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青華 |
---|---|
論文名稱: |
桃園印刷電路板(PCB)產業群聚研究 |
指導教授: | 陳國川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6 |
中文關鍵詞: | 產業群聚 、印刷電路板產業 、聚集經濟 、工業連鎖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16 下載:4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當交通革新及資訊通訊技術的進步,使得「距離」的限制大為降低,廠商可將工廠分散設置在任何一個產銷成本較低的地區,然而,知識型產業的廠商確實有趨向於高度聚集在某些特定地區,形成產業群聚,例如:矽谷、竹科,並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而吸引產、官、學界的注目,但多數研究強調廠商策略及競爭優勢,較少去探討這樣的空間分佈背後蘊含的意義。本研究以桃園印刷電路板產業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從發展歷程、產銷運作及社會網絡等面向來探討廠商空間聚集的意義。
桃園印刷電路板產業始於1969年美、日商來臺設廠、進行技術移轉,由於最初的外商在龜山設廠,為當地訓練出一批專業勞工,加上當地政府提供良好的產銷環境,而順利地成長,進而吸引國內外的對手以及前後向連鎖的廠商加入,擁有在地化的生產網絡,產生累積效應、路徑依賴,而形成產業群聚現象。近十年來,由於競爭廠商眾多且國際市場趨於飽和,而削價搶單,出現聚集不經濟的情況,導致部分廠商退出,加上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吸引廠商前往設廠,但桃園PCB並無全部外移,仍維持地理聚集的形式。
桃園PCB產業為訂貨生產,需配合下游電子業快速交貨,為克服「時間」的限制,使得有產業連鎖關係的廠商位置相距不遠,由於消費市場的不確定性以及電子商品的生產技術不斷地進步,因此,連鎖廠商之間交流傳遞的不只是有形的原料產品,還有更重要的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須透過貿易合作夥伴面對面地接觸、彼此相互信任下才能獲得。藉由地理空間上的鄰近性,廠商較容易獲得生產連鎖廠商及競爭對手的動態訊息,找到最適合的合作夥伴,長期合作後培養出信任和默契/共同慣習,降低交易成本,具有貿易性互依。
由於內隱知識是附著技術人才身上,必須透過面對面地接觸、從做中學,才能有效地傳遞出去。桃園PCB產業透過企業的衍生、技術人才的流動以及利用各種社交管道/場合,建構出相互信任且綿密社會網絡,促使資訊能快速流通及知識技術外溢,有助於廠商減少創新研發的不確定性,提高生產率及競爭力。同時,廠商/人才間存在著既競爭又合作的微妙關係,促使雙方須不斷地學習新知才不會被他者取代,形成學習型區域,擁有非貿易性互依的優勢。而透過關係的鄰近性,桃園PCB產業群聚的範圍不受幾何距離的限制,可擴及到國際間,但仍以桃園地區的交流最為頻繁。
桃園PCB廠商透過垂直的貿易合作以及水平的社會網絡,使得業界幾乎沒有秘密可言,領先的技術很快就被競爭對手習得/模仿,最新市場資訊成為最重要的無形資產,讓廠商能掌握先機,然而最新/可靠的資訊只在相互信任的社會網絡中傳遞,由於此網絡需要經過長期的社會動互/貿易合作而累積建立的,形成一個特殊的環境氛圍,很難被其他地方模仿、取代,因此,桃園PCB廠商會維持地理空間上聚集的形式。
一、中文書目
1. Manuel Castells著 夏鑄九、王志弘等譯(2000),《資訊時代第一卷-網絡社會之崛起》,台北:唐山
2. 王勝賢(2000),《台灣產業群聚促進創業探討以新店資訊電子廠商為例》,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 白蓉生(2000),〈臺灣電路板業之動向〉,電工資訊雜誌,104:38-44
4. 台灣電路板協會(2005),《綠色法規下PCB對應之技術發展Roadmap》,桃園:台灣電路板協會
5. 台灣電路板協會(2006),《TPCA會員名錄》,桃園:台灣電路板協會
6. 朱兆營(2003),《我國印刷電路板產業聚落之動態分析》,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碩士論文
7. 朱南玉(2004),〈朝向群聚基礎的產業分析模式:台灣地區產業群聚之再界定〉,產業論壇季刊,6(2):15-39
8. 合作金庫銀行調查研究室(2003),〈我國印刷電路板產業發展趨勢〉,產業經濟,260:1-33
9. 李小建主編(1999),《經濟地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10. 李文瑞、陳秋宏(1998),〈產業群聚與競爭優勢—我國印刷電路板產業發展與競爭力分析〉,經濟情勢既評論,3 (4):209-229
11. 李祺菁(2004),〈由手機產業發展趨勢探索手機板之市場機會〉,工業材料,208 :78-83
12. 李順騫(2003),《企業經營策略與產業聚群關係之研究─以蘇州地區台商印刷電路板產業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13. 吳思華(1996),《策略九說》,台北:五南
14. 柯明志(2003),《成熟產業環境之競爭策略研究--我國印刷電路板產業為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所碩士論文
15. 苗長虹、崔立華(2003),〈產業群聚:地理學與經濟學主流觀點的對比〉,人文地理,18(3):42-46
16. 徐志輝(2004),《品質資訊系統的規劃—以電路板產業個案公司為例》,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7. 徐進鈺(1998),〈邁向一個學習性的區域?台北-新竹高科技走廊的廠商聚集與技術學習〉,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報告,29:143-159
18. 徐進鈺(1999),〈流動的鑲嵌:新竹科學園區的勞動力市場與高科技發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5:75-118
19. 莊武雄(2005),《大甲地區自行車產業群聚競爭要素之研究》,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碩士論文
20. 陳昭男(2000),《臺灣印刷電路板產業策略聯盟模式之探討》,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
21. 陳詩慧(2003),《新竹玻璃工業空間組織之轉化》,臺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22. 張忠樸(2000),〈1999臺灣PCB產業觀察報告--走出谷底迎向朝陽〉,電路板會刊,9:20-24
23. 張寶華等(2003),《我國電子元件用化學材料專題調查》,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
24. 郭永棋等(2002),《PCB產業趨勢分析》,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
25. 黃淑卿(1995),〈印刷電路板(PCB)〉,產業經濟,170(6):142-147
26. 黃盛郎(2005),〈臺灣PCB產業在全球的地位與現況〉,電路板會刊,27:4-9
27. 詹立宇(2003),〈產業群聚、垂直分工與企業競爭策略〉,產業金融季刊,119:127-145
28. 經濟部產業技術資訊服務推廣計劃(2004),《電子零組件關鍵材料市場動向》,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
29. 趙應誠(2002),《探討海峽兩岸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與競爭優勢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國際高階經營管理所碩士論文
30. 蔡嘉元(2005),〈PCB用銅箔產業概況〉,產業調查與技術季刊,155:114-130
31. 劉仁傑(1999),《分工網絡—剖析台灣工具機產業競爭力的奧秘》,台北:聯經
32. 劉銘晃(2003),《臺灣中部地區工具機廠商-競爭策略之分析─以高鋒公司為例》,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劉寶齡(2000),《與走還留?--社頭織襪工業生產體系與空間結構之轉化》,臺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34. 董秀婷(2003),《流動與鑲嵌-台灣資訊軟體產業的空間聚集》,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35. 謝春進(2003),《兩岸經貿分工體系下對電路板產業經營策略分析》,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謝銘雲(2003),《台灣印刷電路板的競爭策略》,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知識管理組碩士論文
37. 鍾俐娟(1996),〈全球電路板生產重心移轉亞太地區-我國印刷電路板市場發展分析〉,電工資訊,70:80~88
38. 蘇婉菁(2003),《岡山區螺絲螺帽業時空間發展歷程與產銷網絡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39. 邊泰明、麻匡復(2005),〈南港軟體園區產業群聚與制度厚實〉,地理學報,40:45-67
二、外文資料
40. Amin, A. and Thrift, N.(1992),Neo-Marshallian Nodes in Global Network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16(4):571-587
41. Cooke, P. (1997),Knowledge economies clusters,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advantage, London.
42. Depner, H. and Bathelt, H.(2005),Exporting the German Model: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automobile industry cluster in Shanghai,Economic geography81(1):53-81
43. Dicken, P.(2000),Places and flows:situating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in Clark, G. L. & Feldman, M. P. & Gertler, M. S.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conomic Geography,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4. Dicken, P.(2003),Global Shift: Reshaping the global economic map in the 21st century,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45. Feldman, M. P.(2000),Location and innovation: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spillovers, and agglomeration,in Clark, G. L. & Feldman, M. P. & Gertler, M. S.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conomic Geography,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6. Hendry, C.、Brown, J. and Defillippi, R.(2000),Regional Clustering of High Technology-based Firms:Opto-electronics in Three Countries,Regional studies 34(2):129-144
47. Klink, A.V. and Langen, P. D.(2001),Cycles in industrial clusters:The case of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in the northern Netherlands,Tijdschrift voor Economiche en Sociale Geografie 92(4):449-463
48. Krugman, P.(1991),Geography and trade,Leuven University
49. Krugman, P.(1995),Development, geography and economic theory,Cambridge:MIT Press
50. Marshall, A.(1890),Principles of Economics,New York : Macmillan for the Royal Economic Society
51. Maskell, P. and Malmberg, A. (1999),Localized learning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23:167-185
52. Maskell, P. and Lorenzen, M. (2004),The cluster as Market Organization,Urban Studies 41(5/6):991-1009
53. Pinch, S. and Henry, N.(1999),Paul Krugman’s Geographical Economics, Industrial Clustering and the British Motor Sport Industry,Regional studies 33(9):815-827
54. Porter, M. E.(1980) , Competitive Strategy , New York : Free Press
55. Porter, M. E. (1990),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London:Macmillan
56. Porter, M. E. (2000),Locations, clusters, and company strategy,in Clark, G. L. & Feldman, M. P. & Gertler, M. S.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conomic Geography,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7. Saxenian, A. (1994),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58. Scott, A. and Storper, M. (1992),Industrializ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London:Routledge
59. Scott, A. (1998),New industrial spaces:flexible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North American and Western Europe,London:Pion
60. Scott, A. (2000),Economic geography:The great half-century,in Clark, G. L. & Feldman, M. P. & Gertler, M. S.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conomic Geography,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1. Wolfe, D. A. and Gertler, M. S. (2004),Clusters from the Inside and Out: Local Dynamics and Global Linkages,Urban Studies 41(5/6):1071-1093
三、 統計書
行政院主計處(2002),《民國九十年工商及服務普查報告》
經濟部統計處,《臺灣地區工業生產統計月報》 (65-93年)
經濟部工業統計 (2005),《92年工業統計調查報告》,
經濟部統計處,《臺灣地區工業生產統計年報》 (93-95年)
經濟部產業技術資訊服務推廣計劃,《電子零組件工業年鑑》 (1999~2006) ,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