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玟蓉 |
---|---|
論文名稱: |
柴可夫斯基第二號交響曲之指揮研究 |
指導教授: | 許瀞心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0 |
中文關鍵詞: | 柴可夫斯基 、第二號交響曲 、小俄羅斯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8 下載:2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柴可夫斯基在俄羅斯音樂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創作了大量的管弦樂與交響曲的作品,其濃厚的情感內涵及受社會背景影響之創作手法,對後輩音樂學子有著莫大的影響力。第二號交響曲為柴可夫斯基早期作品,但在此作品中已經可看出柴可夫斯基晚期成熟曲風之端倪,更因為有第二號交響曲這個創作過程,使得柴可夫斯基得以更大膽地不斷嘗試跨越當時的創作的界限。清晰的曲式輪廓以及結合民謠的創作手法所呈現出來的那份清純,帶有著其他交響曲所沒有的感動,進而想深入了解其初期創作背景及發展。筆者期望在研究此交響曲的過程中能夠深入了解更多有關柴可夫斯基受「西化派」影響之創作風格與手法,進而在未來的音樂路途上能更有根據的詮釋柴可夫斯基之作品。
此交響曲引用了三首烏克蘭民謠《沿著母親河─伏爾加河溯流而下》 (Down the Volga)、《紡紗歌》(Spin, O My Spinner)及《鶴》(The Crane)),筆者嘗試找出此三首民謠的源頭,探索柴可夫斯基如何於作品中將民謠妥善運用及發展,深層了解柴可夫斯基創作第二號交響曲的動機,並藉此分析進而深入解析柴可夫斯基的第二號交響曲是如何地承先啟後,對往後的俄國音樂發展形成莫大的影響力。
筆者將由柴可夫斯基之生平及個性起始,由其成長背景及環境等不同的角度來進行研究,再結合當時歷史背景及社會背景間接對藝術家的創作所產生的影響解析作品內涵與情感,在中規中矩的框架中如何的表達柴可夫斯基個人對音樂美的定義。透過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的書信集、以及與親人、好友們的書信往來,朋友及學生對他的回憶錄,了解柴可夫斯基的個人性格,無論對家人、朋友以及戀人皆相當重視,身為作曲家豐富多彩創作過程與經歷、扮演成功指揮家的多重感觸皆成為解讀其創作內容的最佳資料及佐證,使筆者能夠更有根據且多向思考研究柴可夫斯基第二號交響曲的多樣詮釋。
一、外文書籍
Abraham, Gerald. Tchaikovsky: A Short Biography (Encore Music Editions), Hyperion Pr, 1979.
Brown, David. Tchaikovsky: The Man and His Music, Pegasus Books, 2007.
Grout, Donald J. and Palisca, Claude V.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New York: Norton, 2001.
Holdem, Anthony. Tchaikovsky: A Biography, Random House, 1996.
Kearney, Leslie. Tchaikovsky and his world / University Press, 1998.edited by Leslie Kearney, Princeton
Meck, Galina von. tr. Garden, Edward and Gotteri, Nigel. ed.. To my best friend :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chaikovsky and Nadezhda von Meck, 1876-1878,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Tchaikovsky, Piotr Ilyich. Tchaikovsky: Letters to His Family (An Autobiography), Cooper Square Press, 2000.
二、中文書籍
Abraham, Gerald。《簡明牛津音樂史》。錢仁康譯。上海 : 上海音樂,1999。
Bowon, C., Meek, B. V。《我的音樂生活》。陳原譯。北京 : 三聯,2003。
Grant, Neil。《文學的歷史》。喬和鳴譯。台北 : 究竟,2005。
Laroche, Herman。《柴可夫斯基其人其事》。申元譯。台北 : 世界文物,1998。
Landormy, Paul。《西方音樂史》。朱少坤譯。北京 : 人民音樂,2002。
Mountfield, David。《柴可夫斯基》。巫雪如譯。台北 : 萬象, 1992。
Tchaikovsky, Piotr Ilyich。《柴可夫斯基書簡集》。吳心柳校訂。台北 : 文景,1959。
Tchaikovsky, Piotr Ilyich。《柴可夫斯基論音樂》。高士彥譯。台北 : 世界文物, 1993。
Tchaikovsky, Piotr Ilyich。《柴科夫斯基论音乐创作》。逸文译。北京 : 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
毛宇寬。《俄羅斯音樂之魂 柴可夫斯基》。香港 : 三聯書店,2000。
段培龍。《悲劇帝國 說不盡的俄羅斯故事》。台北 : 城邦,2004。
李懷東。《柴可夫斯基》。 香港 : 三聯書局, 2000。
劉秋岳。《樂聖柴可夫斯基》。台北 : 東府, 1979。
廖年賦。《管弦樂指揮研究》。台北 : 全音,1996。
奚靜之。《俄羅斯美術史》。台北 : 藝術家,2006。
許鐘榮 主編。《浪漫派的巨星》。台北 : 錦繡,1999。
徐頌仁 著。《歐洲樂團之形成與配器之發展》。台北 : 全音,2001。
胡金山 主編。《柴可夫斯基》。台北 : 巨英國際,1995。
音樂之友社編 。《柴可夫斯基》。林勝儀譯。 台北 : 美樂發行,2000。
余琪。《悲愴的音樂家 柴可夫斯基傳》。台北 : 開今文化,1994。
王凌莉等作。《發現浪漫俄羅斯 柴可夫斯基教你的十一堂課》。台北 : 中正文化,2007。
三、樂譜:
Tchaikovsky, Piotr Ilyich. Symphony No. 2, for piano, four hands , First and second versions, op. 17, Melville, N.Y. , Belwin Mills, 1930.
Tchaikovsky, Piotr Ilyich.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New York : Belwin Mills, 1930.
Tchaikovsky, Piotr Ilyich.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c-Moll/Ut mineur, England: Eulenburg.
Tchaikovsky, Piotr Ilyich. Symphony Nos. 1, 2and 3 in Full Score, New York, Dover, 1992.
四、碩士論文:
葉和中。(浪漫主義、民族主義與柴可夫斯基的音樂風格)。碩士論文--國立藝術學院,1993。
鮑顗丞。(柴科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之指揮硏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2008。
王尚彬。(柴科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指揮硏究)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