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辜神徹 Ku Shen-Che |
---|---|
論文名稱: |
社群、傳說與神蹟:北臺灣落鼻祖師信仰之研究 Community,Legend and Miracle:A study on the cult of "Luobi-Zushi" in Northern Taiwan |
指導教授: | 林美容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7 |
中文關鍵詞: | 清水祖師 、落鼻祖師 、蓬萊老祖 、安溪 、傳說 、社群 、神蹟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30 下載:3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透過對於一尊神明—蓬萊老祖以及其相關分身的追蹤調查,試圖從一尊神明為主體,瞭解祂如何從安溪來臺灣的過程,以及其靈驗性和神蹟為何,蓬萊老祖如何受到聚落以及個人家戶的迎請,迎請的背後事實上呈現的是族群之間的互動,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個人對於蓬萊老祖的依賴和崇信。在迎請的歷史過程當中,由於蓬萊老祖不斷的發生落鼻的事蹟,因此產生了許多富在地性的傳說出現,成為臺灣特有的清水祖師傳說故事,具有民間口傳文學上的特色和價值。蓬萊老祖的信仰,和一般民眾祭拜民間信仰諸神時相同,均強調其靈驗性,蓬萊老祖的落鼻,事實上便是信徒認為顯靈的表徵。此外蓬萊老祖的年中迎請,也呈現出一種社群和國家之間的多層次互動。因此除了從文獻中找尋相關的資料之外,實際的進入田野亦是絕對必要的方式,藉由紀錄蓬萊老祖及其分身,於一年當中的迎請過程來進行分析,採用一種大範圍、多田野地式的宏觀手法,來呈現這個特殊的民間宗教信仰,並且將蓬萊老祖信仰的發展,放置在歷史以及其獨有的文化脈絡之中來進行探討。
1.專書論文:
(明)李時珍,2003,《本草綱目》。台北:西北出版社。
(清)徐致祥等奉敕撰,1987,《清代起居注冊》(光緒朝第二十五冊)。台北:聯經。
(清)李丕煜主修、詹雅能點校,2005,《鳳山縣志》,(臺灣史料集成 清代臺灣方志彙刊 第五冊)。台北:遠流。
《噶瑪蘭廳志》,1968,宜蘭:宜蘭縣文獻委員會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96,《光緖宣統兩朝上諭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藤江勝太郎,1897,《臺北外二縣下茶業》。
社團法人臺灣鑛業會,1940(昭和15年),《臺灣鑛區一覽》。
三芝鄉志編纂委員會,1994,《三芝鄉志》。三芝鄉公所出版。
文崇一等撰,1976,《西河的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王國璠主修,1976,《台北市志》卷四社會志宗教篇,臺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王國璠主修,1976,《台北市志》社會志稿卷十雜錄叢錄篇,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王詩琅,2003,《臺灣人物誌》,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王孝廉,1992,《中國的神話世界(下篇)中原民族的神話與信仰》,台北:時報文化。
尹章義,2001,《張士箱家族移民發展史》。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白媽騰編錄,1980,《開臺十三世祖欽銘公渡臺定居一六0年暨其祥公誕辰一五0年紀念 功績抄錄》。
白長川主編,1984,《台北市白姓宗親會慶祝宗親會館落成特刊》。
汐止鎮志編纂委員會,1998 ,《汐止鎮志》,台北:台北縣汐止鎮公所。
安溪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1994 ,《安溪縣志》,北京:新華出版社。
何鳳嬌編,1996,《台灣省警務檔案彙編--民俗宗教篇》。台北:國史館。
李亦園,1998,《宗教與神話論集》。台北:立緒。
李添春、林普易著,高賢治主編,1995,《臺灣宗教》。台北:眾文圖書公司。
李宗燦 編輯,2003,《淡水清水巖建廟七十週年暨活動中心落成啟用紀念刊》。台北:淡水清水巖管理委員會。
沈平山,1987,《中國神明概論》。台北:新文豐。
汪訒庵(清),2001,《增補本草備要》。台南:大孚書局。
林衡道,1996,《鯤島探源—台灣各鄉鎮區的歷史與民俗(7)》。台北:稻田。
林泗水編輯,年代不詳,《安溪特刊(第二輯)》。台北:台北市安溪同鄉會。
林國平、彭文宇,1993,《福建民間信仰》,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林渭洲,1992,《台灣地區清水祖師信仰之研究—以台北、台南地區為中心》。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政逸,1998,《廟宇文化空間與社群互動之關係-三峽清水祖師廟的個案研究》。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玟,2000,《民間信仰的故事》,臺北:聯經。
林傳凱,2007,《神靈、民族、與認同的空間政治: 日治與戰後台北盆地尪公年例之變遷》。臺灣大學城鄉所碩士論文。
吳瀛濤,1984,《臺灣民俗》。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施添福,1999,《清代在台漢人的祖籍分布與原鄉生活方式》,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柳田國男著、連湘譯,1987,《傳說論》。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范純武,2003,《雙忠崇祀與中國民間信仰》。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
胡萬川,2003,《真實與想像—神話傳說探微》。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夏聖禮,2003《咱兜在十四張—記大坪林劉氏家族》,臺北:街頭巷尾工作室。
高烶深 編輯,1955,《安平高氏族譜誌畧》。出版者不詳。
徐曉望,1993,《福建民間信仰源流》。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徐福全總編纂,1997,《石門鄉志》。台北:石門鄉公所。
徐福全編著,1998,《福全台諺語典》。台北:徐福全。
陳培桂(清)編纂,2006,《淡水廳志》,台北:遠流。
陳家珍 《安溪清水岩志》。江蘇: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陳才輩、陳才辛著,1975,《南陳芳亭派芳蘭陳氏祖譜序》。(台北市文獻委員會藏)
陳主顯,2003,《台灣俗諺語典卷七鄉土、慣俗與信仰》。台北:前衛。
陳緯華,2005,《靈力經濟與社區再生產:漢人民間信仰與台灣地方社會之建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曹永和總纂,1986,《日據前期臺灣北部施政紀實衛生篇大事記》。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莊德仁,2003,《顯靈:清代靈異文化之研究─以檔案資料為中心》,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建隆,1996,《尋找老淡水》。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黃英傑主編,1988,《深坑紫雲黃氏族譜》。台北:黃氏宗親會。
黃美英,1994,《台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黃永達編著,2005,《台灣客家俚諺語語典》。台北:全威創意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彭美琴,2006,《清水祖師傳說故事與信仰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振華,1978,《清代台北盆地經濟社會的演變》,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溫振華,2007,《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二)》,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鈴木清一郎著,1995(1934),《台湾旧慣冠婚葬祭と年中行事》。台北:南天書局。
鈴木清一郎著、馮作民譯,2000,《增訂台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
新加坡白氏公會,1989,《福建省安溪縣榜頭白氏族譜》。新加坡:新加坡白氏公會。
臺灣總督府、臺灣日日新報社合編,1921(1999),《新舊對照管轄便覽》,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臺灣社寺宗教刊行會編纂,1933,《臺灣社寺宗教要覽(臺北州ノ卷)》,臺北:臺灣社寺宗教刊行會。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纂,1926,《臺灣在籍漢民族鄉慣別調查》,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編,1976,《民政法令彙編》。臺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市詹姓宗親會編印,1984,《臺北市詹姓宗親會會員手冊》。臺北:臺北市詹姓宗親會。(藏於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抄 民國四十八年 《臺灣武功周氏族譜》(藏於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抄 年代不詳 《艋舺白氏家譜》(藏於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臺灣省文獻會採集組,1997,《耆老口述歷史(十六)--臺北縣鄉土史料(下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北市濟陽柯蔡宗親會編輯,年代不詳,《臺北市濟陽柯蔡宗親會創立四十週年特刊》。(藏於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廖倫光,2006,《臺北縣汀州客尋蹤》,台北:台北縣文化局。
增田福太郎著,黃有興譯,2005,《臺灣宗教信仰》。台北:東華。頁138-141。
蔡相煇,1995,《北港朝天宮志》,雲林: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事會。
蔡金蓉,1998,《「跨部落」的祭祀活動及其人群結合:以雲林縣國姓公過股為例》。清華大學社人所碩士論文
劉克明主編,1951,《艋舺龍山寺全志》。臺北:艋舺龍山寺管理人代表黃玉對。
劉金買編纂,1960,《洪都劉氏宗譜》。臺北:劉春來。
盧錦堂主編,2000,《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
謝宗榮等,1998,《蘆洲湧蓮寺丁丑年五朝慶成祈安福醮志》。臺北:蘆洲湧蓮寺管理委員會。
瞿海源,2006,《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一》。臺北:桂冠圖書。
羅問,2004,《奇廟大不同》。臺北:禾馬文化。
2.期刊論文
王世慶,1979,〈臺北安泰堂之家譜與古文書〉,《臺北文獻》直字第47、48期合輯,頁1-67。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王世慶,1994,〈民間信仰在不同祖籍移民的鄉村之歷史〉,收入氏著《清代臺灣社會經濟》。台北:聯經,頁295-372。
王銘銘,1997,〈民間權威、生活史與群體動力〉,收入王銘銘、王斯福主編《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頁258-315。
尹章義,2001,〈臺北平原拓墾史研究(1697-1772)〉,收入氏著《臺灣開發史研究》。台北:聯經,頁29-150。
白長川,1983,〈為臺茶尋根—談安溪與臺灣人和華僑的血緣關係〉,《臺北文獻》直字第65期,頁167-255。
白長川,1993,〈蘇澳開拓史考之四—安溪人守護神:清水祖師〉,《蘭陽》第64期。台北:台北市宜蘭同鄉蘭陽雜誌社。頁52-55。
石奕龍,1999,〈廈門島上的清水祖師崇拜〉收入陳國強、陳育倫主編《閩台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文集》,頁119-122。
李世偉,2004,〈臺灣觀音感應故事及其宗教意涵〉,收入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編輯,收入《臺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暨說唱傳承表演》,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頁169-192。
宋光宇,1995,〈日據時期臺灣的瘟疫宇迎神〉收入氏著《宗教與社會》。台北:東大。
汪濟誠,年代不詳,〈艋舺清水巖祖師廟〉,收入林泗水編輯,《安溪特刊(第二輯)》,頁83-84。
汪濟誠,年代不詳,〈參觀臺灣淡水(滬尾)清水巖記〉,收入林泗水編輯,《安溪特刊(第二輯)》,頁80-83。
岡田謙著 陳乃蘗譯 1960 〈臺灣北部村落之祭祀範圍〉,《臺北文物》9(4):20。
吳槐,1990,〈台北附近的俚語〉,收入林川夫編《民俗臺灣》,頁287-289。
林美容,1988,〈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刊於 第三屆中國海洋發展史研討會論文集,張炎憲編,頁95-125。 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林美容,1990,〈彰化媽祖的信仰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8:41-104。
林美容,2003,〈台灣的民間佛教與巖仔的觀音信仰之社會實踐〉(與蘇全正合著)。新世紀宗教研究 2(3):1-34。
林美容,2003,〈關渡媽祖信仰圈〉(與許谷鳴合著)。刊於林美容、張珣、蔡相煇編《媽祖信仰的發展與變遷》,頁117-168。台北:台灣宗教學會。
林美容,2007,〈台灣觀音信仰的主要型態〉,收入譚偉倫主編《民間佛教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林瑋嬪,2003,〈臺灣漢人的神像:談神如何具象〉,《臺灣人類學刊》1(2):115-147。
林衡道,1996,〈台灣世居住民的祖籍與神明〉,收入國學文獻館主編《台灣地區開闢史料學術論文集》。台北:聯經。頁249-319。
林泗水,1967,〈清水巖散記〉收入《安溪縣誌暨附編》。台北:台北市安溪同鄉會。
林國平、呂秋心,1999,〈清水祖師信仰初探〉收入陳國強、陳育倫主編《閩台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文集》,頁43-55。
林國平,1999,〈清水祖師信仰探索〉圓光佛學學報 第四期,頁217-251。
吳槐,1990,〈台北附近的俚語〉,收入林川夫編《民俗臺灣》。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奈良行博(日),1999,〈道教在日本〉,收入陳國強、陳育倫主編,《閩台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文集》。香港:香港閩南人出版有限公司。頁274-276。
施振民,1975,〈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1─208。
施振民,1992,〈鹿港的氏族廟〉,收入洪玉華編《華人移民—施振民教授紀念文集》,頁460~483。
胡台麗,1979,〈南屯的字姓戲—字姓組織存續變遷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8:55-78。
高賢治,1998,〈頂北投庄的年例祭典〉,《台北文獻》直字126期。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頁215-246。
徐雨村,1996,〈宗族與宗教組織原則的轉換與並存—以雲林縣六房天上聖母的祭祀組織為例〉,《思與言》34(2):175-198。
陳育倫、林拓,1999,〈從迎春繞境習俗看清水祖師信仰的歷史文化意蘊〉,收入陳國強、陳育倫主編,《閩台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文集》。香港:香港閩南人出版有限公司。頁26-32。
陳育倫、李菁,1999,〈清水祖師是佛是道之淺見〉,收入陳國強、陳育倫主編,《閩台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文集》。香港:香港閩南人出版有限公司。頁241-245。
陳詩忠,1999,〈清水祖師出家原因及其在祖籍永春的傳播〉,收入陳國強、陳育倫主編,《閩台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文集》。香港:香港閩南人出版有限公司。頁99-106。
陳慧珊著、石奕龍譯,1999,〈安溪清水祖師文化的探討〉,收入陳國強、陳育倫主編,《閩台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文集》。香港:香港閩南人出版有限公司。頁268-270。
梅慧玉,1996,〈交陪境與禮數:以台南市安平區的二次醮儀為例〉,收入《台灣與福建兩地區之民族誌基本調查與比較研究討論會論文第三集》,145-77頁。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許嘉明,1978,〈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59─68。
郭献東譯註(John Dodd原著),1960,〈中法戰爭封鎖日記--約翰‧杜特的祕錄〉(原標題為:Journal of a Beockaded resident in north Formosa during the France Chinese War),《臺北文物》9(4)。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張珣,1995,〈分香與進香:媽祖信仰與人群結合〉。思與言3(4):83-106。
張珣,2002,〈祭祀圈研究的反省與後祭祀圈時代的來臨〉。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8:78-111。
曾子良,2004,〈基隆地區民間文學初探〉,收入《臺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暨說唱傳承表演》,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頁131-142。
李世偉,2004,〈臺灣觀音感應故事及其宗教意涵〉,收入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編輯
辜神徹,2006,〈臺北盆地與姓氏相關的輪祀組織研究〉,《台灣文獻》57:3。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頁38-94。
辜神徹,2008,〈艋舺龍山寺的觀音信仰文化與祭祀活動〉,《台灣文獻》59:1。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頁115-172。
溫振華,1980,〈臺北高姓—一個台灣宗族組織形成之研究〉,《台灣風物》20:4。頁1-19。
溫振華,2005,〈清代臺灣淡北地區的拓墾〉,《台灣風物》55(3):15-41。
雷日我,1999,〈略談清水祖師生前逝後事〉,收入陳國強、陳育倫主編,《閩台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文集》。香港:香港閩南人出版有限公司。頁92-94。
臺北市安溪同鄉會資料室,年代不詳,〈林安泰古厝的滄桑史〉,收入林泗水編輯,《安溪特刊(第二輯)》,頁85-98。
榮峰,1958,〈迎神反對運動〉,《臺北文物》6(4):46。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蔡柏年,1999,〈安溪清水巖的宗教屬性〉,收入陳國強、陳育倫主編,《閩台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文集》。香港:香港閩南人出版有限公司。頁236-240。
鄭金洪,1999,〈神人合一〉,收入陳國強、陳育倫主編,《閩台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文集》。香港:香港閩南人出版有限公司。頁81-83。
劉篁村,1953,〈艋舺人物誌〉,《臺北文物》第二卷第一期。臺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頁28-34。
劉枝萬,1983,〈臺北縣樹林鎮建醮祭典〉,《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聯經。頁93-143。
戴寶村,1999,〈淡水、三芝地區的大道公信仰〉,《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9:18-31。
顏立水,1999,〈從同安「祖師公廟」的分佈看清水祖師信仰長期流傳的歷史原因〉,收入陳國強、陳育倫主編,《閩台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文集》。香港:香港閩南人出版有限公司。頁112-118。
簡有慶,2000,蓬萊老祖與淡水八月「年例」祭典。發表於第三屆「淡水學」暨「清法戰爭」一二○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3.外文資料
Ahern (Martin), Emily 1981. “The Thai Ti Kong Festival.” In The Anthropology of Taiwanese Society. Emily Martin Ahern and Hill Gates(Ed.) . Pp.397-452.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Dean.Kenneth(丁荷生) 1993 Taoist ritual and populat cults of Southest China.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uty Press.
Kuah-Pearce Khun Eng 2006 . “The Worship of Qingshui Zushi and Religious Revivalism in South China”. In Tan Chee-Beng(Ed.). Southern Fujian:Reproduction of Traditions in Post-Mao China . Hong Kong: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Pp121~144.
James Watson 1985 “Standardizing the Gods:The Promotion of Tien Hou(“Empress of Heaven”) along the South China Coast, 960-1960,” In David Johnson(Ed.) Popular Culture in Late lmperial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p. 292-324.
4.報章/簡介
《臺灣省政府公報》
《臺灣教會公報》 臺灣教會公報社發行(週刊)。
《聯合報》 聯合報報社發行。
《臺灣新民報》 臺灣新民報社發行。
《臺灣新報》 臺灣新報社發行。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日日新報社發行。
《中時晚報》 中時晚報社發行
《臺北法主公廟簡介》(單張簡介),該廟自印。
《桃園縣龜山鄉樂善寺沿革》,樂善寺管理委員會編纂。
《樹林聖玄宮簡介》,樹林聖玄宮宮編纂。(附於該宮2004年農民曆中)
《蘇澳鎮南山宮沿革》,蘇澳鎮南山宮編纂。(本沿革手寫本,尚屬初稿)
《樂善寺慶成五朝祈安圓醮(暨清水祖師值年慶典)須知事項》。(單張印刷品)
《艋舺清水岩祖師廟清水祖師略傳》。(單張印刷品)
《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北縣先嗇宮沿革概況》。(單張摺頁)
淡水清溪(安溪)神明會《清溪歷代先輩》圖。(原件為掛軸)
《木柵忠順廟沿革》。(單張印刷品)
《汐止忠順廟沿革》。(單張印刷品)
《永和市保福宮奉祀保生大帝沿革誌》1993 保福宮管理委員會印行。
《艋舺清水岩祖師廟清水祖師略傳》。(單張印刷品)
高榮宗、周進財、林勝昌主編 2005 《保儀大夫 保儀尊王繞境祈福專輯》大安庄坡心股值年爐主周榮發、周順發敬製
5.網站資料:
國立臺灣大學數位典藏資源中心,網址http://140.112.114.21/newdarc/darc/index.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