1995,外國留學生漢語寫作指導。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新華書店經銷。
    徐振宗、李保初、桂青山,1995,漢語寫作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全國新華書店經銷。
    程漢傑、姚裕強,1995,中學生讀寫技巧。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羅秋昭,1996,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王景科,1996,基礎寫作。山東:友誼出版社。
    黃葵、俞君立,1996,閱讀學基礎。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湖北發行所。
    祝秉耀,1997,留學生寫作指導。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王琴霄、苗東霞、田有林編著,1997,漢語寫作。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
    王建勤,1997,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黃岳洲,1997,論語體漢語文教學。語言文學與教學新論,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頁465-492。
    黃岳洲著,1997,語言文學與教學新論。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馬盛靜恆,1997,語言研究與語言教學─以漢字教學為例,中文教師協會學報。
    周漢光,1998,閱讀與寫作教學。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曹明海、宮海娟,1998,理解與建構:語文閱讀活動論,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陳福寶,1998,對外漢語語段寫作訓練簡論。漢語學習,總108期,頁47-49。
    楊翼,1998,高級漢語學習者的學習策略與學習效果的關係。世界漢語教學第1期,p88-93,。
    Goodman, Kenneth S. ,洪月女譯,1998,談閱讀。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正東著,1999,外語教學技巧新論。北京:科學出版社。
    曾祥芹,1999,閱讀學新論。北京: 語文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經銷。
    周小兵、張世濤主編,1999,中級漢語閱讀教程II。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新華書店經銷。
    魯健驥,1999,對外漢語教學思考集。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達僕、賀陽、董小玉主編,1999,漢語修養與寫作實踐。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周慶華,1999,思維與寫作。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潘文國,吳碧蓮主編,1999,對外漢語教研論叢。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台東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1999,思維與寫作課程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台東師範學院。
    何立榮,1999,淺析留學生漢語寫作中的篇章失誤。漢語學習,1999年第1期,總109。
    謝錫金、岑紹基,2000,量表診斷寫作教學法。香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劉玉琛,2001,標點符號用法。台北:國語日報社。
    杜渲等,2001,字、詞、句、段、篇章與同步作文達標訓練,第一、五、七冊。.新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鄭蕊,2002,漢語閱讀速成-提高篇。北京 :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馮瑞龍等,2003,寫作教學遊戲手冊。香港:中華書局出版,台北:台灣商務總代理。
    杜雯華,2000,美籍學生中文閱讀過程的策略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怡南,2000,華語文寫作課程之設計與規畫芻議。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湘陽主編,2000,現代應用文書。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于弘,2000,應酬文書。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孫永忠,2000,公文寫作。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宏全,2000,實用契約。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蔡宗陽,2001,應用修辭學。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謝瑜苓,2003,外籍兒童中文閱讀理解策略之行動研究─以韓裔兒童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秀美,2003,韓國漢字詞在韓國學生選用漢語詞彙上的影響。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主要參考書目:英文部分
    Goodman, K., 1967,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Journal of Reading Specialist, 6, p.126-135.
    Goodman, K., 1970, Behind the eye: What happens in reading. In K. S. Goodman & O. S. Niles (Eds), Reading: Process and program. Champaign.
    Hayes, J. R., & Flower, L. S. (1980a). Identifying the organization of writing process. In L. W. Gregg & E. R. Steinberg (Eds.), Cognitive processes in writing.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Flower, L. S. & Hayes, J. R., (1980b). The dynamics of composing: Making plans and juggling constrains. In L. W. Greg & E. R. Steinberg (Eds.), Cognitive processes in writing.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S. Chelala, 1981, The composing process of two Spanish-speakers and the coherence of their text:A case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New York University.
    Goodman, K., 1985. Unity in reading. In H. Singer, & R. Ruddell (Eds.),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 of reading (3rd ed.).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Hillocks, G. Jr. 1986. Research on written composition: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Urbana, Ill.: ERIC Clearinghouse on Reading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 in English.
    Smith, F., 1986. Understanding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analysis of reading and learning to read. In R. J. Spire,. B. C. Bruce., & W. F. Brewer (Eds.), 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Kenneth Chastain, 1988, Developing Second Language Skills-Theory and Practice, San Diego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221.
    Anderson, J. R., 1995,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 (4th ed.). New York: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James Dean Brown, 1995,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