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君麗
論文名稱: 陳儀與台灣光復初期的政局--從光復接收到二二八事件前
指導教授: 黃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1
中文關鍵詞: 統制經濟地方自治聯省自治託管論台灣獨立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95下載:17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光復後陳儀受命主台一年多,就爆發了影響台灣至鉅的二二八事件!陳儀在大部份台灣人心目中,是造成二二八的罪魁禍首,但近幾年來翻案文章不斷出現,說他是清廉的好官。無疑的,陳儀是各方評價最分歧的人物之一,台海兩岸、統獨學者對他的研究可說是「各取所需」。本研究希望檢視陳儀一年多的各項施政,基於較理性的立場,能夠體察陳儀出線主台的優越條件及其理想性格,惜不敵戰後台灣複雜政局與人民對差別待遇所產生的異樣心理,而歸於失敗。
    本研究架構偏重在下列幾個層面:
    一、陳儀出線主台的原因:他是蔣中正留日學長、他有福建經驗(1935年還應總督府之邀來台灣參訪)、他在開羅會議後主持台灣調查委員會負責接收籌畫及人才訓練。
    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特殊政治建制:陳儀在政治上集權的本意為何?台灣人民譏其為「新總督府」,當時反彈的著力點是什麼?陳儀的用人風格怎樣?派系政治在台灣的亂象如何?
    三、統制經濟與一國兩幣:陳儀對「節制私人資本,發達國家資本」的民生主義極有興趣,他希望透過專賣與公營事業來挹注省政開支,以減輕人民的負擔。他更希望保留台幣的獨立,以防止被大陸法幣拖累。但他的種種理想卻被現實打破,被台灣人民視為「苛政」。
    四、光復後文化上磨合的陣痛:台灣接受日本殖民統治半世紀,造成台海巨大的文化差距。而陳儀的國語文及祖國化教育卻做得太急,引發極大反彈,導致省籍情結發酵。
    五、台灣分離意識的滋生:由於光復後,台籍上層菁英要求政經參與權,而台灣下層老百姓則要求生存權,大家都對現狀相當不滿,所以「地方自治」「聯省自治」「美國托管」及「台灣獨立」之說紛起。本研究將釐清在二二人前,各種分離意識的脈絡;並對辜振甫、林獻堂等人捲入其中的光復後第一個台獨案「八一五獨立事件」有所著墨。
    陳儀自己曾說他個人是一部失敗史!像他這樣一個廉潔勤奮、各界看好的人,卻把台灣局面弄到不可收拾,本研究試圖找出陳儀個人應負的責任,及在當時歷史縱深中大結構的因素!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架構…………………4 第三節、研究範圍、限制與名詞界定…………………9 第四節、文獻分析…………………13 第二章、陳儀主台前的背景…………………17 第一節、陳儀早期經歷…………………18 第二節、陳儀的福建經驗…………………20 第三節、台灣調查委員會…………………26 第三章、接收的特殊化政治建制…………………31 第一節、行政長官公署的政治建制…………………32 第二節、陳儀的用人…………………35 第三節、派系政治的牽制…………………43 第四章、特殊的經濟設計…………………55 第一節、統制經濟…………………57 第二節、一國兩幣…………………60 第三節、派系爭奪資源與經濟亂象…………………63 第五章、文化的磨合…………………73 第一節、光復初期的教育與國語文政策…………………74 第二節、去殖民化的反彈…………………78 第三節、族群衝突的發酵…………………82 第六章、台灣分離意識的滋生…………………89 第一節、祖國經驗的期待到幻滅…………………90 第二節、分離意識的溯源…………………95 第三節、光復後分離意識的發展…………………99 第七章、結論…………………107 第一節、研究發現…………………107 第二節、研究建議…………………117 第三節、研究展望…………………121 參考書目…………………125

    壹、專書論著

    王建生、陳婉真、陳湧泉合著(1990),<一九四七台灣二二八革命>,台北:前衛。
    王曉波編(1985),<台灣的殖民地傷痕>,台北:帕米爾。
    王曉波著(2001),<台灣意識的歷史考察>,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王曉波編(2002),<二二八真相>,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王曉波編(2004a),<陳儀與二二八事件>,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王曉波編(2004b),<國民黨與二二八事件>,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王曉波編(2004c),<台盟與二二八事件>,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丹尼.羅伊著、何振盛、杜嘉芬譯(2004),<台灣政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92),<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一)>,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92),<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93),<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三)>,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93),<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四)>,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史明(1980),<台灣人四百年史>,美國聖荷西:蓬島文化公司。
    台灣正義出版社編(1947),<台灣二二八事變親歷記>,台北:台北正義出版社。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編印(1946),<台灣省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報告>,台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編印(1946),<台灣省議會第一屆第二次大會--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報告>,台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人事室編(1946),<台灣一年來之人事行政>,台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人事室編印(1946),<台灣省各機關職員錄>,台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人事室。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編(1946),<外國記者團眼中之台灣>,台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機要室編印(1946),<陳長官通知輯要第一輯>,台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1970),<台灣省通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1991),<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1992),<二二八事件文獻續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1994),<二二八事件文獻補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灣省政府主計處編印(1971),<台灣省統計提要>(民國三十五年至五十六年),台北:台灣省政府。
    台灣省參議會秘書處編印(1946),<台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特輯>,台北:台灣省參議會秘書處。
    台灣省接收委員會日產處理委員會編(1947),<台灣省接收委員會日產處理委員會結束總報告>,台北:台灣省接收委員會日產處理委員會。
    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1946),<台灣省警備總司令耜週年工作概況報告書>,台北: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
    古瑞雲(1990),<台中的風雷>,台北:人間。
    丘念台(1995),<嶺海微飆>,台北:時報。
    江慕雲(1992),<為台灣說話>,台北:稻鄉。
    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1994),<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台北:時報。
    朱匯森編(1990),<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台北:國史館。
    佚名(1947),<陳公洽與台灣>,台北:南瀛。
    李敖編著(1989),<二二八研究>,<二二八研究續集>、<二二八研究三集>,台北:李敖。
    李世傑(1998),<大統領廖文毅投降始末>,台北:自由時代。
    李世傑(1998),<調查局研究>,台北:李敖。
    李筱峰(1990),<二二八消失的台灣精英>,台北:自立晚報社。
    李筱峰(1986),<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北:自立晚報社。
    李筱峰(1998),<解讀二二八>,台北:玉山社。
    李筱峰(1987),<台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汪彝定(1991),<走過關鍵年代>,台北:商周。
    何鳳嬌編(1990),<政府接收台灣史料彙編>(上、下冊),新店:國史館。
    林木順(1990),<台灣二月革命>,台北:前衛。
    林啟旭(1998),<二二八事件綜合研究>,東京:二二八出版社。
    林書揚(1992),<從二二八到五○年代白色恐怖>,台北:時報。
    林德龍輯著、陳芳明導讀(1992),<二二八官方機密史料>,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吳新榮(1989),<吳新榮回憶錄>,台北:前衛。
    吳濁流(1988),<無花果>,台北:前衛。
    吳濁流(1988),<台灣連翹>,台北:前衛。
    招麥漢(1947),<陳儀大鬧台灣>,香港:風雨書屋。
    柯喬治著、陳榮成譯(1991),<被出賣的台灣>,台北:前衛。
    胡慧玲等編(1991),<走出二二八的陰影--二二八和平日促進運動實錄(一九八七~一九九○)>,台北:二二八和平促進會。
    馬起華編(1987),<二二八研究>,台北:中華民國公共秩序研究會。
    夏榮和、林偉盛、陳俐甫譯(1992),<台灣.中國.二二八>,台北:稻鄉。
    袁穎生(1998),<光復前後的台灣經濟>,台北:聯經。
    陳芳明編(1989),<台灣戰後史資料選>,台北: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
    陳俐甫(1990),<禁忌.原罪.悲劇>,台北:稻鄉。
    陳琰玉、胡慧玲編(1992),<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九九一)>,台北: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台美文化基金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
    陳鳴鐘、陳興唐主編(1989),<台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上)(下),南京:南京出版社。
    陳興唐主編、吳克泰、周青解說(1992),<台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上、下卷),台北:人間。
    許介鱗(1996):<戰後台灣史記>,台北:文英堂。
    黃天才、黃肇珩著(2005):<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台北:聯經。
    黃存厚輯(1947),<二二八事變始末記>,台中:掃蕩週報社。
    黃朝琴(1989),<我的回憶>,台北:龍文。
    張炎憲、李筱峰編(1989),<二二八事件回憶集>,台北:稻鄉。
    張炎憲、陳美蓉、楊雅慧編(1998),<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編(1987-1990),<台灣近代名人誌>第一、二、三、四、五冊,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張瑞成編(1990),<光復台灣之籌畫與受降接收>,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會。
    張瑞成編(1990),<台籍志士在祖國的復台努力>,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會。
    張瑞成編(1990),<抗戰時期收復台灣之重要言論>,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會。
    曾健民編(2003),<新二二八史像--最新出土事件小說、詩、報導、評論>,台北:台灣社會科學出版社。
    葉芸芸編寫(1990),<證言二.二八>,台北:人間。
    葉榮鐘等著(1971),<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
    葉榮鐘著、李南衡、葉芸芸編註(1995),<台灣人物群像>,台北:時報。
    楊逸丹著、張良澤譯(1991),<二二八民變:台灣與蔣介石>,台北:前衛。
    楊碧川編著(1993),<二二八探索>,台北:克寧出版社。
    楊肇嘉(1967),<楊肇嘉回憶錄>,台北:三民。
    鄧孔昭編(1991),<二二八事件資料集>,台北:稻中。
    蔣永敬、李雲漢、許師慎編(1988),<楊亮功先生年譜>,台北:聯經。
    鄭梓(1985),<本土精英與議會政治:台灣省參議會史研究>(一九四六-一九五一),台北:作者自印。
    潘志奇(1980),<光復初期台灣通貨膨脹的分析>,台北:聯經。
    賴澤涵主編(1993),<台灣光復初期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賴澤涵、馬若孟、魏萼著,羅珞珈譯(1993),<悲劇性的開端--台灣二二八事變>,台北:時報。
    劉雨卿(1982),<恥盧雜記>,台北:川康渝文物館。
    薛化元主編(1990),<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一九四五-一九六五)>,台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資料研究中心。
    鐘逸人(1988),<辛酸六十年>,台北:自由時代出版社。
    戴國煇著、魏廷朝譯(1989),<台灣總體相--歷史.人間.心性>,台北:遠流。
    戴國煇、葉芸芸(1992),<愛憎二.二八--神話與史學:解開歷史之謎>,台北:遠流。
    藍博洲(1991),<沉屍.流亡.二二八>,台北:時報。
    嚴源存(1989),<早年之台灣>,台北:時報。
    蘇新(莊嘉農)(1993),<憤怒的台灣>,台北:時報。
    蘇新(1993),<未歸的台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台北:時報。

    貮、期刊論文
    丁果著,陳俐甫、夏榮和譯(1991),<台灣「二.二八」事件之一考察--以陳儀與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為中心>,<台灣風物>,第41卷第一期。
    王曉波(1986),<走出二二八事件的歷史陰影>,<中華雜誌>,第24卷第272期。
    毛森(1988),<陳儀迫湯投共始末>,<傳記文學>,第52卷第4期。
    毛森(1988),<補釋「陳儀迫湯投共始末」>,<傳記文學>,第53卷第1期。
    李筱峰,<二二八事件前的文化衝突>,<思與言>,第29卷第4期。
    李筱峰(1990),<二二八事件中台灣社會名流遇害因素初探>,<現代學術研究專刊>,第2期。
    何廉(1993),<負責起草戰後經濟計劃--何廉回憶錄之八>,<傳記文學>,第63卷第2期。
    沈雲龍(1987),<初到台灣--憶述四十年前一些往事>,<傳記文學>,第51卷第6期。
    沈雲龍(1989),<陳儀其人與二二八事變>,<傳記文學>,第54卷第2期。
    汪照留(1946),<台灣與祖國>,<觀察>,第13期。
    汪彝定(1990),<陳儀印象記>,<傳記文學>,第57卷第4期。
    林衡道口述,陳三井、許雪姬訪問(1991),<二二八事變的回憶--林衡道先生訪問記錄>,<口述歷史>,第2期。
    林衡道(1992),<二二八的見聞>,第八十一回台灣研究研討會紀錄,<台灣風物>,第42卷第4期。
    林憲、戴國煇對談錄(1987),<二二八的前前後後與丘念台>,<台灣與世界>。
    吳文星(1993),<「二二八事件」期間國民政府的因應與決策之探討>,引自賴澤涵編<台灣光復初期歷史>。
    吳乃德、陳明通(1993),<政權轉移和菁英流動:台灣地方政法菁英的歷史形成>,引自賴澤涵編<台灣光復初期歷史>。
    胡允恭(1992),<地下十五年與陳儀>,<傳記文學>,第60卷第6期。
    唐德剛(1993),<政學系探源>,<傳記文學>,第63卷第6期。
    孫越崎(1993),<我與資源委員會>(上、下),<傳記文學>,第63卷第5期。
    梁辛仁(1947),<我們對不起台灣--二二八民變的分析>,<新聞天地>,第22期。
    陳芳明(1991),<中共對二二八事件史觀的政策性轉變>,<中國論壇>,第31卷第5期。
    陳明通(1992),<政治派系與陳儀治台論〉,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台灣光復初期歷史」學術研討會。
    陳明通(1993),<派系政治與陳儀台臺論>,引自賴澤涵編<台灣光復初期歷史〉。
    陳純瑩(1993), <光復初期台灣警政的接受與重建:以行政長官公署時期與中心的探討>,引自賴澤涵編<台灣光復初期歷史>。
    張文奇(1988),<陳儀誘降湯恩伯經過>,<傳記文學>,第52卷第1期。
    許登源(1987),<二二八前夕的台灣經濟>,<台灣與世界>。
    許雪姬(1993),<台灣光復初期的民變>,引自賴澤涵編<台灣光復初期歷史>。
    章英(1946),<台灣鱗爪>,<觀察>,第9期。
    黃富三(1993),<「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二二八事件〉,引自賴澤涵編<台灣光復初期歷史>。
    葉明勳(1988),<二二八事件親歷的感受>,<傳記文學>,第52卷第3期。
    葉明勳(1989),<記取歷史的教訓--台灣光復後陳儀下錯了的一著棋>,<傳記文學>,第55卷第5期。
    葉芸芸(1991),<風流雲散悲今日--記戰後初期的左翼人士>,<中國論壇>,第31卷第5期。
    葉曙(1993),<勝利前後的上海與台灣>,<傳記文學>,第63卷第1期。
    楊乃藩(1989),<許壽裳與台灣省編譯館>,<傳記文學>,第55卷第6期。
    鈴木正夫撰,陳俐甫、夏榮和譯(1992),<關於陳儀之備忘錄--與魯迅、許壽裳、郁達夫之間的關係>,<台灣風物>,第42卷第1期。
    鄭梓(1988),<國民政府對於「收復台灣」之設計--台灣接管計劃之草擬、爭議與定案>,<東海歷史學報>,第9期。
    鄭梓(1991),<戰後台灣行政體系的接收與重建-以行政長官公署為中心之分析>,<思與言>,第29卷第4期。
    鄭梓(1988),<戰後台灣省制之變革從行政長官公署制到台灣省政府(一九四五~一九四七)>,<思與言>,第26卷第1期。
    蔣永敬(1992),<楊亮功先生與「二二八事件」>,<傳記文學>,第60卷第2期。
    賴澤涵(1991),<陳儀與閩、台、浙三省省政>(一九二六~一九四九),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術討論會。
    賴澤涵(1991),<陳儀在閩、台的施政措施>,<中國論壇>,第31卷第5期。
    賴澤涵(1990),<陳儀和「二二八」事件>,第六十九次台灣研究研討會記錄,<台灣風物>,第40卷第2期。
    蕭鐵(1946),<陳儀管理台灣>,<新聞天地>,第16期。

    參、報紙
    <民報> 台灣民報社。1945/10/10~1947/02(現存於省立台中圖書館)
    <台灣新生報> 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5/10/25~1947/02(國家圖書館台灣分館、台灣大學、政治大學皆保存微捲)
    <人民導報> 人民導報社。1946/01/01~1947/03(國家圖書館台灣分館、中研院近史所)
    <中華日報> 台南:國民黨中央宣傳部。1946/02~1947/03(台灣大學、政治大學皆有微捲)

    肆、外文書籍
    Copper,J.F.(1996), Taiwan: National-State or Province? Boulder, Colo.:Westview Press.
    Hughes, C.(1997), Taiwan and Chinese Nationalism: National Identity and Status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New York :Routledge.
    Kerr, G.H.(1947), Formosa: Licensed Revolution and the Home Rule Movement, 1895-1945, Honolulu: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Kerr, G.H.(1965), Formosa Betray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Lai, T.H.,R.H.Myers, and W.Wou, A Tragic Beginning :The Taiwan Uprising of February 28, 1947,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Maguire, K.(1998), The Rise of Modern Taiwan, Aldershot, U.K.:Ashgat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