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志強
TSAI, Jr-Chiang
論文名稱: 情意教育融入國中九年級英語課程之行動方案-以學生班級人際互動為例
An Action Research of Integrating Affective Education into Ninth Graders’ English Curriculum: Taking Students’ Clas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唐淑華
Tang, Shu-Hua
口試委員: 王麗雲
Wang, Li-Yun
余明忠
Yu, Ming-Chung
唐淑華
Tang, Shu-hua
口試日期: 2023/11/22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學校行政教師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ducation_In-service Teacher Master's Program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8
中文關鍵詞: 情意教育英語課程人際關係彈性接納同理他人
英文關鍵詞: affective education, English curriculum,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lexible acceptance, empathy
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181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2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研究者鑑於班級學生常常因為無法包容同儕之間的差異,也因無法同理他人的想法,導致班級氣氛混亂,人際關係失和,期盼運用情意教育融入九年級英語課程,增強學生彈性接納及同理他人的能力。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探討情意教育融入九年英語課程的可能性。研究者採用九年級英文科延伸閱讀《星星女孩》以及南一版第六冊英語課本為教材,設計六個情意教育單元,透過轉化教材內的背景及情境來引導學生的情感層面。
    為達研究目的,研究者針對所有課程蒐集學生課堂表現、學習單、生活札記、學生課後調查表、訪談紀錄與教師研究札記,來檢視學生的人際互動變化情形,進而給予研究者教學上的省思與成長。
    經過十個月的課程教學後顯示:一、情意教育透過教學轉化可以融入九年級英語課程。二、學生在彈性接納方面呈現積極的改變。三、學生在同理他人方面的進步不顯著。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亦在最後提出相關的建議,提供未來欲設計情意教育融入英語課程的教學實務工作者及研究人員作為參考。

    Given that students have been struggling to embrace differences among peers as well as lack empathy with others, the researcher expected to incorporate affective education into the ninth graders’ English curriculum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flexible acceptance and empathy. In addition, the chaos in class and straine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can be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This study conducted an action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affective education into the ninth grades’ English curriculum. The researcher adopted both the novel "Star Girl" for extensive reading and the sixth volume of Nani English textbook as teaching materials. Six affective education units were designed to guide students' emotional responses by transforming the context itself to affection-related teaching materials.
    In a bid to answer the research questions, student classroom performances, worksheets, daily life logs, post-lesson surveys, interview records, and teacher research notes were collected to assess changes in students' clas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Besides, the tools mentioned above also provided the researcher with valuable reflections and growth in teaching.
    After ten months of implementation,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ere observed:
    1. Integrating affective education into ninth graders’ English curriculum by using pedagogical transformation is feasible.
    2. Students demonstrated positive changes in their ability of embracing flexibility.
    3. Progress in empathy among students was not significant.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researcher provide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instructors and research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integrating affective education into English curriculum.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情意教育的意涵 9 第二節 教學轉化之探究 16 第三節 國內實施情意教育之相關研究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2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9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29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人員 32 第四節 行動方案設計 36 第五節 研究工具 41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3 第七節 研究效度 45 第八節 研究倫理 46 第四章 行動歷程與省思 49 第一節 嘗試期的摸索 49 第二節 修正期的歷程 63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5 第一節 學生在彈性接納上的改變情形 75 第二節 學生在同理他人上的改變情形 82 第三節 綜合討論 8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結論 93 第二節 建議 95 後記 98 參考文獻 99 附錄 附錄1 單元一課堂學習單 103 附錄2 單元二課堂學習單 104 附錄3 單元三課堂學習單 105 附錄4 學生家長同意書 106 附錄5 學生課後意見調查表 107 附錄6 訪談大綱 108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7)。課程與教學論(第七版)。臺北市:五南。
    李佳蓉(2021)。國小資賦優異教師情意教育課程教學思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林倖妃、周原(2011)。12年國教拼裝上路,打造升學迷宮。天下雜誌,478,109-119。
    林坤慶(2016)。靜思語融入國語情意教學之研究--以人事智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
    吳書宇(2021)。情意教育的課程設計-以國中九年級輔導活動網路人際互動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周伊柔(2016)。國民中學教師實施情意教育融入國文科教學方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8)。2018年兒少煩惱與家長教養態度分析報告。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2233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9)。2019年兒童福祉調查報告。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447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9)。2019台灣兒少人際關係調查報告。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728
    唐淑華(2004)。情意教學-故事討論取向。台北:心理。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郭為藩、高強華(1988)。教育學新論。台北:正中。
    郭如育(2011)。國中生情意教育的重要性及其課程設計原則。中等教育,62(2),138-154
    高雅娸(2017)。高中101課綱三十篇文言文選文情意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陳木金(1998)。談美感教育與情意教育。北縣教育,22,24-28。
    陳怡潔(2022)。情意教育課程於國小二年級學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張春興(201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重修二版第19刷)。 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0)。從情緒發展理論的演變論情意教育。教育心理學報,23,1-12。
    張旻暉(2011)。以「感恩」為焦點的情意教學與班級氣氛的關係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張鳳如(2010)。在普通班運用區分性教學實施情意教育的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余季容(2015),應用正向心理特質情意教學方案對國小資優學生正向意義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游家政(2000)。學校課程的統整及其教學。課程與教學,3(1),19-38。
    許文禧 (2011)。情意教學融入國小高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黃月霞(1989)。情感教育與發展性輔導-情育課程對兒童態度與學業成績的影響。台北:五南。
    黃文三(2016)。自我、社會與道德發展。載於黃文三(編),教育心理學(3-2~3-23頁)。新北市:群英。
    黃玉美 (2012)。繪本運用於國小階段學童情意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黃霈禎(2017)。國小四年級兒童散文情意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曾莉芳(2013)。情意教學課程方案對學生挫折容忍力之影響-以國小三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
    劉梅玲(2012)。正向心理學取向之情意教育課程在國小六年級實施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蔡佩錦(2013)。以情意教學增進國小高年級學生人際互動關係之行動研究―综合活動學習領域為場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歐用生(1987)。初等教育的問題與改革。台北:南宏圖書公司。
    歐用生(1998)。學校情意課程與兒童人格建構。國民教育,38(4),2-10。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計」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1),頁22-32。
    賴怡汝(2019)。歷史走入心間:情意教育課程設計對啟聰學校國中生歷史學習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謝水南(1995)。情意教育的特質與教學策略。北縣教育,6,18-22。
    魏美惠(1999)。論情意教育與社會智力。教育資料與研究,28,40-44。
    鍾聖校(2000)。情意溝通教學理論:從建構到實踐。台北:五南。
    鍾聖校(2012)。 正向心理情意:教與學。臺北:五南。
    貳、英文部分
    Erikson, E. (1987). The human life cycle. In S. Schlein Editor (Ed.). A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pp. 595-610). New York: Norton.
    Erikson, E. H. (1994). Identity and e Life Cycle. WW Norton & Company
    Goldstein, A. P. & Michaels, G. Y. (1985). Empathy:Development, Training, and Consequence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offinan, M. L. (1984) Interaction of effect and cognition in empathy. In C.Izard, J.
    Kagean, & R. Zajonc (Eds.) Emotions, cognition, and behavio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ood, S. J. & P.L.A(1996)Implementing a successful affective curriculum. Intervention in School & Clinic, 32(2), p126-12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