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彭菊英 |
---|---|
論文名稱: |
現代詩聲情藝術探究--以朗誦為主 |
指導教授: |
潘麗珠
Pan, Li-Ch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86 |
中文關鍵詞: | 朗誦 、朗讀 、聲情藝術 、聲情教學 、朗誦教學 、現代詩朗誦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8 下載:7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中,所謂「現代詩」,統稱民國以後所創立的白話詩為主。現代詩可有多種的呈現方式,本研究以「聲情藝術方式」中「朗誦」為主要的研究範圍。除了與朗誦相關的文獻探討外,主要研究的材料是蒐集87年度到89年度期間,救國團所舉辦的全國高中職暨大專院校詩歌朗誦比賽的相關文件、影音資料,試圖從實務的朗誦活動中,分析出相關的議題來。
本研究共分成七章。
首章「緒論」對研究動機、研究範圍,清楚陳述。
第二章「聲情藝術方式和『朗誦詩』的義界」,此章主要目的在釐清「聲情藝術方式」和「朗誦詩」的義界。首先就長久以來聲情藝術方式解釋混亂的局面加以說明,再以「聲情藝術」作為通稱,而後一一清楚釐清各聲情藝術方式的不同處。接著,從歷史的淵源來探求「朗誦詩」興起的背景、原因。最後就現今「朗誦詩」的發展,替「朗誦詩」下定論,並指出其特質來。
第三章「朗誦的理論及方法」,此章分成理論與方法兩部分。理論上,說明朗誦的類型、朗誦的基本要素。方法上,介紹常用的朗誦方法及進一步運用的技巧。
第四章「朗誦詩稿的編誦設計」,此章介紹朗誦前的前置作業-「如何編誦成適合朗誦的朗誦詩稿」。首先,解說編誦時要注意的藝術相關趨向,再解說全篇的編誦原則、編誦步驟,最後加上舞台技巧的設計原則。
第五章「朗誦訓練的指導原則」,此章落實在教學層面上。首先從多元智能看朗誦教學的價值,再介紹指導者的指導原則、指導步驟,最後討論朗誦比賽的相關外圍問題。
第六章「優良朗誦作品舉隅」,此章介紹大專組、高中組、國中組優良朗誦作品分析及編誦詩稿,並附上比賽實況的VCD一片(見附錄七),以期能在實務上提供參考。
第七章「結論」,首先對於本研究的成果加以說明,期望能朗誦活動的推廣有積極的意義。再者,與讀者分享筆者在研究時的困難,對於本研究尚未完備之處深自檢討與抱歉。最後,對未來的詩歌朗誦教學、朗誦藝術推廣上,從學理、教學、推廣方法三方面來加以期許,希望能真正落實詩歌的聲情陶冶與藝術創作。
最後,附錄相關資料提供參考,可分成三類:一類是研究範圍資料:全國高中職暨大專院校朗誦比賽資料範圍。二類是問卷樣本:詩人問卷、評審問卷、指導老師問卷。三類是目錄:全國朗誦比賽朗誦詩稿目錄、詩人推薦朗誦詩目錄。四類是影音資料VCD一片:內含第六章所分析的作品影音資料。
一、與朗誦相關(按姓氏筆劃排列)
(一)專書
王更生:《國文教學面面觀》(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6年6月)。
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詩詞曲教學輔導論文集》(1900年6月初版;1992年6月三版)。
向明、蘇蘭、顏艾琳編著:《讓詩飛揚起來》(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9月)。
林文寶:《朗誦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3月)。
林葳葳:《名家教你朗讀》(國語日報社,1995年)。
林葳葳:《朗讀演說入門》(國語日報社,1999年6月)。
邱燮友:《品詩與吟詩》(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6月)。
邱燮友:《美讀與朗誦》(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8月)。
洪深:《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中國戲劇出版社,1962年11月一版;1981年10月二刷)。
容宜燕:《詩詞朗誦》(齡記出版公司,1968年12月)。
高蘭編:《詩的朗誦與朗誦的詩》(山東大學出版社,1987年10月)。
張頌:《朗讀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2月)。
陳少松:《古詩詞文吟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10月)。
黃勁連編:《台灣演詩專集》(鹿耳門天后宮)。
詩刊社編選:《朗誦詩選》(作家出版社,1965年2月一版;1965年6月二刷)。
潘麗珠:《雅歌清韻─吟詩讀文一起來》(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1月)。
簡鐵浩編:《朗誦研究論文集》(嵩華出版事業公司,1978年10月)。
魏子雲:《詩經吟誦與解說》(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9月)。
(二)單篇
翁淑芳:〈中等學校詩歌朗誦教學〉,《國文教學津梁》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1990年6月。
蘇蘭:〈朗誦教學的理論與實際〉,89年度全國大專暨高中職現代詩朗誦指導教師研習會手冊1999年7月)。
(三)期刊
尤信雄:〈中國古典詩的社會功用及其吟唱方式〉,(葡萄園詩刊第64期朗誦詩專號,1978年9月)。
王更生:〈陳少松和他的《古詩詞文吟誦研究》─總往代絕學,開吟誦新運〉,(國文天地詩詞朗誦專輯,1999年9月)。
古衛東:〈氣息和共鳴 ─ 朗誦藝術的原動力〉,(教育藝術,2000年11月)。
古衛東:〈古衛東:〈形象與風格 ─ 朗誦創造的魔力〉,(教育藝術,2000年12月)。
白靈:〈從躺的詩到站的詩〉,(耕莘青年寫作會會訊,1993年2月)。
向明:〈小論朗誦詩兩首〉,(台灣詩學季刊朗誦詩詩朗誦專輯,2002年3月)。
吳開晉、張志甫:〈論高蘭和他的朗誦詩〉,(文史哲總第147期,1981年第6期)。
呂榮華:〈揚聲縱詩情--漫談新詩朗誦〉,(國文天地詩詞朗誦專輯,1999年9月)。
宋膺:〈漫談詩朗誦〉,(葡萄園詩刊第64期朗誦詩專號,1978年9月)。
李湘茹:〈詩的舞蹈化示例─「傘下的……,不讓妳知道」〉,(耕莘青年寫作會會訊,1993年2月)。
李魁賢:〈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朗誦詩收藏〉,(葡萄園詩刊第64期朗誦詩專號,1978年9月)。
李靜:〈朗讀中重音的確定與表達〉,(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16卷第2期,2002年5月)。
沈文訓:〈詩的戲劇化示例─「十五˙月蝕」〉,(耕莘青年寫作會會訊,1993年2月)。
言嵐:〈談朗讀的語調〉,(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7券第2期,2002年4月)。
阪本越:〈泛論朗誦詩〉,(葡萄園詩刊第64期朗誦詩專號,1978年9月)。
周正:〈談朗誦藝術〉,(戲劇,1994年2月)。
林文寶:〈談朗誦的基本腔調〉,(國文天地詩詞朗誦專輯,1999年9月)。
林煥彰:〈花叫已成絕響─朗誦詩人彭邦楨名作〈寒林˙范德比爾花園〉兼論詩的朗誦〉,(創世紀詩雜誌135期,2003年6月)。
林蕙君:〈朗讀教學的探究〉,(語文學報,1994年6月)。
洪浩然:〈詩歌朗誦的原則與技巧〉,(葡萄園詩刊第64期朗誦詩專號,1978年9月)。
洪暖:〈漫談詩歌朗誦與朗誦詩〉,(葡萄園詩刊第64期朗誦詩專號,1978年9月)。
國玉經、聶炎:〈詩,有聲語言的藝術─論詩的朗誦〉,(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總第28期),1996年第3期)。
張英聲:〈風景迤邐入窗─新詩朗誦帶給學生的情意陶冶〉,(國文天地詩詞朗誦專輯,1999年9月)。
張復星:〈淺談朗誦詩的技巧〉,(葡萄園詩刊第64期朗誦詩專號,1978年9月)。
陳綠茵:〈期許做個表演藝術家─淺說詩歌朗誦的美感經驗〉,(南一新講義,2002年6月)。
陳麗紅:〈中國文學聲情之美─談文言文˙白話文的朗讀〉,(國文天地,2000年2月)。
越人:〈英國詩朗誦藝術簡介〉,(葡萄園詩刊第64期朗誦詩專號,1978年9月)。
彭菊英:〈問答一詩的朗誦分析〉,(台灣詩學季刊朗誦詩詩朗誦專輯,2002年3月)。
曾家麒:〈朗讀教學訓練架構剖析〉,(國文天地,2002年11月)。
舒蘭:〈抗戰時期的朗誦詩〉,(葡萄園詩刊第64期朗誦詩專號,1978年9月)。
楊小鋒:〈抗戰時期有關詩歌朗誦藝術的理論探索〉,(自貢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總第55期)第16卷,2001年第1期)。
楊小鋒:〈抗日戰爭時期重慶的詩歌朗誦運動〉,(自貢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總第56期)第16卷,2001年第2期)。
楊小鋒:〈抗戰詩歌朗誦運動發生的原因〉,(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楊秋香:〈朗讀指導經驗談〉,(南投文教,2002年5月)。
楊道林:〈朗讀與朗誦的區別〉,(語文知識,1996年10月)。
葉鍵得:〈談朗讀的技巧〉,(國教新知第45卷第3,4期,1999年3月)。
賈柳華:〈表情和動作在藝術性朗誦教學中的運用〉,(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3卷第2期,1999年5月)。
趙天福:〈詩的發聲〉,(耕莘青年寫作會會訊,1993年2月)。
趙天儀:〈兒童詩的音樂性及朗誦〉,(葡萄園詩刊第64期朗誦詩專號,1978年9月)。
潘麗珠:〈新詩朗誦的理論與實務〉,(中等教育第45卷,1994年第6期)。
潘麗珠:〈古典詩歌聲情藝術及其美學義涵〉,(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學報第30期,2001年6月)。
潘麗珠:〈現代詩的聲情教學〉,(台灣詩學季刊朗誦詩詩朗誦專輯,2002年3月)。
潘麗珠:〈三首適合朗誦的現代詩〉,(台灣詩學季刊朗誦詩詩朗誦專輯,2002年3月)。
潘麗珠:〈現代詩的聲情教學之我見〉,(國文天地,2003年6月)。
蔣治中:〈木蘭詩導誦札記〉,(國文天地詩詞朗誦專輯,1999年9月)。
蔣治中訪談:〈朗誦詩的美感經驗─兼談香港詩歌朗誦社的成立〉,(國文天地詩詞朗誦專輯,1999年9月)。
劉念芸:〈論朗誦藝術的創作特性〉,(齊書藝苑(總第56期),1998年第3期)。
鄭友林:〈朗誦技巧之我見〉,(語文知識,1999年10月)。
龍祥輝:〈一首關於「九二一」的朗誦詩─煉域〉,(台灣詩學季刊朗誦詩詩朗誦專輯,2002年3月)。
謝倫浩:〈談朗誦〉,(語文知識,2002年7月)。
謝冕:〈一本有特色的新詩選集-讀《朗誦詩選》〉,(文學評論,1965年4月)。
鍾雷:〈朗誦詩概說〉,(葡萄園詩刊第64期朗誦詩專號,1978年9月)。
(四)學位論文
尤素曼:《國中現代散文朗讀教學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92年1月。
秦素娥:《現代詩教學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92年1月。
趙毓玲:《新詩情境教學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90年12月。
蔡宏政:《現代詩朗誦教學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92年6月。
鄭芳郁:《二十五史中的吟誦觀念》,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91年1月。
二、其他相關之著作
王靜音編:《樂理二十講》,(五洲出版社,1973年11月)。
王靜音編譯:《活用樂理講座》,(天同出版社,1977年8月)。
何耀宗:《色彩基礎》,(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4年8月)。
李樹蔭:《實用口語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0年12月)。
周慧玲撰稿:《表演心理學概論》,(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1996年3月)。
林昆範、柯凱仁編譯:《現代色彩學》,(金華科技圖書,1999年9月)。
林麗月:《音樂基礎訓練的知與行》,(中國文化出版社,2003年2月)。
邵玉珍主編:《劇場藝術研習會教學筆記彙整》,(文化建設委員會,1992年8月)。
馬莉珠編著:《戲劇肢體語言訓練》,(開俐實業有限公司,1986年8月)。
張頌、喬實:《論播音藝術》,(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2年11月二刷)。
張頌主編:《中國廣播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4年10月)。
麥克˙歐文:《表演藝術入門》,(亞太圖書出版社,1997年3月初版3刷)。
黃美序:《戲劇欣賞》,(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
劉心皇編著:《抗戰時期的文學》,(國立編譯館,1995年5月)。
鄭博真:《多元智能統整課程與教學》,(復文圖書出版社,2000年11月)。
蕭蕭:《現代詩入門》,(故鄉出版社,1982年2月)。
簡茂發主編:《啟發多元智能論文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199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