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蘇鈺卿 |
---|---|
論文名稱: |
LIGETI 的音樂創作與理念分析 |
指導教授: |
曾興魁
Tsang, Hsin-Qua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5 |
中文關鍵詞: | 李給替 、創作理念 、氣氛 、安魂曲 、冒險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788 下載:13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李給替(Ligeti),1923年生於羅馬尼亞的索森馬東,現今已改名為地那維亞。李給替是60年代非常活躍的作曲家,他於1961年完成了管絃樂曲「氣氛」(Atmospheres),因而奠定了「李給替風格」在現代樂壇的絕對地位。他於1965年完成了「安魂曲」(Requiem),更堅固地確定了他的「色澤音響」(Farbemelody)和「微分複音音樂」(Micropolyphony)的超然地位。本篇論文的研究架構為: 1、 Ligeti創作理念的研析 (1) 靜態 Static (2) 微分複音音樂 Micropolyphony (3) 色澤音響 Farbemelody (4) 混沌理論 Chaostheory 2、 Ligeti創作理念的例證 3、 Ligeti創作作品的分析 (1) 氣氛 Atmospheres (2) 安魂曲 Requiem (3) 冒險 Aventures 4、 Ligeti的創作對我的影響-我的創作與分析
一、中文參考書目:
光復書局大美百科全書編輯部,《大美百科全書》,台北:光復書局,民79(1990)。
李振邦著,《宗教音樂-講座與文集》,台北:天主教教務協進會出版社,民68(1979)
。
呂清夫著,《造型原理》,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82(1993)。
柴田南雄氏著,林勝儀譯,《西洋音樂史-印象派之後》,台北:天同出版社,民75(
1986)。
高惠宗著,《二十世紀音樂的理論發展與分析-從貝多芬到後現代》,台北:小雅音樂有
限公司,民87(1998)。
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民80(1991)。
張己任著,《安魂曲綜論-從葛理格聖歌到布列頓》,台北:大呂出版社,民84(1995)
。
曾興魁著,《新音樂透析》,台北:天同出版社,民74(1985)。
劉秉正譯,《非線性動力學與混沌基礎》,台北:財團法人徐氏基金會,民87(1998)。
潘皇龍著,《現代音樂的焦點》,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民76(1987)。
潘皇龍著,《讓我們來欣賞現代音樂》,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民76(1987)。
黎翁大林著,康謳譯,《二十世紀作曲法》,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民79(1990)。
黎翁斯坦著,潘皇龍譯,《音樂的結構與風格》,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民77(1988)
。
蔡盛通校訂,《管絃樂法原理》,台北:樂韻出版社,民75(1986)。
戴維后著,《梅湘的音樂-分析「時間的色彩」》,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民69(1980
)。
Ilya Prigogine著,沈力譯,《混沌中的秩序》,台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79
(1990)。
James Gleick著,林合譯,《混沌-不測風雲的背後》,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民80(
1991)。
John Briggs and F. David Peat合著,姜靜繪譯,《亂中求序-混沌理論的永恆智慧》,
台北:先覺出版社,民89(2000)。
M. Mitchell Waldrop著,齊若蘭譯,《複雜-走在秩序與混沌邊緣》,台北:天下文化出
版社,民83(1994)。
Olivier Messiaen著,連憲升譯,《我的音樂語言的技巧》,台北:中國音樂書房,民81
(1992)。
Paul Griffiths著,林勝儀譯,《現代音樂史-從德布西到布雷茲》,台北:全音樂譜出
版社,民76(1987)。
Stuckenschmidt, H. H. ,湯亞汀譯,《二十世紀音樂》,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民81
(1992)。
王美珠著,《原創性的省思-談喬治‧李給替的創作理念》,美育雙月刊,第一0二期,台
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民87(1998)。
姜濤著,《混沌理論及其發展簡介》,歐華學報,第三期,歐洲華人學會,民82(1993)
。
潘皇龍著,《音響意境音樂創作的理念》,藝術評論,第六期,台北:國立藝術學院,民
84(1995)。
二、學術論文:
蘇凡凌,《混沌理論在音樂創作中的運用》,台北:師大碩論,民 84。
黃婉真,《造形原理在音樂創作中的運用》,台北:師大碩論,民 84。
郭怡婷,《色彩理論在音樂創作中的運用》,台北:師大碩論,民 87。
潘家琳,《音樂造形在音樂創作中的應用》,台北:師大碩論,民 88。
韓逸康,《探討 LIGETI <冒險> Aventures 之音樂思維與創作技巧的特色》,台北:東吳
碩論,民 89。
陳君宜,《劇場元素在音樂創作中之運用-音樂劇場<特技家族>之創作分析》,台北:師
大碩論,民 90。
三、外文參考書目:
Denis Arnold:The New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 , 2 vols.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New York , 1984.
Jane Piper Clendinning:The Pattern-Meccanico Compositions of Gyorgy Ligeti ,
Perspective of New Music , WA: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1993.
Norman Lebrecht:The Companion to 20th Century Music , New York:Da Capo
Press , 1996.
Paul Griffiths:Gyorgy Ligeti , London:Robson Books , 1997.
Pierre Michel:Gyorgy Ligeti:Compositeur d’aujourd’hui , Paris:Minerve ,
1985.
Reginald Smith Brindle:The New Music:The Avant-Garde since 1945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New York , 1987.
Sachteil:“ Musiktheater ” , Riemann Musik Lexikon , Mainz:B. Schott’s
Sohne , 1967.
Sir William Glock:Ligeti in Coversation , London:Eulenberg Books , 1983.
Stanley Sadie: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 20 vols. ,
Macmillan Publishers , 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