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京頴 Lin, Jing-Ying |
---|---|
論文名稱: |
繪本融入情緒教育活動與幼兒情緒理解表現之探究 |
指導教授: | 張鑑如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0 |
中文關鍵詞: | 情緒教育活動 、情緒理解 、情緒繪本 、繪本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HDFS.005.2018.A06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41 下載:4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繪本融入情緒教育活動與幼兒情緒理解表現間的關係。本研究以新北市一所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內一個混齡班23位幼兒為研究對象,幼兒年齡層為4-6歲,平均年齡為5歲6個月,男生14人,女生9人。幼兒於研究活動前進行「情緒理解測驗(TEC)」及「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甲式)」,並於研究活動後再次進行「情緒理解測驗(TEC)」的施測。本研究所設計的情緒教育活動一共進行10週,共計分享10本與情緒理解向度有關的繪本故事,每週以一本繪本為主,於當週進行兩次的情緒教育活動,情緒教育活動的主軸是「以故事人物心中的想法解釋情緒發生的原因」為討論的重點。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以情緒繪本進行情緒教育活動可提升幼兒整體之情緒理解表現。
二、以情緒繪本進行情緒教育活動可提升幼兒「外在的情緒理解」、「心智的情緒理解」及「反省的情緒理解」三個情緒理解層級的表現。
三、以情緒繪本進行情緒教育活動可提升幼兒「基於記憶」、「基於信念」及「理解情緒可並存」等情緒理解向度的表現。
四、本研究中幼兒在「基於欲求」及「隱藏情緒」等情緒理解向度上的作答情形有別於西方國家幼兒的表現。
關鍵字:情緒教育活動、情緒理解、情緒繪本、繪本
壹、中文文獻
王文君(2008)。故事繪本與幼兒情緒教育之研究-以幼稚園大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李欣蓓、蘇育令(2013)。教師使用情緒繪本進行幼兒情緒教學之行動研究。輔仁民生學誌,19(2),53-69。
吳英璋(2001)。情緒經驗情緒教育的理論與內涵。學生輔導雙月刊,75,66-79。
吳啟敏(2013)。運用繪本進行幼兒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芊妤(2003)。兒童理解多重情緒能力、隱藏情緒能力與其同儕地位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周育如(2009)。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展及其親子共讀情緒言談之相關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育如、黃迺毓(2010)親子共讀情緒言談與幼兒情緒理解能力之關係檢視。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3),33-60。
周育如、黃迺毓(2011)。文化下的建構:幼兒對情緒內涵的理解。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3,1-26。
孫敏芝(2010)。提升兒童社會情緒能力之學習:美國SEL教育方案經驗之啟示。幼兒教保研究期刊,5,99-116。
陳美姿(2000)。以兒童繪本進行幼兒情感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許雅清(2007)。幼兒情緒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怡芬(2007)。童書融入情緒中心課程對幼兒情緒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以某私立幼稚園大班幼兒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雅萍(2007)。利用情緒繪本教學進行兒童情緒教育之研究-以國小一年級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佑甄、金瑞芝(2010)。兒童隱藏情緒理解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2(2),253-276。
陳春鳳(2011)。幼兒情緒與繪畫表現之探究:情緒繪本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黃淑娟(2014)。運用情緒主題繪本進行兒童情緒教學之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黃薇芯(2015)。運用情緒教育課程提升幼兒情緒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翟敏如(2004)。分析情緒繪本於幼兒情緒學習之應用與限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0(2),89-111。
趙曉美(2009)。國小高年級見童在校情緒表現與教師介入策略之研究一教師的觀點。教育心理學報,41(2),441-405 。
翟敏如(2012)。探究繪本融入情緒教育活動對幼兒情緒認知與調節能力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4(1),27-48。
顏嘉辰(2014)。親子共讀技巧對幼兒情緒理解及情緒調節能力之影響。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書梅(2009)。教出好情緒資源篇-用繪本談情緒。親子天下,5,210-213。
教育部(2016)。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魏惠貞(譯)(2006)。幼兒情緒發展(原作者: Marilou Hyson)。台北市:華騰。
傅清雪、劉淑娟、謝來鳳、曹天鳳、王秀文、方咨又…李純儀(2013)。幼兒情緒與繪本教學。台北市:心理。
蔡秀玲、楊智馨(2007)。情緒管理(第二版)。台北縣:揚智。
黃迺毓(2014)。童書非童書。台北市:宇宙光。
幸曼玲、楊金寶、丘嘉慧、柯華葳、蔡敏玲、金瑞芝…林玫君(2015)。新課綱想說的事: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理念與發展(p295-p367)。新北市:心理。
郝廣才(2006)。好繪本如何好。台北市:格林文化。
安東尼‧布朗(2011)。你的心情好嗎?台北市:維京。
賴馬(2016)。生氣王子。台北市:親子天下。
賴馬(2016)。愛哭公主。台北市:親子天下。
賴馬(2016)。帕拉帕拉山的妖怪。台北市:親子天下。
賴馬(2016)。勇敢的小火車。台北市:親子天下。
宮西達也(2004)。一隻小豬與100匹狼。台北市:三之三。
宮西達也(2006)。好像要一個娃娃。台北市:三之三。
梅‧法克斯(1999)。威威找記憶。台北市:三之三。
克莉絲汀.瑞玲.艾絲塔(2001)。小曼的生日禮物。台北市:台灣麥克。
羅倫斯‧安荷特(2008)。小阿力的大學校。台北市:上誼。
部分圖片取自GOOGLE/圖片
貳、外文文獻
Baron-Cohen, B. (1991). Do people with autism understand what causes emotion? Child Development, 62(2), 385-395.
Cassidy, J., Parke, R.S., Butkovsky, L., & Braungrat, J. M. (1992). Family-peer connections: The roles of emotional expressiveness within the family and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emotions. Child Development, 63,603-618.
Denham, S. A., McKinley, M., Couchoud, E. A., & Holt, R. (1990). Emotion and behavioral predicators of preschool peer ratings. Child Development, 61(4),1145-1152.
Denham, S. A. (1998). Emotion development in young children.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Denham, S.A., Blair, K. A, & DeMulder, E. (2003). Preschool emotional competence pathway to social competence? Child Development, 74(1), 238-256.
Denham, S.A., Bassett, H.H., & Zinsser, K. (2012).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as socializers of young children’s emotional competenc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40, 137-143. Doi:10.1007/s10643-012-0504-2
Gross, D., & Harris, P. (1988). False beliefs about emotion: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misleading emotional display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11(4), 475-488.
Honig, A.S. (2005). Emotional milestones and their link to learning. Scholastic Early Childhood Today, 20(3), 30-31.
Ontai, L.L., & Thompson, R. A. (2002). Patterns of attachment and maternal discourse effects on children’s emotion understanding from 3 to 5 years of age. Social Development, 11(4), 434-450.
Pons, F., Harris, P. L., & de Rosnay, M. (2004). Emotion comprehension between 3 and 11 years: Developmental periods and 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 127-152.
Pons, F., Rosnay, M., Bender, P. K., Doudin, P. A., Harris, P. L., & Gimenez-Dasi, M. (2014). The impact of abuse and learning difficulties on emotion understanding in late childhood and early adolescence.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0(0), 1-17.
Walker-Andrews, A.S. (1997). Infants' perception of expressive behaviors: Differentiation of multimodal information. Psychological Bulletin,121(3), 437-456.
Weimer, A. A., Sallquist, J., & Bolnick, R. R. (2012). Young children's emotion comprehension and theory of mind understanding.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23, 20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