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玓
ZHANG,DI
論文名稱: 泰雅族北勢群山胞的生活空間──以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為例
指導教授: 陳國章
Chen, Guo-Zhang
陳憲明
Chen, Hsien-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1991
畢業學年度: 7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4
中文關鍵詞: 泰雅族北勢群山胞生活空間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墾作空間狩獵空間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8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苗栗懸泰安鄉象鼻村內的三個泰雅族北勢群部落為研究對象,以系統概念,從
    事小區域研究,透過對該地生活方式的探究,了解其生活空間的變化過程。並以游耕
    狩獵期、定耕自給農業期、商品經濟期三個階段,分別從墾作空間、狩獵空間、社會
    空間等角度,觀察各時期的生活空間特性。
    1.在游耕狩獵期,各部落擁有廣大的獵場和游耕地,強烈的領域意識,令其不容他
    部落或異族的人任意侵犯,在完整而獨立的空間中,過著充分自給自足的生活。透過
    共勞、共獵、共祭等活動,與部落內的社人產生緊密互動的社會關係;藉著豐年祭的
    邀請及通婚行為,與鄰近部落建立友好的情誼。
    2.在定耕自給農業期,因日據時外力的強行侵入,以及光復後的種種山地政策,使
    本區生態體系開始受明顯破壞,狩獵空間隨之縮小,狩獵方式也因之改變。而當生活
    空間被局限於所謂「番人所要地」或「山地保留地」的範圍內時,惟有以定耕來適應
    此改變。雖然此時狩獵空間和墾作空間較以往受限,但社會空間卻較過去略為擴大,
    如到平地與漢人交易日頻;通婚圈已從南三村擴及台中縣和平鄉一帶。因經濟生活的
    自給性仍高,更凸顯其半開放特性。
    3.在商品經濟期,當禁獵法令公佈之後,象鼻村山胞甚至連他們向來靠以維生的狩
    獵空間,均悉歸國有;然而堅於大安道路的開拓,使其與平地人有較密切的交互作用
    ,無形中接受許多新的資訊和觀念,知道利用山地資源,種值具經濟價值的作物,進
    而提高其生活品質,各樣所需已逐漸依附台灣經濟體系而生存。又受外界繁華社會的
    吸引,年輕人至外地就學、就業的現象普遍,通婚圈、工作圈甚至從台中縣市擴展至
    全省,對空間的認知只停留在行政區的劃分上,對自己所屬部落不再具有強烈的領域
    意識。
    表面上,象鼻村三部落從傳統到現代,其具體的領域空間縮小了許多,但事實上真正
    能滿足他們各樣生活需求的空間範圍卻伸展得更大。或許這正是目前台灣山胞生活空
    間演進過程的一大特色。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