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希樺 Hsi-hua Lin |
---|---|
論文名稱: |
回望福爾摩沙:十九世紀來臺西方人旅行書寫在臺灣的譯介 Looking Back at Formosa: A Study of Translations of 19th Century Western Travel Writing on Formosa |
指導教授: |
李根芳
Lee, Ken-F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翻譯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4 |
中文關鍵詞: | 旅行書寫 、臺灣史 、翻譯 |
英文關鍵詞: | travel writing, Taiwanese history, transl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0 下載:3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爬梳十九世紀來臺西方人旅行書寫在臺灣的譯介脈絡。1860年臺灣開港通商,吸引海關官員、傳教士、博物學者、探險家、商人等外籍人士前來,留下航行錄、日誌、隨筆、書信等一手紀錄。這些文獻在二十世紀中葉以後陸續在臺灣譯入中文,可概分為兩個翻譯階段,第一階段為二戰後至解嚴前(1945-1987),此時期的譯作大多由黨公營機構出版,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為主力。1970年代後,由於政府在戒嚴時期頒布多項法令管制出版,與臺灣相關的書籍出版沉寂了一段時間,直到1987年解嚴後,本土意識抬頭,臺灣研究漸成顯學,第二階段的譯介(1988-2012)就此展開,除了賦予舊本新譯外,亦有首次譯入中文的新文獻。十九世紀正值西方殖民主義與資本主義發展的全盛期,來臺西方人的旅行書寫多半帶有政治與經濟目的,遊歷心得並非文本重點,而是提供詳實的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紀錄,供既得利益者參考。百年前西方人眼中的福爾摩沙,如何透過翻譯移植到中文世界?文本功能又有何轉變?本文整理歷來譯介書目,並從贊助者、譯者、準文本、專有名詞還原翻譯、文本改寫、譯本價值等角度切入,勾勒兩譯介階段概況,試圖分析文本如何從「為帝國服務的書寫」轉變成第一階段譯介「統治者的參考書」以及第二階段譯介「瞭解自身的史料、強化臺灣意識的讀物」。
This study focuses on translations of the 19th century Western travel writing on Formosa between 1945 and 2012. In 1860, the opening of treaty ports in Taiwan drew plenty of Western visitors, who produced numerous travel narratives documenting their journeys. Yet it was not until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at Mandarin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se historical records emerged in Taiwan. They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During the first period (1945-1987), translation works were limited and mostly published by government agencies, the most prominent of which was the Division of Economic Research of the Bank of Taiwan. Because of publication regulations and strict censorship under martial law, translations of 19th century Western travel writing ground to a halt after the 1970s. Only when martial law was lifted in 1987 did the second period (1988-2012) start. Since the 1990s, with the rise of “Taiwanese consciousness,” Taiwan studies have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Not only were previous works re-translated, but translations of several newly discovered records started to circulate in Taiwan as well. This study tries to outline how this genre was introduced to Taiwa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atrons, translators, paratext, rewriting and the value of the translations as a whole, and aims to explore how these texts, originally serv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empires, evolved into reference books for the ruling regime during the first period and even became a window onto the modern history of Taiwan in the second period, further enhancing Taiwanese consciousness.
中文資料
Davidson, James W.(著)、蔡啟恆(譯):《臺灣之過去與現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
Garnot, E.(著)、黎烈文(譯):《法軍侵臺始末》(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Imbault-Huart, Camille(著)、黎烈文(譯):《臺灣島之歷史與地誌》(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L., Jean(著)、鄭順德(譯):《孤拔元帥的小水手》(臺北:中研院臺史所,2004)。
MacKay, George Leslie(著)、周學普(譯):《臺灣六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Pickering, W. A.(著)、吳明遠(譯):《老臺灣》(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月明:〈我國出版業的展望〉,《出版界》第2卷第3期(1963年11月),頁3-10。
王祖濤:〈臺灣研究叢刊.總序〉,《臺灣之纖維資源》(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0),頁1-2。
王乾任:《臺灣出版產業大未來—文化與商品的調和》(臺北:華文網,2004)。
卡薩齊、莎麗達:《漢語流傳歐洲史》(上海:學林,2011)。
史蒂瑞(著)、林弘宣(譯):《福爾摩沙及其住民——19世紀美國博物學家台灣調查筆記》(臺北:前衛出版社,2009)。
必麒麟(著)、陳逸君(譯):《發現老台灣》(臺北:臺原出版社,1994)。
———、———(譯述):《歷險福爾摩沙》(臺北:原民文化,1999)。
———、———(譯述):《歷險福爾摩沙:回憶在滿大人、海賊與「獵頭番」間的激盪歲月》(臺北:前衛出版社,2010)。
甘為霖(著)、李雄揮(譯):《荷據下的福爾摩莎》(臺北:前衛出版社:2004)。
———、許雅琦、陳珮馨(譯):《福爾摩莎素描:甘為霖牧師台灣筆記》(臺北:前衛出版社,2006)。
———、陳復國(譯):《臺灣佈教之成功》(臺南:教會公報社,2007)。
———、林弘宣、許雅琦、陳珮馨(譯):《素描福爾摩沙:甘為霖台灣筆記》(臺北:前衛出版社,2009)。
白尚德(著)、鄭順德(譯):《十九世紀歐洲人在台灣》(臺北:南天書局:1999)。
石岱(著)、帥仕婷、石岱(譯):《當Jean遇上福爾摩沙:一名法國小兵的手札(1884-1885)》(臺北:玉山社,2003)。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註):《平埔族調查旅行》(臺北:遠流,2003)。
江樹生(譯):《熱蘭遮城日誌第一冊》(臺南:臺南市政府,2002)。
吳芬芳:〈政治文本的翻譯:以《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的譯本操縱為例〉(新北:天主教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論文,2012)。
吳學明編著:《近代長老教會來台的西方傳教士》(臺北:日創社文化,2007)。
呂理政主編:《早期臺灣歷史文獻研究書目》(臺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2006)。
李壬癸:〈新發現十五件新港文書的初步解讀〉,《臺灣史研究》第9卷第2期(2002年12月),頁1-68。
李仙得(著)、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臺灣番事物產與商務》(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黃怡(譯):《南台灣踏查手記:李仙得台灣紀行》(臺北:前衛出版社,2012)。
李筱峰:《快讀臺灣史》(臺北:玉山社,2002)。
阮潔卿:〈中國古典詩歌在法國的傳播史〉,《法國研究》(2007年第1期),頁5-12。
宋文薰等:《探險家在臺灣》(臺北:自立晚報,1988)。
周憲文:《稻粱集》(臺北:周憲文,1972)。
彼得.李伯庚(著)、趙复三(譯):《歐洲文化史》,下冊(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4)。
林巧敏:〈「戒嚴時期查禁書刊展」策展及開幕活動紀實〉,《國家圖書館館訊》96年第3期(2007年8月),頁34-36。
林侑青:〈黑眼珠看藍眼睛:從文化研究視角看摩里森The Bluest Eye之中譯本〉(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林俊宏:〈追尋舊中國:由The Chinese Maze Murders看翻譯的運作〉(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林清芬:〈一九八○年代初期臺灣黨外政論雜誌查禁之探究〉,《國史館學術集刊第五期》(臺北:國史館,2001),頁257-325。
林瑞麗、廖節惠、趙春美編輯:《臺灣銀行五十年》(臺北:臺灣銀行,1996)。
邱炯友:〈臺灣出版簡史—與世界互動但被遺落之一片版圖〉,《文訊》第118期(1995年8月),頁16-19。
島嶼柿子文化館編著:《啓蒙師與父:他們點亮了台灣的光》(臺北:柿子文化,2005)。
泰勒(著)、謝世忠、劉瑞超(譯):《1880年代南臺灣的原住民族:南岬燈塔駐守員喬治泰勒撰述文集》(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順益原住民博物館,2010)。
翁佳音:〈福爾摩沙名稱來源~並論1582年葡萄牙人在臺船難〉,《翰林社會天地》第5期(2006年),頁4-13。
馬偕(著)、林晚生(譯):《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2007)。
高幸玉:〈日本小說在台灣的翻譯史:一九四九至二○○二〉(臺北:天主教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中譯外文圖書目錄》(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2)。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編:《荷蘭時期臺灣史研究書目》(臺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2001)。
莊勝全:〈萬文遙寄海一方:清帝國對臺灣的書寫與認識〉(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硏究所碩士論文,2009)。
陳政三:《出磺坑鑽油日記—台灣第一座油礦:1877~1878年美國技師開採石油的故事》(臺北:歷史智庫,2005)。
———:《翱翔福爾摩沙:英國外交官郇和晚清臺灣紀行》(臺北:台灣書房,2008)。
———:《美國油匠在台灣:1877-78年苗栗出磺坑採油紀行》(臺北:台灣書房,2012)。
陳俊宏:〈馬偕、李春生與禮密臣—跨世紀的際會與著作〉,《淡水牛津文藝》第4期(1999年7月15日),頁169-172。
———:《重新發現馬偕傳》(臺北:前衛出版社,2000)。
———:《禮密臣細說台灣民主國》(臺北:南天書局,2003)。
陳俊斌:〈臺灣戰後中譯圖書出版事業發展歷程〉(嘉義: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陳建忠:《被詛咒的文學:戰後初期(1945 ~ 1949)台灣文學論集》(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7)。
陳勉修:〈卷頭語〉,《臺灣銀行季刊》第18卷第1期(1967年3月),頁1。
陳弱水編:《臺灣史英文資料類目》(臺北:南天書局,1995)。
陳捷先:《清代臺灣方志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
陳雅齡:〈喬治馬偕著From Far Formosa編輯及翻譯過程之運作〉(新北:天主教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論文,2012)。
陳鴻圖編著:《臺灣史》(臺北:三民書局,2004)。
陶德(著)、陳政三(譯述):《北台封鎖記—茶商陶德筆下的清法戰爭》(臺北:原民文化,2002)。
———、———:《泡茶走西仔反—清法戰爭台灣外記》(臺北:台灣書房,2007)。
齊濤:〈臺灣研究叢刊〉,《臺灣銀行季刊》第18卷第1期(1967年3月),頁184-244。
單德興:《翻譯與脈絡》(臺北:書林出版,2009)。
斯湯達爾(著)、黎烈文(譯):《紅與黑》(臺北:文壇社,1966)。
童于珊:〈青少年旅行小說的地景與認同研究—以《印地安人的麂皮靴》、《一次旅行遇見整個世界》為例〉(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費德廉、羅效德編譯:《看見十九世紀台灣——十四位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紀事》(臺北:如果出版,2006)。
楊秀菁、薛化元、李福鐘(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第七冊》(臺北:國史館,2002)。
夢媁:〈福爾摩沙之名 蘊涵殖民主義色彩〉,2002年5月13日中國時報第15版(時論廣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經濟史三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6)。
臺灣史硏究文獻類目編輯小組:《臺灣史硏究文獻類目2004年度》(臺北:中研院臺史所,2005)
臺灣史硏究文獻類目編輯小組:《臺灣史硏究文獻類目2005年度》(臺北:中研院臺史所,2006)
臺灣史硏究文獻類目編輯小組:《臺灣史硏究文獻類目2006年度》(臺北:中研院臺史所,2007)
臺灣史硏究文獻類目編輯小組:《臺灣史硏究文獻類目2007年度》(臺北:中研院臺史所,2008)
臺灣史硏究文獻類目編輯小組:《臺灣史硏究文獻類目2008年度》(臺北:中研院臺史所,2009)
臺灣史硏究文獻類目編輯小組:《臺灣史硏究文獻類目2009年度》(臺北:中研院臺史所,2010)
臺灣史硏究文獻類目編輯小組:《臺灣史硏究文獻類目2010年度》(臺北:中研院臺史所,2011)
豪士(著)、陳政三(譯著):《征臺紀事—武士刀下的牡丹花》(臺北:原民文化,2003)。
———、———:《征臺紀事—牡丹社事件始末》(臺北:台灣書房,2008)。
劉克襄:《橫越福爾摩沙》(臺北:自立晚報,1989)。
———:《後山探險—十九世紀外國人在臺灣東海岸的旅行(一八六○~一八八○)》(臺北:自立晚報,1992)。
———:《深入陌生地—外國旅行者所見的臺灣》(臺北:自立晚報,1993)。
———:《福爾摩沙大旅行》(臺北:玉山社,1999)。
蔡盛琦:〈戰後初期臺灣的圖書出版—1945至1949年〉,《國史館學術集刊第五期》(臺北縣:國史館,2001),頁209-251。
蔡惠任:〈日本近代詩在台灣的翻譯史:一九四九~二○○二〉(臺北:天主教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鄭維中:《製作福爾摩沙》(臺北:如果出版,2006)。
黎烈文(譯):《法國短篇小說選》(臺北:志文出版社,1998)。
賴建誠:〈臺灣研究文獻的重生者:周憲文先生(1908-1989)〉,《中國文獻》第30卷第4期(1990年5月),頁57-63。
檔案管理局編:《檔案的故事第四集》(臺北:檔案管理局,1996)。
鍾淑敏等:《曹永和院士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0)。
西文資料
Baker, Mona. Translation and Conflict: A Narrative Account. London: Routledge, 2006.
Blanton, Casey. Travel Writing: The Self and the World. New York: Twayne Publishers, 1997.
Bohls, Elizabeth A., and Ian Duncan, eds. Travel Writing 1700-1830: An Anth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Born, Jan. “Defining Travel: On the Travel Book, Travel Writing and Terminology.” Perspectives on Travel Writing. Eds. Glenn Hooper and Tim Youngs. Aldershot: Ashgate Publishing, 2004. 13-26.
Chang, Hsiu-jung, ed. A Chronology of 19th Century Writings on Formosa: from the Chinese Repository, 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the China Review. Taipei: Ts'ao Yung-ho Foundation for Culture and Education, 2008.
Davidson, James Wheeler. 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Taipei: Southern Materials Center; Oxford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Dodd, John. Journal of a Blockaded Resident in North Formosa during the Franco-Chinese war: 1884-5. Hong Kong: Daily Press, 1888.
Eskildesn, Robert, ed. Foreign Adventurers and the Aborigines of Southern Taiwan, 1867-1874: Western Sources Related to Japan's 1874 Expedition to Taiwan. Taipei: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2005.
Fussell, Paul, ed. The Norton Book of Travel. New York: W. W. Norton, 1987.
Genette, Gerard. Paratexts: Thresholds of Interpretation. Trans. Jane E. Lewi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Groom, Eileen, ed. Methods for Teaching Travel Literature and Writing: Explore the World and Self. 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2005.
Le Gendre, Charles W., Notes of Travel in Formosa. Eds. Douglas L. Fix and John Shufelt. Tainan: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2012.
Lefevere, André.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Louise, Mary Pratt. Imperial Eyes: Travel Writing and Transcultura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2.
MacKay, George Leslie. From far Formosa: 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s. Ed. Rev. J. A. MacDonald. New York: F. H. Revell, 1895.
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Routledge, 2008.
Otness, Harold M. One Thousand Westerners in Taiwan to 1945; A Biographical and Bibliographical Dictionary. Taipei: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Preparatory Office, Academic Sinica, 1999
Pickering, W. A.. Pioneering in Formosa: Recollections of Adventures among Mandarins, Wreckers, & Head-hunting Savages. London: Hurst and Blackett, 1898. Rpt. Taipei: Ch’eng-wen, 1972.
Steere, Joseph Beal. Ed. Paul Jen-kuei Li. Formosa and Its Inhabitants. Taiwan: Academia Sinica, 2002.
Teng, Emma Jinhua. Taiwan’s Imagined Geography: Chinese Colonial Travel Writing and Pictures, 1683-1895. Taipei: SMC Publishing, 1995.
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1995.
Volkmer, Jon. “Toward a Definition of Travel Writing.” Ed. James Poynter. Travel Writing. Denver: Leromi Publishing, 2006. 19-29.
網路資源
Formosa: 19th Century Images, <http://academic.reed.edu/formosa/texts/texts.htm>
Ebook and Texts Archive, The Japanese Expedition to Formosa, <http://archive.org/details/japaneseexpedit03housgoog>
中華百科全書,<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index>
台灣古籍公司簡介,2012年12月12日取自<http://www.wunan.com.tw/ku_about.asp>
林秀姿,〈前衛出版社林文欽:台灣論狂賣十萬本 續集八月問世〉,2012年12月12日取自<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261&bulletinid=7505>
林經甫個人網站,<http://www.taipeipuppet.com/drlin/a23.html>
前衛出版社,〈關於前衛〉,2012年12月12日取自<http://www.avanguard.com.tw/web/SelfPageSetup?command=display&pageID=8690&_fcmID=2893497>
姚開陽,〈我的妹夫們——見證兩岸顯赫家族的聯姻〉,2011年11月10日取自旺報《兩岸史話》專欄<http://www.want-daily.com/News/Content.aspx?id=0&yyyymmdd=20100804&k=17915aed7bb9a81196139f84ceafb832&h=c6f057b86584942e415435ffb1fa93d4&nid=K@20100804@N0173.001>
張炎憲,〈臺灣獨立建國聯盟的發展與特色〉,2012年12月12日取自 <http://www.wufi.org.tw/%E5%8F%B0%E7%81%A3%E7%8D%A8%E7%AB%8B%E5%BB%BA%E5%9C%8B%E8%81%AF%E7%9B%9F%E7%9A%84%E7%99%BC%E5%B1%95%E8%88%87%E7%89%B9%E8%89%B2/ >
教育部100學年度大專院校一覽表,<http://ulist.moe.gov.tw/Home/Index>
淡江中學校史,2012年12月12日取自<http://dns2.tksh.ntpc.edu.tw/history/history.htm>
開卷周報,〈2月主題書展:企業家私房書〉,2012年12月12日取自<http://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archive/2007/04/13/158657.html>
臺灣銀行,〈臺銀組織圖〉,2012年12月12日取自<http://www.bot.com.tw/BOTIntro/Organization/Pages/default.aspx>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線上資料庫,<http://www.ith.sinica.edu.tw/publish-data_02_list.php>
盧俊義,〈從「福爾摩沙紀事」看馬偕牧師的故事〉,2012年12月12日取自<http://www.medtoday.com.tw/40917.htm>
瞿海源學術資訊網,〈自立報系消失的警訊〉,2012年12月12日取自<http://www.ios.sinica.edu.tw/hyc/index.php?p=columnID&id=171>
譯文網,〈周學普小傳〉,2011年6月30日取自<http://babel.ch.ntnu.edu.tw/Babel/author/jou/product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