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皓綾 Chang Hao-Ling |
---|---|
論文名稱: |
韓國學生中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策略研究─以在台韓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Study on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for Korean Students |
指導教授: | 葉德明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7 |
中文關鍵詞: | 中文閱讀 、中文寫作 、學習策略 、教學策略 、認知歷程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4 下載:19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之研究旨在以「閱讀」及「寫作」之心理認知歷程為基礎,透過對於就讀大學,並以中文為專業主修之韓國大學生,有關學習中文「閱讀」和「寫作」歷程與策略的問卷調查,進一步分析其中文閱讀與寫作的學習需求,再配合應用之教學策略,對於中文專業寫作教學,進行有效且合適的教學設計。本文之內容共分為五章,茲概述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包含「研究動機」與「研究方法」兩部分。
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分別探討有關「閱讀」與「寫作」的心理認知原理與歷程的相關文獻資料,以做為中文寫作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之一。
第三章透過十位以中文為專業研究的韓籍大學生,在有關中文「閱讀」與「寫作」學習經驗與策略問卷調查的結果,及實際中文寫作所犯的錯誤,分析受試者在中文閱讀與寫作上,所採用的策略、經驗過的困難、問題,以及需要教學協助問題,此部分為中文寫作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之二。
第四章以第二章及第三章的結果為基礎,為專業中文「寫作」作一可行的寫作「教學設計」。包含「教學目標的設定」、「教材選擇與運用」、「教學活動的進行」及專業中文之「寫作」學習與教學策略等。
第五章「結語及展望」,從「教學預期之成效、評量與檢討」、「教學設計具體及預期執行難點與限制」及「研究展望」三部分,為全文作一總結。本文最終之研究目的,期望對於韓籍學生的專業中文寫作教學與學習,提供合適可行的教學設計及策略,使學生的中文寫作能力在漸進式的教學中,能夠獲得顯著的成長與進步。
主要參考書目:中文部分
中華函授學校,1980(1982印刷),閱讀與寫作。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
曾祥芹主編,文章學與語文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劉秋木,1984,知覺歷程與閱讀。花蓮:花蓮師專。
林士良主編,1988,閱讀與寫作詞典。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廣西新華書店發行,
普潁華,1988,中國寫作美學。北京: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
周姬昌主編,1989,寫作學高級教程。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湖北發行所發行。
陳品卿,1989,中學作文教學指導。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
王萬清,1990,創造性閱讀與寫作教學。高雄:復文出版社。
劉勵操,1990,寫作方法一百例。台北:國文天地。
葉德明,1990,漢字認知基礎─從心理語言學看漢字認知過程。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教學業務部,1991,中高級對外漢語教學論文集。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涂懷章,1992,中國實用寫作全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布裕民、陳漢森,1993,寫作思維技巧。台北:書林出版社。
板元著,林慧玲譯,1993,思考與寫作技巧。台北:書泉出版社。
李潤新,1994,文學語言概論。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吳振邦、呂文珍,1994,漢語寫作,供三年級使用。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南勇,1994,留學生的漢語寫作教學當議。漢語學習,1994年第6期(總84期), 頁52-53。
劉雨,1995,寫作心理學。台北: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英.克里斯特爾(Crystal,D.)著,任明等譯,1995,劍橋語言百科全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喬惠芳、趙建華,1995,外國留學生漢語寫作指導。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新華書店經銷。
徐振宗、李保初、桂青山,1995,漢語寫作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全國新華書店經銷。
程漢傑、姚裕強,1995,中學生讀寫技巧。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羅秋昭,1996,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王景科,1996,基礎寫作。山東:友誼出版社。
黃葵、俞君立,1996,閱讀學基礎。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湖北發行所。
祝秉耀,1997,留學生寫作指導。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王琴霄、苗東霞、田有林編著,1997,漢語寫作。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
王建勤,1997,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黃岳洲,1997,論語體漢語文教學。語言文學與教學新論,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頁465-492。
黃岳洲著,1997,語言文學與教學新論。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馬盛靜恆,1997,語言研究與語言教學─以漢字教學為例,中文教師協會學報。
周漢光,1998,閱讀與寫作教學。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曹明海、宮海娟,1998,理解與建構:語文閱讀活動論,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陳福寶,1998,對外漢語語段寫作訓練簡論。漢語學習,總108期,頁47-49。
楊翼,1998,高級漢語學習者的學習策略與學習效果的關係。世界漢語教學第1期,p88-93,。
Goodman, Kenneth S. ,洪月女譯,1998,談閱讀。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正東著,1999,外語教學技巧新論。北京:科學出版社。
曾祥芹,1999,閱讀學新論。北京: 語文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經銷。
周小兵、張世濤主編,1999,中級漢語閱讀教程II。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新華書店經銷。
魯健驥,1999,對外漢語教學思考集。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達僕、賀陽、董小玉主編,1999,漢語修養與寫作實踐。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周慶華,1999,思維與寫作。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潘文國,吳碧蓮主編,1999,對外漢語教研論叢。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台東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1999,思維與寫作課程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台東師範學院。
何立榮,1999,淺析留學生漢語寫作中的篇章失誤。漢語學習,1999年第1期,總109。
謝錫金、岑紹基,2000,量表診斷寫作教學法。香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劉玉琛,2001,標點符號用法。台北:國語日報社。
杜渲等,2001,字、詞、句、段、篇章與同步作文達標訓練,第一、五、七冊。.新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鄭蕊,2002,漢語閱讀速成-提高篇。北京 :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馮瑞龍等,2003,寫作教學遊戲手冊。香港:中華書局出版,台北:台灣商務總代理。
杜雯華,2000,美籍學生中文閱讀過程的策略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怡南,2000,華語文寫作課程之設計與規畫芻議。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湘陽主編,2000,現代應用文書。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于弘,2000,應酬文書。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孫永忠,2000,公文寫作。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宏全,2000,實用契約。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蔡宗陽,2001,應用修辭學。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謝瑜苓,2003,外籍兒童中文閱讀理解策略之行動研究─以韓裔兒童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秀美,2003,韓國漢字詞在韓國學生選用漢語詞彙上的影響。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主要參考書目:英文部分
Goodman, K., 1967,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Journal of Reading Specialist, 6, p.126-135.
Goodman, K., 1970, Behind the eye: What happens in reading. In K. S. Goodman & O. S. Niles (Eds), Reading: Process and program. Champaign.
Hayes, J. R., & Flower, L. S. (1980a). Identifying the organization of writing process. In L. W. Gregg & E. R. Steinberg (Eds.), Cognitive processes in writing.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Flower, L. S. & Hayes, J. R., (1980b). The dynamics of composing: Making plans and juggling constrains. In L. W. Greg & E. R. Steinberg (Eds.), Cognitive processes in writing.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S. Chelala, 1981, The composing process of two Spanish-speakers and the coherence of their text:A case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New York University.
Goodman, K., 1985. Unity in reading. In H. Singer, & R. Ruddell (Eds.),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 of reading (3rd ed.).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Hillocks, G. Jr. 1986. Research on written composition: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Urbana, Ill.: ERIC Clearinghouse on Reading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 in English.
Smith, F., 1986. Understanding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analysis of reading and learning to read. In R. J. Spire,. B. C. Bruce., & W. F. Brewer (Eds.), 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Kenneth Chastain, 1988, Developing Second Language Skills-Theory and Practice, San Diego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221.
Anderson, J. R., 1995,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 (4th ed.). New York: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James Dean Brown, 1995,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