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石玲如 Shih, Ling-Ju |
---|---|
論文名稱: |
台北市國中學生SARS信念、預防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Related Factors of Students’ SARS Beliefs, Preventive Behavior in Junior High Schools of Taipei City |
指導教授: |
葉國樑
Yeh, Gwo-Li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3 |
中文關鍵詞: | SARS健康信念 、風險暴露程度 、SARS態度 、SARS預防行為 、國中學生 |
英文關鍵詞: | SARS health beliefs, Degree of risky exposure, SARS attitude, SARS preventive behavior, Junior high student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0 下載:5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台北市國中學生SARS信念、預防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以台北市九十二學年度國中學生,分高、中、低風險暴露三個學區,每區選取三間學校,採用班級為抽樣單位,於母群體中依暴露程度抽取。高風險暴露學區研究對象258人,中風險暴露學區研究對象365人,低風險暴露學區研究對象322人。以自編之問卷,經研究對象填寫後,得有效問卷852份,分析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是傾向經常採取SARS預防行為,尤其在SARS流行期間。同時對於蒐集SARS新知及生活上配合衛生單位宣導採取SARS預防措施的態度亦呈現正向。
二、 研究對象在對SARS相關知識瞭解的程度仍不甚瞭解。高風險暴露學區的研究對象SARS相關知識得分,明顯比中風險暴露學區及低風險暴露學區高。
三、 研究對象SARS資訊來源大都以電視為主要來源。
四、 研究對象對從事SARS預防行為所獲得的利益性有很大的信心,且有七成的人認為採取SARS預防措施是可以保持身體的健康。
五、 有八成五以上的研究對象認為,罹患SARS疾病對其生命威脅或是日常生活的影響是很嚴重的。高社經地位的人比低社經地位的人認為SARS影響更嚴重。
六、 健康信念(障礙性認知、有效性認知、嚴重性認知)、心理反應程度(過去、未來)、對SARS態度,可共同解釋SARS預防行為總變異量的24.7﹪。
七、 健康信念、心理反應程度、人格特質,可共同解釋SARS的態度總變異量的25.8﹪。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國中學生有關傳染病防治之衛生教育介入,以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understand SARS beliefs, preventive behavior, and related factors among the junior high students of Taipei City. According to the degrees of risky exposure toward SARS, the participants chosen by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ere 852 junior high students who were asked to respond to a self-reported questionnaire.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The students usually took SARS preventive behavior, especially within the prevalent period of SARS.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ents showed the positive attitude for preventive behavior.
2.Some of the students did not understand SARS knowledge clearly. The SARS knowledge score of the students in high risky exposure toward SA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score of the students in middle & low risky exposure.
3.The main sources of SARS information came from television.
4.Most students had confidence in SARS preventive behavior, and maintaining bodies healthy.
5.Most students thought that SARS could threat their lives and life-styles.
6.The explanation power (R2) of the SARS preventive behavior by perceived barriers, perceived benefits, perceived severity, mental response, and attitude toward SARS was 24.7%.
7. The explanation power (R2) of the SARS attitude by health beliefs, mental respons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oward SARS was 25.8%.
一、中文部分
王作方(1996)。活在愛滋陰影裡-台灣地區男同性戀者的生活經驗及對愛滋病與防治的感受。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尤昱婷(2001)。新聞報導中的愛滋人權論述分析-權利與權力。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尹祚芊(2000)。學校衛生護理。台灣醫學,4(2),215-222。
行政院研考會(2003)民眾對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看法。2003年4、5、6月民調,未出版,台北。
李美慧(1995)。某國中學生之吸菸行為與父母健康信念、吸菸行為、管教努力關係之探討。國立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孟澂(2000)。台北市高職學生飲酒行為意向及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03)SARS走開不要來! 兒童心理防疫調查發表記者會。2003年5月23日,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Items_2/index_2.asp?UnitID=858&PageNo=2&PageTitle=活動花絮
柯懿嬖(1996)。以健康信念模式分析某工作場所員工之大腸直腸癌糞便篩檢行為研究。國立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莊哲彥(1995)。愛滋病的認識與預防。台北:正中書局。
莊苹、劉仲冬(1997)。愛滋風暴-愛滋之烙印對感染者及一般民眾之意義。護理研究,5(1),52-63。
洪偉哲(2001)。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產婦於產前選擇剖腹產之傾向-以台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為例。國立台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從吉(2000)。犯罪青少年的非理性信念、內外控人格特質與生氣情緒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國樑(1997)。城鄉地區國中學生資源回。收行為意圖比較研究。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彭怡芳(2001)。緊張、負面情緒與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淳霞、于漱(2003)。從學校觀點談SARS防治。護理雜誌,50(3),18-22。
潘憶文(1995)。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宣傳效果之影響因素分析。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斐芬(2001)。屏東縣國中學生之檳榔認知、態度及嚼食行為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賴靖薇(2001)。青少年異常飲食行為傾向與內外控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賴雅琦(2001)。國中生對校園犯罪之被害恐懼感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賴翠琪(2001)。台北縣國中肥胖學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向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瞿海源、章英華(2003)。SARS社會情勢調查報告。當代雜誌,193,92-105。
SARS與台灣社會研討會(2003年,6月20日)。方念萱風險溝通與媒體觀察。
SARS心理健康行動聯盟(2003)民眾對SARS的恐懼與認知之民調結果分析。2003年5月23日;6月6日
衛生署(2003)。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因應策略手冊。未出版,台北
衛生署(2001)。九十一年腸病毒防治工作手冊。未出版,台北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3年3月22日)。SARS臨床症狀概要(試用版)。取自http://www.cdc.gov.tw/sars/3世界衛生組織主要訊息SARS臨床症狀概要(試用版)htm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3年5月2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病例定義。取自http://www.cdc.gov.tw/sars/3世界衛生組織主要訊息/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病例定義.htm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3年7月15日)病例統計表。取自http://www.cdc.gov.tw/sars/最新訊息
衛生署(2003年5月27日)行政院SARS防治及紓困委員會醫療及疫情組新聞稿。取自http://203.65.72.83/ch/ITC/ShowPublication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資訊網最新資訊/新聞稿
衛生署(2003年6月7日)行政院SARS防治及紓困委員會醫療及疫情組新聞稿。取自http://203.65.72.83/ch/ITC/ShowPublication.ASP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資訊網最新資訊/新聞稿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4年)SARS病例定義。取自http://www.cdc.gov.tw/sars/最新資訊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3年11月)民眾對政府SARS防疫相關政策及意見調查。未出版,台北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3年12月)民眾對政府SARS防疫相關政策及意見調查。未出版,台北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4年1月)民眾對政府SARS防疫相關政策及意見調查。未出版,台北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4年2月)民眾對政府SARS防疫相關政策及意見調查。未出版,台北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4年3月25日)民眾對政府SARS防疫相關政策及意見調查。取自http://www.cdc.gov.tw/sars/default.asp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資訊網最新資訊/民眾對政府SARS防疫民調結果
教育部(2003年5月8日)教育部因應SARS資訊網。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SARS/sars_index.htm?CAPTION=教育部因應SARS資訊網
二、英文部分
Donnelly C.A., Ghani, A.C., Leung,G.M.(2003).Epidemi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Spread of Causal Agent of Severe Acute Repiratory Syndrome in Hong Kong,Lancet,Retrieved from http://www.image.Thelancet.com/extras/03art4453 web.pdf
Editorials(1990). Human behavior and the communicable diseases of childhood.Amenican Journal Public Health ,80,141-142.
Editorial(2000).HIV/AIDS soci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past advances and thoughts about the future. Soialc Scencei Medican ,50,1519-1532.
Farmer P(1997).Social inequalities and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In PI Brown ed.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Medical Anthropology.London: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Ksiazek,T.,Erdman,D,&Glodsmith,C.(2003).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384(20),1953-1966.
Lee N.,Hui D.,Chan P,&Cameron P.(2003).A Major Outbreak ofSevere Acute Repiratory Syndrome in Hong Kong.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384(20),1986-94
Myers, R.E.; Ross E.S.(1994).Modeling Adherence to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Preventive Medicine,23,142-151.
Reading R(1997).Social disadvantage and infection in childhood. Sociol Health Illness ,19,395-414
Trostle J(1986). Early work in anthropology and epidemiology:from social medicine to the germ theory,1840 to 1920. In CR Janes,R Stall, SM Gifford eds. Anthropology and Epidemiology. Boston:D.Rei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