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錫盈
論文名稱: 知白守黑--陳錫盈水墨書法創作論述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mpty and Reality-- Chen Hsi-Ying Ink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Creations Treatise
指導教授: 何懷碩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5
中文關鍵詞: 水墨書法筆墨寫經
英文關鍵詞: ink painting, calligraphy, pen and ink,, scripture-writ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8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為筆者的創作論述,以「水墨」與「書法」為表現範疇,以「筆墨」為表達工具,展開「形式」與「內容」的探索與實驗,做為本文的研究主軸。
    首先,從畫面構成的關係開始,討論畫面中點、線、面的關係,從線條與墨色變化討論「筆墨」特色與畫面的「虛實布白」在中國繪畫中的運用。
    其次,延續筆墨線條的探討,討論書法在符號傳達功能之外的文化意涵與書法寫經的宗教意涵。並舉台灣青壯輩畫家為例,試圖找出台灣當代書法的特色與發展的可能性。
    第三,為筆者的創作理念,在作品中分別論述水墨與書法的創作理念與材質實驗。水墨造境部分:在觀察樹林形象而演變出「林」系列,用空中鳥瞰的角度來描寫,所發展出的「長河」系列,以及以鏡攝與對稱構圖方式的「靜」系列。水墨人體部分:將筆者以筆墨線條來描繪人體的學習歷程與習作做一分析比較。書法部分:考量整體畫面的結構,嘗試用平面構成方式來創作,進而消解書法作品中的文辭意義,以文字符號本身的形象趣味來構成畫面。在寫經部分:延續書法的訓練,在書法的「實用美」與「藝術美」的範疇之外,從宗教角度探索書法抄寫經文的意涵,對不同時期的寫經作品材質與裝幀形式進行討論。在材質部分:選用熟紙與加工紙張進行「積墨法」與畫面層次的材質實驗,並在用墨之外,選擇泥金搭配加工紙張來呈現。
    在作品說明部分,分別敘述本論文所列出的作品之創作構想與心得。並在最後的結論中,闡述筆者的研究結果與未來展望。

    This paper was my creations treatise, “ink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treated as for the creation scope, “pen and ink” treated as the transmission tool, then again explored “form” and “content”.
    First, from the picture constitution start, discussed in the picture spot, the line, the surface, discussed “pen and ink” from the line and the ink color change the characteristic, with picture “connection between empty and reality” in Chinese drawing utilization.
    Next, discussed the calligraphy outside the mark transmission function cultural significance, with wrote after religious significance. And took the Taiwan middle age calligrapher as the example, attempted had discovered the Taiwan present age calligraphy characteristic and the development possibility.
    Third, was my creation idea, transmitted the ink painting and the calligraphy creation idea and the drawing material experiment in mine work. In ink painting part: I observed the modeling of forest, created “the forest” the series, with the bird's eye view way, developed “the perpetual flow” the series, as well as absorbs with the mirror with the symmetrical composition way, created “calm” the series. In human body sketch part: I used ink painting line to describe the human body, and analyzed compared the study process and the work. In calligraphy part: created with the plane design way, also dispelled in the calligraphy work writing significance, displayed the writing mark modeling interest. In scripture-writing part: explored the calligraphy religious texts significance from the religious viewpoint, and carried on the comparison to the different time work material and the form. In creation material part: Selected the processed rice paper to carry on “the accumulated ink law” with the drawing material experiment, displayed the different level, and in used outside the ink, chose the golden paint to create.
    In the work explanation part, narrated the work creation which this paper listed to devise and to create the attainment. And in the final conclusion, explained my findings and the future forecast.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架構 .............................. 2 一、研究範圍 ........................................ 2 二、研究方法與架構................................... 4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 5 第一節 黑白之間的探索.................................... 5 一、知白守黑的文字意涵 .............................. 5 二、虛實相生在構圖上的應用 .......................... 6 三、線條的變化 ...................................... 7 四、筆墨在人物畫中的運用 ........................... 10 第二節 當代書法形式的演進............................... 13 一、書法的文化意涵 ................................. 13 二、書法美學的演繹 ................................. 14 三、台灣多樣貌的當代書法 ........................... 16 第三節 書法寫經......................................... 19 一、寫經目的與形式 ................................. 19 二、經生、文士、僧侶書風比較 ....................... 22 第三章 創作理念 ...................................... 28 第一節 水墨形式的演進................................... 28 一、題材的選擇與延伸 ............................... 28 二、對比與對稱的運用 ............................... 32 第二節 水墨材質的實驗................................... 35 一、蟬翼宣與積墨法 ................................. 35 二、墨與膠礬 ....................................... 35 第三節 人物線條的探索................................... 37 一、學院人體畫的訓練 ............................... 37 二、水墨人物寫生作品分析 ........................... 37 第四節 書法形式的嘗試................................... 44 一、傳統書法的根基 ................................. 44 二、書寫形式的變化 ................................. 45 三、書寫內容的思考 ................................. 48 四、寫經功課 ....................................... 50 第四章 作品說明 ...................................... 54 第一節 「林」系列 ...................................... 54 作品一 《如歌的行板》 作品二 《寒林凍雲》 作品三 《林梢之月》 作品四 《月明古塔》 第二節 「長河」系列 .................................... 59 作品五 《金色長河I》 作品六 《金色長河II》 作品七 《群山層層》 作品八 《黑色長河》 作品九 《鏡月》 作品十 《水天》 第三節 人體速寫......................................... 65 作品十一 《人體速寫I》 作品十二 《人體速寫II》 作品十三 《人體速寫III》 作品十四 《人體速寫IV》 第四節 書法............................................. 69 作品十五 《花前解珮》 作品十六 《風階拾葉》 作品十七 《節臨牆盤》 作品十八 《聽雨空山》 作品十九 《如法》 作品二十 《知白守黑》 作品二十一 《破》 作品二十二 《日日是好日》 作品二十三 《芥子須彌》 作品二十四 《時石》 作品二十五 《妙宮》 作品二十六 《行行復行行I》 作品二十七 《行行復行行II》 第五節 寫經作品......................................... 83 作品二十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作品二十九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作品三十 《阿彌陀經》 作品三十一 《佛說造像量度經》 作品三十二 《開經偈》 作品三十三 《金剛經偈》 第五章 結論 .......................................... 90 參考書目 ............................................. 93

    一、專書:
    1.王元軍,《唐人書法與文化》,台北:東大圖書,1995。
    2.王無邪,《平面設計原理》,台北:雄獅,2006。
    3.史紫忱,《書法今鑒》,台北:文化大學,民72新一版。
    4.史作檉,《水墨十講:哲學觀畫》,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08初版。
    5.李義弘,《自然與畫意》,台北:雄獅,民80三版。
    6.李聰明,《佛經寫經的書法藝術》,台北:大千,2006。
    7.李蕭錕,《靜心寫經》,台北:雄獅,2005年1月一版三刷。
    8.何懷碩,《給未來的藝術家》,台北:立緒,2005初版四刷。
    9.余秋雨,《人生風景》,台北:時報,2006初版七刷。
    10.邱振中,《書法藝術與鑑賞》,台北:亞太,1995。
    11.林昆範,《色彩原論》,台北:全華,2007。
    12.祝敏申,《大學書法》,台北:丹青,1983。
    13.馮增木,《中國書畫裝裱》,台北:添翼文化,1995初版一刷。
    14.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台北:華正,民77。
    二、古籍:
    1.(明)陸紹珩,《醉古堂劍掃》,台北:金楓,1994。
    三、畫冊:
    1.《溥心畬書畫文物圖錄》,台北:故宮,1993。
    四、辭典:
    1.沈柔堅主編,《中國美術辭典》,上海:上海辭書,1991。
    2.張謇,《金石大字典》,台北:印林。
    3.CBETA《中華電子佛典》
    五、叢書
    1.林進忠,《台灣藝術經典大系》〈書法藝術卷5〉,台北:藝術家,2006初版。
    2.健生(H. W. Janson),《西洋藝術史(History of Art)》,曾堉、王寶連譯,台北:幼獅文化,民78第一版第七印。
    3.《中國現代美術全集》〈1中國畫〉〈19素描〉〈20速寫〉〈37書法〉,台北:錦年,1998。
    4.《中國歷代藝術》〈書法篆刻篇〉〈繪畫篇〉,台北:台灣大英百科,1995。
    六、博碩士論文:
    1.沈穎芳,《浴場即事—沈穎芳水墨創作論述》,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
    2.陳柏志,《現代工筆人物畫創作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7年。
    3.鄭淙賓,《筆墨煙雲─論書法線條的表現性》,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
    七、翻譯書:
    1.Otto G.Ocvirk著,江怡瑩譯,《藝術原理與應用》,台北:六合,2004第八版。
    2.丹納(Hippolyte-Adolphe Taine),《藝術哲學(Philosophie de l'art)》,傅雷譯,臺中:好 讀,民93初版。
    3.亞瑟‧丹托(Arthur C. Danto),《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After the End of Art: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Pale of History)》,林雅琪、鄭惠雯譯,臺北:麥田,2007初版四刷。
    4.強納森‧柯拉瑞(Jonathan Crary),《觀察者的技術:論十九世紀的視覺與現代性(Techniques of the Observer: On Vision and Modernit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蔡佩君譯,臺北:行人,民96初版。
    5.馬場雄二著,王秀雄譯,《美術設計的點、線、面》,台北:大陸,民83。
    6.原宗啟著,蔡瑪莉譯,《茶道》,台北:易博士文化,2009初版。
    7.榊莫山著,陳振濂譯,《日本書法史》,上海:新華書店,1987二刷。
    8.鎌田茂雄着,鄭彭年譯,《簡明中國佛教史》,台北:谷風,1988。
    八、網路資料:
    1.千華臺上-佛經文獻圖說,http://tech2.npm.gov.tw/sutra/web/reason/r1-1.htm
    2.五經一論,http://www.amtb-la.org/wujingyilun/wujingyilunjianjie/wujingyilunjianjie.html
    3.〈阿彌陀經淺釋〉,http://www.siddham.org/yuan3/shuanhua/lecture_amita_01.html
    4.《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http://www.chineseclassic.com/LauTzu/LaoTzu_hersongkong/ch28.htm
    5.《老子道德經》http://w3.estmtc.tp.edu.tw/daode
    6.《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idioms.moe.edu.tw/mandarin/fulu/dict/cyd/4/cyd04662.htm
    7.《宗門拈古彙集》卷36,http://w3.cbeta.org/result/normal/X66/1296_036.htm
    8.《無門關》,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8/2005_001.htm
    9.〈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說〉http://www.bfnn.org/book/books2/1828.htm
    10.劉豐榮,〈視覺藝術創作研究方法之理論基礎探析:以質化研究觀點為基礎〉http://arteducation.creed.ntnu.edu.tw/photo/assessment/scholar/0007na.pdf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