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婉容
Kuo, Wan-Ron
論文名稱: 遊戲元素在主題式教學的運用及成效-以認識校園植物為例
Effects of Using Game Elements in Thematic Instruction – Knowing Campus Plants
指導教授: 張文華
Chang, Wen-Hu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學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9
中文關鍵詞: 主題式教學校園植物遊戲元素趣味化教學
英文關鍵詞: thematic instruction, campus plants, game elements, joyful of learning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756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9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文獻指出運用遊戲式的學習活動,學生會更有興趣、認真的學習在遊戲中所需應用的知識。本研究旨在探討於主題式教學中融入遊戲元素,對於七年級學生植物概念的學習成效,以及科學相關態度的提升。本研究以新北市某市立國中七年級學生,暑期課程科學課共八個班級121人為研究對象,進行兩週的遊戲教學。研究者首先分析國民小學自然科課程中涵括的植物概念,再擴展至國民中學生物課程中的植物相關知識,設計及進行遊戲課程內容。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包括:學生透過遊戲元素在主題式教學中的學習成效?學生透過遊戲元素在主題式教學中的科學相關態度?不同成就學生透過遊戲元素在主題式教學中的學習成效?不同成就學生透過遊戲元素在主題式教學中的科學相關態度?本研究總共進行兩節半的教學活動,研究資料來源包含植物概念測驗、科學相關態度量表等量化資料,採用相依樣本t檢定(t-test)及變異數分析(ANOVA)來分析資料。研究結果發現遊戲元素在主題式教學中可以提升學生植物概念學習,不同學習成就學生透過遊戲元素在主題式教學中學習成效亦達顯著差異,高學習成就學生學習成效優於中學習成就學生學習成效優於低學習成就學生學習成效,而植物概念測驗在記憶、了解與批判三個不同面向成績差異達顯著,不同學習成就學生植物概念進步成績亦達顯著差異,低成就學生學習與高成就學生學習間進步幅度有顯著差異,又以低成就學生學習成效進步最多。研究也發現學生透過遊戲元素在主題式教學中科學相關態度改變未達顯著差異,學生在科學相關態度中的兩個面向-科學課的喜愛、科學相關的休閒興趣亦未達顯著差異,但不同學習成就學生科學相關態度進步成績達顯著差異,以LSD描述時高學習成就學生科學相關態度與低學習成就學生科學相關態度進步達顯著差異,又以高學習成就學生學習成效進步最多。

    Many papers point out that game-based learning activities can make students have more interest, and be more concentrated on learning.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over, by adding game elements to thematic instruction, which effects would this have on participants toward learning about plant related concepts, and what effects this would have on their attitude towards science. The subjects were 121 seventh grade students who attended a two week game-based teaching summer science course from one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Researchers analyzed plant-related learning concepts in both elementary and junior schools, and used all these concepts to design games.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would like to know: a. Would students’ achievements in learning plants-related concepts be changed when game elements were added to thematic instruction? b. Would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be changed, by adding game elements to thematic instruction? c. Would different achieving students’ achievements in learning plants related concepts change, by adding game elements to thematic instruction? d. Would different achieving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and learning plant-related concepts, would be changed by adding game elements to thematic instruction?
    The research instruments used in this study included 〝The Plants-related Concepts Test〞and items from 〝Test of Science Related Attitudes (TOSRA)〞.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paired t test and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The major finding in this study was that adding game elements to thematic instruction when learning can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about plant-related concepts.
    Different achieving students’ measures on the Plants-Related Concepts were also enhanced. Low achievement students’ plants-related concept learning progressed more than high achieving students. Overall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 however, according to LSD, high achieving students progressed much more than low achieving students.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I 表次 VII 圖次 I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四節 研究限制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科學遊戲教學 7 第二節 主題式教學 25 第三節 認識校園植物之相關實徵研究 38 第參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對象 49 第二節 研究者角色 50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5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7 第五節 資料收集 58 第六節 資料分析 59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3 第一節 學生透過遊戲元素在主題式教學中的學習成效 63 第二節 學生透過遊戲元素在主題式教學中的科學相關態度 66 第三節 不同成就學生透過遊戲元素在主題式教學中的學習成效 68 第四節 不同成就學生透過遊戲元素在主題式教學中的科學相關態度 7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85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建議 89 參考文獻 91 中文文獻 91 英文文獻 95 附錄一 課程教案 97 附錄二 課程學習單 101 附錄三 植物桌遊規則及生態系簡介 111 附錄四 教學概念圖 119 附錄五 植物概念測驗 121

    中文文獻
    方金祥、劉奕萱(2007)。創意童玩設計及在幼兒科學創意教學上之應用研究。幼兒保育學刊,5,75-86。
    王美芬、熊召弟(1995)。國民小學自然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王瑞振(2004)。主題式教學對低學業成就學生學習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朱正誼(2001)。以主題式教學法來探討國中學生「對科學的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淑瑩(2005)。以科學遊戲融入教學探究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江瑞豪(2008)。情境感知無所不在學習環境在國小自然科教學之應用-以校園植物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崑山(1999)。落實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之策略與方法。環境教育季刊,40,63-70。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2,35-44。
    林人龍(1997)。行動的開始-主題式“生活科技”學習活動設計。中學工藝教育,30(3),8-14。
    林文惠(2001)。主題式教學中的合作學習行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世昌(2009)。建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的無所不在學習系統-以植物教學為例。亞洲大學,臺中市。
    林世娟、何小曼(2001)。國小學童「科學態度」及「對科學的態度」之研究~以植物的生長教學活動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157-196。
    林振益(2009)。主題式能源課程使用合作學習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能源態度影響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邱莉萍(2004)。以多元智慧理論設計「校園植物」教學模組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施吉忠(2008)。主題式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能源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柯虹如(2006)。從科學玩具遊戲教學探討國小學童的科學相關態度(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孫允梅(2015)。差異化教學應用於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徐長安(1997)。人間有情—開放教育「寓教於戲」的成功策略。開放教育情意教學(上)(pp. 387-399)。高雄:復文。
    高翠霞(1998))。主題式教學的理念-國小實施課程統整的可行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25,9-11。
    張春興(1997)。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傑名(2011)。導入故事結構於遊戲式行動學習平台之建置與成效評估—以校園植物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推動夏日樂學試辦計畫。臺北:教育部。
    陳忠照(2003)。科學遊戲創意教學:致盛先師vs. 至聖先師。臺北市:心理。
    許良榮(2004)。從科學遊戲到科學教學。國教輔導,44(2),6-11。
    許家綺(2013)。以科學遊戲融入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自然科學習成效之研究—以 [植物世界] 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銘津、黃義峰(2002)。Web-Based 學習日誌機制-主題式學習與學習歷程檔案評量。「第六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發表之論文,中國北京。
    許銘津、謝文仁(2002)。網路輔助主題式學習對國小學生之影響:以水生植物為例。「第十八屆全國科學教育學術發表會」發表之論文,彰化縣。
    郭碧祝、陳秀婷(2009)。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生過程技能的主題式教學活動。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3,365-396。
    陳文典(2003)。主題式教學活動設計。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主題式教學活動設計(pp. 7-14)。臺北: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陳玉婷、陳林芳(2012)。主題式的互動性視訊化教材之設計與評估)。臺南應用科大學報,31,247-259。
    陳英豪、葉懋坤、李坤崇、李明淑、邱美華(1991)。國小學生科學態度量表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商師院學報,24,1-26。
    陳淑玲、吳月娥(2015)。以科學遊戲融入 POE 教學對學童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國教新知,62(2),4-56。
    陳惠芬(2000)。引入國小教學活動成效研究-以水火箭之學習環模組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陳聖謨(2003)。主題式統整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教師之友,44(1),44-58。
    陳錦賢(2007)。科學遊戲對國二學生自然科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麗娟(2004)。國小學童適用之校園植物解說牌的設計與研究-以台中縣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曾美怡(2010)。台北縣市國中學生生物認知偏好與對生物課的態度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永和(1999)。課程統整的理論與方式之探討。新竹師院學報,12,231-260。
    黃敏惠(2010)。創意科學遊戲導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翊豪(2013)。行動學習數位遊戲融入校園生態課程對國小學童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楊蕎安(2007)。趣味科學活動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台北市。
    楊馥綺、王佩蓮(2002)。「葉子的一生」主題式教學之課程發展。環境教育學刊,1,95-122。
    劉于嘉(2004)。科學趣味競賽對國中生自然科學習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歐雅雯(2014)。國小高年級學童植物觀察能力及鑑別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潘怡吟、王美芬(2003)。遊戲型態教學對國小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4,157-172。
    蔡文玉(2012)。創造性問題本位遊戲教學對六年級學生科技創造力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蔡福星(1998)。國中生活科技教學活動網路資源系統發展於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鄧文華(1995)。孩子的第一本科學書。台北市:及幼文化出版。
    鄭政富(2004)。高級中學主題式探究學習於網際網路實施之設計與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鄭湧涇、楊坤原(1998)。國中學生對生物學的態度。師大學報,43(2),37-54。
    賴慶三、王錦銘(2010)。科學玩具遊戲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56,29-52。
    謝添達(2004)。國小校園植物主題地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顏妙芳(2014)。校園植物解說牌的研究與建置—以嘉義市興安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顏淑惠(2013)。WebQuest 主題式教學對學童高層次思考能力與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關惜華(2001)。生活化主題式教學對學生科學創造力影響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秀玲、謝秀月(2007)。科學遊戲融入國小自然科教學學童科學態度之研究。課程與教學,10(1),111-129。
    蘇懿生、黃台珠(1998)。對科學的態度一一個有待研究的問題。科學教育月刊,215,245-266。

    英文文獻
    Alice, U.S. , & Paula.K. (2008). Joyful learning: Active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inclusive classrooms.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Brendzel, S. (2004). Games that teach. Science Scope, 27(8), 32-33.
    Caillois, R., & Barash, M. (1961). Man, play, and games.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David, L. (2001). Fun and games science. Science Teacher, 68(3), 58-61.
    Frobel, F. (1902). The education of man. New York, NY: D. Appleton.
    Fraser, B. J. (1981). TOSRA: Test of science-related attitudes.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Gardner, P. L. (1975). Attitudes to science : A review. Science Education, 2(1), 1-41.
    Garris, R., Ahlers, R., & Driskell, J. E. (2002). Games,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A research and practice model. Simulation & gaming, 33(4), 441-467.
    Garvey, C. (1977). Play. London: Fontana.
    Gee, J. P. (2003). What video games have to teach us about learning and literacy. New York, NY: Palgrave/Macmillan.
    Groos, k. (1914). The play of man. New York, NY: Appleton Century.
    Haladyna, T., & Shaughnessy, J. (1982).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A quantitative synthesis. Science Education, 66(4), 547-563.
    Kemp, J. E. (1985).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cess. Harpercollins College Division.
    Kiili, K. (2005).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Towards an experiential gaming model.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8(1), 13-24.
    Makiya, H., & Rogers, M. (1992). Design and technology in the primary school: Case studies for teachers. Psychology Press.
    Manning, M., Manning, G., & Long, R. (1997). The theme immersion compendium for social studies teaching.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Piaget, J. (1962). Play, dreams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d. New York, NY: Norton.
    Shrigley, R. L. (1983). The attitude concept and science teaching. Science Education, 67(4), 425-442.
    Simpson, R. D., Koballa, T. R., Oliver, J. S., & Crawley, F. E. (1994). Research on the affective dimension of science learning.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211-234.
    Trollinger, I. R. (1977). A study of the use of simulation games as a teaching technique with varying achievement groups in a high school biology classroo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Walmsley, S. A. (1996). 10 ways to improve your theme teaching. Instructor, 106(1), 54-60.
    White, R. T., & Tischer, R. P. (1986). Research on natural science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874-905.
    Williamson, K. M., Land, L., Butler, B., & Ndahi, H. B. (2004). A structured framework for using games to teach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in K-12 classrooms. The Technology Teacher, 64(3), 15-1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