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董家榮 |
---|---|
論文名稱: |
黃帝內經養生思想研究 |
指導教授: |
陳麗桂
Chen, Li-Kue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2 |
中文關鍵詞: | 黃帝內經 、養生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656 下載:9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提要
本文以「養生」即「養護生命」為中心概念,以「治未病」為最高指導原則,遵循「天人一體」的綱領,逐步開展《黃帝內經》的養生思想。
就養生原則而言:「養」,即確保生命的延續。但人的衰老無法避免,又因五臟的強、弱與人的壽夭、衰老關係密切,所以首言「保養五臟,避免早衰」。「護」,即避免生命的傷害。《內經》認為,凡事「過用」正是致病之原,因而提出「以適為度,有所節制」的養生原則;然而,凡事是否為「適」,又因人而異,故隨性別、年齡、體質、地域的不同,而有「因人制宜,知所權變」的彈性調整;此外,對於疾病可能造成的傷害,更要做到「未雨綢繆,及早預防」。
就養生方法而言:本文將人生病的主因,概分為「情緒」、「飲食」、「居處」三項。因此,人欲健康無病,其情緒、飲食、居處必須配合季節的變化,作不同的調整;其次,由於「和」是天地最理想的狀態,人的情緒、飲食、居處同樣當求其適宜,不可過度。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每個人年齡、性別、地域、體質的不同,養生方法也必須視情況作相應的調整。就「治未病」而言,平常亦可透過針刺、導氣、服藥以強身防病;若不幸生病,則應及早治療、調養,避免病情加深、惡化。此外,情緒養生以「心神」為主,飲食養生首重「脾、胃」,人的衰老始於「肝」,房事則耗費「腎」精,「肺」與「心」共同完成呼吸作用,為人體生存的動力,皆宜善加調養,以呼應「保養五臟,避免早衰」的養生原則。
《黃帝內經》的養生思想,一方面在前人的基礎上,將原本零散、較無組織、缺乏理論根據的說法,納入醫學的體系之中,並運用中醫的理論與方法,建構出一套架構縝密,內容多元的養生思想。另一方面,也因其思想體系完整、內容豐富深刻、病理闡述明晰,方法確實可行,對後世養生思想的發展,產生了關鍵的作用,並成為後世養生思想所遵循的典範。
參考書目
一、《黃帝內經》注本(依朝代先後列序)
隋‧楊上善注 蕭延平校正 《黃帝內經》太素(以蕭延平蘭陵堂本為底本)
台南 王家出版社 617頁 1995年5月
唐‧王冰注 宋‧林億、高保衡等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台北 文光圖書公司 379頁 1992年12月
宋‧史 崧校正并音釋 《靈樞》經
王雲五 四部叢刊初編子部(82) 上海 商務印書館 134頁 1936年
明‧張介賓 類經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上、下冊(1170頁) 2000年7月
明‧張介賓 類經圖翼
台北 新文豐出版社 292頁 1977年1月
明‧馬 蒔 田代華等點校 《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以萬曆十四年丙戌初刊本為底本)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696頁 1998年1月
明‧馬 蒔 王洪圖、李硯青點校 《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以光緒己卯太醫院藏本為底本)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408頁 2000年12月
明‧吳 昆 孫國中、方向紅點校 《黃帝內經素問》吳注
北京 學苑出版社 438頁 2001年1月
清‧張志聰 《黃帝內經素問》集註
台南 王家出版社 382頁 1996年8月
清‧張志聰 《黃帝內經靈樞》集註
台北 牛頓出版社 645頁 1990年7月
清‧高士宗 于天星按 《黃帝內經素問》直解(以康熙三十四年侶山堂本為底本)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696頁 2001年2月
清‧張 琦 王洪圖點校 《素問》釋義(據道光十年刻本)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351頁 1998年8月
丹波元簡 《素問》識
陳存仁編校 皇漢醫學叢書(1) 上海 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 頁1-319 1993年12月
陳太曦、莊宏達編 《黃帝內經素問》新解
台北 中國醫藥研究所 上、下兩冊(1124頁) 1995年2月
陳九如編 《黃帝內經》今義
台北 正中書局 397頁 1999年6月
楊維傑 《黃帝內經靈樞》譯解
台北 志遠書局 667頁 1999年9月
二、古籍文獻(依經、史、子、集列序)
漢‧孔安國傳 唐‧孔穎達等疏 《尚書》正義
台北 藝文印書館 318頁 1997年8月
魏‧王弼 晉‧韓康伯注 唐‧孔穎達正義 《周易》正義
台北 藝文印書館 215頁 1997年8月
漢‧鄭玄注 唐‧賈公彥疏 《周禮》注疏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037頁 1997年8月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 《禮記》正義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037頁 1997年8月
晉‧杜預注 唐‧孔穎達正義 《春秋左傳》正義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065頁 1997年8月
魏‧何晏注 宋‧刑昺疏 《論語》注疏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81頁 1997年8月
漢‧趙岐注 宋‧孫奭疏 《孟子》注疏
台北 藝文印書館 268頁 1997年8月
不 詳 國語
台北 九思出版社 728頁 1978年11月
漢‧司馬遷 日‧瀧川龜太郎考證 《史記》會注考證
台北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522頁 1993年8月
漢‧班 固 唐‧顏師古注 新校《漢書》集注
台北 世界書局 四冊(4235頁) 1972年9月
南朝(宋)‧范 曄 後漢書
楊家駱 台北 鼎文書局 997頁 1979年11月
唐‧房玄齡撰 唐‧吳士鑑、劉承幹注 《晉書》斠注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71年
晉‧王弼注 老子
台北 學海出版社 110頁 1994年5月
清‧郭慶藩 《莊子》集釋
台北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上、下冊(1118頁) 1993年3月
漢‧劉安撰 漢‧高誘解 《淮南鴻烈》解
台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600頁 1976年3月
漢‧許慎撰 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注
台北 黎明文化 877頁 1993年7月
漢‧張仲景著 吳國定編 傷寒論
台北 國立編譯館 826頁 1983年9月
晉‧皇甫謐著 張永賢、陳逸興、方榮瑞、林英助編 黃帝鍼灸甲乙經
台北 知音出版社 147頁 1995年10月
晉‧葛洪著 何淑珍校注 新編《抱朴子‧內篇》
台北 國立編譯館 634頁 2002年3月
唐‧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台北 新銳出版社 554頁 1994年5月
唐‧孫思邈 千金翼方
北京 華夏出版社 238頁 1994年6月
元‧忽思慧 飲膳正要
王雲五 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 台北 商務印書館 177頁 1968年6月
明‧高 濂 雅尚齋遵生八牋(據明‧萬曆十九年自刻本縮印)
北京 書目文獻出版社 594頁 年月不詳
明‧張介賓 景岳全書
台北 台聯國風出版社 1408頁 1980年10月
明‧李 杲 脾胃論
王雲五 叢書集成(232) 上海 商務印書館 83頁 1939年12月
三、現代專著(依出版先後列序)
余培林 新譯老子讀本
台北 三民書局 164頁 1973年10月
陳奇猷 《韓非子》集釋
台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1240頁 1974年3月
李滌生 《荀子》集釋
台北 學生書局 692頁 1979年10月
黃元御 《素》《靈》微蘊
台北 自由出版社 256頁 1978年8月
任應秋、劉長林 《內經》研究論叢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348頁 1982年4月
鄭曼青、林品石 中華醫藥學史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471頁 1982年11月
張舜徽 周秦道論發微
台北 木鐸出版社 309頁 1983年9月
賴炎元 《春秋繁露》今註今譯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447頁 1984年
許家松 《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講解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551頁 1984年6月
郭沫若 《管子》集校
郭沫若 郭沫若全集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4年10月
雷順群 《內經》多學科研究
上海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342頁 1990年6月
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湧編 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與人的觀念的發展
上海 人民出版社 544頁 1990年7月
李存山 中國氣論探源與發微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06頁 1990年12月
何少初 古代名醫解周易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621頁 1991年10月
廖育群 岐黃醫道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301頁 1991年11月
陳麗桂 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
台北 聯經出版社 256頁 1991年
馬繼興 馬王堆古醫書考釋
湖南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156頁 1992年11月
得初增 《內經》入門(《素》《靈》節要)
台北 文光書圖公司 196頁 1992年11月
韋大文、董錫璣主編 中醫養生學概要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51頁 1993年
李慶升主編 中醫養生學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82頁 1993年5月
廖 果 自養之道
北京 華藝出版社 246頁 1993年7月
張鐵忠 飲食文化與中醫學
福建 福建科技出版社 114頁 1993年12月
陳奇猷 《呂氏春秋》校釋
上海 學林出版社 上、下冊(1892頁) 1995年10月
姚偉鈞 中華養生術
王玉德 台北 文津出版社 288頁 1996年3月
曹希亮 中國養生學
西安 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889頁 1996年7月
張岱年 中國哲學大綱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14頁 1997年4月
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高柏園 中國哲學史
台北 國立空中大學出版 728頁 1998年1月
楊 力 周易與中醫學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321頁 1999年1月
張岱年著 鄧九平編 張岱年哲學文選
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上、下冊(1442頁) 1999年10月
鄭文光 中國天文學源流
台北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308頁 2000年3月
韓‧崔升勛著、崔勛譯 《內經》病理學
北京 中醫古籍出版社 486頁 2000年8月
張正浩 中華食療學
台北 五洲出版社 439頁 2000年11月
傅貞亮等 《內經》講義
長沙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338頁 2001年
任秀玲 中醫理論範疇—《黃帝內經》建構中醫理論的基本範疇
北京 中醫古籍出版社 379頁 2001年9月
張湖德主編 《黃帝內經》養生全書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十冊(2098頁) 2001年1月
王冬珍、王讚源校注 新編《墨子》
台北 國立編譯館 上、下冊(1256頁) 2001年5月
張立文 中國哲學邏輯結構論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38頁 2002年1月
田合祿 中醫運氣學解秘—醫易寶典
山西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501頁 2002年1月
陳郁夫、王冬珍、徐文助、陳麗桂校注 新編《管子》
台北 國立編譯館 上、下冊(1728頁) 2002年2月
楊 力 《周易》與中醫運氣
台北 建宏出版社 705頁 2002年2月
陳欽銘 《黃帝內經》的養生觀
台北 元氣齋出版社 188頁 2003年2月
四、期刊論文(依出版先後列序)
吳 湘 試論《黃帝內經》的整體思維特徵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第15卷第1期 頁4-5 1993年3月
馬 勝 從《黃帝內經》談陰陽學說與養生
按摩與導引 第93卷第3期 頁36-37 1993年3月
周瑞芳 心身保養:從《黃帝內經》談起
醫古文知識 1993年第4期 頁27-29 1993年4月
趙文舉 《內經》與《周易》理論淵源淺探
吉林中醫藥 第13卷第3期 頁47-48 1993年5月
達 南、陳華西 《內經》養身防病五要淺析
陝西中醫 第14卷第5期 頁236-237 1993年5月
趙振國 易之於醫寧有二哉──簡論《周易》對《黃帝內經》的影響
醫古文知識 1993年第3期 頁1-5 1993年8月
彭 錦、顧永華 試論仲景對《內經》〝因人制宜〞思想的發展
河南中醫 第13卷第6期 頁254-255 1993年11月
周瑞芳 心身保養:從《黃帝內經》談起
醫古文知識 1993年第4期 頁27-29 1993年11月
王偉杰 淺談《內經》的預防思想
中醫函授通訊 第12卷第6期 頁4 1993年12月
程 偉 《黃帝內經》中的心身關係問題
醫學與哲學 第15卷第1期 頁37-38 1994年1月
賀 娟 《內經》中神的特性
北京中醫學院學報 第17卷第1期 頁12 1994年1月
馬 堅 對"六氣模式"的改造
成都中醫學院學報 第17卷第1期 頁9-13 1994年3月
毛喜榮 論《內經》環境養生學說
中醫藥研究 1994年第4期 頁8-9 1994年8月
楊崇華 試論《黃帝內經》對先秦諸子養生觀的取捨
中醫研究 第7第4期 頁10-11 1994年12月
胡兆淇 《內經》養生延緩衰老理論初探
中醫研究 第7第4期 頁8-9 1994年12月
閻曉天 《黃帝內經》中幾種文化心態析論
河南中醫藥學刊 第10卷第1期 頁6-8 1995年1月
于 越 《黃帝內經》有關“五神”的心理學探討
天津中醫學院學報 1995年第3期 頁1-2 1995年9月
費國斌 試論《內經》有關理論與《老子》之道
上海中醫藥雜誌 1996年8期 頁2-4 1996年8月
李祖倫 《黃帝內經》藥學思想探析
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 第19卷第4期 頁1-3 1996年12月
樸元林 《內經》巨刺與「治未病」思想
吉林中醫藥 第17卷第3期 頁46-47 1997年5月
劉見成 《黃帝內經》的形神論思想
中國文化月刊 第206期 頁30-41 1997年5月
陳福濱 陰陽五行與《黃帝內經》
哲學與文化 第24卷第10期(革新號第281期) 頁920-929轉1008-1009 1997年10月
張尚臣、陳瀟琳 養生須頤神形腎-兼論《素問‧上古天真論》的養生觀
河南中醫藥學刊 第13卷第1期 頁2-4 1998年1月
楊萬福、劉峰 《黃帝內經》中情志致淤的探討
甘肅中醫 第11卷第1期 頁1-2 1998年2月
胡鳳媛 王冰《素問注》養生思想探析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第17卷第1期 頁1-2 1998年2月
陳麗桂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所顯現的養生之理
中國學術年刊 第19期 頁161-175 1998年3月
陳 力 略論《老子》對《內經》養生理論的影響
湖南中醫學院學報 第18卷第1期 頁23-24 1998年3月
李維秀 《黃帝內經素問》「七損八益」之我見
中華醫史雜誌 第28卷第3期 頁137-140 1998年7月
吳顥昕 《內經》論地理環境對人體的影響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第14卷第5期 頁262-263 1998年9月
周 杰、段廷萍 試論《靈樞‧本神》中的神
光明中醫 第13第5期 頁2-4 1998年10月
楊志敏 淺談《內經》七情學說的學術特點
福建中醫藥 第30卷第1期 頁16-17 1999年2月
頊 祺、李秉英 論徐春甫對《黃帝內經》養生學說的發展
山西中醫 第15卷第2期 頁3-4 1999年4月
鄭國慶 吳正國 論《內經》膏梁之疾
吉林中醫藥 第19卷第3期 頁2-3 1999年5月
施觀芬 試論《周易》哲學對中醫養生學的影響
孔孟月刊 第37卷第12期 頁5-8 1999年8月
邢玉瑞 道家思想與《內經》理論架構
陝西中醫學院學報 第22卷第5期 頁3-5 1999年9月
姜 華 淺談中醫養生法
甘肅中醫學院學報 第16卷第3期 頁10-11 1999年9月
蔣應時 《內經》中年養生說辨析
山西中醫 第15卷第5期 頁46 1999年10月
周章玲、趙 紅 《內經》時間養生思想探析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第18卷第6期 頁6-7 1999年12月
馬烈光 論《內經》天人相應宇宙觀
四川中醫 第17卷第12期 頁5-7 1999年12月
曾錦坤 《黃帝內經》的養生思想
宗教哲學 第5卷第4期 頁38-61 1999年12月
朱偉常 《老子》哲學思想-中醫養生學的精髓
醫古文知識 2000年第1期 頁3-5 2000年2月
陸廣莘 講究『陰陽自和』的中醫學
醫古文知識 2000年第1期 頁12-12 2000年2月
趙益業、吳煥林、鄧鐵濤 試論心主神明
中醫藥研究 第16卷第1期 頁2-3 2000年2月
楊維傑 從《周易》看《內經》的哲學方法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中醫藥研究論叢 第3卷第1期 頁137-158 2000年3月
熊惠群 中國古代哲學對中醫學的指導作用
湖南中醫學院學報 第20卷第1期 頁29-30 2000年3月
蔣 瑞 論《內經》〝治未病〞及其與未來中醫走向的關係
光明中醫 第15卷第2期 頁9-13 2000年4月
陳倩亮 試論《內經》論“氣”的哲學基礎
中醫研究 第13卷第2期 頁2-3 2000年4月
唐 偉 《周易》“潛龍勿用”與中醫養生思想
江西中醫藥 第31卷第2期 頁50-50 2000年4月
劉燕平 試論“天年”與“稟賦”
中國醫藥學報 第15卷第2期 頁18-20 2000年4月
曾錦坤 《內經》論心身關係
哲學與文化 第27卷第6期 頁532-550轉605-606 2000年6月
陳麗桂 漢代的氣化宇宙論及其影響
陳鼓應 道家文化研究 第八輯 頁248-266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0年8月
胡永信、于亞麗 對《易經》與《內經》“治未病”的比較研究
湖南中醫雜誌 第16卷第5期 頁7-9 2000年9月
李 田 老子學說與養生思想
天津中醫學院學報 第19卷第3期 頁4-6 2000年9月
王樹彬、胡建彬 《四部醫典》與《黃帝內經》養生觀的探討
中國民族醫藥雜誌 第6卷第4期 頁31-31 2000年10月
袁書偉、馮春葉 試論《內經》的預防思想與養生
河南中醫藥學刊 第15卷第6期 頁1-3 2000年11月
王小平 “和合”是《內經》理論體系的核心思想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第24卷第6期 頁407-409 2000年11月
陳德坤 《內經》養生學淺述
四川中醫 第18卷第12期 頁13-14 2000年12月
陳 靜 《黃帝內經》養生學說淺析
黑龍江中醫藥 2000年第6期 頁5-6 2000年12月
陳德興 《黃帝內經》氣論思想內涵
哲學與文化 第28卷第1期 頁65-82+95 2001年1月
孫松輝 《黃帝內經》養神八法考釋
中醫藥學刊 第18卷第1期 頁38-39 2001年2月
梁邦翼、李玉川 《內經》養生、康復與治未病理論初探
新疆中醫藥 第19卷第1期 頁4-5 2001年3月
林怡玲 《黃帝內經素問》「形神觀」初探
中正高工學報 第1期 頁190-197 2001年4月
傅曉晴 試論老子《道德經》對《黃帝內經》養生學的影響
河北中醫藥學報 第16卷第2期 頁8-12 2001 年4月
蔡璧名 《莊子》承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新詮
(上)大陸雜誌 第102卷第4期 頁154-159 2001年4月
(下)大陸雜誌 第102卷第5期 頁193-221 2001年5月
侯南隆 《黃帝內經》與悲傷諮商
諮商與輔導 第188期 頁14-20 2001年8月
五、學位論文(依出版先後列序)
陳明恩 氣化宇宙論主體架構的形成及其開展
台北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62頁 1995年6月 李正治指導
蔡璧名 身體與自然—以《黃帝內經素問》為中心論古代思想傳統中的身體觀台北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379頁 1996年6月 林麗真指導
裘 正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的探討
台北 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9頁 1996年6月 曾春 海指導
王敏弘 《黃帝內經》有關神的研究
台中 中國醫藥學院中國醫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28頁 1996年7月 黃維三指導
葉美玲 論《黃帝內經》中陰陽五行之運用
台中 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78頁 1997年 任育才指導
楊仕哲 《內經》運氣學說之天文曆法初探
台中 中國醫藥學院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3頁 1998年6月 黃維三指導
林哲民 《黃帝內經》氣論身體觀之研究
台北 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30頁 1999年6月 陳福濱指導
陳德興 《黃帝內經》氣論思想之研究——兼論精、氣、神概念的關係
台北 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9頁 2000年6月 陳福濱指導
黃國財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學研究
台北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 195頁 2000年6月 熊琬指導
王 璟 黃老思想治身治國一體之理論研究-以《淮南子》為中心
台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47頁 2001年6月 陳麗桂指導
陳韻雯 《黃帝內經》系統思維與辯證醫道
台中 東海大學哲學所碩士論文 96頁 2002年6月 陳榮波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