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奕均
Yeh, Yi-Chun
論文名稱: 牌卡小團體輔導改善國中自閉症學生人際關係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f the Card Guidance Program in the Improv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指導教授: 劉秀丹
Liu, Shiu-T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6
中文關鍵詞: 自閉症學生人際關係牌卡小團體輔導
英文關鍵詞: student with autism,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 cards guidance program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61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6下載:6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牌卡小團體輔導改善國中自閉症學生人際關係之成效,本研究採行動研究,以台北市某國中三位自閉症學生為主要參與者,研究者參考專書與相關文獻設計牌卡小團體輔導方案,共實施八次課程,透過小團體觀察紀錄表、中學生評量表前測與後測的變化,並分析研究參與者訪談,整理成小團體輔導行動研究方案。
    研究結論如下:
    一、小團體輔導方案是持續調整與修正的教學歷程
    二、小團體輔導方案有助於改善國中自閉症學生之人際關係
    (一)人際關係量表之後測分數高於前測,顯示個案之人際關係呈現進步
    情形。
    (二)個案肢體與眼神接觸次數變多、展現傾聽與表達次數增加。
    (三)個案人際問題解決能力進步,能在生活情境中類化所學技巧。
    三、研究者在實施小團體輔導方案,可增進自我省思與專業成長
    (一)研究者改善教育現場問題,善用牌卡,提升成員學習興趣,增進小
    團體輔導方案設計的能力。
    (二)研究者經由小團體輔導方案實施歷程,能即時檢討修正與反省。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對教學與未來研究之具體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Autism through cards in guidance programs. This was action research, which targeted three high functioning students with Autism. The researcher referred to specific book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to design for an 8 courses guidance program. According to observing record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scal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researcher analyzed the change in students’ social status in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After observing, interviewing, gathering the data and organizing the literature, the researcher planned guidance programs, developed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the mode of interaction students with Autism, and then organized into a reflective proces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ree main findings as follow.
    A. The cards guidance program was a continuous adjustment and revis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B. The cards guidance program helped to improve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Autisms.
    (1) According to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cale, the posttest was higher than the pretest, showed that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students with Autisms was progressing.
    (2) The number of bodies and eyes contact has in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listening and expression have increased.
    (3) The ability of interpersonal problem solving could be used in everyday life in school.
    C. The researcher could implement self-reflection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by implementing the cards guidance program.
    (1) The researcher not only improved the problem of educational scenes but also increased members' learning interest through cards in guidance programs. Due to the action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even enhanced the ability to design guidance programs.
    (2) The researcher could review the revision and introspection immediately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cards guidance program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research provided some applications for the teaching guidance and the further researches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自閉症學生的人際關係與相關研究 7 第二節 小團體輔導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12 第三節 運用牌卡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17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5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2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1 第四節 研究流程 33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35 第六節 研究倫理 3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9 第一節 牌卡小團體輔導的實施歷程與調整 39 第二節 牌卡小團體輔導改善自閉症學生人際關係的學習成效 58 第三節 教師在行動歷程中的專業成長與省思 6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9 第一節 結論 69 第二節 建議 72 參考文獻 75 中文參考文獻 75 英文參考文獻 80 附錄 81 附錄一:宣傳報名單 81 附錄二:成員參與研究同意書 83 附錄三:家長同意書 84 附錄四:團體觀察紀錄表格式 85 附錄五:省思札記格式 86 附錄六:訪談大綱 87 附錄七:牌卡小團體輔導方案實施計畫 88 附錄八:小團體輔導方案教案 89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王丹芸(2015):雲林縣國中特教學生臉書使用行為於人際關係發展與學習動機之探討。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嘉義縣。
    王以仁(2007):人際關係與溝通。心理出版社。
    王欣宜(2017):自閉症學生的教育輔導:理論與實務。臺北:心理出版。
    王理書(2002):隱喻故事治療團體結合敘事傾向與Eriksonian隱喻治療的嘗試(上)。諮商與輔導,200,33-38。
    白雅方(2014):中學輔導人員牌卡應用現況及其與創造力相關。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彰化縣。
    江宛凌(2006):以塔羅牌為媒介諮商中低自尊大學生所知覺重要事件與晤談感受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暨輔導學系碩士論文,屏東縣。
    成虹飛、黃志順(1999):從教師成長看課程改革的意義。應用心理研究,1,69-97。
    何長珠(2003):團體諮商—心理團體的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吳念瑾(2015):團體音樂治療活動對國小高年級泛自閉症兒童的情緒調適和社交技巧輔導效果。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臺中。
    吳明富、徐玟玲(2016):藝術治療工作坊媒材應用與創作指引。臺北:紅葉文化。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出版。
    吳武典(1985):青少年問題與對策。臺北:張老師。
    吳美芳(2013):國小自閉症學童休閒活動團體課程發展與實施成效。康寧大學休閒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吳淑敏(2003):同儕媒介暨社交技巧教學對增進自閉症兒童社會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吳紫伃、許竑彬(2011):諮商中的同理心技術初探。臺灣心理諮商季刊,3(2), 1-14。
    李依蓉(2009):以音樂為媒介的社交技能課程對國中特教班學生溝通能力及人際關係成效之研究。中原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李俊賢(2017):自閉症學生的社會技巧教學。載於王欣宜(主編),自閉症學生的教育輔導:理論與實務。臺北:心理。
    李詩瑜(2016):桌上遊戲輔導活動方案對國中生人際關係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臺東縣。
    林翠英(2003):教導自閉症學生社會技巧訓練的思維。特教園丁,28(4),37-42。
    林琬聆(2012):遊戲介入對國小自閉症兒童社會技巧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邱舒平(2017):友達卡的開發及其融入於國中生友誼價值澄清團體輔導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
    柳品君(2017):藝術活動對提升國小輕度自閉症學生社會技巧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中。
    姜義村(2011):「不想成為班上的小白兔!」:以符號詮釋自閉症學童在融合教育中友誼建立之挑戰。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6(3),87-114。
    柯閔文、陳美惠(2009):為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找到一個屬於他們的舞台-敦化國中融合教育的推動。中等教育,60(4),168-179。
    洪士強(2015):「牌」出心靈的故事-牌卡運用於生涯探索團體之行動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洪敏瀚(2015):應用塔羅牌技術提高國小高年級學童自尊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徐西森(2011):團體動力與團體輔導(第二版)。臺北:心理出版。
    夏林清(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臺北:遠流出版。
    張正芬(2003):自閉症學生之特質與輔導。載於蔡明蒼、鄭淑里、陳慶順編,自閉症教戰手冊-學校如何協助自閉症學生。臺北市教育局。
    張白蓉(2018):運用情緒卡融入國語科教學對國小學生情緒覺察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教學碩士論文,臺北。
    張春興(1992):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出版。
    張家甄(2015):圖卡與輔導工作-連續性會談之主觀效益研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9,111-147。
    張瑋珊、許忠仁(2009)。以塔羅牌為媒介用在青少年輔導諮商上的自我探索。諮商與輔導,288,44-47。
    張翠容(2018):牌卡融入國中生涯探索教學之學習成效研究。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碩士論文,宜蘭縣。
    張鎮霖(2017):同儕介入策略融入整合性遊戲團體對國小自閉症兒童與同儕互動能力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身心障礙教育教學碩士論文,臺北。
    教育部(2018):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一般學校國中身心障礙類安置於普通班接受特教服務及不分類(身障類資源班)特教生人數。民國107年8月12日,取自:http://www.set.edu.tw/frame.asp。
    梁文鴻(2013):塔羅牌在非自願個案諮商上的運用。諮商與輔導,329,16-19。
    梁啟超(2012):運用投射性視覺圖卡於喪親青少年諮商團體之成效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論文,新竹市。
    梁啟超、許育光(2016):運用投射性視覺圖卡於喪親青少年團體諮商:成效初探與媒材運用衝擊或助益分析。台灣遊戲治療學報,5,64-85。
    莊彥怡(2014):數位社會性課程教學對改善國中高功能自閉症學生社會技巧之個案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在職專班學位論文,臺北。
    莊靜茹(2011):以塔羅牌為晤談媒介對國中高關懷學生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莫少依、張正芬(2014):不共脈絡性:輕症自閉症學生的人際互動特徵。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9(2),33-59。
    許素彬(1997):自閉兒的困擾行為與其溝通能力缺陷。特殊教育季刊,65,8-12。
    許智傑(2010):創意與活力的結合:與青少年個案諮商的藝術。台灣心理諮商季刊,2(3),19-31。
    許雅貞(2012):以卡片媒材吸引大學生了解諮商輔導資源之應用與省思。諮商與輔導,321,50-54。
    郭育廷(2014):介入高功能自閉症兒童與同儕自然情境下與同儕互動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郭燕玉(2014):卡片媒材~與學生建立關係的絕佳工具。台灣教育,690,49-50。
    郭燕玉、沈玉培(2014): 應用卡片媒材輔導拒學國中生實例。諮商與輔導,348,34-37。
    鈕文英(2013):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雙葉書廊。
    陳如凡(2011):人際發展介入方案對亞斯伯格學生共同調控能力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陳李綢、蔡順良(2009):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指導手冊。臺北:心理出版。
    陳振盛、李麗雲(2014):青少年偏差行為與家庭。社區發展季刊,146,171-184。
    陳瑞玲(2018):互動式影音輔助教學融入社會技巧課程對自閉症學生社交啟動技能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中。
    陳健民(2018):以桌上遊戲融入國小自閉症學生社會技巧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學位論文,臺北。
    陳麗英(2007):亞斯伯格與高功能自閉症兒童人際互動團體諮商方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傅清雪(2013):人際關係:溝通與應用技巧。臺北:高立圖書。
    曾端真、曾玲珉(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揚智文化。
    黃士鈞(2011):生涯規劃全系列帶領手冊。臺北市:健康卡片發明家。
    黃士鈞、林筱姍、林素妃(2015):從怦然心動,到著地前行:生涯規劃卡片媒材在班級輔導中的使用。學生事務與輔導,54(1),1-11。
    黃芳媛(2007):藝術治療對國小自閉症兒童社會技巧之輔導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美勞教學碩士論文,新竹市。
    黃金源(2008):自閉症兒童的治療與教育。臺北:心理出版。
    黃俊瑋、羅丰苓(2004):自閉症教學技巧。臺北:群英出版。
    黃俊翰(2011):應用塔羅技術融入阿德勒學派諮商對青少年人際困擾之分析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論文,新竹市。
    黃俊翰、連廷嘉、林俊德(2013):應用塔羅技術融入阿德勒取向青少年人際困擾諮商之任務分析。台灣遊戲治療學報,3,67-91。
    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
    黃婷郁、嚴靚、郭人福、黃政昌(2016):「牌卡」的出版概況與諮商中的應用分析。諮商與輔導,365,59-63。
    楊淑貞(2011):藝術圖卡於諮商輔導中之運用。諮商與輔導,307,58-61。
    楊淑貞、黃宗堅(2010):藝術塔羅:以圖卡進行自成長團體之經驗初探。台灣藝術治療學刊,2(2),55-67。
    鄔佩麗(2005):輔導與諮商心理學。臺北:東華。
    鳳華(2007):自閉症教育。載於許天威、許享良、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臺北:五南。
    劉乙萱(2014):高職綜合職能科自閉症青少年藝術治療團體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劉玉鈴(2010):一位自閉症兒童在團體遊戲方案中之改變歷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蔡佳珍(2014):連環漫畫對話對國中自閉症學生社會技巧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彰化縣。
    蔡宜彣(2010):以塔羅牌為媒介進行青少年諮商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諮商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蔡素玲(2006):學類卡片在高中生涯輔導之應用。諮商與輔導,246,14-17。
    蔡清田(2011):行動研究的理論與實踐。T&D飛訊,118,1-20。
    蔡淑娟(2009):許孩子一個美麗的未來-從國中教學現場談融合教育。中等教育,60(4),20-31。
    鄭津妃(2008):為國小自閉症兒童量身打造的社會技巧課程。特殊教育季刊,108,21-29。
    潘慧玲(2003):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教育研究資訊,11(1),115-143。
    蕭雁文、趙家琛(2017):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同理心問題之回顧。特殊教育季刊,142,25-33。
    賴淑蘭(2016):「困境與人生」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之探究。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4(1),105-133。
    戴廷恩(2016):牌卡融入敘事取向團體諮商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的成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論文,臺中市。
    戴淑琴(2015):以音樂作為改善自閉症學生人際關係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臺北。
    薛雅儷(2012):輕症自閉症光譜障礙類青少年生涯探索團體輔導方案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謝佩樺(2015):桌上遊戲應用在社會技巧訓練課程於國小亞斯伯格症兒童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大學身心障礙者轉銜及休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謝麗紅(2002):團體諮商方案設計與實例。臺北:五南。
    鍾佳娟(2013):同儕接納課程對亞斯伯格症兒童同儕關係與接納態度之成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教學碩士學位班,臺北市。
    鍾岱樺(2007):實施小團體輔導方案對中年級新台灣之子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成效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鍾明諺(2013):運用投射性藝術圖卡於敘事取向生涯諮商之經驗初探-以OH卡為例。輔導季刊,49(2),47-56。
    蘇盈儀、姜兆眉(2015):存在主義治療與塔羅牌結合及對話。輔導季刊,51(1),56-64。

    英文參考文獻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 thed., text revision). Washington, DC:Author.
    Cooper K., Loades M.E., Russell A. (2018).Adapting Psychological Therapies for Autism.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45, 43-50.
    Deborah Fein& Michelle A. Dunn(2007).Autism in your Classroom. US:Woodbine House.
    Dianne Zager(2010).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Identification, Education, and Treatment. New York: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Grossman, J. B., Klin, A., Carter, A. S., & Volkmar, F. R. (2010).Verbal Bias in Recognition of Facial Emotions in Children with Asperger Syndrom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nd Allied Disciplines, 41(3), 369–379.
    Hartup(1996).The Company They Keep: Friendships and Their Developmental Significance. Child Development, 67, 1-13.
    Moradi S., Faghiharam B.& Ghasempour K. (2018).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p Learning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with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Mediat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SAGE Open - Research Paper, 8, 1-10.
    Shamay-Tsoory S. G. , Tomer R. , Yaniv S. & Aharon-Peretz J. (2002).Empathy Deficits in Asperger Syndrome: a Cognitive Profile. Neurocase,8,245-252.
    Tammy P., Nurit Y., Osnat D., Varda G. & Ruth S. S.(2004).Social and Emotional Adjustment of Sibling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4, 855-86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