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方建中
David,Fang
論文名稱: 台灣國家認同爭議之研究
指導教授: 陳延輝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3
中文關鍵詞: 國家認同台灣民族主義族群衝突民主轉型國族路徑多元文化自由主義中程協定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17下載:23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國家認同會不會成為政治危機,與政治體的現狀有很大的關係,對一個疆域明確、主權完整、歷史文化歸屬有相當共識的政治體而言,國家認同是一個爭議不大的問題。但對一個族群並立、文化歸屬歧異、領土主權範圍不清處的政治體而言,國家認同就會成為極具爆炸性的問題。
    台灣國家認同在民主化過程,成為台灣爭議問題,一方面是政治人物的推動,如李登輝前總統提出兩國論,陳水扁提一邊一國,另一方面是因人民經過民主化過程,已逐漸形成一政治共同體。
    在上述過程,一方面衝擊台灣人民中認同中國者,另一方面的,則衝擊中國大陸一個中國政策,在台灣認同漸成為台灣主流時,台灣必須對上述衝加以化解。
    化解之道可能必須從內部的相互尊重,如以多元文化包涵彼此的差異,也應對中共多加研究,以謀應對之道。
    本研究之建議有,研究制度化化解族群衝突,社會科學科際整合研究國家認同,加強外省族群國家認同的研究。

    提要
    國家政治的發展過程所面臨的問題中,「國家認同」、「正當性」、「政治參與」、「深入化」及「分配」等問題,為大部分國家政治發展之必經挑戰。上述問題以「國家認同」為最根本問題,被列為「危險序列」(crises and sequence)之特殊地位,意思是說「國家認同」是一個共同體比較深層的結構性問題,若此一問題未能獲得一定的共識,國家將紛爭不斷而影響國家其他層面的運作。
    台灣的國家認同爭問題,過去國民黨執政時代以「一個中國」為唯一的國家認同政策,而且以政治力量壓制人民對此問題的質疑與討論。過去國民黨將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政治共同體,虛構包含中國大陸,以「同一理論」(中華民國等於中國)與中國大陸爭取政治正統。但是隨著自由、民主化的潮流,在野勢力對國家認同的質疑,再加上中共在國際的否定台灣是一個國家,甚至以各種手段,使台灣無法以國家地位在國際生存,都使國民黨逐漸悟解到上述「同一理論」的不切實際,而轉變主張「核心理論」(中華民國有效統治管轄區域僅台灣地區)。
    經由歷年的民調資料顯示,台灣人民認為台灣是一個國家的比例逐年提高,這可能是一方面是「想像共同體」力量的助力,當人民生活於一政治共同體,久之將產生對此共同體的認同。影響台灣人民生活的是台灣的一切,不管是政治、社會、文化等等;而中國大陸雖然對台灣有部分的影響,但是台灣人民的權利、義務卻完全由中華民國政府所統治,而與中國大陸無關。另一方面,台灣人民之所以認同台灣,部分學者認為與中共的壓制有關,讓台灣人民產生「同仇敵慨」,增強對台灣的認同。
    台灣國家認同的轉變,也產生許多的爭議,如不同認同者的爭議,台灣認同者與中國認同者的是最激烈。另外台灣的自由、民主化,原本應是台灣在政治上召喚「公民的思辯行動」的開始,國家應展開追求民主的鞏固與深化,但是卻以國族、民粹、省籍身份為政治主軸,妨礙民主的前進。上述現像稱之為「國族路逕民主化」,意即以給定的、賦予的自然的省籍或國族來召喚人民(主體),而不是批判性、反思性的公民,在此國族路徑民族化過程,其集體心理就如同卡爾、史密特所說的:政治也者,是敵對人群永恆鬥爭。另一方面,國家認同台灣化,也導致中共對台灣的敵視,尤其是近十餘年,台灣主政者的國家認同路線,已與「一個中國」的方向越來越遠。
    面對台灣國家認同的轉變,台灣必須做底下的努力:宜朝向朝向文化多元主義;以自由主義為基底的國家認同;台灣海峽兩岸建立互信互動新模式。

    台灣國家認同之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20 第三節、 相關文獻分析··········································2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概念界定···········································39 第二章 台灣國家認同論述之理論類型 第一節、 民族主義國家認同論述········································51 第二節、 自由主義國家認同論述···································69 第三節、 後現代國家認同論述····························75 第三章 台灣國家認同現況之剖析 第一節、 台灣國家認同呈現之態樣·····································83 第二節、 台灣民族主義之興起·································90 第三節、 政府國家認同政策之轉變·····································99 第四節、 自由民主化與台灣國家認同的相關性···············114 第五節、 影響台灣國家認同之外在因子··························121 第四章 台灣國家認同之爭議 第一節、 國家認同與族群衝突·······················145 第二節、 自由民主化與國家認同之弔詭············155 第三節、 引起台灣海峽之緊張對峙·····················162 第五章 化解台灣國家認同爭議 第一節、 朝向文化多元主義·············································169 第二節、 以自由主義為基底的國家認同···························178 第三節、 台灣海峽兩岸建立互信互動新模式···················185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心得·····················································196 第二節、 研究建議··············································211 中文參考書目·······················································214 外文參考書目········································228 圖表目次 (一) 圖目次 【圖1-1】論文研究架構圖······················································23 【圖2-1】中華民族認同論述之內涵······································55 【圖2-2】台灣民族認同論述之內涵·····································61 (二) 表目次 【表3-1】台灣民眾關於國家同胞及國家領土的認知·······84 【表3-2】台灣民眾國家認同的類型·····································8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93 (台灣問題與中國統一白皮書)
    中共中央台辦
    1999 (台灣問題參考口徑),載於《台灣工作通訊》,1306期。
    包宗和
    1992 (現階段一個中國的詮釋),發表於國家建設文教基金會主
    辦「一個中國政策學術研討會」。11月12.13 日。
    王振寰、錢永祥
    1995 (邁向新國家?民粹威權主義的形成與民主問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0期。頁24 。
    王家英、孫同文
    1996 (國族認同的解體與重構-台灣當前的主體經驗),《政治科學論叢》,7期。頁321-54 。
    王曉波
    1995 (台灣本土運動的異化:評陳昭瑛 (論台灣的本土化研究) ),《海峽評論》,53期。
    丘亞飛
    1993 (國族意構情結的「返祖性」(atavism) 及其認知構陷),《島嶼邊緣》,8期。頁68-79 。
    台灣人
    1993 (假台灣人:台灣的第五大族群) ,《島嶼邊緣》,8期。頁35-46。
    石元康
    1995 (社群與個體:社群主義與自由主義的論辯) ,《當代》,
    114期。頁94-104。
    林媽利
    1996 (從組織抗原論推論閔南人及客家人的來源) ,
    《共和國》,19期。頁10-16。
    林濁水
    1999 (從脫華,到華人世界的,到華人世界的〞政治秩序),發表於一國良制研討會」。
    江宜華
    1996 (麥可.瓦瑟論多元族群社會的國家認同),發表於中研院社科所主辦 「多元主義學術研討會」。5 月30.31 日。
    1997a (族群正義與國家認同),發表於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主辦「族群正義與人權保障學術研討會」。2 月26 日 。
    1997b (自由民主體制下的國家認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5期。頁83-121。
    1997c (自由主義哲學傳統之回顧),發表於政治大學政治系主辦「政治學研究方法學術研討會」。 5 月 31 日 。
    1997d (社會主義的國家認同觀) ,《政治科學論叢》,8期。頁85-110。
    1998 (當前台灣國家認同論述之反省),發表於中國政治學會八
    十七年度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1月 24 日 。
    2000 《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楊智文化事
    業有限公司。
    朱浤源
    1988 (從民族到國家-論Nation意義的蛻變) ,《中山社會科學譯粹》,3 卷 1期 。頁 118-32 。
    1994 (民國以來華人國家觀念的演化),收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編,《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朱雲珍
    1997 《台灣民族主義:起源與內涵之分析》,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李登輝
    1999 《台灣的主張》,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李 喬
    1993 (台灣 (國家) 的認同結構),收入李鴻禧等著,《國家認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
    1994 (「台灣民族主義」的幾個問題),收入施正鋒編,《台灣民族主義》,台北:前衛。
    邵宗海等編
    1995 《族群問題飽族群關係》,台北:幼獅 。
    周陽山
    1992 (台灣與大陸:識形態的新座標),《中國論壇》,33卷1期。頁72-86 。
    吳乃德
    1992 (國家認同和政黨支持:台灣政黨競爭的社會基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4 期 。頁33-61。
    1993 (省籍意識、政治支持和國家認同-台灣族群政治理論的初探),收入張茂桂等著,《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
    1996a (自由主義和族群認同:搜尋台灣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
    Anderson, Benedict
    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2nd ed. London: Verso.
    Arblaster, Anthony
    1984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Western Liberalis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Berlin, Isaiah
    1981 "Nationalism: Past Neglect and Present Power, " in Against the Current: 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Idea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 ,Erikson
    1968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ew york:nnorton "
    Friedman, Jeffrey
    1994 "The Politics of Communitarianism, " Critical Review 8: 297-340.
    Gellner, Ernest
    1983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Gray, John
    1986 Liberalism. Milton Keynes: Open Press.
    Habermas, Jűrgen
    1992 "Citizenship and National Identity: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Future of Europe," Praxis International 12: 1-19.
    Hampson, Norman 著,李豐斌(譯)
    1984 《啟蒙運動》,台北:聯經。
    Havelock, Eric A.
    1957 The Liberal Temper in Greek Politic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