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素菲 Sophia Su-Fei Huang |
---|---|
論文名稱: |
人生目標在諮商中改變歷程之個案詮釋研究 Case study of Life Goal Change in Counseling Process with Hermeneutics analysis |
指導教授: |
金樹人
Jin, Shuh-Ren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
論文出版年: | 2001 |
畢業學年度: | 8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56頁 |
中文關鍵詞: | 人生目標 、諮商歷程 、諮商改變 、詮釋分析 |
英文關鍵詞: | Life Goal, Counseling Process, Counseling Change, Hermeneutics analysi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85 下載:6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人生目標在諮商中改變歷程之個案詮釋研究」為題,研究目的是:1.了解社會文化脈絡如何形塑人生目標;2.探討以人生目標諮商為主訴的諮商工作,其諮商介入的方法與特徵;3.人生目標的解構與建構過程,含「離」開的過程,和「建」立的過程;4.探討人生目標經由敘說和詮釋,而現身的本質與特性;5.釐清人生目標經由敘說文本的詮釋歷程與步驟之重點。
協同研究者是37歲,女性,她是從五個管道的19位人選中,選出其中兩位進行試探性研究之後,決定其中之一作為協同研究者。
研究方法是採用Van Kamm的分析步驟,撰寫過程並融入詮釋學的視角。
研究結果,共有五項結論:
一、一個人在活出自己的目標之前,有必要發展出一種眼界,先去看她所活的世界如何形塑了她自己。經由她的故事敘說,她帶我們看見家庭體制中的婆媳關係、夫妻關係、長女角色,以及工作中的教師角色期待,成績掛帥的價值觀,形成了當時的她。使她經常覺得她是「為別人活」、「沒有為自己」,或是有一種「我覺得活得很不自在」的感慨。
二、以人生目標諮商為主訴的諮商工作,其諮商介入必須強調在諮商對話中開展當事人在原來世界的視野,增加對人生目標的重寫與異化。注重諮商關係結構中權力轉換的平行過程之治療意含,使人生目標的建立由依附社會價值轉化為自我指引。敏察於諮商師自身背景與經驗如何對當事人產生作用,當事人對諮商師的投射認同是人生目標諮商的介入管道。
三、人生目標的解構與建構過程,含「離」開的過程,和「建」立的過程。敘說者的「離」都來自給她束縛感的日常生活事件,諮商師必須把敘說者用各種「離」的敘說形式,診斷為那是她在跟使她活成那樣的世界告別。諮商介入是協助她完成「離」的行動,「離」是建立她的人生目標的必經歷程。
四、本研究發現人生目標的「建」立過程,是經由對同一事件、同一角色或同一情境,逐漸發展出不同的視框轉變,這種轉變是由貼近體制價值中的視框,轉成貼近自己的價值自主的視框。而敘事結構也是從受制階段,轉為反制階段,再轉為重寫階段的敘說。這同時使人生目標的本質與特性現身,也就是如願才是好的人生目標,從自己的過去才能找到自己的未來。
五、人生目標經由敘說文本的詮釋歷程與步驟,有五個重點:1.一開始的資料就要完整;2. 「歸納意義單位」的主題摘記,非常重要,有如私藏的地圖;3.「核心主題」可以多試幾種不同的版本,再做調整、合併或剪輯;4.一定要不斷的回頭去看文本資料,以確保全是的分析的可信度;5.以協同研究者的敘說為現象優先,在協同研究者的敘說背景中雕琢主題,讓文本敘說的結構或脈絡自己顯現出來,享受發現的過程。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re: 1.To realize how social cultural constructions influences the life goal; 2.To find out the methods of counseling intervention that chief complain of counseling was life goal setting; 3. To clarify the process of life goal destructiveness and constructiveness, both of “apart from ”and “built up” process; 4.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 of life goal come from the texts of narrative story; 5. To clarify the hermeneutics analysis method of life goal.
The study method is come from Van Kamm’s hermeneutics analysis model.
The study outcomes are integrated to five points.
First , We realize from her story that we have to develop a frame of view to see how the social context influences us before the goal setting. She feel been controlled by family system. She has been taught as a ‘good girl’ from childhood. She was always caring about others. She can’t live freedom from the social expectation. She did not live for herself.
Second, The focus of counseling is increase client’s self-awareness. Aware about how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teract with her life goal sett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counseling relationship is the power transition process. Let the client hold the key to changing for her. That’s a parallel process for the client from dependent to independent in the counseling and life goal setting. The counselor has to collect all the projections from the client to identify her wishes and goals.
Third, the processes of life goal destructiveness and constructiveness have two components that are “apart from ”and “built up”. The counselor must diagnosis how she is saying goodbye to the world made her live like that. She has to “apart from ” the situation that stuck her. Then she can “built up” the new goal for her.
Fourth, Reframing is the way to “build up” the life goal. She is going through telling the same story with difference point of view. Moving the focus from others to self; from the social value to inner direc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narrative
process are under-control to anti-control till de-control. The de-control stage is rewriting story stage also.
Fifth, the hermeneutics analysis of life goal will be address with five conclusions. 1. The text must be complete.2. Clustering the invariant horizons is very important step. It’s like a map to a traveler.3. It’s can be develop several themes first when thematizing the text. Then we come to reorganize or resetting.4.We have to go back and check the original text again and again on the analysis process.5.Let the client tell the truth by her. Never ever put a model to the text with the schema of researcher. The researcher should enjoy the exciting of discovery.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王玉珍(民86):生涯探索團體對高二女學生職業建構系統及生涯自我效能之影
響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牛文菡(1998):五專生生涯成熟與其生活角色重要性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
大學輔導系,碩士論文。
朱俊淇(民88):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停滯期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仱(民79):我國已婚婦女對職業進修教育之需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月嬌(民83)我國公務人員中期生涯發展的困境與調適。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
政學系碩士論文。
李沁芬(民81):輔導教師生涯發展及生涯重心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
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良哲(民73):中年男人自我認同的人生目標、生活壓力、內外控與其憂鬱之
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枝(1997):發現、詮釋與感通-心理學知識旨趣與實踐旨趣的融合。台
北:本土心理學研究,8期,3-36頁。
李蔚虹(民77):已婚婦女的現代化程度、性別角色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德慧(1996):文化心理學的歷史空間意識。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
民族學研究所「歷史心理學專題研討會」發表之論文,1996年5
月10日。
余德慧(1997):本土心理學的現在處境。台北:台大心理系編:本土
心理學研究,1997年12月。第八期,第241-283頁。
余德慧(1994):文化心理學的詮釋之道。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
究所主辦「社會科學研究法檢討與前瞻」第二次科際研討會宣讀。
余德慧(1992):敘說資料的意義—生命視框的完成與進行。於中央研
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術研討會宣
讀。收入「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念及方法篇」,頁441— 475。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余玉眉、田聖方芳、蔣欣欣(民80):質性研究_田野研究法於護理學之應
用。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宋文里(1995):以啟迪探究法產生的對論文本-重寫碟仙。台北:桂冠圖
書公司。
宋文里譯(民79):成為一個人。台北:久大桂冠聯合出版。
呂俐安(1991):母親對孩子的敘說-從說資料探討母親的心理結構。台灣
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樹人(民80):生計發展與輔導。台北:天馬文化事業公司。
金樹人(民87):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書局。
吳玉琴(民80);臺灣原住民生涯發展模式-以雅美都市移民為對象。東海
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孟蓉(民87):收容機構不幸少女生涯期許相關因素之探討。暨南國際銀行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芝儀(民79):五專五年級學生生涯決定信念、情境ㄧ特質焦慮與生涯決定行
動之研究-以國立台北商專五專五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
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鄉泉(民87):大學程度婦女生涯轉換相關因素與其策略研究。國立中正大學
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信鳳(1997):中國人的假設思維:報紙文字分析研究。本土心理學研究,第
七期,頁69-125
林正昌(民81):不同生涯決策型態大學生的決策行為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宜貞(民83):國中生的教師期望、歸因型態、失敗容忍力與失敗反應關係之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幸台(民83):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林建志(民87):男性謢理人員生涯抉擇與承諾。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博
士論文。
林靖芬(民87):台北市國小女性教師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慧瑜(民83,85):國小教師生涯發展階段與教師關注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山
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香君(民87):變的知識建構和建構知識的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
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蔚芳(民86)大學生生涯承諾發展狀況暨團體介入策略效果之研究。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芳玫(民83)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時報文化公司。
邵俊德(民83):高中音樂資優生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特殊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
邱秀玲(民87)!我國綜合高中學生生涯信念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
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候麗玲(民74):意義治療團體對教育學院大一新生人生目標輔導效果之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維之譯(民89):當尼采哭泣。張老師文化公司。
紀慧文(民85):十二個上班小姐的生涯故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
士論文。
胡幼慧(民85):質性研究。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胡幼慧(民85):三代同堂-陷阱與迷失。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夏林清、鄭村棋譯著(民78):行動研究。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夏林清、鄭村棋譯著(民78):變_問題的形成與解決。台北:張老師出版
社。
高強華(民77):主要國家大學自主性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博士論文。
徐宗國譯(民86):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徐臨嘉(1993):悲怨的詮釋學研究-以一個離婚的中國婦女為例。台北:
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畢恆達(民85):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胡又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
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出版社。
畢恆達(民89):家的意義。應用心理學研究:第8期,55-147頁
郭鴻儀(民86):國小教師科技與資訊素養課程目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麗如(1997):人生目標與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長益(民76):臺北地區中學資優學生生涯發展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彥蕙(民83):臺北都會區中年職業婦女之發展任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玲(民80):中部地區國小教師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貞夙(民86):生涯團體輔導對犯罪青少年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輔導效
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琦(民87):大學理工科系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結果預期、職業興趣與職業
選擇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菁(民83):女性生涯團體對增進高職女生生涯相關行為及態度的輔導效果
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如(民86):人生目標與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
陳艷紅(民86年):台灣原住民青年生涯發展歷程及其影響因素之分析研
究。台北: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華、黃新美譯(民81):醫學人類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彭美蓉(民85):生涯規劃自我導向學習對成年女受刑人生涯規劃行為影響之研
究-以台灣台北監獄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葉文正(民85):中部地區員工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需求之相關研究。國立彰
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張德聰(民88):運用焦點解決法於成人生涯轉換諮商效商之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曾誰芬(民77):工作、人生目標與休閒參與之研究-以台北地區藝術工作者和
行政工作者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源能(民80):生涯發展方案對促進生涯前期人員生涯成熟度及工作滿足之效
果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玫瑰(民83):壓力調適與前程發展團體諮商方案對生涯未定向社會青年之輔
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黃約伯(民87):台灣高等院校原住民學生生涯選擇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素菲(民74):生活相標及其相關因素:實徵性的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淑敏(民87):師院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動機、生涯成熟相關因素之研究。
台南: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瑛琪(民85):生涯探索團體對高一生涯不確定型學生生涯定向與生涯決策自
我效能預期程度之影響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黃薇靜 (民88): 都市原住民青少年的生涯建構--以大台北地區阿美族青少年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瑞琴(民83):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光國(民83):知識與行動。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楊雅芬(民87):高科技產業研發人員之生涯管理知覺對其自我效能的影響
-以人格特質為干擾變項。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中芳(1993):試論如何深化本土心理學研究:兼評現階段之研究成果。
台北:本土心理學研究,1期,122-183頁。本文被收入:如何研
究中國人。楊中芳著(1997),桂冠圖書公司。
楊大春著(1994):解構理論。台北:揚智出版社。
熊秉真(1993):試窺明清幼童的人事環境與情感世界。本心理學研究,
第二期,頁251-276
劉博民(民78):台北地區製造業受僱員工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之研究。中
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雅惠(民85):國小教師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應與生涯發展狀況相關之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院碩士論文。
劉仲冬、張宗尹(民80):醫療社會學。台北:合記圖書出版社。
歐陽萌君(民80):資優者成年入社會後之人格適應、自我實現及其生涯歷程之
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釆薇(民87):腦性麻痺學生求學生涯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怡佳(1992):從國中離家少女的敘說探討「離」在青少年發展的意義。
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淑芬(民86):國中特教技藝班學生生涯自我概念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昭明(1982):心理學的哲學基礎:從行為主義到認知心理學。見陳昭南、
江玉龍、陳寬政主編:社會科學整合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
主義研究所。
滕守堯著(1994):對話理論。台北:揚智出版社
錢俊譯(民84):傅柯_超越結構主義與詮釋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謝忠武(民85):公務人員生涯發展工作滿意與學習需求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大正(民86):科技研發人員工作責任、自主權與生涯發展關係之研究–以
國內財團法人研究機構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維欽(民87):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班技術生之工作價值觀與職業生涯發展及
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羅桂芬(民80):女性生涯發展理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
論文。
羅智揚(民86):政府部門兩性主管事業生涯發展之差異-以台灣省政府二十四
個廳處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寶鳳(民81):成年婦女生涯轉變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
系所碩士論文。
蘇美雪(民87):中學體育教師生涯定位與生涯發展需求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
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Argyris, C. & Schon, D. A.(1974). Theory in Practice:Increasing 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Borthwich & Sally.(1985). Changing concepts of the Role of Women From the Late
Qing to the May Fourth Period. New York: University of Press of America Jill Freedman Jill & Gene Combs ( 1996 ). Narrative Therapy: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referred Realities. W.W. Norton & Company
Foucault Michel(民83). The Birth of the Clinic(臨床醫學的誕生)(劉絮愷譯)。台
北:時報出版社(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63)
Irvin D. Yalom(1986). When Nietzche Wept : A Novel of Obsession. (當尼采哭泣)
(侯維之譯)台北:張老師文化公司(trans. work published 2000)
Moustakas C.(1994).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SAGE Pulications,Inc.
California
Morgan C.(1983). Beyond Method. New York:Basic Books.
Martin Heidegger(1982). On the way to language. (Peter D. Hertz Trans.)
N.Y.HarperSanfrancisco:Adivision of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59)
Martin Heidegger(民83)。Holzwege(林中路)(孫周興譯)。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50)
Martin Heidegger(民82)。Sein und zeit(存在與時間)(王慶節、陳嘉映譯)。台北:
久大桂冠聯合出版。(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27)
Martin Heidegger(民82)。Unterwegs zur Sprache(走向語言之途)(孫周興譯)。台
北:時報出版公司。(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59)
Mink, L.O (1972). Interpretation and narrative understanding.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69, 735-737
Parry A.&Doan R.E.(1994). Story Re-visions:Narrative Therapy in the Postmodern
World. The Guilford Press A divission of Guilford Publications,Inc.N.Y.
Ricoeur, P.(1970). Freud and philosophy:An essay on interpretation.(D. Savage. Trans.)
New York: Vailballou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36)
Ricoeur, P. (1981). The narrative function. ( J.B.Thomson Tran.) Hermeneutics and the
human sciences (pp.274-294). Cambridge, 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icoeur, P. (1987). Life:A story in search of a narrator. (Trans. by J. N. Kraay & A.J.
Scholten) In M.C.Doeser & J. N. Kraay (Eds.) Facts and values: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from Western and non-Western perspectives. (pp.121-132)
Dordrdcht:Martinus Nijhoff.
Rogers C. R.(1961). On Becoming a Person—A therapist’s View of Psychotherapy.
Boston:Houghton Mifflin
Strauss A.&Corbin J.(1990). Basic of Qualitative Re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SAGE Publications, Inc. Califor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