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代老學研究的基本狀況,人們根據時代的需要和各自的思想去闡釋《老子》,於是儒學、玄學、道教、佛教等各種思想便走進了老學的理論中。從各時代老學研究的內容來看:戰國時期的道家可大別為「老莊」與「黃老」兩個派別;漢初盛行黃老思想,之後漢武帝雖獨尊儒術,但自東漢後期,老學又開始復興,碩學大儒「以義理解經」;魏晉玄學以何晏、王弼的「貴無派」為主流,何、王二人以論注《老子》來建立自己的玄學理論體系,又魏晉之世佛老並行,僧人們擅長以佛解老;南北朝時佛、道相爭,儒、道、佛三教互補;唐代興道學、玄學,亦是處於由三教互補走向三教合流的時代,且三教均強調「心」的作用;三教合流的發展,到了明末而臻極致,但仍以儒學為宗;明清之際從宋學轉為漢學,即從談心論性轉變為博引實證和經世致用,清代考據性的著作以劄記為主,樸實無華被稱為「樸學」。
有關《老子》之專著書錄,自劉歆《七略》到各代之《藝文志》、《經籍志》等均有著錄,又其他多種藏書書目與讀書志亦代有輯錄。近人王有三著《老子考》,所收老子註疏書達二百餘種,而嚴靈峰著《中外老子著述目錄》、《老列莊子三子知見書目》及《周秦漢魏諸子知見書目》等則已收一千六百餘種之多。本論文將歷代之老學相關著作,按其著作形式加以分類考查。對於較為重要的著作,略附學者之考證於其後,但對於有爭議性的議題,只就目前學界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未遽下定論。因考查一書之存佚本非易事,礙於時限與人力,本論文僅就一適當的範圍加以考查研究,許多地方通志之著錄只好闕而不論。本論文僅蒐集官方史志及私家書目所著錄之老學相關著作,但若其書顯為道教養生、神話或方術而作,則不在本論文搜羅之範圍內。本論文按形式將著作大分為正文、傳注、音義、通論、專論、劄記、傳記、考證、校勘、評註、類釋、讚頌、目錄、文粹、輯佚等十五類。
本論文在第一章先探討老子其人與其書,接著再分章探討並考查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附隋)、唐代(附五代)、宋元明、清代之老子學研究概況。最後結論時我們可以看出魏晉之世盛行玄學,其傳注、論說之盛僅次於宋、元時期。唐代尊崇老學,刊立《道德經》經幢、經碑之風盛行,因此正文類之著作以此時最盛。宋、元時期,學者注重義理思辨,因此傳注類之著作以此時最盛。明代興評點之學,故而評註之作以明代最盛。清代盛行考據,注疏、論說之作明顯銳減,但音義、劄記、考證、校勘等性質之著作,卻都是最盛之時。我們亦可看出注疏、論說之作所佔之比例自明代開始下降,到清代銳減,明代評註類抬頭,清代劄記類盛行,此現象亦可佐證,明、清兩代在老學研究上已不在老子思想的闡釋上著力。
1.《老子新考述略》(楊家駱編《諸子集成》第一集,第二冊),楊家駱撰,臺北:世界書局,1956年。
2.《老子考》,王有三撰,臺北:東昇出版社,1981年。
3.《古史辨》,顧頡剛等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本。
4.《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陳鼓應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修訂版。
5.《老子研讀須知》,嚴靈峰撰,臺北:正中書局,1996年。
6.《老子考述》,周次吉撰,臺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
7.《老子校詁》,蔣錫昌撰,臺北:東昇出版社,1980年。
8.《老子校詁》,馬敘倫撰,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9.《老子研究》,許抗生撰,臺北:水牛出版社,1992年。
10.《老莊研究》,胡楚生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
11.《老子新校》,鄭良樹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
12.《老子達解》,嚴靈峰撰,臺北:華正書局,1982年。
13.《老子通》,古棣、周英撰,高雄:麗文文化公司,1995年。
14.《莊老通辨》,錢穆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15.《道藏分類解題》,朱越利撰,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年。
16.《帛書老子校注析》,黃釗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17.《帛書〈老子〉校劉師培〈老子斠補〉疏證》,葉程義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18.《楚簡〈老子〉柬釋》,魏啟鵬撰,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
19.《老子想爾注校牋》,饒宗頤撰,香港:著者,1956年。
20.《新譯老子想爾注》,顧寶田、張忠利撰,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
21.《老子宋注叢殘》,嚴靈峰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
22.《道書輯校十種》,蒙文通撰,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
23.《阮籍集校注》,陳伯君撰,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24.《中國老學史》,熊鐵基等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
25.《老子思想體系探索》,魏元珪撰,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
26.《二十世紀中國老學》,熊鐵基等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27.《兩漢魏晉哲學史》,曾春海撰,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
28.《兩漢魏晉之道家思想》,陶建國撰,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29.《道家哲學系統探微》,黃公偉撰,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1年。
30.《先秦道家思想研究》,張成秋撰,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
31.《新編中國哲學史》,勞思光撰,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
32.《新譯韓非子》,本師傅武光先生、賴炎元撰,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
33.《韓非子釋譯》,張覺撰,臺北:臺灣古籍出版公司,2002年再版。
34.《韓非之著述及思想》,鄭良樹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
35.《新譯淮南子》,熊禮匯撰,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
36.《中國道教大辭典》,張檉總策劃,閔智亭、李養正主編,臺中:東久企業有限公司,1996年。
37.《道經總論》,朱越利撰,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38.《中國道教史》,任繼愈主編,臺北:桂冠圖書,1991年。
39.《中國道教史》,劉精誠撰,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40.《周秦兩漢早期道教》,蕭登福撰,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41.《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湯一介撰,臺北:東大圖書,1988年。
42.《崇文總目》,(宋)王堯臣撰,(清)錢東垣輯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43.《遂初堂書目》,(宋)尤袤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44.《郡齋讀書志》,(宋)晃公武撰,臺北:廣文書局,1968年。
45.《直齋書錄解題》,(宋)陳振孫撰,臺北:廣文書局,1968年。
46.《周秦漢魏諸子知見書目》第一冊,嚴靈峰撰,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47.《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嚴靈峰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老子道德經古本集註》,(宋)范應元撰。
(《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蒐輯范應元《老子道德經古本集註》等明代以前《老子》孤本遺篇140種,都在本論文參閱之列,於此不予詳載。)
48.《無求備齋老子集成續編》,嚴靈峰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無求備齋老子集成續編》所蒐輯之清代《老子》相關著述71種,都在本論文參閱之列,於此不予詳載。)
49.《新校本二十五史》,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
《史記》,(漢)司馬遷撰。
《漢書》,(漢)班固撰。
《隋書》,(唐)魏徵等撰。
《舊唐書》,(後晉)劉等撰。
《唐書》,(宋)歐陽修等撰。
《宋史》,(元)脫脫等撰。
《明史》,(清)張廷玉等撰。
50.《中國學術名著》第六輯,《中國目錄學名著》第三集,楊家駱編,臺北:世界書局,1963年。
第一冊
《漢書藝文志》,(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
《漢書藝文志拾補》,(清)姚振宗撰。
《隋書經籍志》,(唐)長孫無忌等撰。
《隋書經籍志補》,(清)張鵬一撰。
第二冊
《唐書經籍藝文合志》,(後晉)劉、(宋)歐陽修撰,(清)沈炳震合編。
《續唐書經籍志》,(清)陳鱣撰。
《補五代史藝文志》,(清)顧櫰三撰。
第三冊
《宋史藝文志》,(元)脫脫等撰。
《宋史藝文志補》,(清)黃虞稷、倪燦撰,(清)盧文弨訂正。
《四庫闕書目》,(宋)紹興中官撰,(清)徐松輯。
第四冊
《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宋)紹興中改定,(清)葉德輝考證。
《中興館閣書目》,(宋)陳騤等撰,趙士煒輯。
《中興館閣續書目》,(宋)張攀等撰,趙士煒輯。
《宋國史藝文志》,(宋)官修,趙士煒輯。
第五冊
《西夏藝文志》,(清)王仁俊撰。
《千頃堂書目》(遼代部分),(清)黃虞稷撰。
《遼史拾遺補經籍志》,(清)厲鶚撰。
《遼史拾遺補補經籍志》,(清)楊復吉撰。
《補遼金元藝文志》(遼代部分),(清)倪燦、盧文弨撰。
《補三史藝文志》(遼代部分),(清)金門詔撰。
《補元史藝文志》(遼代部分),(清)錢大昕撰。
《欽定續父獻通考經籍考》(遼代部分),(清)乾隆間官修。
《遼藝文志》,(清)繆荃孫撰。
《遼史藝文志補證》,(清)王仁俊撰。
《補遼史藝文志》,(清)黃任恆撰。
《千頃堂書目》(金代部分),(清)黃虞稷撰。
《補遼金元藝文志》(金代部分),(清)倪燦、盧文弨撰。
《補三史藝文志》(金代部分),(清)金門詔撰。
《欽定續文獻通考經籍考》(金代部分),(清)乾隆間官撰。
《補元史藝文志》(金代部分),(清)錢大昕撰。
《金史藝文志補錄》,(清)龔顯曾撰。
《金史藝文略》,孫德謙撰。
第六冊
《千頃堂書目》(元代部分),(清)黃虞稷撰。
《補遼金元藝文志》(元代部分),(清)倪燦、盧文弨撰。
《補三史藝文志》(元代部分),(清)金門詔撰。
《欽定續文獻通考經籍考》(元代部分),(清)乾隆間官修。
《補元史藝文志》,(清)錢大昕撰。
《元史藝文志補》,(清)張錦雲撰。
第七冊
《明史藝文志》,(清)黃虞稷原編,(清)王鴻緒、張廷玉等刪定。
《明書經籍志》,(清)傅維鱗編。
第八冊
《續文獻通考經籍考》,(明)王圻撰。
《欽定續文獻通考經籍考》,(清)乾隆間官修。
第九冊
《國史經籍志》,(明)焦竑編。
第十冊
《國史經籍志補》,(清)宋定國、謝星纏編。
51.《二十五史補編》,二十五史刊行委員會編,臺北:開明書店,1959年。
《漢藝文志考證》,(宋)王應麟撰。
《漢書藝文志拾補》,(清)姚振宗撰。
《漢書藝文志條理》,(清)姚振宗撰。
《漢書藝文志舉例》,孫德謙撰。
《補續漢書藝文志》,(清)錢大昭撰。
《補後漢書藝文志》,(清)侯康撰。
《補後漢書藝文志》,(清)顧櫰三撰。
《後漢藝文志》,(清)姚振宗撰。
《補後漢書藝文志并考》,(清)曾樸撰。
《補三國藝文志》,(清)侯康撰。
《三國藝文志》,(清)姚振宗撰。
《補晉書藝文志》,(清)丁國鈞撰。
《補晉書藝文志》,(清)文廷式撰。
《補晉書藝文志》,(清)秦榮光撰。
《補晉書經籍志》,(清)吳士鑑撰。
《補晉書藝文志》,(清)黃逢元撰。
《補宋書藝文志》,聶崇岐撰。
《補南齊書藝文志》,陳述撰。
《隋書經籍志補》,(清)張鵬一撰。
《隋書經籍志考證》,(清)章宗源撰。
《隋書經籍志考證》,(清)姚振宗撰。
《補南北史藝文志》,(清)徐崇撰。
《補五代史藝文志》,(清)顧櫰三撰。
《宋史藝文志補》,(清)倪燦撰、盧文弨校正。
《西夏藝文志》,(清)王仁俊撰。
《遼藝文志》,(清)繆荃孫撰。
《遼史藝文志補證》,(清)王仁俊撰。
《補遼史藝文志》,(清)黃任恆撰。
《補元史藝文志》,(清)錢大昕撰。
《補遼金元藝文志》,(清)倪燦撰、盧文弨校正。
《補三史藝文志》,(清)金門詔撰。
52.《道藏輯要》,(清)賀龍驤校勘,(清)彭文勤等纂輯,臺北:考正出版社,1971年。
《欽定四庫全書道家類簡明目錄》,(清)賀龍驤抄。
《欽定四庫提要道家總目》,(清)賀龍驤抄。
《欽定四庫提要道家類存目總目》,(清)賀龍驤抄。
《欽定道藏全書總目》,(清)賀龍驤抄。
《漢魏叢書道家書目》,(清)賀龍驤抄。
《古今逸史四十種道家書目》,(清)賀龍驤抄。
《汲古閣珍藏秘本道家書目》,(清)毛扆撰,(清)賀龍驤抄。
《郡齋讀書志道家書目》,(宋)晁公武撰,(清)賀龍驤抄。
《直齋書錄解題道家書目》,(宋)陳振孫撰,(清)賀龍驤抄。
《歷朝名選道書目錄》,(清)賀龍驤抄。
《國朝坊刻道書目錄》,(清)賀龍驤輯。
《通志道家書目》,(宋)鄭樵撰,(清)賀龍驤抄。
《文獻通考道家書目》,(元)馬端臨撰,(清)賀龍驤抄。
《欽定續文獻通考道家書目》,(清)賀龍驤抄。
《皇朝文獻通考道家書目》,(清)賀龍驤抄。
53.《正統道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再版。
《道德經廣聖義》,(唐)杜光庭撰。
《道德經纂微》,(宋)陳景元撰。
《道德真經取善集》,(宋)李霖撰。
《道德真經集註》,(宋)彭耜撰。
《道德真經集解》,(宋)趙秉文撰。
《道德真經集解》,(宋)董思靖撰。
《道德真經衍義手鈔》,(宋)王守正撰。
《道德真經集義》,(元)劉惟永撰。
《道德真經集義》,(明)危大有撰。
《老子翼》,(明)焦竑撰。
《混元聖紀》,(宋)謝守灝撰。
54.《清史稿》,趙爾巽等撰,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55.《清史》,清史編纂委員會撰,國防研究院,1961年。
56.《經典釋文》,(南朝)陸德明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57.《經典釋文序錄疏證》,吳承仕撰,臺北:崧高書社,1985年。
58.《道藏目錄詳註》(《正統道藏》總目錄),(明)白雲霽撰,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再版。
59.《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清)永瑢等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60.《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清)胡玉縉撰,臺北:木鐸出版社,1981年。
61.《四庫未收書目提要》,(清)阮元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62.《四庫書目續編》,孫耀卿撰,臺北:世界書局,1961年。
63.《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64.《古今圖書集成‧經籍典》,(清)陳夢雷編,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
65.《日本國見在書目》,藤原佐世撰,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年。
66.《道德經名注選輯》,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67.《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國立中央圖書館編,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1957-1958年。
68.《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圖書總目》,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編,東京:中山書社,1953-1954年。
69.《世善堂藏書目錄》,(明)陳第撰,臺北:廣文書局,1969年。
70.《千頃堂書目》,(清)黃虞稷撰,臺北:廣文書局,1967年。
71.《傳是樓書目》,(清)徐乾學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72.《奕慶藏書樓書目》,(清)祁理孫撰,臺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
73.《天一閣書目》,(明)范欽藏,(清)范邦甸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74.《續彙刻書目》,(清)羅振玉撰,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
75.《八千卷樓書目》,丁仁撰,臺北:廣文書局,1970年。
76.《崇雅堂書錄》,甘鵬雲撰,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
77.《販書偶記》,孫殿起撰,上海:上海書店,1992年。
78.《越縵堂讀書記》,(清)李慈銘,臺北:世界書局,1961年。
79.《鄭堂讀書記》,(清)周中孚撰,臺北:世界書局,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