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珮琳
Yang Pei-Ling
論文名稱: 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之研究
The Study of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Barriers amo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
指導教授: 林靜萍
Lin, Ching-P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論文頁數: 122
中文關鍵詞: 師範校院體育系生涯發展生涯阻隔
英文關鍵詞: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areer Development, Career Barrier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3下載:9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之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情況,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在生涯發展及生涯阻隔之差異,同時探討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間之相關情形。本研究以臺灣地區八所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普測,總計發放1476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1250份。問卷結果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進行統計分析,並針對量化結果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六位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進行質性訪談。研究結果經分析討論後,獲得以下結論:(一)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在生涯發展分量表中,對「生涯探索」之發展較佳,而於「生涯定向」及「生涯規劃」之發展較差。(二)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在生涯阻隔分量表中,在「猶豫行動」構面所知覺到的阻隔較高,而在「學習狀況與困擾」構面所知覺到的阻隔較低。(三)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會因性別、就讀學校、年級之不同,以及有無修習教育學程,而在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上有所差異。(四)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間呈負相關,且生涯發展之「生涯定向」、「生涯規劃」及「生涯探索」分別為影響生涯阻隔之「意志薄弱」、「猶豫行動」、「資訊探索與特質表現」、「方向選擇」及「學習狀況與困擾」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結果可提供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學校相關單位與後續研究作為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barriers amo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on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barriers amo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 in Taiwa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barriers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participants were the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from eight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 One thousand and four hundred seventy six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1250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Data analysis was made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single factor variance and typical related model, qualitative interviews had also been done with six (6)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 chosen by purposeful sampling method on the quantitative outcome.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 In terms of career development subscale, students scored higher on “career exploration”, and scored lower on “career direction” and “career planning”;(2) In terms of career barriers subscale, students perceived more “hesitant movement barrier”, and perceived less “learning situation and difficulties barrier”;(3) Differences were found on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barrier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4) Negative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barriers.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 6 第五節 名詞解釋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生涯發展之理論基礎 8 第二節 生涯阻隔之理論基礎 20 第三節 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之相關研究 26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4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7 第五節 研究實施程序 49 第六節 資料處理 50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52 第一節 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背景變項分佈情形 52 第二節 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現況分析 55 第三節 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阻隔現況分析 62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差異情形 72 第五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阻隔差異情形 82 第六節 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及生涯阻隔之相關分析 9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98 第二節 建議 102 參考文獻 105 附錄 附錄ㄧ: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狀況調查問卷 113 附錄二:訪談大綱 117 附錄三:量表使用同意書 120 表 目 次 表2-1 生涯之定義 8 表2-2 生涯發展之定義 10 表2-3 生涯發展理論 11 表2-4 Super 生涯發展階段及發展任務 16 表2-5 生涯阻隔二分法之內涵 21 表2-6 生涯阻隔三分法之內涵 22 表2-7 性別在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之相關研究 26 表2-8 就讀學校在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之相關研究 29 表2-9 年級在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之相關研究 30 表2-10 有無修習教育學程在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之相關研究 32 表2-11 不同入學方式在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之相關研究 33 表3-1 各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總人數 36 表3-2 專家名單 40 表3-3 「生涯發展」分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41 表3-4 「生涯阻隔」分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42 表3-5 「生涯發展」分量表各題因素負荷量摘要表 43 表3-6 「生涯阻隔」分量表各題因素負荷量摘要表 44 表3-7 「生涯發展」因素構面與因素負荷量表 45 表3-8 「生涯阻隔」因素構面與因素負荷量表 46 表3-9 「生涯發展」分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47 表3-10 「生涯阻隔」分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47 表3-11 質性訪談研究參與者日期地點一覽表 50 表4-1 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性別人數分佈情形 52 表4-2 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就讀學校人數分佈情形 53 表4-3 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年級人數分佈情形 53 表4-4 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有無修習教育學程人數分佈情形 54 表4-5 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不同入學方式人數分佈情形 54 表4-6 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現況分析表 55 表4-7 「生涯定向」構面分析 57 表4-8 「生涯規劃」構面分析表 58 表4-9 「生涯探索」構面分析表 60 表4-10 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阻隔情況分析表 62 表4-11 「意志薄弱」構面分析 64 表4-12 「猶豫行動」構面分析表 65 表4-13 「資訊探索與特質表現」構面分析表 67 表4-14 「方向選擇」構面分析表 68 表4-15 「學習狀況與困擾」構面分析表 70 表4-16 不同性別之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差異分析表 72 表4-17 不同學校之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差異分析表 74 表4-18 年級在生涯發展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6 表4-19 不同年級之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差異分析表 76 表4-20 有無修習教育學程之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差異分析表 78 表4-21 入學方式在生涯發展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0 表4-22 不同入學方式之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差異分析表 80 表4-23 不同性別之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阻隔差異分析表 82 表4-24 不同學校之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阻隔差異分析表 84 表4-25 年級在生涯阻隔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5 表4-26 不同年級之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阻隔差異分析表 86 表4-27 有無修習教育學程之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阻隔差異分析表 87 表4-28 入學方式在生涯阻隔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8 表4-29 不同入學方式之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阻隔差異分析 89 表4-30 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各構面之積差相關分析表 91 表4-31 生涯發展各構面與生涯阻隔各構面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93 圖 目 次 圖2-1 生涯彩虹圖 15 圖3-1 研究架構 34 圖3-2 研究流程 35 圖3-3 問卷編製流程 39 圖4-1 生涯發展各構面與生涯阻隔各構面典型相關分析路徑圖 95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中央社(2003)。教師甄試難:後悔讀師範逾5成。2005年3月1日,取自聯合新聞網址http://campus.udn.com/ZOPE/UDNccnw/Ca_manage/newspage.html?NewsNo=2085
    田秀蘭(1998a)。「生涯阻礙因素量表」之編製及其因素結構。屏東師院學報,11,81-104。
    田秀蘭(1998b)。男女大學生生涯阻礙因素之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0(1),133-148。
    田秀蘭(2000)。大學生,你在想什麼?-談大學生的生涯決定困難與生涯想法。輔導季刊,36(2),22-25。
    余 鑑(譯)(1999)。終生生涯輔導與諮商。臺北:國立編譯館。(Herr, E. L., & Cramer, S. H., 1992)。
    吳芝儀(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市:濤石文化。
    呂碧琴(1991)。運動員退休經驗研究:以我國優秀田徑運動員為個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欣靜(2006)。大學校院甲組桌球選手生涯發展與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詠秋(2002)。原住民大學生生涯發展狀況、生涯自我效能與其生涯阻礙因素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韻如(2002)。一個優秀運動員的養成模式。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新竹市。
    林正洲(2004)。臺北市高中體育班學生生涯信念與生涯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林幸台(1987)。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臺北市:五南。
    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03)。生涯輔導。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林清文(1994)。大學生生涯確定狀態及其因逕模式驗證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邱艾貞(2005)。中等教育學程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市。
    邱金松(2001)。我國體育專業人力政策之探討。2006年10月17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出版品全文檢索系統網址 http://www.npf.org.tw/monthly/00105/theme-050.htm
    邱美華、董華欣(1997)。生涯發展與輔導。臺北市:心理。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金樹人(1988)。生計發展與輔導。臺北市:天馬。
    金樹人、林清山、田秀蘭(1989)。我國大專學生生涯發展定向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2,167-190。
    洪 立(2003)。大學體育科系學生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隔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洪慧芸(2003)。大學生生涯成熟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徐耀輝(2004)。從運動社會學觀點談臺灣女性與運動。國民體育季刊,32(1),7-11。
    張佳晏(2004)。大學女生之生涯自我效能與其生涯成熟、生涯阻隔及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添洲(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臺北:五南。
    連廷誥(1996)。專科學生生涯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恬伶(2004)。我國師範院校美術相關科系學生生涯決定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聖芳(1996)。走在挑戰極限的路上— 我國運動員的生活、學業和出路問題。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麗如(1994)。大學生生涯發展阻隔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麗如(1995)。大學生生涯發展阻隔因素量表:一個診斷與介入處理的工具。測驗年刊,42,217-226。
    陳麗娟(1992)新制師院生職業認定和生涯成熟的輔導效果研究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報,5,123-178
    陳麗娟(1993)。影響生涯發展取向和生涯決策的自我變項與家庭因素之探討。臺南師院初等教育學報,6,33-116。
    曾文正(2002)。就業前景大調查:十大最難找頭路的科系。時報週刊,1292,93-97。
    曾逸誠(2005)。大學體保生其生活適應與生涯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黃天中(1996)。生涯規劃概論。臺北:桂冠。
    黃相瑋(2004)。運動休閒相關學系學生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淑敏(1998)。師院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動機、生涯成熟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楗翔 (2002)。運動績優生與一般生適應情形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淑珍(1998)。生涯阻力檢核表的編製。測驗年刊,45(2),149-172。
    楊智馨(1997)。大學生生涯發展狀況與自我認定狀態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朝祥(1989)。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葉麗琴 (2001)。不同運動水準與運動員認同之體育相關科系應屆畢業生就業前生涯決策焦慮與因應方式之差異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劉育靜(2004)。大學運動員之運動員認同與生涯阻隔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厲瑞珍(2002)。南部地區大學應屆畢業生自我統合危機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培村(1994)。從生涯發展論終身教育的推展。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改革(頁349-376)。臺北:師大書苑。
    蔡淑芬(2004)。國立陽明大學學生生涯發展狀況及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黎麗貞(1996)。大學女生性別角色、生涯自我效能、生涯阻礙與職業選擇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蕭智真(2006)。體育學系學生學習動機與生涯發展之研究-以私立輔仁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戴秀如(2005)。教育大學學生輔導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謝佳男(2001)。運動之路的起伏與調適--八位體育保送生的經驗。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鍾宜玲(2003)。大學生工作價值觀、生涯阻隔、生涯成熟之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藍孝威(2006)。教師之路崎嶇難行。2006年11月25日,取自網路城邦【教育超連結】城市http://city.udn.com/v1/city/index.jsp?gid=1557
    羅文基、朱湘吉、陳如山(1991)。生涯規劃與發展。臺北:空中大學。

    英文部分
    Blustein, D. L. (1989). The role of career exploration in the career decision ma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0, 111-117.

    Crites, J. O. (1969). Vocational psychology. New York, NY : McGraw-Hill.

    Greenhaus, J. H., & Sklarew, N. D. (1981). Some sources and consequences
    of career exploratio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8, 1-12.

    Hall, D. T. (1976). Careers in organizations. Pacific Palisades, CA : Goodear

    Herr, E. L., & Cramer, S. H. (1996).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through
    the life span : Systematic approaches(5th ed.).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Herr, E. L., Cramer, S. H., & Niles, S. G. (2004).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through the lifespan: Systematic approaches (6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Mc Caffrey S. S., Miller, T. K., & Winston R. B. Jr. (1984). Comparison of career maturity among graduate students and undergraduate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25, 127-132.

    Ospiow, S. H., Carney, C. G.., & Barak, A. (1976). A scale of ducational-vocational undecided ness: A typological approach .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9, 233-243.

    Stumpf, A, Colarelli, S. M., & Hartman, K. (1983). Development of the career Exploration Survey(C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2, 191-226.

    Swanson, J. L., & Tokar, D. M. (1991a). College students’ perception of barriers to career develop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8 , 92-106.

    Swanson, J. L., & Tokar, D. M. (1991b).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Career Barriers Inventor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9, 92-106.

    Super, D. E. (1957). The psychology of career —An introduction to vocational development. New York:Harper & Row, Publishers.

    Super, D. E. (1990).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 In D. Brown, & L. Brooks,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2nd. ed.) (pp. 197-261).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