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邱淑珍 Chiu, Shu-Chen |
---|---|
論文名稱: |
醫務社工師參與撤除維生醫療之經驗初探 A Preliminary Study on Experiences of Medical Social Workers Participating in Withdrawal of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
指導教授: | 王永慈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ocial Work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1 |
中文關鍵詞: | 末期病人 、撤除維生醫療 、家庭會議 |
英文關鍵詞: | terminal patients, withdrawal of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family conference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022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7 下載:1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高水準的生命末期病患照顧應符合以病人及家屬為中心之決策模式,有良好的溝通機制、維持繼續的照顧、給予病患舒適之處理及避免痛苦發生、給予情緒之安撫與實質照顧及靈性之支持。本研究針對四位在醫務社工領域工作達14年以上的資深社工師針對醫務社會工作師在參與醫療團隊執行撤除維生醫療時,在團隊與家屬的角色與互動經驗、執行業務上所面臨的倫理兩難以及如何處理進行深度訪談。
本研究結果,首先研究者將撤除維生醫療過程分成啟動階段、決策過程階段、撤除或終止前準備階段及臨終階段。團隊工作角色功能中有:溝通協調過程中釐清家庭成員間的立場,病患/家屬、團隊成員的情緒安定者,協助評估執行過程的適法性以及「撤除維生醫療」團隊成員的教育者。與家屬工作的主要內容有擔任決策過程中醫病溝通的橋梁、陪伴病人及家屬的疾病適應歷程以及家屬的悲傷關懷。而醫務社工師所面臨的倫理兩難為不捨病人受苦、家人因醫療決策、經濟能力而難過。最後為能提供適切服務、知能建構與提升,除了全院或單位性的訓練外,醫務社工師常自學相關醫學知識以及院外自我成長主動學習。同儕督導及自我學習是支持方式。
需要一定的工作年資團隊工作較順暢,主動學習才能累積經驗、專業工作成就感的來源是這幾位資深醫務社工師對於從事撤除維生醫療的工作經驗談,期許能提供給相關人員參考。
High-standard end-of-life patient care should be in line with the patient and family-centered decision-making mode, including a good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continuous care, comfortable treatment, avoidance of pain, emotional comfort, substantial care and spirit support.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four senior social workers with over 14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medical social work field about ethical dilemmas they faced when the medical team removed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their role in this process, their interaction with the medical team and family members and how they dealt with the issues.
First, we divided the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withdrawal process into four phases: initiation phase, decision-making phase, removal or termination preparation phase and the final phase. With respect to the functions of a medical social worker provided in the team, the social worker needs to clarify the position of family members by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stabilize the emotion of patient/family and team members, assist in assessing the lega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educate the members of the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withdrawal team. In terms of the work with family members, the social worker’s main job is to serve as a communication bridge between the medical team and the patient/family, accompany the patient and family during the adaptation process and be attentive to the family’s sorrow. The dilemmas faced by the medical social workers were their reluctance to see the patients suffering and the family struggle on making medical decisions and worry about their financial ability. Finally, in order to provide appropriate service, and establish and enhance knowledge and ability, the medical social workers usually studied medicine-related knowledge on their own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self-growth learning in addition to the training provided by the hospital or the department. Peer supervision and self-learning provided great support.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in the withdrawal of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these senior medical social workers agreed that it requires a certain degree of work experience to work more smoothly in the team and experiences are accumulated through active learning.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be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medical and other related team members.
壹、中文文獻
Sarah Banks著,曾華源審閱,周采葳譯(2014)。社會工作倫理與價值。台北:洪葉。
安寧照顧會訊編輯部(2016)。病人自主權利法20問。安寧照顧會訊,第90期,頁14-21。
何淑萍、邱于容、蔡珮緹(2008)。專業團隊運作之省思。特教論壇,第4期,頁47-55。
余易儒(2016)。新進醫務社工經歷個案死亡之經驗。台北: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吳宛育(2011)。醫務社工協助癌症末期病童及家庭準備死亡之研究。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吳俊穎(2013)。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法相關議題。台南:成大醫院斗六分院。
陳淑廷、沈秀宜、黃淑芬、李雪芬、林素妃、林秋蘭、李志清、蕭勝煌(2015)。為善終而做撤除維生系統之經驗分析。北市醫學雜誌,第12期,頁 57-67。
吳俊穎、賴惠蓁、陳榮基(2015)。不施行心肺復甦術之相關法律議題。台灣醫學,第14期,頁318-23。
吳莉芬、洪玉純、陳昱光、何景良、張乃文、潘雪幸(2016)。末期病人撤除維生醫療-安寧共同照護介入之經驗。腫瘤療護雜誌,第16卷,第2期,頁5-14。
呂佳蓉(2013)。急診社會工作者在急診醫療團隊中之角色探討。台中: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李佳欣、林佩璇、羅元鈞、邱怡蓉、鄭婉如、蘇珉一、林芸兌、馬瑞菊(2017)。加護病房護理人員撤除維生醫療改善方案。安寧療護雜誌。第22卷,第1期,頁54-74。
李佳欣、鄭婉如、馬瑞菊(2016)。一位生命末期患者選擇撤除維生醫療之護理經驗。安寧療護雜誌,第21卷,第1期,頁75-87。
李彗菁、趙可式(2002)。末期病患向醫師要求安樂死的原因。安寧療護雜誌,第8卷,第4期,頁393-401。
李閏華(2010)。安寧療護社會工作者喪親輔導經驗的敘說分析:工作者個人素質因素的探究。安寧療護雜誌,第15卷,第3期,頁290-307。
李閏華、張玉仕(2010)。台灣安寧療護社會工作發展。社區發展季刊,第137期,頁229-240。
李慶峯(2011)。醫務社會工作者面對案主死亡時的衝擊經驗初探。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杜明勳、黃資雅、陳如意、曾馨慧、鍾瑞美、林璊鸚(2016)。末期病人撤除維生醫療-某醫學中心之經驗。安寧療護雜誌,第21卷,第3期,頁289-303。
沈政廷、戴志剛、黃裕雯、錢靜馨、黃洽鑽、吳建誼(2014)。協助末期病人撤除維生醫療經驗分享-個案報告。安寧療護雜誌,第19卷,第3期,頁296-308。
沙依仁、江亮演〈2004〉。社會工作管理。台北:五南。
辛幸珍、許正園、陳汝吟、陳彥元、蔡篤堅譯(2014)。臨床倫理學-倫床醫學倫理決策的實務引導(Albert R. Jonsen、Mark Siegler、William J. Winslade原著)。台北:合記。
周迺寬(2012)。生命末期相關法律之研究-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中告知義務之競合。台北: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法律專業碩士班碩士論文。
岳欣恬、宋賢儀、吳家鳳(2016)。從八仙事件談醫務社工師的角色功能。護理雜誌,第63卷,第1期,頁30-35。
林芳如、黃勝堅、吳春桂、黃美玲、林亞陵、蘇玲華、蔡紋苓、林宏茂(2010)。重症生命末期無效醫療之探討。中華民國急救加護醫學會雜誌,21期附冊,頁2。
林秋瑩(2014)。跨專業團隊合作照護中醫務社會工作角色之研究。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林家慧、張聿仁、陳美娟(2016)。協助一位慢性阻塞性肺病末期病人撤除維生治療之護理經驗。馬偕護理雜誌,第10卷,第2期,頁89-99。
林萍章(2013)。安寧緩和醫療法律的新進展與應用。長庚醫訊,第34卷,第3期,頁70。
肯.修曼(Ken Hillman)著,陳志民譯(2011)。加護病房裡的選擇題-一個30年資深醫師的真實告白。台北:三采文化。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孫效智(2012)。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中的末期病患與病人自主權。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41期,頁45-91。
秦燕(2009)。醫務社會工作。台北:巨流。
秦燕(2011)。醫務社會工作定位、工作內容與學生實習。社區發展季刊,136期,頁76-85。
翁于雯(2013)。醫療團隊中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及其困境探討。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翁益強(2012)。對急重症病人生命末期之照護。榮總護理,第29卷,第3期,頁220-224。
馬瑞菊、蔡惠禎(2013)。提供重症善終服務:改善加護病房生命末期照護。馬偕護理雜誌,第7卷,第1期,頁7-13。
高慶雲、林佩瑩、陳鵬升(2014)。醫療團隊面臨撤除維生醫療之困境討論─案例報告。安寧療護雜誌,第19卷,第1期,頁88-97。
張曉婷、林明慧、陳曾基、黃信彰(2017)。淺談不予和撤除維生醫療-倫理、法律、決策與病人照護。臨床醫學,第79卷,第2期,頁106-111。
張瓊文(2015)。醫務社工看末期病人的維生醫療撤除與照顧。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2015年年會論文發表。
張麟、黃勝堅、蕭勝煌(2010)。腦死病人生命末期照護。重症醫學雜誌,第11卷,第4期,頁251-260。
許桂森(2004)。簡明圖解藥理學。台北:藝軒
連穎(2010)。醫務社會工作者對死亡議題之態度及因應行為研究。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宜貞、郭怡伶、許端容、李英俊、許翡珊、蔡忠榮(2016)。高屏地區呼吸器依賴患者家屬對於安寧緩和醫療意向探討。呼吸治療,第15卷,第1期,頁27-38。
陳信如、盧映潔(2012)。撤除心肺復甦術與病人生命權保障之爭議。台灣醫界,第55卷,第3期,頁39。
陳信如、盧映潔(2013)。從「不施行心肺復甦術」與「撤除維生醫療」之區別論「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之修正(上)。臺灣醫界,第56卷,第10期,頁51-54。
陳信如、盧映潔(2013)。從「不施行心肺復甦術」與「撤除維生醫療」之區別論「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之修正(下)。臺灣醫界,第56卷,第11期,頁37-39。
陳美黛、陳明仁(2016)。呼吸治療師參與加護病房撤除人工呼吸器之相關議題。呼吸治療,第15卷,第1期,頁39-48。
陳殷正、劉郁享、蔡蕙珊、林玉書、范建得(2016)。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回顧與探討。醫學與健康期刊,第5卷,第1期,頁25-34。
陳淑媛(2013)。醫務社會工作者參與專業團隊之困境與調適策略研究。台中: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陳榮基(2013)。醫師應有主動拒絕實施心肺復甦術以維護病人善終的勇氣。安寧療護雜誌。第18卷,第1期,頁51-61。
陳榮基(2015)。醫院應遵循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維護病人善終權益。醫院雙月刊,第48期,頁7-12。
彭康哲(2014)。探討醫務社工經歷案主死亡之正向主觀經驗。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協源(1999)。社會工作管理。台北:揚智。
黃勝堅(2016)。生死謎藏-善終,和大家想的不一樣(大塊20週年經典紀念版)(二版)。台北:大塊文化.
黃勝堅主編,姚建安、徐愫萱、翁益強、張麟、陳秀丹、彭純芝、黃銘源、黃曉峰、蔡宏斌、賴建宏合著編輯(2014)。醫療機構施行安寧緩和醫療作業案例集。第一集。台北:衛生福利部。
黃馨葆、許淑欣(2016)。不予及撤除維生醫療之護理實務。彰化護理,第23卷,第1期,頁2-5。
黃馨葆、陳皇吉、蔡佩渝、謝雅琪、 林楷煌、蔡兆勳(2014)。如何以家庭會議協助重症病人生命末期決策。安寧療護雜誌,第19卷,第3期,頁268-281。
溫信學(2016)。醫務社會工作(三版)。台北:洪葉。
葛文德(Atul Gawande)著,廖月娟譯(2015)。凝視死亡-一位外科醫師對衰老與死亡的思索。台北:天下文化。
鄒慶芬(2015)。撤除維生措施之法律議題探究:以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7條為中心。高雄: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秀容(2015)。道德判斷及組織氛圍對於醫護人員撤除維生醫療意願之影響。桃園:元智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宏志、周宇光、黃崇濱(2016)。病人拒絕急救不插氣管內管之倫理法律觀。弘光學報,第78期,頁25-32。
蔡甫昌、方震中、陳麗光、王榮德(2012)。長期呼吸器依賴病患撤除維生治療之倫理法律議題。台灣醫學,第16卷,第2期,頁156-173。
蔡甫昌、許正園、王英偉、方震中(2015)。末期病人撤除維生醫療成效先驅評估計畫。衛生福利部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計畫編號:PG10303- 0099),未出版。
蔡宛瑜(2005)。醫務社會工作者專業權能感對介入處理醫療爭議態度影響之研究。高雄;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翊新、林亞陵、黃勝堅(2007)。重症病患之生命末期照護。安寧療護雜誌。第12卷,第3期,頁312-320。
蔣丙煌(2014)。「國際安寧療護現況、我國如何提升生命末期照護品質、推動在地安寧及減少無效醫療」專案報告。立法院第8屆第6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16次全體委員會議書面報告。
蔣富如、李佳欣、馬瑞菊(2016)。一位重症末期病人其家屬選擇撤除維生醫療之照護經驗。領導護理,第17卷,第3期,頁59-70。
蕭秀鳳、林蕙鈴、周蘭娣、高國晉、蔡熒煌、許光宏(2014)。呼吸治療師對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及終止或撤除人工氣道態度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呼吸治療,第13卷,第2期,頁1-10。
賴玉亭(2011)。生死接觸:探討安寧社會工作者面對案主死亡之情緒轉換歷。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社會工作碩士班碩士論文。
謝雅琪、蔡佩渝、楊鈺雯、林益卿、黃馨葆(2014)。無最近親屬者之生命末期醫療抉擇。安寧療護雜誌,第19卷,第1期,頁33-46。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二版)。台北:巨流。
貳、英文文獻
Granda-Cameron C, Houldin A(2012)Concept analysis of good death in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Amer J Hosp Palliative Medicine,29(8),632-639.
Katherine Hartman-Shea, Anne P.Hahn,Joanne Fritz Kraus, Grace Cordts & Jonathan Sevransky(2011)。The Role of Social Worker in the Adult Critical Care Uni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50(2),143-157.
參、網路部分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2008)。我國護理倫理規範。檢索網站:http://www.nurse.org.tw/,檢索日期:2017年2月5日。
朱為民(2016)。一個人、一部電影,與安寧緩和醫療。熟齡人生。檢索網站:http://weiminchu.blogspot.tw/2016/10/blog-post_30.html,檢索日期:2016年8月20日。
吳建誼(2014)。安寧療護簡介-癌症與八大非癌末期。高醫醫訊月刊。檢索網站:http://www.kmuh.org.tw/www/kmcj/images/10305/page/p21.htm,檢索日期:2016年6月5日。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醫暨醫療品質策進會(2017)。2013~2016年醫院評鑑及教學醫院評鑑(含精神科)合格名單。檢索網站:
http://www.jct.org.tw/FrontStage/page.aspx?ID=A2C6068D-14CD-4C81-A7C7-308B42D27C8D,檢索日期:2017年3月10日。
黃勝堅(2012)。生命末期撤除維生系統的迷思。安寧照顧基金會-安寧講堂。檢索網站:http://www.hospice.org.tw/2009/chinese/share_view.php?cate=1&info=125,檢索日期:2016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