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裘迪
Li, Chiu-Ti
論文名稱: 力學與美學-李裘迪水墨創作探討
Mechanics and Aesthetics -The Ink Painting Advanture of LI CHIU TI
指導教授: 莊連東
Chuang, Lien-T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2
中文關鍵詞: 記憶水墨創作
英文關鍵詞: Memorise, The Ink Painting Advanture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34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0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生命裡,記憶與時間是存在於不對等的關係,「記憶」是壓縮在生命長流的過程中重要的段落裡!透過追憶的方式建構出圖像。經重新組合後再呈現出新的意象,然後發展出另一種記憶的存在模式,從記憶裏回頭檢視生命中的經驗,將對昔日歷程會有不同的感受,這全部的過程及結果乃是一種「記憶再造」的呈現,而其再造的意義是用真實的生活經驗去創造虛擬狀態的新方式,呈現出一個更能貼近真實記憶的轉換過程。
    本創作研究基礎是建構在筆者個人生活的工作經歷,進行創作轉化的歷程。由工作中取得創作題材-國道5號,這不凡的工程、雋永的故事。國道5號高速公路,工程造建耗資新台幣九百多億元,完成後命名為「蔣渭水高速公路」;意義非凡,不但展開了臺灣隧道工程史上的一大紀元,也象徵臺灣工程施工團隊堅毅不拔,勇者的精神指標,更成為筆者創作探索的重要資產。
    透過筆者親身參與工程營造的經驗,以記憶再造的創作模式。是越界、跨領域的,甚至是異質雜揉的嘗試,追求一種混搭後破壞形構再重構的創作思維,從解構中建構不同的藝術型態;是非邏輯的圖示組構,甚至是抽象的幾何化或減化,重新賦予藝術語境與創作作品的另一種詮釋觀點和新視角。以異質共存,勇於嘗試實驗技法突破框架,應時代、推腐出新,取其優、巧於藝,精益求菁;新與舊、中與西,併構架接、中西混搭,營造出繪畫之構圖、色彩、肌理等相互架接融合和諧統一之組合。

    關鍵字:記憶 水墨創作

    Abstract
    In life, memory and time are based on nonequivalent relationships. “Memories” are compressed in the important segments in our lifetime. Through recalling back the memories, images are built. By reassembling those memories, a new construct is presented. Then, another memory existing model is developed, making us to have different feelings about our past experiences when looking back into our past memories. This whole process and result are called the presentation of “Memory Rebuilding”. The meaning of memory rebuilding is that it is a brand-new way to create a virtual status using the real life experiences, and it shows a conversion process closer to real memory.

    This creation research is based on my personal working experiences, and I found my topic “Freeway No. 5” from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my creation. As an extraordinary project with tremendous meanings, Freeway No.5 cost more than 9 billion NT dollars to build, and
    was named “Weishui Chiang Memorial Freeway” afterwards. It not only opened up a new century for Tunnel Engineering in Taiwan, but also symbolized the bravery and perseverance of Taiwan’s construction teams. It has also become an asset of creating and exploring for me. This work is created through my firsthand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ng in building the Freeway by the creation model of memory rebuilding.

    It is an attempt that is cross-border, cross-field, and even blended. It pursues a kind of creation mind that is mixed, destructed and then reconstructed. From the deconstruction, we build different types of art, from logical illustrated fabric to abstract geometrization and reduction, again give art contexts and creative works a new perspective and point of view.

    With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courage to try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these can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framework. Catching up with times, innovating new stuffs, taking the strengths, mixing the old and new ingredients, coexisting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styles, these will help to create the composition, the color, the stripe, and the harmonious of the drawing.

    Keywords:memory, Ink Painting creation.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1 第二節 研究方法..............................0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04 第四節 名詞釋義..............................05 第二章 生命歷程的體驗-國道5號興建的追憶 第一節 國道5號的開鑿歷程......................06 第二節 國道5號建築的意義與價值.................10 第三節 力學與美學的聖戰―國道5號建築的美學觀.....13 第三章 記憶的喚醒 第一節 追尋記憶的初探.........................22 第二節 國道5號的意象題材......................26 第三節 創作模式..............................31 第四節 創作步驟..............................35 第四章 創作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作品整體介紹 ......................38 第二節 創作代表作品個別分析....................41 第五章 結論.................................69 參考文獻.....................................71

    參考文獻
    專書
    王振復,《建築美學》,台北市:地景企業,1993。
    台師大,《筆墨革命:歸素還真再出新貌-國際水墨與術研討會論文
    集》, 廖新田﹤劉國松抽象水墨論述中氣韻的邏輯 ﹥,台北
    市:台師大,2015。
    李佩璇,《美學》,台北市:易博士文化, 2014。
    余東升,《中西建築美學比較研究》,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1995。
    沐小虎,《建築創作中的藝術》,台北市: 洪葉文化,1999。
    林清涼、 戴念祖,《啓發性物理學力學》,台北市:五南圖書,2000。
    夏鑄久、 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
    文書局2002年。
    國工局,《經典公路 國道幸福5號》,台北市: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
    2007。
    國工局,《北宜高速公路興建專輯 大眾版》台北市:交通部國道新建工
    程局,2014。
    國工局,《北宜高速公路興建專輯 隧道工程》,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
    出版,2006。
    夏紓著,《從古典到後現代:桂冠建築師與世界經典》台北市:信實文
    化,2008。
    劉文潭,《西洋美學與藝術批評》,台北市:環宇出版社,1984。
    楊裕富,《創意將作》,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2004。
    漢寶德,《漢寶德談美》台北市:聯經,2005。
    蕭瓊瑞,《戰後台灣美術史》,台北市:藝術家,2013。
    Forerunner Team,《建築與藝術的對話》,台北市:天下遠見,2005

    論文:
    小笠原良人,《工筆為主的混合技法再現-小笠原良人之水墨人物畫創
    作》,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洪文慶,《陳其寬繪畫中的建築空間美學》,台中市:東海大學碩士論文
    2006。
    侯任璘,《論七0~八0年代初期台灣鄉土寫實繪畫》台北市:2007年碩士
    論文。
    陳羿伶,《從「另類」到「不另類」的發展?宜蘭礁溪溫泉產業及地域變
    遷》,台北市:世新大學 碩士論文, 2003。
    陳敬飛,《殘缺的傷痕『盲系列』作品及創作理念》, 台北市:國立台
    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
    陳薇如,《論『窗』的室內靜觀與其畫面的轉化技巧》,台北市:中國文
    化大學碩士論文,2009。

    曾宜德,《差異.瞬間.片段-都市意象水墨創作探討》,台北市: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期刊:
    洪櫻芬,<理性與情感之關係-論休謨的道德情感主義>人文暨社會科學
    期刊第六卷第二期民國九十九年
    國立宜蘭大學 工學期刊 第五期,2009。

    網路資料:
    《台灣光華雜誌》:
    http://www.taiwan-panorama.com/show_issue.php?id=200449,2004年。
    美學導讀 立普斯的移情說:
    http://web.nkuht.edu.tw/97project-2/teaching-3-1.html,
    「移情作用」。(2015.10.05 閱覽)
    高速公路局 :
    https://www.freeway.gov.tw/Publish.aspx?cnid=610&p=120
    (2015.12.14 閱覽)。
    張文城、張龍均 撰:http://www.arch.net.tw/modern/month/298/298-1.htm
    現代營建 (2015.12.16閱覽)。
    美學導讀 立普斯的移情說:「http://web.nkuht.edu.tw/97project-2/teaching-3-1.html,
    (2015,12,15 閱覽)。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