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智煒 Lin,Zhi-Wei |
---|---|
論文名稱: |
戰後初期臺灣體育運動發展之歷史考察(1945-1949)─以「中國化」為中心 Historical Research of Taiwan’s Sports Development during the Early Postwar Years(1945 – 1949)—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Centered |
指導教授: |
林玫君
Lin, Mei-Chu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92 |
中文關鍵詞: | 光復 、臺灣省體育會 、臺灣省運動會 、第七屆全國運動會 |
英文關鍵詞: | retrocession, Taiwan Province Sports Committee, Taiwan Province Sports Games, The 7th National Sports Gam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23 下載:7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戰後初期是臺灣歷史中一段非常特殊的年代,適逢「日本」與「中國」政權交替的過渡階段,筆者以此為研究背景,關心當時體育運動的發展,進行深入的討論。相關的文獻中,均無詳細而有系統的記載,因此有必要回顧過往,將此段空白處做填補,此為本研究之目的。
本論文採歷史研究法和訪談法的方式,將資料予以整理及歸納,加以分析考察。經研究發現,得悉以下結果:在學校體育方面,教育部頒定的課程標準,是各級學校的依循方箴,體育正課與體育正課以外是主要內容;師資因日人遣返,出現大量師資缺口,多以中國人士進行補充;體育教材非常匱乏,多為教師自編;體育軍事化與體育教育化的取向頗為顯現;學校體育活動如運動會,多配合特定國訂節日經常辦理,如青年節、兒童節、體育節、國慶日和光復節等等。因應「光復」而生,臺灣省運動會成為最重要,規模最盛大的運動賽會,此時期共舉行了四次,不僅帶動了臺灣體育風氣,更傳達了為政治服務的目的。在體育行政組織方面,中央有教育部的體育委員會,臺灣則成立了國民體育委員會,可惜效率並不彰,多靠民間社會體育組織的推展,最顯著的例子就是臺灣省體育會,推行各地大小運動賽事(人物/職業/機關團體為名之體育活動、縣市、區域的比賽及國內外體育交流賽三大類)並於特定的國定節日中相繼進行,是推動社會體育的最佳推手。在場地設備方面,囿於戰事影響,外在環境不良,體育運動設施並不多,因陋就簡,從資料的顯示可知,臺北市可說是戰後初期的體育中心。1948年臺灣與中國大陸在同一個「國家」體制架構下,透過體育賽事的交鋒相互競逐,除了成績斐然之外,背後彰顯的卻是執政者加強民族與國家意識的最佳場域,特殊的歷史意涵,更顯出其極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總結地說,戰後初期在全面「中國化」浪潮的席捲下,政治力介入影響,凌駕了一切,體育運動自然受其左右,不論在學校體育課程標準、師資、行政組織與設施場地規範皆和中國接軌;亦或社會體育活動的辦理,在目的、內容及運作過程中,建構添加許多政略操控,巧妙地接續中國與臺灣彼此的連結,「中國化」的質素被帶進臺灣文化之中,「中國化」的影子呈顯於歷史脈動之內。透過身體活動做為舞臺,醞釀製造一個「民族國家」的想像戲碼,尤以第七屆全國運動會臻於頂點,一場以運動為手段的大集會,因為海峽兩岸的人民實際面對面的交流,使得原本抽象的認同主體得以落實,背後國家統一至上的信念,亦是形塑的最佳投射場域。
The early postwar years between 1945 and 1949 were an unusual time in Taiwan’s history. It was a time of political transition when Japan transferred over its sovereignty of Taiwan to China. Based on this political shift, this research wa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Taiwan during that political transition era. There were not very many records about the sports activities during that period.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over the facts and historical events during the period and to fill in that historical void.
This research was based on studies of historical records and interviews. This information is organized and consolidated for analysis and examination. The research discover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Physical education in all levels of school followed the guideline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Due to the repatriation of Japanese citizens, there was a serious shortage of PE teachers. These vacancies were mostly filled by teachers from the mainland China. In conjunction, there were very few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ers had to write and edit their own textbooks. The most prominent format of PE education was based on militaristic ideal. Many sports functions at schools were held on national holidays, such as the Youth Day, Children’s Day, Physical Education Day, and Taiwan’s Retrocession Day. As for official administration, there was the Sports Affairs Council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Nationals Sports Affairs Council under Taiwan Province. Due to lack of efficiency of the Councils, sports events were mostly sponsored by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The primary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was the Taiwan Province Sports Committee (TPSC). This committee was involved in sports functions of any size (events in honor of celebrities / jobs / organizations, events for different cities, and international events). The TPSC served as the best marketer of community sports activities. As for infrastructure, there were not enough sports facilities available due to the postwar recovery and lack of local support. The historical records indicated that Taipei was the center of all sports activities during this early postwar era. In 1948, Taiwan and the mainland China were “one nation.” With the underlying fierc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se two political entities, the sports field became an ideal place to display both governments’ strong sense of nationalism. Since the “retrocession of Taiwan,” the Taiwan Province Sports Games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the biggest event of all, and the sports games were held four times during this period. These events not only promoted a sport fashion around the island but also served as a political agenda.
In summary, in the early postwar period, Sinicization became the main trend that politics overrode everything else. Everything was in line with mainland China, including the PE curriculum, PE teacher qualifications, sports administration, sports field facilities and norms. Under the cover of an ordinary sports game, political manipulation cleverly connected China and Taiwan. “Sinicization” was introduced to the Taiwanese culture and became part of the history. Through physical activities, an imaginary play of “one nation” was secretly put on show, with the 7th National Sports Games as the climax of all this.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aiwan Strait worked or competed side by side so that the “one nation” identity was realized.
一、官方檔案
教育部,《小學課程標準》,上海市:正中書局,1942。
教育部,《各級學校體育實施方案》,上海市:正中書局,1946。
教育部,《各級學校體育實施方案》,上海市:正中書局,1947。
教育部,《小學課程標準》,南京市:正中書局,1948。
中央法規命令摘要,〈國民學校教員檢定辦法〉,《臺灣行政長官公署公報》,1946年11月9日教育部公佈。
行政長官公署人事室擬定「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暨所屬各機關徵用日籍員工暫行辦法」,作為各機關實施之依據。民國35年份署人字第67號〈本公署暨所屬各機關徵用日籍員工暫行辦法仰遵照〉,《臺灣省政府檔案--徵用日籍人員法則級表冊案》。
行政長官公署教育法規〈臺灣省國民中等學校教員甄選辦法〉,《臺灣行政長官公署公報》(1945年11月22日公佈)。
《各級學校體育實施方案》,(教育部編,上海市:正中書局,1946年3月)。
〈法令類 中央法規命令摘要〉,《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第一卷,第一期,1945年8月29日、9月7日。
《第七屆全國運動會秩序冊》,姚莘農等人編印,1948年5月5日。
〈電希熱烈擴大舉辦本省首屆體育節〉,《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致申冬署教字第二○九八六號,卅五年秋,五十五期,1946年9月2日。
〈電發臺灣省第一屆全省運動大會會歌希知照〉,《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致酉篠署教(四)字第三四四四三號,卅五年冬,十五期,1946年10月17日。
〈電催填報體育節活動簡報等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致戊感署教(四)字第四八三一五號,卅五年冬,四十八期,1946年11月27日。
〈臺灣接管計畫綱要—34年3月14日侍奉字15493號總裁(卅四)寅元侍代電修正核定〉,收入陳鳴鐘、陳興唐主編,《臺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上。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1卷1期(1945年12月1日)。
《臺灣行政工作概覽》(臺灣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年)。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代電,〈請政府寬列經費積極提倡國術體育增強國民素質奠定建國建軍基礎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致亥真署教(四)字第五三五八六號,審五第二十五號,張參政員之江等五十一人提,卅十五年冬(1946年12月11日)。
《臺灣省政府公報》,1947年5月16日,夏字第1-2頁。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令叁陸丑刪署法字第一五二五0號〈臺灣省中學及師範學校教員試驗檢定辦法〉,《臺灣行政長官公署公報》(1947年2月15日行文)。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臺灣省第一屆全省教育會議實錄》(臺中市: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48年)。
臺灣省政府公布令 叁柒辰省府綜法字第四0九六九號,〈臺灣省警察運動會實施辦法〉,《臺灣省政府公報》夏字第四十七期(1948年5月22日)。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代電,〈奉教育部令各中小學應重視體育課程遵照規定時數教學並進力提倡課外活動轉飭切實遵照〉,《臺灣省政府公報》冬字第十一期,叁柒酉真教三字第一一一一九三七號(1948年10月11日)。
〈體育節(九月九日)舉行辦法點〉,《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教育部頒發,卅五年秋,五十五期,1946年9月2日。
二、專書及專書之單篇
《光復臺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中國現代史史料叢編第四集,臺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0年。
《典藏北一女百年特刊—上冊》,臺北縣新店市:正中書局,2003年。
《臺灣省第一屆全省運動大會手冊》。
中國時報編著,孫思照發行,《臺灣:戰後50年(土地.人民.歲月)》,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1995年。
王聿均、孫斌合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叢刊(3)》,臺北:中央研究院,1977年。
王育德,收入氏著、李明宗譯《蔣政權統治下的臺灣》,臺北市:前衛出版社,2002年。
王健、侯斌主編,《體育原理導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02年。
史明,《臺灣人四百年史(下)》,臺北:蓬島文化公司出版,1980年。
本社體育畫報編輯委員會,《體育畫報》創刊號(臺北:臺灣省體育會體育圖畫出版社,1950年),未編頁碼。
石川謙,《近代日本教育制度資料 卷9》,日本:講談社,1964年。
朱浤源主編,《孫立人言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
何清欽,《光復初期之臺灣教育》,高雄:復文圖書出版,1980年。
余金明等編,《薪火相傳-七屆全運回憶專輯》,南投: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81年。
吳文忠,《中國體育發展史》,臺北:三民書局,1981年。
吳俊升等,《中華民國教育誌(一)》,臺北市: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發行,1955年。
吳俊升等,《中華民國教育誌(二)》,臺北市: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發行,1955年。
吳增芥編,《初等教育》,上海:商務出版,1948年。
吳濁流,《無花果-臺灣七十年的回想》,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88年。
吳錦勳,《臺灣,請聽我說:壓抑的、裂變的、再生的六十年》,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2009年。
李園會,《臺灣光復初期與政府遷臺初期教育政策之研究》,復文圖書出版社,1984年。
李園會,《臺灣師範教育史》,臺北市:南天出版,2001年。
李園會著,《日據時期-臺灣初等教育制度》,臺北市:國立編譯館,2005年。
李筱峰,《臺灣史100件大事》,臺北市:玉山社出版,1999年。
李筱峰,《臺灣史論文精選下》,臺北市:玉山出版社,1996年。
李瞻,《臺灣光復三十年》,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75年。
汪知亭,《臺灣教育史》,臺北:臺灣書店印行,1957年。
汪知亭,《臺灣教育史料新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1978年。
沈翠蓮,《臺灣小學師資培育史》,臺北市:五南出版社,2004年。
林文龍、程大學、胡鍊輝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 卷六 文教志 社會教育篇 全一冊》,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94年。
林鴻坦,《臺灣省教育叢刊之五-臺灣之體育》,1948年。
姚莘農等編,《第七屆全國運動會秩序冊》,上海,1948年。
柯遠芬,《傳記文學》,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年。
派翠西亞 鶴見,林正芳譯,《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年。
胡文雄、陳麗蘋、林玫君,〈推展臺灣排球運動的功勞者-溫兆宗教授〉,收錄於《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臺北市:臺灣身體文化協會,2006年。
孫邦正,《六十年來的中國教育》,臺北市:正中書局印行,1971年。
孫邦正,《國民教育論叢》,臺北市:臺灣商務出版,1968年。
島嶼柿子文化館編著,《臺灣小學世紀風華:第一本臺灣孩子的百年校園紀事》,臺北市:柿子文化,2004年。
島嶼柿子文化館編著,《臺灣百年小學故事》,臺北市:柿子文化,2004年。
徐宗懋,《二十世紀臺灣精選版.光復篇》,臺北市:臺灣古籍,2007年。
徐南號,《臺灣教育史》,臺北:師大書苑發行,1993年初版。
秦風,《歲月臺灣1900-2008》,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郝更生,《臺灣光復三十年.文化建設篇》,南投: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75年。
國家體委體育文史工作委員會/中國體育史學會編,《中國近代體育史》,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89年。
崔樂泉,《中國近代體育史話》,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張朋園、沈懷玉合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叢刊(6)第一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1987年。
張星賢,《欲望、理想、人生-談我五十餘年的運動生涯》,臺北:中華民國田徑運動協會,1981年。
張素珠,《臺灣光復初期運動會之研究(1945-1949)》,臺北:銀禾文化,1992年。
教育部秘書室編,《四年來教育施政概況》,教育部:秘書室出版,1954年。
許介麟,《戰後臺灣史記.卷一》,臺北市:文英堂出版社,2008年。
許佩賢著,《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市:遠流,2005年。
陳兆熙,《陳儀的本來面目》,臺北縣:中和市,2010年。
陳芳明,《探索臺灣史觀》,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1992年。
陳柔縉,《臺灣西方文明初體驗》,臺北市:麥田出版,2005年。
陳薇婷等編輯,湯銘新召集,《中華民國體育年鑑》,臺北市:徐亨體育文化基金會,2003年。
曾建民,《1945破曉時刻的臺灣-八月十五日後激動的一百天》,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05年。
曾迺碩總纂,《臺北市志 卷七教育志 體育篇》,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8年。
曾健民,《1945破曉時刻的臺灣.八月十五日後激動的一百天》,臺北市:聯經,2005年。
曾健民,《臺灣光復史春秋:去殖民、祖國化和民主化的大合唱》,臺北市:海峽學術,2010年。
曾健民編,《1945光復新生-臺灣光復詩文集》,臺北縣:INK印刻出版,2005年。
游鑑明,《她們的聲音:從近代中國女性的歷史記憶談起》,臺北市:五南出版社,2009年。
賀金林,《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教育復員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01年。
黃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9)》,臺北市:麥田城邦文化出版,2007年。
葉龍彥,《臺北體育文獻座談會》,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1年。
葉龍彥,《臺灣先賢先烈專集-郝更生傳》,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發行,1993年。
臺北市文化局發行,《臺灣光復60週年紀念專刊》,臺北市:北市文獻會出版,2005年。
臺北市文獻會編,《臺北市志.體育篇》,南投市:臺灣文獻館,1988年。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編,《陳長官治臺言論集第1輯》,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年。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國民教育篇》,臺中市:省立臺中圖書舘,1990年。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特殊教育篇》,臺中市:省立臺中圖書舘,1990年。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體育教育篇(上、下)》,臺中市:省立臺中圖書舘,1984年。
臺灣省政府新聞處編印,《臺灣光復三十年-文化建設篇》,1975年。
臺灣省國民體育委員會編印,〈臺灣省國民體育發展概況〉,1970年。
臺灣省教育聽編,《臺灣之體育》,臺北:臺灣書店,1948年。
臺灣省教育廳編,《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國民教育篇》,臺中市:省立臺中圖書舘,1984年。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系史編撰小組編著,《榮耀金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六十三年史》本冊,臺北市:師大體育系,2009年。
齊邦媛,《巨流河》,臺北市:天下遠見,2009年。
劉世昌,《中華民國節日誌》,臺北市:新聞資料供應社,1955年。
歐素瑛編,《臺灣省參議會史料彙編-教育篇(一)》,臺北縣:國史館印行,2004年。
蔡禎雄,《日據時代臺灣初等學校體育發展史》,臺北:師大書苑,1995年。
盧建榮主編,《文化與權力:臺灣新文化史》,臺北市: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1年,頁139。
龍應臺,《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臺北市:天下雜誌出版,2009年。
戴天昭(著)、李明峻(譯),《臺灣國際政治史(完整版)》,臺北市:前衛出版社,2002年。
薛月順,《臺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三)》,臺北縣:國史館印行,1999年。
藍博洲(記錄),〈青春三年在臺灣-陳實的證言〉,收入氏著,《麥浪歌泳隊-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臺大部分)》。
蘇進安發行,《長榮中學百年史》,臺南:長榮中學,1991年。
蘇嘉祥,《百年盛會-中華民國建國100年運動會回顧》,臺北市:現代經典文化出版,2011年。
蘇嘉祥,《運動巨人張星賢》,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08年。
三、期刊論文
David Miller,On Nationality.Oxford etc.: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42。
Pierre Nora,Realms of Memory .Trans by Arthur Goldhammer.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6,pp.6-7。
卞鳳奎,〈臺北市歷任市長任期簡介〉,《臺北文獻直字》,135(臺北,2001年3月):231-232。
卯靜儒,〈書評:戰爭、國家、記憶—學校歷史教科書中二次世界大戰的國際觀點〉,《教科書研究》,3:1(2010年6月):157-165。
石弘毅,〈陳儀的悲劇性格〉,《歷史月刊》,145(2000年2月):28-34。
何力友,〈教科書供應模式對戰後初期臺灣文教事業之影響(1945-1949)〉,《臺灣學研究》,6(2008年12月):89-108。
何力友,〈統計戰後初期臺灣發行的國民學校教科書-以《臺灣光復初期出版品書目》為中心〉,《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47(2006年10月):15-24。
何力友,〈戰後初期臺灣國民學校教科書初探-以國家圖書館編(1945-1949)為例,臺灣光復初期出版品書目〉,《國家圖書館館訊》,4(2006年11月):16-21。
吳文忠,〈我國全民體育發展經緯〉,《社會建設》,56(1985年10月):53-59。
吳文星,〈戰後初年在臺日本人留用政策初探〉,《臺灣師大歷史學報》,33期(2005年6月):269-285。
呂喬河,〈七十九年金木、天爵、明臺杯側記〉,《中華軟網》6(1990年4月):7。
李仁德,〈我國體育行政組織之改變〉,《東師體育》,5(1998年5月):1-2。
李秀屏,〈評許佩賢著《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史匯》,10(2006年9月),頁367-376。
李堂立,〈光復初期臺灣網球運動發展之研究〉,《體育學報》,39:1(2006年3月),101-112。
李堂立,〈國民政府遷臺後網球運動發展回顧〉,《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5:1(2004年6月):305-328。
李福鐘,〈威權體制下的國民黨黨營企業〉,《國史館學術集刊》,18(2008年12月),頁189-220。
沈翠蓮,〈光復初期臺灣師範學校教育任務(1945-1949)〉,《國立臺中師院國教所國民教育研究集刊》,7(1999年12月):91-108。
谷崧高,〈臺北市第二任市長 游彌堅先生事略〉,《臺北文獻直字》(1974年12月):10-11。
周俊宇,〈臺灣光復與黨國認同-臺灣光復節之歷史研究(1945-2007)〉,《臺灣風物》,58:4(2008 年12月):53-91。
林玫君、胡文雄,〈徘徊於「中國化」當中-首屆臺灣省運動會的成立與運作〉,《運動文化研究》3(2007年12月):41-83。
林玫君.蔡禎雄,〈戰後臺灣國民小學體育師資養成的歷史探源 民國34年-民國76年〉,《體育學報》,15(1993年7月):85-98。
林恩朋,〈臺灣橄欖球王-柯子彰〉,《新使者 臺灣教會人物檔案》,99期(2007年4月):33-37。
林桶法,〈戰後復員教育的籌畫-“全國教育善後復員會議”的探討〉,《輔仁歷史學報》,17(2006年11月):381-411。
林鴻坦,〈本省體育的改進〉,《臺灣教育輔導月刊》,1:7(1951年5月):18-19。
洪淑苓,〈女性節日文化初探: 以近代方志中的「元宵走橋」等習俗為例〉,《臺大文史哲學報》,59(2003年11月):297-299+301-336。
胡文雄,〈飛毛腿陳英郎先生代表嘉義市的光榮事蹟--兼談他代表臺灣及我國在田徑場上的輝煌成績〉,《嘉義市文獻》,16(2000年12月):287-306。
胡文雄,〈臺南市田徑耆老--兵明田老師〉,《臺南文化》,54(2003年3月):152-164。
胡文雄,〈臺灣省代表隊揚威--第七屆全國運動會〉,《臺灣文獻》,別冊5(2003年6月):36-41。
胡文雄,〈臺灣省第七屆全國運動會的人、事、物〉,《SPORT MVP》,第016期(2006年):14-16。
胡文雄,〈臺灣排球運動之回顧〉,《國民體育季刊》,30:3(2001年9月):44-53。
范春源,〈吳文忠與體育史之研究〉,《體育學報》,19(1995年8月):23-34。
范春源,〈戰後初期臺灣小學體育科教育發展之研究(1945-1949)〉,《體育學報》,27(1999年6月):51-60。
范春源.蔡禎雄〈國民政府遷臺後第一次國民學校體育課程標準修訂之歷史考察〉,《體育學報》,15(1993年7月):99-126。
唐恩江,〈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的現況與展望〉,《國民體育季刊》,14:3(1985年9月):59-66。
徐元民,〈戰後初期中國體育思想之形成(1945-1949)〉,《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14(1992年12月):15-32。
徐元民、郭金芳、顏伽如,〈三軍球場的歷史圖像-臺灣瘋迷籃球的第一現場〉,《運動文化研究》,3(2007年12月):7-39。
張必瑜,〈有國無家的地理想像:戰後初期臺灣小學地理教育中的家鄉與異鄉、我族與他者〉,《臺灣文學研究集刊》,8(2010年8月):85-124。
張威克,〈臺灣本土體育概念演進的譜系〉,《運動文化研究》,10(2009年9月):81-99。
張素珠,〈臺灣光復初期運動會的概況(一九四五~一九四八)〉,《中華體育》5:3(1991年12月):42-46。
張素珠,〈臺灣隊參加全國第七屆運動大會〉,《中華體育》,4:3(1990年12月):13-17。
張耿介,〈臺灣光復後的早期籃球運動發展概況(西元一九四五~一九六三)〉,《臺灣體育》,74(1994年8月):23-26。
張隆志,〈當代臺灣史學史論綱〉,《臺灣史研究》,16:4(2009年12月):161-184。
張震海,〈漫談臺灣區第一屆運動大會觀感與歷屆省運之回顧(下)〉,《自由青年》,53:2(1975年2月):49-55。
曹新明,〈舊中國最後一次體育盛會-第七屆全國運動會述論〉,《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學報》,16:2(2009年6月):92-95。
莊萬壽、林淑慧,〈本土化的教育改革〉,《國家政策季刊》,2:3(2003年9月),27-62。
許佩賢,〈臺灣近代學校的百年物語〉,《國教世紀》,204期(2003年1月):65-70。
郭添財.王明凱,〈戰後臺灣教育政策之歷史性分析〉,《臺灣教育》,660(2009年12月):38-43。
陳文達,〈紀念節日之教學〉,《國教園地》,3(1981年5月):14-17。
陳建寧,〈1948年上海第七屆全國運動會〉,《上海檔案 史料鈎沉》,NO.6(2001年):45-47。
陳嘉謀,〈臺灣國民學校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5~1968)〉,《臺東師院學報》13上(2002年6月):137-170。
陳翠蓮,〈光復初期臺灣師範學校教育任務(1945-1949)〉,《國民教育研究集刊》7(1999年7月):91-108。
陳翠蓮,〈戰後初期臺灣人的認同轉變〉,《兩岸發展史研究》,4(2007年12月):81-124。
黃克武,〈語言.記憶與認同-口述記錄與歷史生產〉,《當代雜誌》,第158期(2000年10月1日):74-82。
黃英哲,〈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研究(1945.11-1947.3)-陳儀政府臺灣文化重編機構研究之二〉,《臺灣歷史學會通訊》,12(2001年9月):24-40。
黃英哲,〈戰後臺灣之臺灣研究的展開:一個歷史斷裂中的延續〉,《臺灣文學研究集刊》,2(2006年6月):105-128。
黃英貴,〈中華軟網八十年史初稿(三)〉,《中華軟網雙月刊》,24(1984年5月):2-8。
黃彬彬,〈臺灣女籃風雲五十年〉,《國民體育季刊》30:3(臺北,2001年):68-74。
黃朝琴遺著、王校齋校訂,〈黃朝琴回憶錄(四)〉,《中外雜誌》,31:6(1982年6月):22-25。
楊彥彬,〈林茂生與臺大文學院接收初探〉,《史繹》,22(1991年5月):1-17。
楊瑞松,〈想像民族恥辱:近代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東亞病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3(2005年5月):1-44。
葉憲清,〈臺灣省運動會史〉,《國民體育季刊》,17:4(1988年12月):69-76。
葉龍彥,〈百年體育,千禧曙光-體育、文化、史觀-〉,《國民體育季刊》,30:3(2001年9月):61-67。
葉龍彥,〈張克振:我與橄欖球運動〉,《臺北體育文獻座談會》,137(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1年3月15日):1-86。
葉龍彥,〈臺灣光復初期的社會教育〉,《臺北文獻直字》,117(1996年9月):89-125。
葉龍彥,〈臺灣光復初期的師範教育(1945-1949)〉,《臺灣文獻》,44:1(1993年3月):75-98。
葉龍彥,〈臺灣光復初期的教育(1945-1949)〉,《高市文獻》,11:4(1999年4-6月),93-144。
葉龍彥,〈臺灣身體文化的興起〉,《臺南文化》, 56期(2004年4月):38-62。
趙善性、朱曄華,〈近代七運會的臺灣代表團〉,《體育文史》03期(1994年6月):28-29。
劉世珍、黃彬彬、張克振、雷寅雄、王同茂、邱金松、張素珠、胡文雄、徐元民、郭崇美紀錄,〈圖說臺北新公園陸上競技場史實〉,《臺北體育文獻座談會紀錄》,137(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1年9月):1-86。
劉先湧,〈戰後臺灣地區國民小學體育課程目標之發展〉,《大專體育》,82(2006年2月):90-96。
樊正治,〈體育節與全民體育〉,《國民體育季刊》,4:4(1974年9月):16。
蔡政霖,〈我國橄欖球運動之發展與現況〉,《大專體育》,98(2008年10月):55-61。
蔡特龍,〈從臺灣省運動會到臺灣區運動會〉,《教育資料集刊》,10(1985年6月):511-560。
蔡特龍,〈臺灣省運動會史〉,《國民體育季刊》,17:4(1988年12月):77-85。
蔡禎雄,〈我國體育行政組織發展史〉,《國民體育季刊》,21:1(1992年3月):25-26。
蔡禎雄,〈臺灣近代體育.SPORTS形成之研究〉,(臺北市,未發表)。
鄭建源、魏啓弘,〈紀臺灣橄欖球運動的兩位先驅〉,《大專體育》,65(2003年4月):78-83。
鄭梓,〈戰後臺灣行政體系的接收與重建-以行政長官公署為中心之分析〉,《思與言》,29:4(1991年12月):217-259。
鄭梓,〈戰後臺灣省制之變革 從行政長官公署到臺灣省政府(1945~1947)〉,《思與言》,26:1(1988年5月):133-146。
蕭富隆,〈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對臺籍行政人員之接收與安置〉,《國史館館刊》,24(2010年6月):1-3+5-44。
薛雲道、李加耀,〈臺灣區運動會之變遷與影響初探〉,《中華體育》,12:2(1998年9月):34-40。
謝士淵,〈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運動會與地方社會(初探)〉,《臺灣歷史學會會訊》,16(2003年5月):18-30。
鍾敏俊,〈「體育運動」與「認同」關係之探討〉,《大專體育》79(2005年8月):90-95。
魏香明,〈近三十年來我國社會體育運動團體組織的發展〉,《教育資料集刊》,10(1985年6月):209-224。
蘇瑞陽,〈國府反共保壘觀的臺灣體育(1945~1971)〉,《身體文化學報》,10(2010年6月):65-108。
蘇瑞陽,〈訪臺灣體育發展的見證人—楊基榮教授〉,《國民體育季刊》,20:3(1991年9月):68-73。
蘇瑞陽.王同茂,〈戰後初期的臺灣體育(1945-1949)〉,《臺大體育學報》,7(2005年3月):55-88。
蘇瑤崇,〈”終戰”到”光復”期間臺灣政治與社會變化〉,《國史館學術集刊》,13(2007年9月1日):45-87。
顧望平,〈戰後初期臺灣高級中學體育科教育發展之研究(民國34-38年)〉,《臺東師院學報》11(2000年6月):301-308。
四、論文
江佳瑾,《學校歷史與歷史記憶-戰後校史撰寫之析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何力友,《戰後初期臺灣官方出版品與黨國體制之構築(1945-1949)》,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李尚儒,《戰後臺灣桌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5-2004)》,臺東:國立臺東大學體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杜曉惠,《戰後初期臺灣初級中學的歷史教育(1945~1968)-以課程標準與教科書分析為中心》,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周俊宇,《塑造黨國之民-中華民國國定節日的歷史考察》,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林丁國,《觀念、組織與實踐:日治時期臺灣體育運動之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邵一銘,《戰後臺灣女子籃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5-2006)》,臺東:國立臺東大學體育系體育教學碩士論文,2007年。
洪瑞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教育的接收與推展(1945-1947)》,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范春源,《戰後臺灣小學體育科教育演變之研究民國34-83年》,臺北: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
夏德清,《臺灣籃球運動的歷史空間書寫(1904~1960)》,桃園:國立臺灣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2008年。
張光輝,《戰後初期的國民學校教科書分析(1945—1963)—以「反共抗俄」教育實踐之探討為中心》,臺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3。
許佩賢,《臺灣近代學校的誕生-日本時代初等教育體系的成立(1895-1911)》,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陳耀宏,《戰後臺灣居民休閒活動之歷史變遷-以身體運動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師大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
曾瑞成,《我國學校體育政策之研究(1949-1997)》,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黃枝興,《臺灣戰後社會變遷與休閒運動之發展(1945-2003)》,屏東師範學院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葉憲峻,《二次世界戰後初期臺灣之中國化教育:以初等教育為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薛佩玉,《臺灣1950-2004年國定假日的社會學分析》,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謝仁義,《戰後臺灣社會變遷對全國運動會發展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謝佳芬,《臺灣棒球運動之研究(1920-1945)》,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蘇佩蕙,《臺中縣體育會組織與活動之歷史變遷( 1947- 2005) 》,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五、報紙
《大明報》,1946年-1949年。
《中央日報》,1945年-1949年。
《中國時報》,1979年10月25日,34版。
《公論報》,1945年-1949年。
《民報》,1945年-1949年。
《申報》,1945年-1949年。
《自由時報》(2010年8月14日),A6版。
《和平日報》,1945年-1949年。
《東臺日報》(1946年5月2日),2版。
《臺灣新生報》,1945年-1949年。
《聯合報》,1965年-1999年。
六、網路資料
〈CEPS思博網-中文電子期刊〉,<http://www.ceps.com.tw/ec/echome.aspx>,2010.6.18檢索。
〈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cache=1290319841256>,2010.6.17.檢索。
〈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2010.6.17檢索。
〈國家圖書館〉,〈政府公報資訊網〉,<http://gaz.ncl.edu.tw/>,2010.10.27 檢索。
〈Airiti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www.airitilibrary.com/index.aspx>,2010.10.28檢索。
中華百科全書,〈社會體育〉,<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
id=2929&forepage=1>,2010.10.28檢索。
〈日據時期與光復初期檔案〉,〈高砂族兒童教育所改為國民學校案-典藏號:00337100001002〉,<http://db1n.sinica.edu.tw/textdb/twhist/>,2010.10.29檢索。
〈日據時期與光復初期檔案〉,〈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臺灣省分會成立核准案-典藏號00312310007004〉,<http://163.29.208.22:8080/adminShowImage.php?
imgNum=219400350059&ori>,2011.4.14檢索。
〈日據時期與光復初期檔案〉,〈全國體育協進會臺灣分會籌備會報備案-典藏號00312310007006〉,<http://163.29.208.22:8080/adminShowImage.php?img
Num=219400350079&ori>,2011.5.11檢索。
〈日據時期與光復初期檔案〉,〈臺灣省體育會成立申請注意事項函知案-典藏號00312310007005〉,<http://163.29.208.22:8080/adminShowImage.php?img
Num=219400350074&ori>,2011.4.14檢索。
〈日據時期與光復初期檔案〉,〈省體育會成立大會及球賽通知-典藏號003019000016〉,<http//163.29.208.22:8080/adminShowImage.php?imgNum
=502600340034&ori>,2011.4.14檢索。
〈日據時期與光復初期檔案〉,〈省體育會籌備處成立大會舉行日期通知-典藏號00301900001020〉,<http://163.29.208.22:8080/adminShowImage.php?img
Num=502600340045&ori>,2011.5.5檢索。
〈國立教育資料館〉,〈百年老校網站〉,<http://school.nioerar.edu.tw/book.php?
action=book_item_list&page_id=8&book_item_id=27>,2010.10.12檢索。
〈維基百科〉,〈臺灣體育會沿革〉,<http://www.rocsf.org.tw/about us/about us 7 page.asp?file=DB15061720371.htm>,2011.5.17檢索。
〈維基百科〉,〈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http://zh.wikipedia.org/wiki/%E4%
B8%AD%E8%8F%AF%E6%B0%91%E5%9C%8B%E9%AB%94%E8%82%B2%E9%81%8B%E5%8B%95%E7%B8%BD%E6%9C%83>,2011.5.17檢索。
〈日據時期與光復初期檔案〉,〈臺灣省體育會成立之核准案-典藏號00312310007001〉,<http://163.29.208.22:8080/adminShowImage.php?img
Num=219400350003&ori>,2011.4.14檢索。
〈日據時期與光復初期檔案〉,〈臺灣省體育會成立申請注意事項函知案-典藏號00312310007005〉,<http//163.29.208.22:8080/adminShowImage.php?img
Num=219400350074&ori>,2011.4.14檢索。
〈日據時期與光復初期檔案〉,〈臺灣省體育會成立之核准案-典藏號00312310007001〉,<http://163.29.208.22:8080/adminShowImage.php?img
Num=219400350003&ori>,2011.4.14檢索。
謝偉倫,〈916星空下看不見的寥落 異議筆記〉,<http://tw.babelfish.yahoo.com/
translate_url?doit=done&tt=url&trurl=http%3A%2F%2Fmerdekareview.com%2Fnews%2Fn%2F11227.html&lp=zh_zt&.intl=tw&fr=yfp>,2011.7.25檢索。
〈日據時期與光復初期檔案〉,〈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臺灣省分會章程草案修正意見案-典藏號00312310007002〉,<http://163.29.208.22:8080/adminShow
Image.php?imgNum=219400350030&ori>,2011.5.11檢索。
〈日據時期與光復初期檔案〉,〈體育協進會臺灣省分會會員名簿呈送案-典藏號00312310007003〉,<http://163.29.208.22:8080/adminShowImage.php?img
Num=219400350044&ori>,2011.4.14檢索。
〈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全國報紙資訊系統〉,<http://readopac.ncl.edu.tw/cgi/ncl9/m_ncl9_news>,2010.10.28檢索。
〈日據時期與光復初期檔案〉,〈警察訓練所體育主任林受波請敘薪案-典藏號
00303235011064〉,<http//163.29.208.22:8080/adminShowImage.php?imgNum=379
800360062&ori>,2011.5.17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