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佳麟 |
---|---|
論文名稱: |
全民國防教育網路社群化輔助學習行為效益研究-以高級中等學校為例 An Empirecal Study on Web-based Community Learning Effectiveness for Assisting All-out Defence Education:Evidence from Two Senior High Schools |
指導教授: |
曾章瑞
Tzeng, Jang-Ruey 施人英 Shih, Jen-Y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Global Business and Strategy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7 |
中文關鍵詞: | 全民國防教育 、數位學習 、網路社群 、線上討論 |
英文關鍵詞: |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E-learning, Web-based community, Online discuss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3 下載:2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數位學習也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藉由數位科技將虛擬社群、WiKi等的概念融入教學設計是目前的發展趨勢。本研究主要探討是否能透過使用數位平台「網路社群」中的分享、互動功能,藉由線上討論活動增加與教師、同儕之間的互動、分享,進而達到輔助全民國防教育學習成效的目標。
研究針對高級中等學校修習全民國防教育課程ㄧ年級學生共350人,採「現場實驗法」進行六週的實驗教學,藉由問卷調查與統計軟體工具SPSS 18.0版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論:線上討論會正向影響網路社群、網路社群會正向影響全民國防教育學習成效、性別因素對全民國防教育學習成效無顯著相關、學校因素對全民國防教育學習成效有顯著相關。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E-learn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learning.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we can use the sharing and interactive functions of the web-based communit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through increasing online discussion activities for instructors and students.
This study recruited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attend the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courses, used a "field experiment" in teaching for six-weeks, surveyed these students and analyzed the data by the SPSS 18.0 version software.
Conclusions: 1) Online discussion positively affects Web-based community; 2) Web-based community positively affects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3) Between the gender and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4) The school type factor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中文部分:
王千倖(民90)。Web科技應用之教學行動研究。新世紀的閱讀運動,新世紀的課程與教育科技發展,我國教改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國際研討會,彰化。
王千倖(民92)。以「網路同儕教學」建構「網路學習社群」之行動研究。師大學報,48,119-142。
王宗斌(民88)。訓練方式、電腦自我效能及學習型態對學習績效的影響-網頁設計實地研究。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王家茗(民91)。網路書寫動機與意義探索-以明日報個人新聞台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高成、羅慶生(民97)。全民國防教育的時代意義與國家安全。教育部97年度全民國防教育教學及研究績優論文。
王惠茹(民94)。 e-Learning情境對學習成效之影響-以知識創造 SECI模式來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古永嘉(民97)。企業研究方法(10版)。台北:華泰書局。
幼獅編輯小組(民96)。全民國防教育-高中。台北:幼獅。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民90)。
全民國防教育法(民94)。
朱彩馨(民90)。以科技中介架構探討線上學習成效之詮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江姿慧(民89)。使用者參與虛擬社群之行為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何啟豪(民96)。全民國防教育於大學實施成效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吳明隆(民9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計運用。臺,知城圖書。
吳美美(民93)。數位學習現況與未來發展。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期刊,30(2),92-106。
杜紹萍(民88)。合作學習對成人學習成就、行為、及滿意度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周倩、孫春在(民84)。遠距合作學習環境之設計與建立: CORAL經驗。教學科技與媒體,第26期,頁13-21。
林文程(民90)。全民國防的意義與落實。新世紀展望全民防衛研討會,台南。
林正義、鍾堅、張中勇、莫大華(民88)。如何落實全民國防。台北:國防部。
林家雄(民97)。我國全民國防教育執行績效評估指標之建構。國防大學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珮怡(民88)。二專餐飲管理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瑞欽(民84)。社區意識凝聚之道。社會福利118期,台灣省政府社會處。
林蓬榮(民93)。網路行銷。台北:新文京。
林麗惠(民86)。成人參與在職進修訓練的自評成效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職訓局所屬職業訓練中心學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鴻杰(民96)。數位學習環境中不同教學模式對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邱貴發(民81)。電腦輔助教學成效探討。視聽教育雙月刊,33(4),11-18。
柯志昇(民97)。結合創意和科技化服務為台灣ICT開未來。中央社,2009/03/22,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8/9/27/n2277646.ht
洪文華(民92)。我國軍訓教育之研究-兼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軍訓教育制度。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陸訓、李文師、洪松輝(民95)。全民國防戰略中的軍訓教育。國防通識學科中心專文彙編,1,94。
美國之音中文網(民99)。facebook跨國學習新用途。2010/08/10,取自http://www1.voanews.com/chinese/news/education/a-21-2009-09-15-voa77-60922327.html
國防法(民89)。
國防法(民97修正)。
國防部(民81)。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
國防部(民89)。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台北。
國防部(民95)。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
國防部(民95)。台灣地區民眾國防認知調查報告。台北:年代民調中心。
國防部(民97)。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
張春興(民8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基成(民87)。教師專業成長網路學習社群之規劃及其預期效益與挑戰。教學科技與媒體,40,31-42。
張基成(民92)。網路學習社群之經營與管理。T & D飛訊,8,1-11。
張基成(民93)。網路學習社群成員線上討論分享行為表現的落差與對策-兩極化與集中化現象之探討。空中教育學會會員論文第十八集,2009/04/02,取自http://www.edu-on-air.org.tw/document/1803.doc
張淇龍、卜小蝶(民95)。淺談Web 2.0與通俗分類於圖書資訊服務之應用。圖書與資訊學刊,57,74-93。
張雅苹(民97)。Web2.0社群資訊品質之評估-以PPT股票版為例。國立暨南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教育部(民67)。學生軍訓五十年。台北:幼獅。
教育部軍訓處(民95)。軍訓制度改進方案,2009/03/20,取自http://140.111.1.169/mildata/suggestion/default.aspx
梁永昌(民93)。影響虛擬社群成員知識交流因素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莊國佐(民98)。以Wiki概念為基礎的多人協同網站開發環境。佛光大學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麗雯(民98)。數位平台輔助教學模式對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全民國防為例。大同大學資訊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恬如(民88)。虛擬社區顧客輪廓資料、關係行銷及其隱私權議題。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永隆(民90)。知識管理下的企業組織與知識社群,2009/04/02,取自http://www.nii.org.tw/cnt/ECNews/Column Article/article_55.htm
陳年興(民84)。 www加速 Internet成為第四大媒體。網路通訊雜誌,40,36-39。
陳其南(民83)。社區與國家重建。中國時報民國83年10月6日。
陳清茂(民89)。試論「全民國防」觀念及其有效實施關鍵。中央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報,89,2。
陳詩武(民92)。從全民國防理念建構平戰合一的動員制度。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靖旻(民97)。影響虛擬社群成員知識分享因素之探討-社會資本理論觀點。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慶霖(民95)。軍訓制度改革與全民國防教育的發展。國防通識學科中心專文彙編,1,42。
陸軍聲(民97)。魯登道夫的總體戰-全民國防的雛形。國防通識學科中心專文彙編,3,19。
曾章瑞(民95)。全民國防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曾慶華(民93)。全民國防之理念與落實。中華戰略學刊,93,40。
黃玉湘(民91)。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員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立夫(民94)。全民國防教育的緣由與未來展望,2009/04/02,取自http://www.youth.com.tw/db/epaper/es001001/eb0020.htm
黃佑安(民81)。學習動機取向、自重感及個人變因與教育訓練自評成效之相關性研究-以企業顧問公司學員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玉麟(民95)。數位學習教學策略在學習成效上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楊家興(民92)。網路教學課程品質指標的研究。遠距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空中大學、國立臺灣大學。
經建會(民98)。全球前250大ICT公司台灣佔19家。經建會新聞稿。
經濟部(民89)。2009/03/22,取自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8912/q6-3-a1.htm
葉佩瑛(民98)。人文學研究者對專業社群網路認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資策會FIND(民97)。 ICT平台事業創新價值應用論壇暨成果發表會。2009/04/02,取自http://blogtoy57.spaces.live.com/blog/cns!7B3BD05719923FD0!115.trak
資策會FIND(民98)。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化服務價值鏈研究與推動計畫」,民國98年4月21日。
資策會FIND(民99)。2009科技化服務應用及發展年鑑。2010/04/02,取自http://books.find.org.tw/newbook_disp.asp?book_id=112
資策會FIND(民99)。2010年文化創意業資訊投資動向調查分析報告。2010/04/02,取自http://books.find.org.tw/newbook_disp.asp?book_id=90
廖順權(民97)。全民國防教育數位化教學模式之研究。大同大學資訊經營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維基百科(民99)。Facebook介紹2010/08/10,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Facebook
維基百科(民99)。Wikipedia介紹,2010/08/10,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Wikipedia
維基百科(民99)。YouTube介紹,2010/07/27,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YouTube
翟永麗(民93)。成人教育師資培訓方案成效評估-以家庭教育講師團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劉耀明(民96)。學習風格在數位學習環境中對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劉建宏(民93)。網際虛擬學習環境中學習效果之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貽品(民97)。我國實施全民國防教育意義與功能之研究。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鄧定秩(民89)。泛論全民國防。中華戰略學刊,89,81。
薛曉佩(民96)。多媒體輔助教學對學習成效的影響-以國防通識教育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魏銀河(民92)。台南市社區大學學員學習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西文部份:
Alavi, M. (1994). Computer-Media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MIS Quarterly 18(2), pp.150-174.
Alavi, M., Wheeler, B. C. & Valacich, J. S. (1995). Using IT to reengineer business education: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collaborative Tele-learning. MIS Quarterly, 19(3), pp.293-313.
Alavi, M., Yoo, Y. & Vogel, D. R. (1997).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add value to management educ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0(6), pp.1310-1333.
Armstrong, A. G., & Hagel, J.(1996).The real value of on-line communities.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4(3), pp.134-141.
Armstrong, A. G., & Hagel, J.(1997)/朱道凱(民87)譯。網路商機:如何經營虛擬社群。台北。
Bostrom, R. P.(1990).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style in end-user training.MIS Quarterly, 14(2), pp.101-109.
Fernback, J.(1999).There is a there:Notes toward a definition of cybercommunity,In S. G. Jones,(Ed),Doing Internet Research:Critical Issues and Methods for Examining the Net.Thousand Oaks,Calif:Sage Publication.
Fernback, J., & Thompson, B.(1995).Virtual communities:abort,retey,failure?Available at http//www.well.com/user/hlr/text/VCcivil.html(accessed 08/4/26)
Glazer, R.(1991).Marketing in an information-intensive:Strategic implication of Knowledge as an Asset.Journal of Marketing, 55, pp.1-19.
Greenlaw, S.(1999).Using groupware to enha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undergraduate economics.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30(1), pp.33.
Hall, B.(2003):FAQs about e-leaming. Available at www.brandonhall.com/public/faqs2/faqs2.htm.
Hann, D., Glowacki-Dudka, M., & Conceicao-Runlee, S.(2000).147 Pratical tips for teaching online groups:Essentials of web-based education.Madison,WI:Atwood Publishing.
Hiltz, S. R. (1986). The “Virtual Classroom”: Using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for university teaching,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36(6), pp.95-104.
Jonassen, D., Peck, K., & Wilson, B.(1999).Learning with technology-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 Hall,Inc.
Kearsley, G.(2000).Online education: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cyberspace.Belmont,CA: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
Kirkpatrick, D. L.(1991).The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 Berrett-Kaeher.San Francisco, CA..
Komito, L.(1998).The net as a foraging society:Flexible communities.ÚThe Information Society, 14, pp.97-106.
Leidner, D., & Fuller, M. (1997).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of conceptual information: GSS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vs. Individual constructive learning,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10(2), pp.149-63.
Marki, R. H., Maki, W. S., Patterson, M. & Whittaker, P. D. (2000). Evaluation of a Web-based introductory psychology course: I. Learning and satisfaction in on-line versus lecture courses,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Instruments and Computers, 132(2), pp.230-239.
MickO'Leary(2000).Distance learning and libraries.Online,24(94).
Palloff, R. M., & Pratt, k.(1999).Building learning communities in cyberspace.San Francisco,CA:Joossey-Bass Publishers.
Palloff, R. M., & Pratt, k.(2001).Lessons from the cyberspace classroom:The realities of online teaching.San Francisco,CA:Joossey-Bass.
Piccoli, G., Ahmad, R., & Ives, B.(2001).Web-based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a research framework and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effectiveness in basic It skills training.MIS Quarterly, 25(4), pp.401-426.
Preece, J.(2000).Online communities:Designing usability,supporting sociability.Chichester,pp.439,UK:John Wiley & Sons.
Rheingold,(1993).Virtual community.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 Reading.MA:Addison-Wesley Inc.
Romm, C., Pliskin, N. & Clarke, R.(1997).Virtual communities and society:Toward an integrative three phase mode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17(4), pp.261-270.
Rosenberg, M. J.(2001).E-learning strateges for deliverning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New York: McGraw-Hill.
Rovai, A. & Barnum, T. (2003). On-line course effectiveness: An analysis of student interactions and perceptions of learning.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18(1), pp.57-73.
Schutte, J.G. (1997). Virtual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new intellectual superhighway or just another traffic jam,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CA, Available:
Seybold, P. B.(1998)/謝偉勛(民89)譯。E網打盡:電子商務的5大經營法則與8大成功關鍵因素。台北:藍鯨。
Tu, C., & Corry, M.(2001).A paradigm shift for online community research. Distance Education, 22(2), pp.245-263.
Vogel, D. R., Davison, R. M. & Shroff, R. H. (2001). Socio-cultural learning: A perspective on GSS-enabled glob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s of the AIS.
Ward, J., & LaBranche, G.(2003).Blended leaming:The convergence of e-leaming and meetings.Franchising World, 35(4), pp.22-23.
Webster, J., & Hackley, P. (1997).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echnology-mediated dDistance learn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0(6), pp.1282-310.
Wentling, T. L., & Park, J.(2002).Cost analysis of e-learning:a case study of a university program. Available at http://learning.ncsa.uiuc.edu/papers/AHRD2002_wentling-park.pdf
www.csun.edu/sociology/virexp.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