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董子綸 Tong, Tzu-Lun |
---|---|
論文名稱: |
《鄧石如篆千字文》正誤 《鄧石如篆千字文》正誤 |
指導教授: |
黃明理
Huang, Ming-Li |
口試委員: |
黃明理
Huang, Ming-Li 郭晉銓 Guo, Jin-Chiuan 羅凡晸 Lo, Fan-Chen |
口試日期: | 2022/05/16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畢業學年度: | 11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9 |
中文關鍵詞: | 鄧石如 、篆書千字文 、篆書學習 、篆字訂正 、釋文補充 |
研究方法: | 主題分析 、 內容分析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483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00 下載:3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旨在為學習小篆,提供一份好的學習素材,這份素材須包含學習效率高、容易上手、美感與正確性這四項。而經過一番比對,《鄧石如篆千字文》這份文本,能夠包含前三項,但最後一項卻有所不足,是以本文要對這些不足之處進行分析、補充與訂正。
不足之處可以分成兩個主軸,篆書的釋文與篆字本身。釋文由於是民國初年寫成,還保留了些不必要的避諱字形,或是形構不夠精準的字形,總之這些與台灣地區推行的國字體仍有不同,因此需要改動。
另外篆字演變到楷字,本來也就會有許多形體上的改變,這些改變會導致通行字無法與篆字的形構相應,這個部分可能會誤導學習者,也因此要予以說明與釋文上的補充。
另外要學習小篆,自然也包含認識篆字的本義,以及正確的篆形,因此會以糾正其中的錯別字這個概念,對裡面的別字與錯字進行分析與改正。但是經過研究後,還能發現帖子中有些篆形,雖與《說文》不符,卻能在文字學、或古文字材料中,找到充分的理據佐證這些出入形體的合理性,因此除了糾正,也會藉由文字學的知識,來商榷《說文》的篆形,以期充分達到「正確性」這個條件。
一、 古籍
漢‧許慎撰;宋‧徐鉉編:《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78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洪葉文化,2020年)
魏‧張揖:《廣雅》,收錄於李學勤主編:《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合肥:安徽教育,2002年)
梁‧顧野王:《玉篇》,收錄於李學勤主編:《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合肥:安徽教育,2002年)
唐‧李嗣真《書後品》,收錄於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唐‧顏元孫:《干祿字書》,收錄於李學勤主編:《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合肥:安徽教育,2002年)
宋‧丁度:《集韻》,收錄於李學勤主編:《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合肥:安徽教育,2002年)
宋‧陳彭年撰;李添富主編:《新校宋本廣韻》(台北:洪葉文化,2020年)
宋‧陳槱《負暄野錄》,收錄於《美術叢書》(上海:神州國光社,1936年)
宋‧董逌:《廣川書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元‧托克托《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元‧吾丘衍:《學古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元‧應在:《篆法辨訣》(杭州:浙江古籍,2016年)
明‧張自烈:《正字通》,收錄於李學勤主編:《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合肥:安徽教育,2002年)
明‧梅膺祚:《字彙》,收錄於李學勤主編:《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合肥:安徽教育,2002年)
清‧丁福保著;楊家駱編:《說文解字詁林正補合編》(台北:鼎文書局,1997年)
清‧王筠:《文字蒙求》(北京:中華書局,1909年)
清‧王筠:《教童子法》(臺北:中華書局,收入《叢書集成初編》,1985 年)
清‧包世臣:《藝舟雙楫》(杭州:浙江人民美術,2021年)
清‧吳育《吳艾齋文集》,收錄於清‧震鈞:《國朝書人輯略》(台北:文史哲出版,1976年)
清‧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0年)
清‧金天羽:《天放樓詩集》(上海:上海古籍,2007年)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清‧馬宗霍:《書林藻鑒》(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清‧康有為著,祝嘉編:《廣藝舟雙楫疏證》(台北:華正書局,1980年)
清‧董誥《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清‧趙爾巽:《清史稿》(北京:聯合書店,1942年)
清‧顧藹吉:《隸辨》,收錄於李學勤主編:《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合肥:安徽教育,2002年)
二、 近人著作
《歷代碑帖法書選》編輯組編:《歷代碑帖法書選》(北京,文物出版,1983年)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篆書大字典》(上海:上海書畫,2009年)
王暉:《秦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
朱仁夫:《中國古代書法史》(北京:北京大學,1992年)
沙孟海:《印學史》(台北:西泠印社,1987年)
沙青嚴:《說文大字典》(天津:天津古籍書店,1980年)
季旭昇:《說文新證》(台北:藝文印書館,2014年)
容庚:《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張書才:《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上海:上海古籍,1997年)
曹錦炎:《商周金文選》(杭州:西泠印社,2011年)
許佳瓊、穆孝天:《鄧石如》(合肥:安徽教育,1983年)
許佳瓊、穆孝天:《鄧石如世界》(台北:明文書局,1990年)
許佳瓊、穆孝天:《鄧石如的書法藝術》(北京:人民美術,1991年)
陳振濂:《篆刻藝術學通論》(上海:上海書畫,2017年)
陳萬雄編:《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香港:商務印書館,2007年)
黃嘗銘 :《五家書說文部首字彙》(台北:真微書屋,1993年)
裴普賢:《詩經評註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16年)
齊淵:《鄧石如書法編年圖目》(北京:文物出版,2010年)
劉正成:《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台北:大地出版,1989年)
鄧石如:《鄧石如篆千字文》(北京:中國書店,2016年)
鄧石如書,趙宏編:《鄧石如篆書千字文》(北京:中國書店,2018年)
鄧石如書,杜浩編:《清鄧石如篆書千字文》(合肥:安徽美術,2021年)
鄧石如書:許裕長編:《歷代名家書法珍品‧鄧石如》(鄭州:中州古籍,2018年)
鄧石如書,何龍、丰雷編:《鄧石如篆書千字文》(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
謝冰瑩、劉正浩等編:《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81年)
羅秋昭:《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出版,1999年)
譚興萍:《中國書法用筆與篆隸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1991年)
龍宇純:《說文讀記》(台北:大安出版,2011年)
三、 學位論文
王艷:《寫字教材《千字文》分析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2年)
史湘萍:《《千字文》研究》(吉林: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何麗雪:《鄧石如篆隸書法藝術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李立山:《“印從書出”的先行者》(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學位論文,2019年)
林姵辰:《讀誦《千字文》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識字量提升之影響》(台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林美惠:《《千字文》蒙書記誦的語文認知研究》(台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0年)
姜紅:《鄧石如書法美學思想研究》(成都:四川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
施澤:《鄧石如篆書藝術特色研究》(遼寧:瀋陽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高美林:《敦煌《篆書千字文》字形研究》(廣西: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張明明:《鄧石如書法藝術及其影響之研究》(宜蘭:佛光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張禮權:《鄧石如《陰符經大篆屏》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許玉霞:《《千字文》之教育功能及其應用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陳志明:《鄧石如書法藝術及其影響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劉柏晏:《《千字文》中蒙書、識字與書法一貫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劉藝:《鄧石如篆書風格研究》(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四、 期刊論文
李云燕:〈鄧石如篆書的碑理隸態〉《美術教育研究》2021年第10期
李虹霖:〈敦煌《篆書千字文》篆書楷化現象研究〉《書法賞評》2018年第6期
張迪:〈鄧石如篆書的「變法」〉《中國書法》2014年第259期
梁利忠:〈探析鄧石如篆書風格的成因〉《書畫世界》2021年第11期
陳振濂:〈篆刻·印學·金石學〉《中國書畫》2011年第5期
楊帆:〈鄧石如篆法「不合六書」辨〉《中國書法》2017年24期
劉東峰:〈試論鄧石如對“二李”篆書筆法的變革〉《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劉繼蕾:〈七十年來鄧石如研究綜述〉《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20年第6期
儲誠根:〈書法釋文、編校中的語文問題——以2014年度《中國書法》為例〉,《現代語文》2016年第6期
戴瑞、王俊:〈鄧石如篆書的變法及其對後世影響〉《書畫世界》202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