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姚乃慈
論文名稱: 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策略在國中生活科技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
指導教授: 楊紹裘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9
中文關鍵詞: 問題導向學習問題解決能力問題解決態度學習成效科技教育
英文關鍵詞: problem-based learning, abilities for solving problems, viewpoints of solving problems, learning effect, technology educ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0下載:3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以真實世界的問題作為學習核心,運用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策略於國中生活科技課程教學中,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經由和同儕互動建構知識,提昇問題解決能力並學習與人和諧相處。
    首先以文獻分析方式來探討問題導向學習內涵、科技教育內涵,以及問題導向教學模式,再應用此模式設計三種主題之問題導向學習教學活動,針對國中一年級學生進行實驗教學。本研究從教師的教學紀錄、學生的學習檔案、各量表之前後測分數等相關文件資料中,獲致一些有用數據,分別進行質性與量化資料統計分析。透過學習成效之分析,歸納出國中生活科技實施問題導向教學之優缺點,提供生活科技教師教學之參考。
    研究獲得成果為:實施問題導向教學可以讓學生覺得學習更有趣,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蒐集資料的能力;並在分工合作中學習溝通表達的技能,以及尊重他人與負責的態度,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且透過資訊的分享使學生知識的學習更寬廣,同時也讓學生問題解決的態度越趨正向,提昇問題解決的能力。本研究也發現:教學過程需要有更多指導員參與,以協助學生討論內容更深入,控制討論秩序;對於參與程度極低的學生,容易形成更大的知識落差…等尚待改進之事項。最後,研究中提出實施問題導向學習教學與後續研究之建議,作為生活科技教師之參考。

    Abstract
    This study uses real-world problems as the learning core and draws the teaching strategy that is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into Living Technology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PBL strategy may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Students can increase their abilities for solving problems by interacting with other peers to construct their knowledge, and learn how to get along with others.
    The first step in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to explore the content of PBL, the content of technological education, and the PBL models. With adapting this PBL model, the researcher designed three issues for PBL activities and conducted teaching experiments on the seventh graders. Some effective data were obtained through the related documental materials, as the instructor’s teaching journals, the students’ learning portfolio and the assessing forms for the scores of pre-test and post-test ect. The second step was that the researcher analyzed these materials and summed up the advantages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PBL, incorporated in Living Technology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from the analysis. All these conclusions can offer some referential information for Living Technology teacher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PBL had the students get more interesting in learning, and fostered the students’ capabilities of self-learning and collecting information. In cooperation with other students in the group, they learned about the skills of communication and expression, and the attitude of respecting other people and taking responsibilities. They also understood the importance of teamwork for learning, so they have gotten much wider knowledge and more positive viewpoints of solving problems by sharing information from one another. Therefore they promoted a lot of abilities for solving problems. Conversely, the study also showed that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PBL needs more tutors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more deeply and keep order for discussion. In addition, some students who have weak inclination to participating in PBL activities may cause their falling head of knowledge. Finally, this study submits a couple of suggestions for the PBL practice and for the following-up research, that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materials by Living Technology teachers.

    目 錄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六節 重要名詞釋義…………………………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我國與英國的科技教育內涵………… 13 第二節 問題導向學習的內涵………………… 21 第三節 問題導向學習的理論基礎…………… 36 第四節 問題導向學習的教學模式…………… 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3第一節 研究架構……………………………… 53 第二節 研究設計……………………………… 5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7 第四節 實驗教材設計與教學實施流程……… 61 第五節 實施程序……………………………… 66 第六節 資料處理………………………………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1 第一節 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策略對學生知識性 學習成效之影響……………………… 71 第二節 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策略對學生自我學 習及合作學習之影響………………… 90 第三節 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策略對學生問題解 決能力之影響………………………… 106 第四節 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策略對學生問題解 決態度之影響………………………… 109 第五節 學生對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策略之學習 反應…………………………………… 110 第六節 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策略之優缺點…… 11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3 第一節 結論…………………………………… 123 第二節 建議…………………………………… 129 參考文獻…………………………………………… 133 附錄一 國中學生問題解決態度量表…………… 139 附錄二 國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測驗…………… 142 附錄三 生活科技課程教學反應量表…………… 146 附錄四 問題導向學習教學活動【學生手冊】… 148 附錄五 導向學習教學活動【教師手冊】……… 164 附錄六 教師活動紀錄表………………………… 177 附錄七 教學活動攝影紀錄……………………… 180 附錄八 學生學習檔案…………………………… 181 表目錄 表2-1 專題導向學習與問題導向學習比較表…… 33 表2-2 問題導向學習之學習評量方式…………… 46 表3-1 教學進度表………………………………… 65 表4-1 課本內容-運輸科技(自行車單元)…… 72 表4-2 學生自行探討內容-第一單元 「鐵馬生病I&II」………………………… 73 表4-3 課本內容-營建科技(室內設計單元)… 75 表4-4 學生自行探討內容(1)-第二單元 「House變Home I&II」………………… 76 表4-5 學生自行探討內容(2)-第二單元 「House變Home I&II」………………… 77 表4-6 學生自行探討內容(3)-第二單元 「House變Home I&II」………………… 78 表4-7 課本內容(1)-能源科技(能源與污染)80 表4-8 課本內容(2)-能源科技(能源與污染)81 表4-9 學生自行探討內容(1)-第三單元 「Why.Why.Why I&II」……………………82 表4-10 學生自行探討內容(2)-第三單元 「Why.Why.Why I&II」……………………83 表4-11 學生自行探討內容(3)-第三單元 「Why.Why.Why I&II」……………………84 表4-12 資料來源分析表……………………………86 表4-13 評量表內容-「合作學習」部分…………91 表4-14 合作協助評量之正面意見統計表…………96 表4-15 責任分工評量之正面意見統計表………… 98 表4-16 評量表內容-「自我學習」部分………… 100 表4-17 主動參與評量之正面意見統計表………… 103 表4-18 學習反省評量之正面意見統計表………… 104 表4-19 問題解決能力總測驗t-test分析表……… 106 表4-20 問題解決能力施測結果一覽表…………… 108 表4-21 問題解決態度t-test分析表……………… 109 表4-22 教學反應量表教師教學策略方面平均分數 110 表4-23 教學反應量表課程安排方面平均分數…… 111 表4-24 教學反應量表個人感受方面平均分數…… 112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8 圖2-1 教學方法與參與性對知識發展的影響…… 23 圖2-2 問題導向學習的教學設計模式…………… 41 圖2-3 問題導向學習設計和實施課程單元流程圖 42 圖2-4 問題導向學習學習活動及成果示意圖…… 45 圖3-1 研究架構…………………………………… 54 圖3-2 問題導向學習教學活動設計模式與流程… 64 圖4-1 合作協助評量正面意見之人數百分比…… 96 圖4-2 責任分工評量正面意見之人數百分比…… 98 圖4-3 主動參與評量正面意見之人數百分比…… 103 圖4-4 學習反省評量正面意見之人數百分比…… 105 附圖7-1 教學活動攝影(一)…………………… 180 附圖7-2 教學活動攝影(二)…………………… 180 附圖7-3 教學活動攝影(三)…………………… 1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方吉正(民87)。情境學習理論之主要觀點剖析。教育資料文摘,
    第42卷第4期 ,頁158-192。
    方崇雄(民87)。科技問題解決導向的科技教育模式初探。生活科技教育,第31卷10期,頁9-14。
    方崇雄(民88)。國民中學問題解決導向生活科技課程學習歷程模式之建構與驗證研究。台北:中華民國工業科技教育學會。
    王千倖(民88)。「合作學習」和「問題導向學習」-培養教師及
    學生的科學創造力。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8期,頁31-39。
    呂生源(民87)。教育改革的策略批判評台北縣的開放教育政策。
    中等教育,第49卷5期,頁49-59。
    李隆盛(民86)。科技與職業教育的方向。台北:師大書苑。
    李隆盛(民87)。科技與職業教育的前景。台北:師大書苑。
    李隆盛(民89)。科技與人力教育的進展。台北:師大書苑。
    邱淑宜(民92)。台北市施行「開放教育」之國民小學校園空間之研究-以大安區新生、龍安國小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邱貴發(民85)。情境學習理念與電腦輔助學習-學習社群理念探討。台北:師大書苑。
    吳玉明(民91)。談建構式教學策略及教學省思。國教之友,第
    53卷3期,頁53-56。
    吳世清、魏嚴芳(民90)。創造思考教學在國中生活科技課程上
    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第34卷6期,頁24-29。
    吳清山、林天佑(民85)。合作學習。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3期,頁75。
    吳清山(民91)。問題導向學習。教育研究月刊, 第97期,頁
    120。
    林淑慧(民92)。問題本位學習法在遠距教學環境的應用-理論探討與實例說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74期,頁50-54。
    林麗娟(民91)。「問題導向學習」在網路學習資源式學習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第60期,頁42-53。
    林麗娟(民92)。問題導向融入學生專題探討之評析。資訊與教育雜誌,第94期,頁108-114。
    林繼昌(民88)。問題導向學教學之小班老師的角色和責任。醫學教育,第3卷第1期,頁88-90。
    周鳳文(民91)。以專題導向的教學來提昇國小學童基本能力的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榮昭(民90)。PBL教學策略。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61期,頁10-12。
    計惠卿、張杏妃(民90)。全方位的學習策略-問題導向學習的教學設計模式。教學科技與媒體,第55期,頁58-71。
    高頌洲(民91)。問題導向學習(PBL)導入生活科技教學活動之初探。生活科技教育,第35卷第8期,頁12-19。
    徐光台(民85)。皮亞傑對孔恩(結構)之影響。皮亞傑對維高
    斯基的對話研討會。台北市立師範學院主辦,頁61-104。
    郭伯銓(民90)。應用全球資訊網培養國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之實驗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民92)。自然與科技學習領域綱要。台北市:教育部。民92年7月30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fields/2003/natureScience-source.php
    張志豪(民89)。高中生活科技課程創造思考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永宗(民91)。台灣與英國中小學階段國定科技教育課程之比
    較(上)。生活科技教育,第35卷第11期,頁2-8。
    張永宗(民91)。台灣與英國中小學階段國定科技教育課程之比
    較(下)。生活科技教育,第35卷第12期,頁17-24。
    張杏妃(民90)。國小生態之問題導向學習行動研究。淡江大學
    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民8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
    東華書局。
    黃明信(民91)。國小網路專題式教學模式之設計。淡江大學教
    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琪(民88)。國小高年級學童實施問題解決教學之實驗研究-以家庭垃圾清理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榮宗(民90)。建構主義知識論對生活科技教學之啟示。生活
    科技教育,第34卷第1期,頁2-8。
    詹志禹(民91)。建構論:理論基礎與教育應用。台北;正中圖書。
    詹秀美、吳武典(民80)。問題解決測驗。台北:心理出版社。
    劉秀琴(民90)。以情境學習觀點探討農校教學取向。技術及職
    業教育雙月刊,第66期,頁55-31。
    蔡進雄(民88)。開放教育、開放學校、開放參與與學校建築。菁莪,第10卷4期,頁44-48。
    謝謹如(民91)。「屋裡青山跳出來」-談情境學習。教育研究,
    第10期,頁189-198。
    蕭梨梨(民90)。國民中學教師應用問題導向學習教學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秀恬(民90)。國中科技教育實施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炎順(民88)。英國科技能力標準與課程對我國中小學九年一
    貫「科技」課程的啟示。進修學刊,第5期,頁160-171。
    魏炎順(民90)。設計與製作創造思考問題解決教學模式探討。
    生活科技教育,第34卷6期,頁8-18。

    二、英文部份
    Achilles, C. M., & Hoover, S. P. (1996). Transforming
    administrative praxis:The potenti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as a school-improvement vehicle for middle and high
    school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97
    471)
    Barbara J. Duch(2001). Models for problem-based instruction in
    undergraduate courses . Stylus Publishing, LLC.
    Barbara J. Duch(2001).Writing problems for deeper understanding..
    Stylus Publishing, LLC.
    Barrows, H. S.(1998).The essential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62(9),630-633.
    Biggs, J.(2000). Teaching for quality lwarning at university.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18(2), 32-42.
    Design and technology(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for England ) .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Retrieved August 29, 2002,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nc.uk.net
    Gwen Solomon (2003).Project-Based Learning : a Primer
    Technology & Learning,20-30
    Lave, J. & Wenger, E. (1991).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d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cLellan, H. (1993). Situated learning in focus: Instruction to
    special issu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3(3), 5-9.
    Slivan , E. (1986). Motivation in social constructivist theory .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 21(3), 209-233.
    Tudge, J. (1990). Vygotsky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and peer
    ollaboration: implications for classroom practice. In L.C. Moll
    (ED.), Vygotsky and education :instructional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sociaohistorical sych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David, M.(1999).Project-based learning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ugene:ISTE.
    Diana F. Wood.(2003). Problem based learning.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326 , 328-330.
    West, D. J., & Watson, D. E. (1996).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 reengineering to improve outcom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00 242)
    Young, M. F. (1993).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situated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1(1),
    43-58.
    Young, M. F., & Kulikowich, J. M. (1992). Anchored instruction
    an anchored assessment: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measuring
    situated lear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4 269)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