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戴曉玫
Hsiao Mei Tai
論文名稱: 擴大碩士級產業研發人才供給方案政策實施之分析
The Process Analysis of Implementing the Project of Increasing Master-Level Industrial R&D Manpower
指導教授: 胡茹萍
Hu, Ru-P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0
中文關鍵詞: 人才培訓碩士級產業研發人才擴大碩士級產業研發人才供給方案
英文關鍵詞: Human resource training, Master-Level Industrial R&D Manpower, the Project of Increasing Master-Level Industrial R&D Manpowe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8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探討「擴大碩士級產業研發人才供給方案」之實施現況,瞭解科技人才培訓之規劃與方式,及政府、我國高等教育及企業訓練三方面之間的合作,為本研究之重點。研究以文件分析法瞭解「擴大碩士級產業研發人才供給方案」之實施現況與成果,分析其方案所面臨的困境與其因應方式,並針對「擴大碩士級產業研發人才供給方案」實施現況之研究發現,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下為本研究之結論:
    一、政府辦理「擴大碩士級產業研發人才供給方案」之動機是正向的。
    二、「擴大碩士級產業研發人才供給方案」之規劃與方式能夠有效培育科技研發人才。
    三、「擴大碩士級產業研發人才供給方案」之實施現況對解決產業科技人才培育之問題有立即助益。
    四、「擴大碩士級產業研發人才供給方案」之實施現況所遭遇到的困境應有其因應方式。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對政府、學校、企業與後續研究者提出具體之建議。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of Increasing Master-Level Industrial R&D Manpower and focuses on the scheme and design of industrial R&D talents, as well as the coope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higher education and enterprises.
    The research method is documentary analysis method. This study examines practice and results of the Project of Increasing Master-Level Industrial R&D Manpower, and further discusses difficulties and responses of the project. Major findings are summari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ject of Increasing Master-Level Industrial R&D Manpower. Therefore, this study has draw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 The government’s motive of the Project of Increasing Master-Level Industrial R&D Manpower is positive.
    II.The plan and the scheme of the Project of Increasing Master-Level Industrial R&D Manpower effectively develop the talents of technology.
    III.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of Increasing Master- Level Industrial R&D Manpower has immediately solved the issue of enterprises cultivating the work force of technology.
    IV.The government should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Project of Increasing Master-Level Industrial R&D Manpower.
    Accordingly,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the government,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follow-up researchers.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目 次 v 表 次 vii 圖 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五節 重要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我國產業人力發展現況 11 第二節 產業科技人才培訓與產學合作 22 第三節 擴大碩士級產業研發人才供給方案 40 第四節 本章小結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5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45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程序 47 第三節 資料蒐集工具 49 第四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50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51 第一節 方案之實施過程 51 第二節 方案之實施現況分析 63 第三節 方案之特色分析 68 第四節 方案之執行成效分析 71 第五節 綜合討論 7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結論 77 第二節 建議 81 參考文獻 85

    中文部分
    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中心、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2007)。2015年臺灣產業發展願景與策略(v1.0)。經濟部技術處。臺北市:經濟部。
    王文科、王智弘(2004)。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信智、王麗香(2005)。我國科技人力培訓體系的發展。中正高工學報,5。81-89。
    行政院(2006a)。產業人力套案,2015年經濟發展願景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畫(2007~2009年)。2007年7月25日,取自http://www.ey.gov.tw/np.asp?ctNode=445。
    行政院(2006b)。產業人力套案,2015年經濟發展願景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畫(2007~2009年) 第三章 套案規劃理念、計畫目標與策略。2007年5月25日,取自http://www.ey.gov.tw/ct.asp?xItem=26545、ctNode=449、mp=1。
    行政院(2006c)。產業人力套案,2015年經濟發展願景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畫(2007~2009年)第四章各項子計畫說明。2007年5月25日,取自http://www.ey.gov.tw/ct.asp?xItem=26547、ctNode=449、mp=1。
    行政院主計處(2006)。2006年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結果綜合分析。2007年7月25日,取自http://www.dgbas.gov.tw。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2003)。科技人才培訓及運用方案。2008年5月1日取自http://www.stag.gov.tw/content/application/stag/push/index.php?cntgrp_ordinal=0007、ico=5。
    邱顯鴻(1998)。科技人才培訓大策。臺灣經濟研究月刊,21:7=247。49-52。
    吳銘達、廖珮妏、王娟惠、陳清惠(2007)。我國半導體高科技產業管理人才能力及培訓措施之研究。稻江學報,1:2。27-43。
    李右婷(2006)。日本科技政策與人才培育之方向和特色。東亞論壇,454。39-57。
    李宗倫(2004)。個人創造力歷程之研究-動機理論之整合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倪周華(2007)。淺談大學校院產學合作成效、困境與因應之道。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0:2。45-55。
    林騰蛟(2005)。日本大學產學合作的政策與經驗。商業職業教育季刊,99。47-61。
    周春美、沈健華(2003)。技職教育培育國際化人才的產學合作策略—英國青年企業方案之借鏡。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4。9-14。
    柯俊瑋、陳敏華(2005)。英美高等教育產學合作模式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632。47-53。
    洪榮昭、張吉成(2001)。高等教育經營理念-人才培訓與產業合作。2000「與全球同步跨越世紀」系列研討會之四,60-75。臺北市,救國團社會研究院。
    胡茹萍、戴曉玫(2007)。從人力資本觀點論「擴大碩士級產業研發人才供給方案」之實施。2007年中華商管科技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南縣,南台科技大學。
    科學園區管理局(2005)。產業發展。2008年4月20日,取自http://wwww.sipa.gov.tw/WEB/Jsp/Page/frame2.jsp?thisRootID=147。
    孫明志(2004)。臺灣高科技產業大未來。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部(2003)。輔導專業產學合作計畫。2008年3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717。
    教育部(2006)。高教簡訊187期。2008年5月30日。取自http://www.news.high.edu.tw/monthly187/content02.htm
    戚樹誠、黃家齊、羅新興、許碧芬、許承明、徐聯恩(2005)。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空中大學。
    許瓊文、楊雅婷(2006)。臺灣影像顯示產業科技人才供需分析。科技發展政策報導,2006(07)。708-726。
    許瓊文、楊雅婷(2007)。我國產業科技人才供需的根本問題與對策。科技發展政策報導,2007(07)。51-62。
    陳添壽(2000)。臺灣產業政策:1945-1999。國立臺北商專學報,54。153-180。
    陳麗琇(2003)。高科技產業教育訓練功能委外之研究~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玉湘(2001)。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茂夫(2005)。我國人才培訓產業辦理職業訓練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炳欽、張國保(2007)。教育部推動產學合作現況與發展方向。人文社會科學研究,1(1)。1-19。
    張文哲(2005)。教育心理學。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火燦、許宏明(2007)。臺灣高級人才培育的省思:政府與企業的角色。教育資料與研究,2007(12)。129-142。
    張明輝(2006)。德國高等教育機構產學合作政策的新趨勢。教育研究月刊,141。135-141。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臺灣經濟研究院(主編)(2006)。2006產業技術白皮書。臺北市:經濟部技術處。
    經濟日報(2006)。六大產業未來三年需求10多萬人。2007年9月12日。取自http://www.0800job.com.tw/index.aspx。
    經濟部(2004a)。擴大碩士級產業研發人才供給方案。2007年7月25日,取自:http://www.rdmaster.org.tw/。
    經濟部(2004b)。擴大碩士級產業研發人才供給方案。2007年7月25日,取自:http://www.rdmaster.org.tw/。
    經濟部(2004c)。擴大碩士級產業研發人才供給方案。2007年7月25日,取自:http://www.rdmaster.org.tw/。
    經濟部(2008a)。創新產學研發菁英培育計畫。2010年3月30日,取自:http://www.rdmaster.org.tw/。
    經濟部(2008b)。創新產學研發菁英培育計畫。2010年3月30日,取自:http://www.rdmaster.org.tw/。
    經濟部(2008)。產碩畢業生表現亮眼,第8屆《97年度秋季班》即日起招生中。2008年5月25日,取自http://www.rdmaster.org.tw/bulletin.aspx?id=D022D0C2-940C-416F-844F-C63C0F00F5CF。
    經濟部(2010)。創新產學研發菁英培育計畫-99秋季申請說明會。2010年5月30日,取自:http://www.rdmaster.org.tw/download/99_Aut_Desc.pdf。
    經濟部工業局(2007)。擴大碩士級產業研發人才供給方案。「產業人力套案-96年第4次督導會議報告案」簡報。12-13。
    資策會(2006)。95年度秋季畢業活動手冊。2010年4月30日,取自http://www.rdmaster.org.tw/Result/95GraduationResults/index.htm。
    資策會(2007)。96年度春季畢業活動手冊。2010年4月30日,取自http://www.rdmaster.org.tw/Result/96GraduationResults_spr/index.htm。
    資策會(2008)。96年度畢業成果專冊。2010年4月30日,取自http://www.rdmaster.org.tw/Result/96GraduationResults/index.htm。
    資策會(2008)。97年度畢業成果彙編。2010年4月30日,取自http://www.rdmaster.org.tw/Result/97GraduationResults/index.html。
    資策會(2010)。98年度畢業成果彙編。2010年7月30日,取自http://www.rdmaster.org.tw/Result/98GraduationResults/index.html。
    廖淑玲(2000)。臺灣產業在出發—淺談科技人才的培育。臺灣經濟研究月刊,23:8=272。41-44。
    潘玟諺(2005)。博物館義工個人背景、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蔣德煊、廖淑芬、戴晉煬(2002)。企業人力合理化與人力資源規劃策略對組織績效影響之探討。人力資源管理學報,2(2)。81-97。
    蔡耀宗(2006)。從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人才育成』談企業『人才培育』。品質月刊,42(2)。85-88。
    劉昌煥、唐永新、張吉成、張永華、翁上錦(2003)。各國產學合作的啟示。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7。16-19。
    謝臥龍(主編)(2005)。質性研究。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藍春祺(2005)。臺灣電機產業與大學共同培育研發人才發展模式之建構-研發資本移轉概念取向。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顏慶祥、湯維玲(主編)(2002)。教育百科辭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饒達欽(1999)。高等技職教育培育高科技產業人才之策略。臺灣教育,579 。19-22。

    英文部分
    Federal Minister of Economics and Labour (2005). Joint Initiative for Research and Innovation.Retrieved May 31,2008, from http://www.bmbf.de/en/3215.php
    Ritichie, J. &Lewis, J.(2003). Qualitative research practice: a guide for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and reaearchers, SAGE Publications Ltd.
    Wilosn, J. P., (2005).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learning & training for individuals & organixations, Kogan Page Ltd.
    Mathis, R. L., & Jackson, J. H. (2008).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Thomson Learning.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