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杜 欽
論文名稱: 漢代刑罰制度
指導教授: 廖伯源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流刑五刑刑期問題弛刑徒贖罪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7下載:13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漢代刑罰制度
    原始社會刑罰最早分成「族內制裁」與「族外制裁」﹐「族內制裁」為防止血親復仇﹐造成團體分崩離析﹐對本族人不加身體刑傷害﹐以放逐代替流血﹐即是後代流刑的起源﹔隨時代發展﹐「族內制裁」又演進成「刑不上太夫」﹐貴族不受肉刑。「族外制裁」則影響刑法產生﹐刑法初步建立緣起於戰爭﹐歷代對刑法如何建立有諸多說法﹐「刑起於兵」比較符合歷史事實。隨著國家建立而有「五刑」﹐屬於肉刑體系﹐故「五刑」後於流刑產生﹐《尚書•舜典》曰﹕「流宥五刑」﹐以流刑為「五刑」的替代刑﹐就歷史進程言並不正確。
    「五刑」此種肉刑體系﹐至漢代才逐漸轉變成徒刑體系﹐《漢書•刑法志》記載西漢文帝除肉刑﹐近來學者著重探討此前刑徒有無服刑期限﹐本論文主張無服刑期限﹐且分析〈刑法志〉﹐認為文帝除肉刑時﹐並未完全建立期刑制度﹐其中「髡鉗城旦舂」仍無服刑期限﹐就史料觀察﹐期刑制度可能是在武帝時期建立。又研究秦漢刑罰體系﹐至今留有若干爭議﹐本論文嘗試解決髡、耐、完彼此間的關係﹐法定刑中的磔刑非如某些學者言就是車裂﹐棄市刑也不是絞刑而是斬殺﹐秦代雖有「斬左止為城旦」﹐但並無「斬右止為城旦」的刑目﹐漢史及簡牘中常見的「右止」一刑﹐是西漢時代所新設。
    西漢文帝廢除肉刑﹐使刑罰體系產生漏洞﹐雖以髡鉗代肉刑﹐但是「髡鉗不足以懲中罪」﹙《後漢書•仲長統列傳》﹚﹐於是有所謂「減死一等」輸作或徙邊的新懲罪方法﹐包括﹕減死輸作、減死徙邊、減死從軍戍、復作等多項﹐再配合贖罪的應用﹐構成一套完整綿密的刑罰制度﹐本論文全面檢討上述罪犯的性質、來源、與國防、經濟之關係。

    論文目錄 第一章 序論 第一節 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概況 第二章 先秦刑法的發展與演變 第一節 先秦刑法的產生與流刑的起源 壹、刑法的產生 貳、先秦流刑的起源 參、先秦流刑的刑罰強度與適用範圍 第二節 秦漢刑罰演變及刑期問題 壹、各家對秦刑徒刑期的討論 貳、漢文帝除肉刑後的刑期問題 第三章 漢代的刑罰 第一節 死刑 壹、梟首 貳、磔刑 參、腰斬 肆、棄市 第二節 肉刑與徒刑 壹、髡、耐、完與肉刑的關係 貳、腐刑 參、徒刑 第四章 兩漢的減刑與徙邊 第一節 刑徒輸作 第二節 刑徒從軍 壹、弛刑徒 貳、復作 第三節 減死與徙邊 壹、西漢徙刑的性質 貳、東漢徙刑的發展 第五章 贖罪制度 壹、起源 貳、秦漢的贖罪 參、漢代贖罪的經濟、政治功能 第六章 結論 參考及徵引書目 附表﹕ 附表一 肉刑與徒刑關係表 附表二 兩漢贖腐刑表 附表三 兩漢罪犯減刑表 附表四 刑徒從軍表 附表五 兩漢罪犯徙邊表 附表六 兩漢贖罪表

    壹、文獻
    《三國志》,﹝晉﹞陳壽撰,陳乃乾校點,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12月第1版,1982年7月第2版。
    《中國法制史料第二輯》《第一冊》,島田正郎主編,臺北:鼎文書局。
    《太平御覽》,李昉等撰,臺北:大化書局,1977年5月影印初版。
    《文獻通考》,馬端臨,東京中文出版社,1989年。
    《史記會注考證》,司馬遷著,瀧川龜太郎注,臺北:洪氏出版社,1985年9月版。
    《申鑑》,荀悅,臺北:世界書局新編諸子集成,第2冊,1983年新4版。
    《全上古兩漢六朝文》,嚴可均編,臺北:世界書局,1982年2月4版。
    《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丁仲怙編纂,臺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6月4版。
    《周禮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1990姩12月第1次印刷。
    《孟子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1990年12月第1次印刷。
    《尚書正義》,孔穎達疏,臺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
    《居延新簡》,甘肅省博物館等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7月1版。
    《居延漢簡考證》,勞榦,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研究所,1960年。
    《居延漢簡考釋之部》,勞榦,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0年。
    《居延漢簡釋文合校》,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炤主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1月第1版,1987年1月第1次印刷。
    《後漢紀校注》,袁宏撰,周天遊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1987年12月第1次印刷。
    《後漢書》,范瞱撰,李賢等注,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5月第一版,1982年北京第2次印刷。
    《後漢書集解》,王先謙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本。
    《急就篇》,史游,新文豐書局《叢書集成新編》,第三五冊,1985年。
    《春秋繁露》,董仲舒撰,《漢魏叢書》版,﹝明﹞程榮纂輯,吉林大學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1992年12月第1次印刷。
    《風俗通義》,應劭,臺北:新文豐書局叢書集成新編第35冊,1985年。
    《晉書》,房玄齡等,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10月初版。
    《荀子集解》,王先謙集解,臺北:蘭臺書局,1983年9月。
    《張家山漢墓竹簡》,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著,文物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通典》,杜佑撰,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12月第1版,1992年6月北京第2次印刷。
    《敦煌漢簡》,《釋文》,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6月。
    《新語》,陸賈撰,《新編諸子集成》,第2冊,臺北:世界書局,1983年4月新4版。
    《漢官六種》,王隆撰,中華書局,1984年5月臺4版。
    《漢官舊儀》,衛宏,臺北:新文豐書局叢書集成新編,第28冊,1985年。
    《漢書》,班固撰,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6月第1版,1983年6月第4次印刷。
    《漢書補注》,班固撰,王先謙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本。
    《漢舊儀》,衛宏,臺北:新文豐書局叢書集成新編,第28冊,1985年。
    《爾雅》,郭璞注,臺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
    《睡虎地秦墓竹簡》﹙戊午年本﹚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11月。
    《說文解字》,許慎,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4年9月出版。
    《論衡》,王充撰,臺北:世界書局新編諸子集成(第二冊),1985年。
    《禮記正義》,孔穎達正義,臺北:大化書局十三經注疏本,1982年10月初版。
    貳、專 書
    《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甲編,第一冊,《甲骨文法律文獻譯注》,科學出版社,1994年。
    《雲夢秦簡研究》,帛書出版社,1986年7月初版。
    ﹝漢﹞桓寬著,王利器校注,《鹽鐵論校注》﹙增訂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1983年12月第1次印刷。
    ﹝漢﹞揚雄撰,韓敬注,《法言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2月第1版,1992年12月北京第1次印刷。
    E.霍爾貝著,嚴存生等譯,《原始人的法》,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1992年8月第1次印刷。
    于振波,《秦漢法律與社會》,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尹達主編,《中國史學發展史》,臺北:天山出版社,出版年月不詳。
    王立民,《唐律新探》,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1993年6月第1次印刷。
    王聘珍撰,《大戴禮記解詁》,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3月第1版,1992年1月北京第3次印刷。
    加藤繁,《中國經濟史考證》,臺北:華世出版社,1976年6月初版。
    朱紹侯,《軍功爵制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月第1版,1990年第1次印刷。
    吳九龍釋,《銀雀山漢簡釋文》,文物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吳毓江遺著,西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整理點校,《墨子校注》,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8月初版,1992年8月第1次印刷。
    李光燦主編,李光燦、么丕祥著,《中國刑法通史》(第一分冊),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1989年10月第1次印刷。
    李步嘉撰,《越絕書校釋》,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1992年7月第1次印刷。
    李亞農著,《李亞農史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9月第1版,1978年11月第3次印刷。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臺北:臺北時報出版公司,1994年12月臺1版。
    沈家本,《寄簃文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9月初版。
    沈家本,《歷代刑法分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10月初版。
    沈家本,《歷代赦考》,臺北:臺北商務印書館,1976年10月臺1版。
    肖永清主編,《中國法制史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年11月第一版,1996年2月第十次印刷。
    辛冠詰、丁健生主編,《中國古代佚名哲學名著述評》(第一卷),濟南:齊魯書社出版社,1985年2月第1版,1985年2月第1次印刷。
    卲臺新,《漢代河西四郡的拓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11月初版。
    周天遊輯注,《八家後漢書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1986年12月第1次印刷。
    林榮著,《中國法制史》,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60年6月初版。
    林劍鳴編譯,《簡牘概述》,臺北:谷風出版社,1990年9月。
    邱濬,《大學衍義補》,《四庫全書薈要》,《經部禮類》,第67冊。臺北:世界書局景印本四庫全書薈要,1988年2月初版。
    侯志義主編,《西周金文選編》,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俞榮根著,《儒家法思想通論》,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1992年5月第1次印刷。
    洪亮吉,《春秋左傳詁》,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0月第1版。
    洪亮吉撰,《春秋左傳詁》,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0月第1版,1991年9月北京第2次印刷。
    秋浦等著,《鄂溫克人的原始社會形態》,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2月第1版,1962年2月第1次印刷。
    胡留元、馮卓慧著,《長安文物與古代法制》,北京:法律出版社,1989年5月第一版,1989年5月第一次印刷。
    孫希旦撰,《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8月文1版。
    孫淼著,《夏商史稿》,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島田正郎原著,林茂松編譯,《中國法制史新論》。臺北:環宇出版社,1976年1月初版。
    島田正郎撰,葉潛昭譯,《東洋法史─中國法史篇》,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9月初版。
    徐道鄰,《中國法制史論略》,臺北:正中書局,1953年11月臺初版,1990年12月臺初版第7次印刷。
    栗勁,《秦律通論》,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1985年5月第1次印刷。
    浦堅主編,《中國法制史》,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1995年3月第10次印刷。
    高恒,《秦漢法制史論考》,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高敏,《雲夢秦簡初探》,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1月第1版。
    崔瑞德、魯惟一編,楊品泉等譯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1994年8月第3次印刷。
    張春樹,《漢代邊疆史論集》,臺北:食貨出版社,1977年初版。
    張晉藩,《中國古代法律制度》,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11月第一版。
    張鵬一編著,徐清廉校補,《晉令輯存》,陜西:三秦出版社,1989年1月初版,1989年1月第1次印刷。
    曹旅寧,《秦律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2002年第1次印刷。
    梁治平編,《法律的文化解釋》,北京:三聯書局,1994年10月第1版,1995年3月北京第2次印刷。
    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0年6月初版。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收入《郭沫若全集》,《歷史篇》﹙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年4月初版,1990年12月第次印刷。
    陳直,《文史考古論叢》,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
    陳直,《居延漢簡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
    陳直,《漢書新證》,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59年10月第1版,1979年3月第2版第2次印刷。
    陳顧遠,《中國法制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4年9月初版,1964年3月臺3版。
    程樹德,《九朝律考》,臺北:商務印書館,1973年8月臺2版。
    費振剛、胡雙寶、宗明華輯校,《全漢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1993年4月第1次印刷。
    楊永華、王志剛主編,《中國法制史教程》,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1988年4月第1次印刷。
    楊和鈺主編,《中國法制史教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1995年8月第2次印刷。
    楊鴻烈著,《中國法律發達史》,上海書店,1990年10月第一版,1990年10月第一次印刷。
    楊鶴皋著,《魏晉隋唐法律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1995年1月第1次印刷。
    葉孝信主編,《中國民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1993年7月第1次印刷。
    路易斯‧亨利‧摩爾根著,楊東蓀、馬雍、馬巨譯,《古代社會》,北京:商務印書館,1977年8月第1版,1995年3月北京第6次印刷。
    趙曉耕著,《宋代法制研究》,山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1994年1月渡1次印刷。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第2卷,《商周編‧商周金文卷》,北京:榮寶齋,1993年4月北京第一版,1993年4月第一次印刷。
    堀毅,《秦漢法制史論考》,法律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1988年8月第一次印刷。
    錢大群主編,《中國法制史教程》,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1993年5月第6次印刷。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9月25日。
    羅彤華,《漢代的流民問題》,臺北:學生書局,1989年12月初版。
    羅振玉、王國維編著,《流沙墜簡》,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9月第1版,1993年9月第1次印刷。
    嚴萬里,《商君書新校正》,臺北世界書局,新編諸子集成第二冊,1983年新4版。
    饒宗頤、李均明著,《敦煌漢簡編年考證》,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年9月台1版。
    饒宗頤、李均明著,《新莽簡輯證》,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年9月台1版。
    顧棟高著,《春秋大事表》,臺北:鼎文書局,1974年10月初版。
    顧頡剛,《史林雜識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2月第1版,1977年11月北京第2次印刷。
    三、期刊論文
    勞榦,〈漢代兵制與漢簡中的兵制〉,《史語所集刊》第10本,1942年。
    黃士斌,〈漢魏洛陽刑徒墳場調查記〉,《考古通訊》六〈一九六八〉。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工作隊,〈東漢洛陽城南郊的刑徒墓地〉,《考古》,1972年4期。,
    胡厚宣,〈殷代的刖刑〉,《考古》,第2期,1973年。
    管東貴,〈漢代的屯田與開邊〉,史語所集刊第45本第1分,1973年10月。
    廖伯源師,〈漢代爵位試釋〉﹙上﹚,新亞學報十卷第一期﹙下﹚,民國1977年7月。
    廖伯源師,〈漢代爵位制度試釋〉﹙下﹚,新亞學報十二卷,民國1977年8月。
    高恒,〈秦律中「隸臣妾」問題的探討〉,《文物》,1979年第7期。
    王毓詮,〈「民數」與漢代封建政權〉,《中國史研》,1979年第3輯。
    韓復智師,〈西漢物價的變動與經濟政策之關係〉,《漢史論集》,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10月初版。
    張政烺,〈秦律「葆子」釋義〉,《文史》,第9輯,1980年6月。
    黃展越,〈雲夢秦簡簡論〉,《考古學報》,1980年第1期。
    陳連慶〈漢律的主要內容及其階級實質〉,收入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編,《秦漢史論叢》,第一輯,1981年9月第1版。。
    李衡梅,〈中國古代刑法淵源〉,《江漢論壇》,九期,1984年。
    張金光,〈關於秦刑徒的幾個問題〉,《中華文史論叢》,1985年第1輯。
    堀敏一著,李柏亨譯,〈中國律令法典的形成─其概要及問題〉,《大陸雜誌》第71卷第1期,1985年7月15日。
    張政烺,〈秦漢刑徒的考古資料〉,《北京大學學報》,1985年3期。
    李力,〈秦刑徒刑期辨正〉,《史學月刊》,1985年第3期。
    劉海年,〈關於中國歲刑的起源--兼談秦刑徒的刑期和隸臣妾的身分﹙上﹚〉,《法學研究》,1985年第5期。
    于豪亮,〈從雲夢秦簡看西漢對法律的改革〉,收入《于豪亮學術文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1月第1版,1985年1月蕭山第1次印刷。
    管東貴,〈漢代的羌族〉,《食貨月刊》,第1卷第1期,1986年1月。
    蕭璠,〈關於漢代的宦官〉,收入《勞貞一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臺灣商務出版公司,1986年1月初版。
    邢義田,〈從安土重遷論秦漢時代的徙民與遷徙刑〉,收入《秦漢史論稿》,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6月初版。
    滋賀秀三,〈西漢文帝的刑法改革和曹魏新律十八篇篇目考〉,原載東方學會《東方學》第79輯,1987年。收入劉俊文主編,姚榮濤、徐世虹譯,《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八﹚,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7月第1版。
    廖伯源師,〈東漢將軍制度之演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十六本第一分,1989年。
    滋賀秀三著,姚榮濤譯,〈中國上古刑罰考─以盟誓為線索〉,收入《日本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八),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7月第一版。
    吳容曾,〈漢簡中所見的刑徒制〉,《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2期。
    仁井田陞著,姚榮濤譯,〈唐律的通則性規定及其來源〉,收入《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八﹚,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7月第1版。﹙原刊《中國法制史研究‧刑法》,1960年,東京大學出版社。﹚
    高敏,〈漢初法律體系全部繼承秦律說--讀張家山漢簡《奏讞書》札記之一〉,收入《秦漢史論叢》,第六輯,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吳榮曾,〈試論先秦刑罰規範中所保留的氏族制殘餘〉,收入《先秦兩漢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6月第1版,1995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
    吳容曾,〈漢刑徒磚志雜釋〉,收入《先秦兩漢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6月第1版,1995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
    富谷至,〈秦漢的兩座刑徒墓〉,收入《日本中青年學者論中國史》《上古秦漢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995年12月第1次印刷。
    吳青,〈秦律名考〉,《文博》,1996年,第6期。
    張健國〈漢簡《奏讞書》和秦漢刑事訴訟程序初探〉,《中外法學》,1997年第2期﹙總第50期﹚。
    陳乃華,〈論齊國法制對漢制的影響〉,《中國史研究》,1997年第2期。
    魏德勝,〈《睡虎地秦墓竹簡雜考》〉,魏德勝,《中國文化研究》,1997年冬之卷﹙總第18期﹚。
    孫瑞,〈從《睡虎地秦墓竹簡》看秦國控告文書〉,《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第2期。
    張建國,〈秦令與睡虎地秦墓竹簡相關問題略析〉,《中外法學》,1998年第6期﹙總第60期﹚。
    曹旅寧,〈睡虎地秦律研究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2002年第8期。
    高敏,〈《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年律令》中諸律的制作年代試探〉,《史學月刊》,2003年,第9期。
    曹旅寧,〈張家山漢簡盜律考〉,《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23卷第1期,2003年1月。
    邢義田,〈從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論秦漢的刑期問題〉,《臺大歷史學報》第31期,2003年6月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