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淑娟 Wang, Shu-Chuan |
---|---|
論文名稱: |
直接教學法結合字族文教學對國中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學習字彙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n Word Recogni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Moderat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by Direct Instruction with Radical-Group-Text |
指導教授: |
胡心慈
Hu, Shin-Tz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1 |
中文關鍵詞: | 直接教學法 、字族文教學 、學習字彙 、中度智能障礙 |
英文關鍵詞: | direct instruction, radical-group-text, word recognition, moderat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687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03 下載:1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旨在探討直接教學法結合字族文教學對國中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學習字彙之歷程與成效,行動研究過程包括發展教材、試探教學以及三階段正式教學,除詳實記錄發展教材以及實施教學之歷程外,並以量化測驗資料及質性觀察,描述三位研究對象接受教學介入後,對於字彙學習之成效。針對研究發現提出以下結論:
首先,以直接教學法結合字族文教學之程序,在先教導母體字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學習字彙時的認知負擔,進而促進學習成效。而在依直接教學法理論充分瞭解學生起點行為,並依字族文教學理論系統化編製教材的情況下,能發展出適切的識字教材。
其次,對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實施直接教學法,有助於改善注意力、降低失敗預期並促進學習遷徙能力;而字族文教學同時具備集中識字及分散識字之優點,且能有效引起學習動機。是故,結合兩者優點之教學方案,對閱讀發展階段屬初始期及穩固期之中度智能障礙學生來說,能促進其學習字彙之成效。
本研究以識字、用字及寫字能力做為判斷學習字彙成效之依據,根據量化測驗資料及質性觀察,直接教學法結合字族文教學對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學習字彙具有良好學習成效,且其成效均能有效保留,其原因在於本行動研究之教學方案能有效協助學習者連結目標字彙之字形、字音及字義,做為提取及產出的重要線索。
最後,研究者基於上述研究結果,針對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學習字彙之教材內容及教學活動提出相關建議。
This study adopted action research on the word recognition process and effectiveness by direct instruction teaching methods combined with radical-group-text strategies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moderate intellectual disabilitbities. The action research process included teaching material development, tentative teach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ree-phase teaching techniques. In addition, document detailed logs of the material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technique implementations as well as quantitative data and qualitative observations were collect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word recognition based on three subjects. According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made:
Firstly, direct instruction teaching methods combined with radical-group-text technique applications allow subjects with moderat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to familiarize with matrix characters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cognitive load as well as create effectiveness during the word recognition process. The application of direct instruc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lementation of radical-group-text techniques establish an appropriate system of learning materials based on the subjects’ entry behaviors.
Secondari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rect instruction teaching methods on students with moderat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dicate concentration improvements, minimization of expectation of failure and stimulation of learning transfer capabilities. Furthermore, radical-group-text application facilitates advantages for concentrated and scatters word recognition and also stimulates learning motivations effectively. Therefore, a teaching methodology combining these two techniques contribute towards the effectiveness of word recognition for students with moderat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during the initial reading and will further develop and stabilize their reading abilities in the confirmation phase.
This research utilizes literacy, word and writing abilities as factor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word recognition.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of quantitative test data and qualitative observation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which involves the direct instruction teaching methods combined radical-group-text techniques on students with moderat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action research is to extract important factors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learning methodology through word characters,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 for the subject students.
In conclusion, implementation recommendations o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ethodologies towards students with moderat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re mad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action research.
王淑貞(1999)。不同學習特質學習障礙學童接受字族文教學之歷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惠佳(2013)。字族文識字教學策略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識字能力與閱讀流暢度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雅珊(2011)。直接教學法對高職特教班學生社區資源使用知識及技能之學習成效——以郵局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瓊珠(2012)。台灣中文字詞教學研究之文獻回顧與展望。教育心理學報,44(2),253-272。
王瓊珠、洪儷瑜、張郁雯、陳秀芬(2008)。一到九年級學生國字識字量發展。教育心理學報,39(4),555-568。
江佳瑾(2015)。直接教學法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英語功能性詞彙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余思諍(2015)。字族文識字結合部首圖像化教學對學習障礙學童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怡錇、黃素瑛、林雨軒、侯禎塘(2018)。部件識字教學法對於國小一年級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19,1-8。
吳慧聆(2004)。字族文識字策略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童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慧聆(2007)。字族文識字策略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童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25,1-30。
吳建德(2007)。字族文識字策略輔以字族文圖片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特殊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未出版)。
吳靜芬、吳怡臻、于曉萍(2010)。互動式電子白板結合字族文識字教學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兒童字詞學習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半年刊,6,14-18。
李依儒(2014)。直接教學法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食品有效期限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育賢(2007)。直接教學法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童識字成效之探究。台東特教,26,10-17。
周碧香(2009)。圖解識字教學原理探討。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3(1),55-68。
邱珮瑜(2006)。字族文識字策略對國小識字困難兒童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孟瑛如、張淑蘋(2003)。資源班語文教學—有趣的識字教學設計。國教世紀,207,31-207。
柯華崴(2010)。閱讀成分與閱讀發展。載於柯華崴主編:中文閱讀障礙(25-42頁)。臺北市:心理。
宣崇慧、盧台華(2010)。直接教學法對二年級識字困難學生識字與應用詞彙造句之成效。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5(3),103-129。
施彥亨(2001)。直接教學模式在國小智能障礙學生口腔衛生教學之應用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榮照(2018)。智能障礙者之教育。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83-117頁)。臺北:五南。
洪儷瑜、王瓊珠(2010)。識字能力的評量。載於柯華崴主編:中文閱讀障礙(147-165頁)。臺北:心理。
洪儷瑜、王瓊珠、張郁雯、陳秀芬(2006)。識字量評估測驗。臺北:教育部。
洪儷瑜、何淑玫(2010)。「介入反應」在特殊教育的意義與應用。特殊教育季刊,115,1-13。
洪儷瑜、黃冠穎(2006)。兩種取向的部件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語文低成就學生之成效比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1,43-71。
胡心慈(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與特殊教育。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108年度,1-7。
胡永崇(2006)。直接教學原理在學習障礙學生之教學應用。屏師特殊教育,12,28-36。
徐里芳(2009)。字族文識字教學法結合字理識字教學法對識字困難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翁新惠(2008)。字族文電腦融入教學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2009)。新特殊教育通論(二版)。臺北:五南。
許巧宜(2006)。直接教學法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筱莉(2013)。直接教學法對於國中智能障礙學生性教育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榮華、陳心怡(2007)。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陳奕如(2011)。直接教學法應用於國中智能障礙學生英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思融(2007)。全語文教學法與直接教學法對國中智障學生實用語文課程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佳吟(2009)。字族文識字策略之電腦融入教學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教學之成效。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佳吟、孫淑柔(2011)。字族文識字策略之電腦融入教學對增進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學報,4,49-80。
陳冠余(2015)。直接教學法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清原(2001)。直接教學法對高職特教班學生在技能學習成效之研究--以汽車美容課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惠嫻(2018)。直接教學法提升智能障礙學生數學整數乘法計算能力之成效。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詠晴(2018)。多媒體結合字族文對提升國小資源班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詠晴、王欣宜(2016)。字族文教學對學習功能輕度缺損學生識字成效影響之初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半月刊,17,18-24。
陳學志、張瓅勻、邱郁秀、宋曜廷、張國恩(2011)。中文部件組字與形構資料庫之建立及其在識字教學的應用。教育心理學報,43,269-290。
陳瑋婷(2011)。以瞬識字及DISTAR課程對國中一年級英語低成就學生進行補救教學。國立臺東教育學系課程教學研究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漪真(2018)。直接教學法應用繪本教材提升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英語字彙之成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菀津(2010)。直接教學法對提升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乘法運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新仁(2000)。教育大辭書。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2019年12月9日,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8794/。
張雅惠、廖晨惠、詹蔭禎(2010)。以普通推理能力的觀點探討智能障礙學生的時間學習。特殊教育叢書-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2010-1,53-60。
張簡畹惠(2008)。直接教學法與電腦輔助語言學習應用於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英文單字學習成效之比較。中原大學應用外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馨文(2014)。字族文結合圖像識字教學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淳如(2008)。字族文識字教學法對學習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淳如、黃玉枝(2015)。字族文識字教學法對學習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溝通障礙教育半月刊,2015(2),21-47。
莊雅媛(2017)。字族文識字教學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與流暢性之實施成效。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貴枝、張玉瑛、蔡淑娟(2010)。特教班實用語文識字教學事務—以圖片褪除教學法及多元評量為例。教師之友,51-3,13-21。
莊琇晴(2010)。探討直接教學法對國小智能障礙兒童社交技巧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乃慈(2011)。直接教學法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時間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佩真(2011)。字族文識字教材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身心障礙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19)。108學年度一般學校各縣市特教類別學生數統計(身障)。2019年12月1日,取自https://www.set.edu.tw/Stastic_WEB/sta2/doc/stuA_city_All_spckind_ABCE/stuA_city_All_spckind_ABCE_20191020.asp。
鈕文英(2003)。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臺北:心理。
鈕文英(2017)。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雙葉書廊。
曾世杰、陳瑋婷、陳淑麗(2013)。大學生以瞬識字及字母拼讀直接教學法對國中英語低成就學生的補救教學成效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6(1),1-34。
曾馨瑩、林坤燦(2007)。運用行為改變技術增進一位中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能力之成效。花蓮教育大學特教通訊,37,37-42。
游淑媛(2007)。增進國小智能障礙學生識字量的教學應用實例。國小特殊教育,44,56-64。
黃凡珊(2019)。直接教學法對國小特教班學童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暑期特教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沛榮(2003)。漢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樂學。
黃琬清、葉毓貞、邱惠姿(2009)。不同識字教學法對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教學之探討。特教園丁,24-3,22-26。
黃美蘭(2006)。直接教學模式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時間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德州(2007)。直接教學法對於國小智能障礙學生性騷擾防治學習成效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
萬雲英(1991):兒童學習漢字的心理特徵與教學。載於楊中芳、高尚仁主編: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403-448頁)。臺北:遠流。
楊佳綾(2013)。直接教學法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國語讀寫能力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佳綾、唐榮昌(2013)。直接教學法對資源班國語文補救教學之應用。東華特教,50,14-22。
楊珮瑜、張世彗(2017)。不同部件識字教學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特教論壇,23,1-31。
楊銘鴻(2009)。直接教學法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性別平等觀念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玉珍(2019)。運用智能機器人結合字族文識字教學法於國小學習障礙生識字學習之行動研究。南華大學科技學院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侑芸(2015)。字族文結合圖解識字教學對國中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昆瀛、戴佑祝、陳佳宜(2010)。電腦輔助教學對智能障礙學生學習成效研究文獻之後設分析。國小特殊教育,49,41-52。
鄧秀芸,楊熾康(2003)。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智能障礙兒童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6,269-297。
劉欣惠(2009)。字族文識字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生字學習成效之探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明松、蔡侑芸(2016)。字族文結合圖解識字對國中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18,67-102。
劉雅鳳(2007)。電腦輔助教學法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個案研究。特教論壇,2,23-39。
潘佳玲(2014)。直接教學法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幾何圖形學習之成效。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志和(2017)。直接教學法結合桌上遊戲對國中特教班學生時間概念習得成效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暄頤(2010)。探討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與直接教學對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分數學習成效差異之研究。中原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台華(1986)。直接教學法在智能不足教學成效上之探討。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75年度,105-121。
盧台華(1998)。身心障礙學生課程教材之研究與應用。載於身心障礙教育研討會實錄(185-190頁)。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盧台華(2011)。從個別差異、課程調整與區分性教學的理念談新修訂特殊教育課程綱要的設計與實施。特殊教育季刊,119,1-6。
盧台華(2014)。智能障礙學生鑑定辦法說明。載於張正芬主編: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說明手冊(2.1-2.14頁)。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編印。
盧台華、鄭雪珠、史習樂、林燕玲(2003)。社會適應表現檢核表。臺北:心理。
盧枝英(2009)。直接教學法應用於國中特教班實用數學教學歷程的敘說探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家宜、孫淑柔(2006)。結合以詞帶字、視聽提示、重複練習策略之電腦輔助教學方案對中度智障學童識字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0,217-242。
薛淑芬(2003)。直接教學模式對國小啟智班智能障礙學生英語科學習之成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淑娥(2010)。字族文識字教學運用於國小二年級語文低成就學生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
謝宛岑(2012)。運用故事結構法教學法增進智能障礙學生的閱讀理解及興趣。臺東特教,35,6-10。
謝碩澤(2008)。直接教學法對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戴佩菁(2009)。直接教學法應用於國中特教班實用語文課程歷程之敘說探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美枝(2012)。直接教學與故事結構教學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研究。中原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Chall, J. S.(1996).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2nd ed.). Fort Worth, TX:Harcourt Brace.
Ehri, L. C.(1992). Reconceptual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sight word read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recoding. In P. G. Gough, L. C. Ehri & R. Treiman (Eds.), Reading acquisition (pp. 107-143). 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Ehri, L. C.(2000). Learning to read and learning to spell:Two sides of a coin. Topics in Language Disorders, 20, 19-36.
Frith, U.(1985). Beneath the surface of developmental dyslexia. In K. E.Patterson, J. C. Marshall & M. Coltheart (Eds.), Surface dyslexia:Neuropsychological and cognitive studies of phonological reading (pp. 301-330). Lond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Lerner, J., Kline, F.(2006).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related disorders: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2004(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