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詩涵
Hung shih-han
論文名稱: 濁水溪中游的移民拓墾與社會族群關係─以名間鄉新民村為例
指導教授: 張素玢
Chang, Su-B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3
中文關鍵詞: 濁水溪名間新民村新高村大同農場移民村彰化農場退輔會
英文關鍵詞: Chuoshui River, Mingjian, Xinmin Village, Xingao Village, Datong farm, Immigrant Village, Changhua farm, Veterans Affairs Council,R.O.C.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3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南投縣名間鄉新民村為研究範圍,探討不同時期的移民拓墾發展面貌。新民村的特殊性在於歷經清代、日治時期、戰後不同的政權,不斷有新的「異族群移民」來此拓墾,是為此區移墾的特色,也是聚落命名的由來。新民村在清代以前已有零星的移民開墾,昭和13年(1938)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在此建立一日本農業移民村,是為「新高村」,戰後日本移民撤離,退輔會在此遷入一群外省籍的退伍軍人成立「彰化農場名間輔導區」。不同時代新移民與舊住民的族群互動關係,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第一章 緒論…………………………………………………………1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1 貳、文獻回顧……………………………………………………………… ..2 參、史料運用與研究方法…………………………………………………...9 肆、章節安排………………………………………………………………..16 第二章 自然環境與漢人入墾………………………………………19 第一節 自然環境…………………………………………………………….19 第二節 從地名談起─由舊到新…………………………………………….24 第三節 移民的入墾與開發………………………………………………….26 第三章 河川新生地的新移民………………………………………29 第一節 河川改造與河川地的浮覆…………………………………………29 第二節 日治時期的新移民─新高日本農業移民村……………………….36 第三節 戰後的新移民─新民大同農場的成立……………………………46 第四章 新民V.S舊民─社會族群關係……………………………60 第一節 日本移民V.S臺灣住民─生產的共生與互斥…………………….60 第二節 外省移民V.S臺灣住民─融合?涵化?或孤立?………………65 第三節 邊際土地的邊緣人…………………………………………………68 第五章 結論……………………………………………………… 74 參考書目………………………………………………………………76

    一、 檔案、地圖、文獻、報紙
    《中國時報》

    《中央日報》

    《自由時報》

    《臺灣日日新報》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榮光週報》

    不著撰人,《臺灣府輿圖纂要》第二冊(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編,《輔導工作紀要》共六冊(臺北:編
    者,1974-1987)。

    南投郡役所,《南投郡管內概要》(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5)。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濁水溪護岸工事書類〉,《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
    64卷。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濁水溪第一護岸工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
    13卷。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濁水溪第二護岸工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
    11卷。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濁水溪第三護岸工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
    10卷。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土木課,《土木事業概要》昭和16年(臺北:編者,1941)。

    臺中州郡役所,《臺中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提要》昭和5年(臺北:成文出版
    社有限公司,1985)。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調查課編,《事業要覽》昭和14年度(臺北:編者,1939)。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調查課編,《事業要覽》昭和15年度(臺北:編者,1940)。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調查課編,《事業要覽》昭和16年度(臺北:編者,1941)。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調查課編,《事業要覽》昭和19年度(臺北:編者,1944)。

    蕭富隆主編、林啟三譯,《日據時期南投郡轄內概況》(南投:南投縣立文化
    中心,1996)。

    二、 方志
    李延璧主修、周璽總纂,《彰化縣誌》(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
    〔1836原刊〕)。

    周璽總纂,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彰化縣志》上冊(臺北:行政
    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周國屏等,《名間鄉志》(南投:南投縣名間鄉公所,2004)。

    陳哲三,《南投縣志:史略篇》(南投:南投縣政府文化局,2010)。

    劉枝萬、石璋如等纂,《南投縣志稿》(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

    三、 專書、論文集
    王志宇,《寺廟與村落:臺灣漢人社會的歷史文化觀察》(臺北:文津出版社
    有限公司,2008)。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服務白皮書》(臺北:行政院國軍
    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1998)。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編,《輔導會真情故事‧農林機構篇》(臺
    北: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2007)。

    吳進喜,〈村莊公共給水與地域社會:以名間鄉西部山頂村莊為例〉,收於《族
    群、歷史與地域社會:施添福教授榮退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
    研究所,2011)。

    東鄉實、佐藤四郎,《臺灣植民地發達史》(臺北:晃文館,1916)。

    林朝棨,《臺灣之河谷地形》(臺北:臺灣銀行,1966)。

    林文龍,《社寮三百年開發史》(南投:社寮文教基金會,1998)。

    林文龍,《臺灣中部的人文》(臺北:常民文化事業公司,1998)。

    林文龍,《臺灣中部的開發》(臺北:常民文化事業公司,1998)。

    洪敏麟,《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

    洪慶峰總編纂,《臺中縣大甲溪流域開發史》(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1989)。

    胡台麗,〈芋仔與番薯:臺灣「榮民」的族群關係與認同〉,收於張茂桂等,
    《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業強,1993),頁279-325。

    吳淑慈,《南投縣永濟義渡古文契書選》,(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6)。

    夏黎明,〈池上平原文化景觀的的空間過程:土地、社群與國家的論述〉,收
    於夏黎明、呂理政主編,《族群、歷史與空間:東臺灣社會與文化的區域研
    究研討會論文集》(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2000),頁
    151-182。

    夏黎明,〈臺東農場:一個國家的觀點〉,《東臺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
    資料》(臺東:國立臺東師範學院,2001)。

    夏黎明,《放逐孤島的他者:蘭嶼、農場、管制隊與外省老兵的生命史》(臺
    東:臺東縣政府,2007)。

    馬鉅強,〈日治時期濁水溪治水事業之研究〉,收於陳慶芳總編輯,《2005年
    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濁水溪流域自然與人文研究」論文集》(彰化:彰化
    縣文化局,2005),頁329-360。

    財團法人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濁水溪水利建設紀要》(臺北:編
    者,2011)。

    莊英章,《林圮埔:一個臺灣市鎮的社會經濟發展史》(臺北:中央研究院民
    族學研究所,1977)。

    張勝彥纂修,《南投開拓史》(南投:南投縣政府,1984)。

    張素玢,〈臺灣中部日本移民村之研究(1932-1945)〉,收入張炎憲主編,《中
    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六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7),
    頁429-498。

    張素玢,《臺灣的日本農業移民:以官營移民為中心(1909-1945)》(臺北:
    國史館,2001)。

    張素玢,《歷史視野中的地方發展與變遷:濁水溪畔的二水、北斗、二林》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4)。

    張素玢,〈洪患、聚落變遷與傳說信仰:以戊戌水災為中心〉,收於陳慶芳總
    編輯,《2005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濁水溪流域自然與人文研究」論文
    集》(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5),頁7-27。

    施添福總編纂,《臺灣地名辭書:南投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陳正祥,《臺灣地誌》中冊(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3)。

    潘英,《臺灣拓殖史及其族姓分布研究》(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1992)。

    顏新珠等,《地動的花蕊:臺灣九二一地震社區重建的故事》(南投:新故鄉
    文化基金會,2005)。

    四、 期刊論文
    吉武昌男,〈臺灣に於ける農業移民〉,《臺灣經濟年報》(臺北:南天書局有
    限公司,1996〔1942原刊〕)。

    范郁文,〈榮民成為農民:退輔會農場的歷史分析(1954-4989)〉,中央研究
    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8年6月),頁127-168。

    張瑞津,〈濁水溪沖積扇河道變遷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
    7(1983年10月),頁85-100。
    張瑞津,〈濁水溪平原的地勢分析與地形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
    報告》11(1985年3月),頁199-228。

    張素玢,〈戰爭陰影下的日本移民村〉,《淡江史學》16(2005年6月),頁
    213-234。

    張素玢,〈國策會社與日本移民事業的開展:滿州拓植公社與臺灣拓植株式
    會社〉,《師大臺灣史學報》2(2009年3月),頁33-72。

    張素玢,〈從治山到治水:以濁水溪流域為例〉,《臺灣文獻》60:4(2009
    年12月),頁81-130。

    施並綿,〈蠶業專業區南投新民場〉,《豐年》25:8(1985年4月),頁28-29。

    姚秀珊,〈向濁水溪借地的「新民社區」〉,《文化視窗》42(2002年8月),
    頁93。

    夏黎明,〈國家支配、個人遭逢與池上平原三個外省榮民的地方認同〉,《東
    臺灣研究》7(2002年12月),頁45-66。

    翁佳音,〈諸神讓位:鄭成功廟多現象之探究〉,《歷史月刊》179(2002年
    12月),頁108-113。

    陳哲三,〈「水沙連」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臺灣文獻》49:2(1998年6
    月),頁35-57。

    陳哲三,〈臺灣建省之際的清賦事業及其與南投縣之關係〉,《臺灣文獻》49:
    4(1998年12月),頁33-68。

    陳哲三,〈清代草屯地區開發史:從北投社到草鞋墩街,以地名出現庄街形
    成為中心〉,《逢甲人文社會學報》3(2001年11月),頁119-141。

    陳哲三,〈林圮埔(竹山)在清代臺灣開發史上的地位〉,《逢甲人文社會學
    報》4(2002年5月),頁151-182。

    陳哲三,〈古文書對草屯地區歷史研究的貢獻〉,《逢甲人文社會學報》5(2002
    年11月),頁107-126。

    陳哲三,〈清代南投縣境的水圳開鑿官府與民間所扮演的角色〉,《逢甲人文
    社會學報》15(2007年12月),頁105-141。

    陳斐雯,〈等天一亮,太陽依舊會照耀在這大同農場上〉,《人間》(1986年
    11月),頁78-91。

    黃素真,〈業戶許廷瑄與林圮埔大坪頂地區的拓墾發展〉,《臺灣文獻》56:4
    (2006年5月),頁23-89。

    黃素真,〈清代番屯政策與鹿谷鄉清水溝溪下游的區域性〉,《地理研究》44
    (2006年5月),頁59-87。

    黃素真,〈由地方現存史料談清代大坪頂(鹿谷鄉)的茶業發展〉,《臺灣文獻》
    66:2(2011年6月),頁145-179。

    五、 學位論文
    田懷生,〈清代中寮地區的社會發展與民間信仰〉(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
    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江鑀萍,〈鄭成功信仰的成立與發展〉(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
    文,2000)。

    李紀平,〈「寓兵於農」的東部退輔老兵:一個屯墾的歷史現場〉(花蓮:國
    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吳明季,《失落的話語:花蓮外省老兵的流亡處境及其論述》(花蓮:國立東
    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何鳳嬌,〈戰後初期臺灣土地的接收與處理1945-1952〉(臺北:國立政治大
    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孟智慧,〈從嶔岑與石濤農場人群的研究看離散人群的認同〉(新竹:國立清
    華大學人類所碩士論文,2003)。

    張靜宜,〈臺灣拓殖株式會社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論文,1997)。

    張永楨,〈清代濁水溪中游的開發〉(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
    文,2007)。

    黃伯松,〈退輔會榮民安置與梨山地區農業發展(1956-1987)〉(桃園:國立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黃素真,〈沿山鄉街的""存在空間""-----以林屺埔街為例〉(臺北:國立臺灣
    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黃素真,〈土地,國家與邊陲社會--林屺埔大坪頂的地方性詮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

    黃筱瑩,〈輔兵屯墾:花蓮農場事業的歷史考察(1952-2006)〉(花蓮:國立
    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所碩士論文,2008)。

    六、 網路資源、其他
    中央研究院GIS團對編製,「臺灣新舊地圖比較:臺灣堡圖(1898-1904)」。
    下載日期:2011年11月14日,網址:
    http://gissrv5.sinica.edu.tw/GoogleApp/JM20K1904_1.htm。

    中央研究院,《臺灣歷史文化地圖系統》(臺北,中央研究院,2003)第一版。
    下載日期2011年12月6日,網址:http://thcts.ascc.net/htwn_ch.htm。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臺灣拓殖株式會
    社移交臺灣土地銀行經營檔案》,網址:
    http://tai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index.jsp。

    中央研究院臺灣水圳文化網,〈濁水溪治水計畫圖〉,網址:
    http://webgis.sinica.edu.tw/map_irrigation/Canal_M11.html

    內政部戶政司,〈地籍圖資網路便民服務系統〉,網址:
    http://easymap.land.moi.gov.tw/K02Web/K02Land.jsp。

    南投縣名間鄉公所網頁,下載日期:2011年11月14日,網址:
    http://210.69.126.6:8008/default.asp。

    南投縣政府,〈南投縣門牌號碼查詢系統〉,網址:
    http://nantougis.nantou.gov.tw/nantougis/Nantou-Query/index.htm。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檔名:
    〈ntul-od-bk_isbn9789572921845_0003400034.txt〉,下載日期:2011年12月
    19日,網址:http://thdl.ntu.edu.tw/THDL/RetrieveDocs.php。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檔名:
    〈ntul-od-bk_isbn9789572921845_0005000050.txt〉,下載日期:2011年12月
    19日,網址:http://thdl.ntu.edu.tw/THDL/RetrieveDocs.php。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檔名:
    〈ntul-od-bk_isbn9789572921845_0010200102.txt〉,下載日期:2011年12月
    19日,網址:http://thdl.ntu.edu.tw/THDL/RetrieveDocs.php。

    臺視新聞,〈南投老榮民村,家屬多智障聾啞〉,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
    家文化資料庫」,(1999年5月18日),下載日期:2011年12月19日,網
    址:http://nrch.cca.gov.tw/ccahome/index.jsp。

    胡台麗導演,《石頭夢》,同喜文化發行。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