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艷秋
WU,YENCHIU
論文名稱: 藝術陪伴活動對於災區學校心靈重建之調查研究─以高雄市桃源區、那瑪夏區及甲仙區國中為例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s of Arts-related Activities on Spiritu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Flood and Mudslide-ravaged Schools: Taken Example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Namaxia, and Jiaxian Districts in Kaohsiung City
指導教授: 吳舜文
Wu, Shun-W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4
中文關鍵詞: 藝術陪伴活動心靈重建
英文關鍵詞: Arts-related activities, Spiritual reconstru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1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藝術陪伴活動對於災區學校心靈重建之影響、受災地區師生對藝術陪伴活動之差異,並探討學生對藝術陪伴活動接受情形與心靈重建之相關情形。為達研究目的,研究者先透過文獻探討以建立理論基礎,再採自編之「藝術陪伴活動對心靈重建之評估量表」、「對災後藝術陪伴活動之意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並以高雄市桃源區、那瑪夏區及甲仙區321位學生及55位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結果係依三所學校280位學生及40位教師有效樣本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並進行討論。
    資料處理方面,以SPSS19統計軟體進行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考驗(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皮爾遜積差相關與Scheffe事後比較法等處理。
    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心靈重建情形均未達正向,家庭重建層面僅達普通程度,僅家庭關係所達
    到的正向程度稍高。
    二、不同背景變項師生對災後藝術陪伴活動情形大多為正向,以活動類型及活
    動場地認同程度最高。
    三、受災地區學生於藝術陪伴活動情形與心靈重建皆有相關,尤以活動場地與
    受災學生的家庭重建有高度相關。
    最後依上述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以供未來心靈重建、災後藝術提供活動團
    體及未來研究參考。

    There are three main purposes for this study. To begin with,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arts-related activities on the spiritu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flood-ravaged schools in southern Taiwan. Second,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whether there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erms of their perspectives on arts-related activities. In addition, the study also investig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acceptance of arts-related activities and spiritual reconstruction. To achieve specific purposes, the researcher first built up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fter reviewing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then administered the self-adapted “The Assessment Scale for the Effects of Arts Accompanying Activities on Spiritual Reconstruction” and “Questionnaire on Arts-related Activities” to 321 students and 55 teachers in Taoyuan, Namaxia, and Jiaxian Districts in Kaohsiung City. Finally, the data from 280 students and 55 teachers in three schools was counted as valid samples and analyzed for further discussion.

    SPSS19 was used for data processing to conduct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Scheffe's post hoc comparison test and elicit descriptive statistics such as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piritual reconstruction and arts-related activities. However, the quantitative data indicated taking part in arts-related activities on a regular basis wa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family relations.
    2.Most of the subjects, irrespective of gender, race, and religion, hel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arts accompanying activities. The study also showed teachers and students alike preferred dynamic activities in outdoor areas.
    3.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piritual reconstruction and arts-related activities for the students in hard-hit schools. The quantitative data also pointed to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family reconstruction and location of arts-related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researcher mad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spiritual reconstruc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心理治療與心靈重建 …………………………………………………7 第二節 藝術治療與藝術陪伴活動 ……………………………………………11 第三節 高雄市偏遠受災學校災後需求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3 第四節 資料處理 ………………………………………………………………36 第五節 研究步驟 ………………………………………………………………3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受災地區學生在接受藝術陪伴活動後其心靈重建情形分析 ………4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師生對災後藝術陪伴活動意見之差異 ………………71 第三節 受災地區學生對藝術陪伴活動接受情形與其心靈重建情形之相關 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3 第二節 建議 ……………………………………………………………………105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 107 貳、英文部分 ………………………………………………………………… 112 參、中文網頁部分 …………………………………………………………… 114 附錄 附錄一 藝術陪伴活動對於心靈重建之調查問卷專家效度 …………………116 附錄二 音樂活動對災後心靈重建之效能評估預試問卷 ……………………123 附錄三 藝術陪伴活動對於心靈重建之調查問卷學生用卷 …………………126 附錄四 藝術陪伴活動對於心靈重建之調查問卷教師用卷 …………………131

    壹、中文部分
    方德隆、鄭英耀(2010)。八八水災災後學生生活狀況調查研究及師生需求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97,24-31。
    丁榮生(1999)。文建會送書到災區。中國時報,11版。
    王中言(2005)。在和諧樂音中,滋養兒童性靈。民生報,B32版。
    王亞玲(1999)。義大利音樂家為災民重建心靈。中國時報,28版。
    王融見(1999)。美的旋律音樂會,祝福而不哀傷。中國時報,19版。
    史玉琪(2004)。我在藍天下,跳舞。臺北市:天下。
    台大921東勢心理復健小組(2009)。東勢人與臺大人的921地震十年課。臺北市:台大921東勢心理復健小組。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2009)。災後心理重建與自殺防治。自殺防治網通訊,4(3),3-4。
    孔繁鐘(譯)(1997)。DSM-IV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臺北市:合記。
    李光輝(2005)。選擇對的音樂,減壓、提高EQ。民生報,B32版。
    何定照(2009)。聽音樂放鬆,腦中α波升高。聯合報,文教版─新聞中的科學第155期。
    李碧勳、邱連枝(1999)。怯除災後恐懼,先學放輕鬆。中國時報,18版。
    李蕙君(2009)。大王國中練歌舞,慰災生心靈。聯合報,B01版。
    辛啟松(2002)。音樂陪伴郭英男最後一夜。中國時報,26版。
    汪彥青(2000)。音樂治療於災後心靈重建的應用。921震災心靈重建:音樂、藝文與重生研討會專輯。臺北市:實踐大學民生學院編著。
    沈慶鴻(2000)。九二一非災區學校之校園危機處理概況:以實踐大學教訓輔工作為例。921震災心靈重建: 音樂、藝文與重生研討會專輯。臺北市:實踐大學民生學院編著。
    沙依仁(1998)。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五南。
    周玉真、陳斐娟(2000)。災後教師心理復健團體的發現與應用。九二一震災心理復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42-148。
    吳幸如(譯)(2008)。音樂治療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吳佳慧(2002)。音樂體驗與心理治療。張玉成、范瓊方(主持人),藝術治療。國際藝術治療教育研討會,台北。
    吳英璋(1999a)。災變後的心理反應。載於:鍾思嘉(主編),災後學校心理教育與輔導手冊(25-32頁)。臺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編印。
    吳英璋(1999b)。災後心理與心靈重建。新世紀智庫論壇,8,45-52。
    吳英璋(2000)。心理的復(重)建與心靈的復(重)建。九二一震災心理復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教育部學生輔導支援中心。
    吳治勳、陳淑惠、翁儷禎、吳英璋(2008)。台灣九二一地震災難暴露對青少年創傷後壓力反應及社會關係的影響之性別差異研究。中華心理學刊,50(4),367-381。
    邱英明(2008)。行動音樂車進南橫,古典音樂遇到布農八音。聯合報,C2版。
    林忠信(2004)。國小原住民學生學習適應之調查研究─以南投縣原住民學生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林俊瑩(2001)。國小學生家長的子女教育期望、民主參與態度與參與學校教育行為關聯性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縣。
    林玫君(2005)。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教室中的行動研究。臺北市:心理。
    林明穎(2008)。音樂與情緒關係定位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美容、陳淑娟(2004)。九二一震災後臺灣各宗教的救援活動與因應發展。中央研究院九二一震災臺灣各宗教之救援體系與動員模式研究成果報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林貴美(1993)。音樂治療與教育手冊─音樂治療與教育的基本概念與活動設計。台北,心理。
    林真美(譯)(2005)。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原作者:伊勢英子)。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2000)。
    林淳華(1999)。紀政要把陽光希望帶到災區。中國時報,18版。
    林清文(2000)。九二一災後師生身心反應與輔導需求。金樹人(主持人),校園、社區輔導方案規劃與資源整合。九二一震災心理復健學術研討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林麗冠(譯)(2009)。旅行箱的故事(原作者:Glynis Clacherty和說旅行箱故事的人及Diane Welvering)。臺北市:臉譜。(原著出版年:2006)。
    林耀盛、陳淑惠、洪福建、曾旭民 (2005)。差異的聲音:不同性別震災受創者心理社會反應之比較分析。臨床心理學刊,2 (1),31-40。
    邱紹一、薛雪萍、李介至(2002)青少年家庭功能、親子衝突、因應策略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香港社會科學學報,22,141~171。
    胡寶林(1986)。戲劇與行為表現力。台北︰遠流。
    陳建志(1998)。族群及家庭背景對學業成績之影響模式─以台東縣原、漢學童作比較。教育與心理研究,21,85-106。
    秦文鎮、姚成榮、李朝煌(2010)。八八水災災後心理重建實務與困境─以屏南沿海地區為例。台灣醫界,53(3),43-44。
    徐永博(2006)。遊戲治療概念之感覺統合治療對發展性協調障礙兒童的動作能力表現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論文,臺北市。
    教育部(1999)。學習型家庭手冊。臺北:教育部。
    高雄市學生心理諮商中心(2010)。校園危機意外事件心理介入手冊。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唐榮麗(1999)。藝術學院學子,重建災民心靈。中國時報,18版。
    陳宛汶(2005)。音樂輔導活動應用於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屏東縣。
    陳書梅(2008)。送兒童情緒療癒繪本到四川。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14,4-5。
    陳書梅(2009)。兒童情緒療癒繪本解題書目。臺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陳淑惠、杜娟菁、張美雲等(2002)。災後心理反應歷程與心理處置歷程之長期追蹤研究。子計畫三:災後心理復健校園介入方案之探討(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 91-2625-Z-182-001),未出版。
    郭麗安、張虹雯、翁樹澍(2000)。921受災與非受災家庭結構之分析比較研究。
    九二一震災心理復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07-111。
    陸雅青(2009)。「藝」心相連到天邊─談藝術治療於八八水災後災民的心靈復健。台灣心理治療暨心理衛生聯合會電子報,64。
    陸雅青(1999)。藝術治療在兒童與青少年悲傷輔導之應用。「921震災心靈重建:音樂、藝文與重生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市實踐大學民生學院。
    曾文星、徐靜(1992)。心理治療與輔導。臺北市:水牛。
    葉志雲(1999)。送愛心到災區,讓音樂療傷痛。中國時報,19版。
    陳希林(1999)。原住民文化人,震起精神重整家園。中國時報,24版。
    許游雅(2009)。國小學童音樂偏好與情緒感受之探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
    陳怡冰(1991)。親子關係與兒童社會技巧之相關─單、雙親家庭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宗堅(2005)。創傷與復原:沙遊治療中的療癒象徵。輔導季刊,41(1),12-20。
    黃俐婷(2003)。探討青少年接受到的社會支持。社區發展季刊,103,144-157。
    曾焜宗(2006)。音樂的教育功能。高雄市:復文。
    經濟日報(1972)。讓音樂陪伴工作。經濟日報,9版。
    彭昱融(2009)。開學了,復原的路才要開始。天下雜誌,429,58-61。
    楊淑貞(2010)。創傷復原與療癒歷程之探索:以表達性藝術治療為例。
    台灣藝術治療學刊,1(2),73-85。
    趙靜瑜(2004)。結合音樂與心理治療─音樂心理劇研習,復健新樂章。自由時報,49版。
    蔡素妙(2002)。九二一受創家庭復原力之變化分析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彰化。
    聞振祺(2003)。音樂治療,醫治心靈創傷。聯合報,E4版。
    鄭政宗(2004)。九二一災區農村組織運作制度調整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89科技-1.6輔-64(4))。臺北市: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鄭秋紅(1993)。單親家庭國中生親子互動關係、自我尊重、社會支持與寂寞感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鄭照順(1997)。高壓力青少年所知覺的家庭、社會支持及其因應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高雄市。
    鄭照順(1999)。青少年生活壓力與輔導。台北:心理出版社。
    潘罡(1999)。林谷芳:震醒藝術重生契機。中國時報,24版。
    潘罡(1999)。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義演20響。中國時報,24版。
    潘罡(1999)。國慶音樂會,定位「溫暖、希望與重生」。中國時報,11版。
    潘罡(1999)。古典音樂票房,被震得東倒西歪。中國時報,11版。
    潘罡(1999)。讓音樂撫慰受創的心靈。中國時報,19版。
    潘罡(1999)。朱宗慶邀災童上台敲打。中國時報,11版。
    劉黎兒(1999)。超越地震─地動天搖三部曲。臺北市:時報。
    蕭美君(2010)。心靈重建─創傷症候群。醫療品質雜誌,4(4),19-22。
    賴念華(2009)。表達性藝術治療在失落悲傷團體之效果研究。台灣藝術治療學刊,1(1),15-31。
    賴念華(2002)。災後心理重建之合作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劉秀雅(2003)。完形取向喪慟團體對喪親國中生之輔導效果。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劉珠利(2006)。台灣天然災害受災女性經驗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4-2412-H-029-013)。
    蕭麗玲(2000)。兒童創傷事後壓力症候之研究:九二一地震的衝擊。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屏東縣。
    顧艷秋、顏芳慧、王翠彬、錢端蘭(2010)。八八水災災民創傷後反應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護理雜誌,57 (3),32-42。
    謝美慧、王秀紅(2011)。護病互為主體的陪伴概念與意涵。志為護理,4,58-63。
    謝俊逢(2003)。音樂療法。大陸書店。

    貳、英文部分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Diagnostic and Statistic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DSM-IV).(4thed.).Washington, D.C.
    Cathy W. (2010). Benefits of Music Therapy. Retrieved from:
    http://altmedicine.about.com/
    Chen, S. H., Lin, Y. H., Tseng, H. M., & Wu, Y. C. (2002). 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ne Year after the 1999 Taiwan Chi-Chi Earthquak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Engineers, 25, 597-609.
    Etsuko, H. (1996). The feeling of musical mode and its emotional character in a melody. Psychology of Music, 24(1), 29-46.
    Helen, D. (2010). Listeners’ perceptual and emotional responses to tonal and atonal music. Psychology of Music, 27(1-35).
    Ikeda. K. (2009). How women’s concerns are shaped in community-based disaster risk. Contemporary South Asia, 17(1), 65-78.
    Jennifer E.D., Katelyn C., & Ellen W. (2011). Short-term mood repair through art:effects of medium and strateg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rt Association , 28(1),26-30.
    Joseph, M., & Bruce, P. (1974). Background music and counseling interaction.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1(1), 84-86.
    Morrow, B. H. (1999). Identifying & Mapping Community Vulnerability. Disasters,23(1), 1-18.
    Rebecca, M. (2007). Healing the Psyche Through Music, Myth, and Ritual.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1(3), 155–159. Doi:10.1037/1931-3896.1.3.155
    Samuel, T. & Gladding, PhD. (1992). Counseling as an art:The creative arts in counseling. Alexandria, VA: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Sandoval, J. & Lewis, S. (2002). Cultural considerations in crisis intervention. In Brock, S. E., Lazarus, P. J., and Jimerson, S. R., (Eds.), Best Practices in School Crisis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pp. 293-308).
    Tolin, D. F., & Foa, E. B. (2006). Sex differences in trauma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quantitative review of 25 years of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2, 959-992.
    New Jerse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5). Learning from the challenges of our times: Global Security, Terrorism, and 9/11 in the Classroom.Retrieved from: http://www.state.nj.us/education/holocaust/911/curriculum/
      hsu6l19.pdf
    Zakour, M. J. & Harrell, E. B. (2003). Access to Disaster Services: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s for vulnerable populations. Journal of Social Service Research,
    Vol.30(2), 27-54.
    Zilbach , J., & Gordetsky , S. (1994).The family life cycle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family development and play in family therapy. In C. E. Schaefer &
    L. J. Carey(Eds.), Family play therapy(PP.165-183). NY:Jason Aronson.

    參、中文網頁部分
    全球教育藝術網(2009)。藝術治療。取自http://gnae.ntue.edu.tw/art_portal/
    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2010)。音樂治療,用陪伴「刻」出兒童美麗人生。
      取自http://eatc.pixnet.net/blog/post/18330903。
    沈楠(2011)。香港演藝精英為日本災後心理輔導援助籌款。新華網。
      取自http://www.news.cn/。
    洪瑞琴(100年8月8日)。八八感恩音樂會,原民孩子快樂song。自由時報。取自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2009/specials/Morakot/p1.php?no=514892
    參、中文網頁部分
    南方部落重建聯盟(2003)。取自
      http://eatc.pixnet.net/blog/post/18330903。
    音樂心靈推廣協會(2011)。取自
      http://icma2010.pixnet.net/blog/category/923118。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計畫網(2009)。演藝團隊藝文陪伴進駐計畫。
      取自http://subject.tncsec.gov.tw/morakot/cht/index.php?code=list&ids=1。
    臺北市家庭教育中心(2006)。幸福導航18回。取自
    http://www.family.taipei.gov.tw/ct.asp?xitem=59359&CtNode=6003&mp=104071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年份)(2009)樂覽第72期室內樂《「音樂」的運用與功能探討》。取自http://www.ntso.gov.tw/magazine02.aspx?id=75&cid=859。
    國家圖書館(2008)。情緒療癒書目「兒童情緒療癒繪本」。取自
      http://bsc.ncl.edu.tw/ncl_tw/main/index.html。
    無限天堂藝術治療部落(2009)。創傷與藝術治療。取自
    http://www.arthealin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84
    趙蕾(2011)。用烏鴉搜尋亡靈,以巴赫撫慰生者─日本災後重建印象記。南
    方周末。取自http://www.infzm.com/。
    臺北愛樂管弦樂團(2009)。八八水災災區藝文心靈陪伴計劃系列。取自
      http://tspo.pixnet.net/blog/category/1642987。
    臺灣遊戲治療學會(2006)。遊戲治療觀點。取自
      http://www.atpt.org.tw/news.php。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