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潘姿伶
論文名稱: 學校組織文化對教師知識分享意願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語文領域英語科教師為例
指導教授: 洪仁進
Hung, Ren-J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7
中文關鍵詞: 國民中學英語科教師組織文化知識分享意願
英文關鍵詞: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willingness of knowledge shar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9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旨在瞭解臺北市國民中學語文領域英語科教師對學校組織文化知覺程度與知識分享意願。因此,針對不同背景英語科教師在組織文化知覺程度及知識分享意願上的差異性進行了解,並以此了解學校組織文化對教師知識分享意願之間之影響。
    本研究係以國民中學英語科教師爲研究對象,相關文獻探討為本研究之立論基礎,並以英語教師各種背景為基本變項,組織文化為自變項,知識分享意願為依變項設計各施測量表,採問卷調查法進行量測,共發放300份問卷,回收之有效卷223份。經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相關及迴歸分析方法等統計分析獲得幾項結論如下:
    一、臺北市國民中學英語科教師對學校組織文化知覺為中上程度,其中以「支持型文化」較高,其次是「創新型文化」、「科層型文化」。
    二、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知識分享意願屬中上程度,其中以「分享個人知識」之意願程度較高,其次是「鼓勵他人學習」、「分享學習機會」。
    三、臺北市立國民中學英語科教師依其年齡及服務年資的不同,會對學校組織文化知覺程度有明顯差異。
    四、臺北市立國民中學英語科教師依其年齡、教育程度、職務及服務年資的不同,而在知識分享意願上有明顯差異。
    五、臺北市立國民中學英語科教師對學校組織文化知覺程度與個人知識分享意願關係具有中度正相關,其中,又以「支持型文化」與「創新型文化」具有較高預測力。
    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結論,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師及後續研究等四方面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The research mainly aims to realize the recognition degree of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the willingness of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the Learning Domain of English Language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 Therefore, the research is conducted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background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for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the willingness of knowledge sharing, and to probe the correlation if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fluences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teachers.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documents review, and the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are the primary objective. The teachers’ background is basic variable,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s independent variable. The willingness of knowledge sharing is dependent variable. This research is conducted by questioners survey; totally 300 questionnaires had been delivered, and 223 of them are effective. All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Independent-Sample t test, One-way ANOVA (analysis of variance), Person’s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Some conclusions are drawn from the research. Five results had been made as follows:
    1.The recognition degree of the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mong the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is on a high-intermediate level. The highest recognition is supportive culture, and the second highest one is innovative culture, and then bureaucratic culture.
    2.The willingness of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the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is on a high-intermediate level. The highest recognition to sharing is sharing personal knowledge, the second one is encouraging learning, and the third one is sharing learning opportunities.
    3.The recognition degree of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s variable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age and seniority.
    4.The willingness of personal knowledge sharing is variable based on age, education, position and seniority.
    5.The connection of the recognition degree of the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the personal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the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is medium; furthermore, supportive culture and innovative culture indicate the higher prediction power.
    At last, the suggestion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administrations, schools, teacher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follow-up research are made for referenc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組織文化的意涵及其理論與實證研究 …………11 第二節 知識分享的意涵及其理論與實證研究 …………29 第三節 組織文化對知識分享意願影響之相關研究………5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5 第二節 研究方法 …………………………………………66 第三節 研究假設 …………………………………………66 第四節 研究對象 …………………………………………70 第五節 研究工具 …………………………………………71 第六節 研究程序 …………………………………………82 第七節 資料處理 …………………………………………8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7 第一節 問卷受試教師基本變項統計分析 ………………88 第二節 學校組織文化及教師知識分享意願現況分析……90 第三節 不同背景教師對學校組織文化知覺差異分析……93 第四節 不同背景教師知識分享意願差異分析 …………101 第五節 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知識分享意願相關分析 … 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 結論 ……………………………………………113 第二節 建議 ……………………………………………115 參考文獻 ……………………………………………………125 附錄 …………………………………………………………141 附錄一 ………………………………………………………141 附錄二 ………………………………………………………151 附錄三 ………………………………………………………157 附錄四 ………………………………………………………163

    一、中文部分
    丁導民 (2001)。學習型企業的組織文化與知識管理關係之探討。成人教育學刊,5,1-26。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的理論與運用。台北:五南。
    王如哲、黃月純(譯)(2004,8月)。Edward Sallis & Gary Jones著。教育知識管理(Knoowledg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台北:五南。
    王文彥(2002)。知識分享內外在動機與知識分享行為之研究-以A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王成隆(2005)。組織知能分享意願與文化、信任、個人因素關係之研究-以各級教師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王建智(2003)。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司徒達賢(1997)。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
    任凱(譯)(2006)。David W. Johnson, & Frank P.Johnson著。團體動力學(Joining Together. 2nd ed.)(第二版)。台北:學富文化。
    江永森(2004)。組織文化與工作滿足及工作績效之關係。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岷欽(1993)。競值途徑之應用-以組織文化研究為例。人事管理月刋,30(7),4-24。
    江滿堂(2004)。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策略與學校氣氛對教師知識分享意願影響之研究。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PTT1576070。
    呂美娥(2007)。公立高級高業職業學校教職員知覺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相關研究。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6NTNU5037008。
    呂嘉豪(2002)。高雄市國民中學語文領域(英語)配合九年一貫課程發展的實況與需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明蒼(2007)。我國軍事學校軍官知識分享意願與組織信任關係之研究─以陸軍兵科學校為例。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6NTNU5332006。
    李政翰(2004)。桃園縣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李春安(1994)。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行政主管全面品質管理態度與學校組織文化之關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李漢雄(2000)。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楊智文化。
    李應宗(2002)組織文化與知識分享之研究─以台北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TPTC576070。
    李茂興、余伯泉(譯)(2003,6月)。Aronson, E., Wilson, T. D. & Akert, M. 著。社會心理學(第三版)(Social Psychology. 3nd ed.)。台北:弘智。
    李祥銘(2006)。以交易成本理論與信任探討知識分享之行為。論文發表於中國科技大學2006管理、資訊與商業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李政達(2006,8月)。基本知識論。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
    李新鄉(1993)。國小教師教育專業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文榮(2002)。高職實用技能班教師班級經營、家長教育態度與學生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有順(2000)。網路社群知識分享過程之研究-以企業管理教學網站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
    吳明隆(2007)。SPSS操作應用︰變異數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清山(2003)。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于荻(2001)。組織文化如何影響知識分享之探索性研究。私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志成(1997)。陰陽權變組織文化理論之初步建構—以我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朝夫(2000)。縣市政府教育局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鉦棽、王政智(2005)。從社會交換理論與交易成本理論分析組織內之知識分享行為。人力管理資源學報,5(2),95-119。
    林東清(2005)。知識管理,智勝:台北。
    林東清(2007)。知識管理(再版),智勝:台北。
    林麗芬(2004)。國民小學組織文化、人格特質與知識分享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季明禮(2003)。國軍主計人員對知識管理價值與態度之調查研究—以國防部主計局為例。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國防管理指參班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卓心美(2003,4月)。智慧的河流 談西洋哲學的發展。台北:三民。
    卓秀冬(1995)。高級職業學校教學效能影響因素及其評鑑指標之探索。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卓鴻賓(2004)。台灣中部地區公立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知識管理相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邱鴻燕(2000)。國中英語革新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馨儀(1995)。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彼得‧杜拉克(1993)。後資本主義社會。台北:時報。
    河野豐弘(1992)。改造企業評論,彭德中譯。台北:遠流。
    炬見工作室(2005)。知識管理。台北:博碩。
    姜禮琪(2007)。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6NTPTC576063。
    胡瓊文(1999)。學校組織成員屬性、組織文化與組織變革支持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國民中小學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楊順(2001)。知識分享意願.組織公平與信任關係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徐其力(2002)。組織文化對知識分享之影響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徐莉惠(1999)。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聘任制度的影響內涵與學校文化之關聯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碧霙(2005)。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組織信任與知識分享意願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夏侯欣鵬(2000)。信任與權力對組織內知識分享意願影響之研究—以銀行放款部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夏道維(2006,10月)。組織及個人因素對公部門人員知識分享行為影響之實證分析。考銓季刊,48,125-147。
    許士軍(2007,7月)。「創造價值」的知識 要能掌握在手中。聯合新聞網-全球書選。2007年7月30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76183。
    許南雄(2000)。行政學概論。台北:商鼎文化。
    許祝瑛(1999)。台灣省中區國民中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郭啟仁(2001)。知識分享與組織學習關聯性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吳政(2002)。組織文化、領導行為、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嘉南地區銀行為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秋紋(1997)。特殊教育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家紋(2006)。公立高職學校組織文化與智慧資本關係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NTNT5576031。
    陳素勤(2006,1月)。Robert Kreitner & Angelo Kinicki著。組織行為(Organizational Behavior,6e)(第六版)。台北:普林斯頓。
    陳培文(1994)。中部地區高職(中)工業類科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進江(2004)。組織正義、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高科技產業研發部門為例。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瑞忠(2004)。主管領導型態與組織文化對軍事機構人員承諾行為影響之研究:以國軍某部隊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聖謨(1995)。高級中學組織文化與教師教學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輝征(2006)。高雄市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學校組織文化與其知識分享意願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志強、廖述賢及費吳琛(2006)知識分享、吸收能力與創新能力關聯性研究—以台灣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6(2),01-21。
    陳俊男(2007)。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文化與知識管理之關係調查-以新竹縣國民小學為例。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6NTPTC576003。
    陳柏村(2006)。知識管理─正確概念與企業實務(第二版)。台北:五南。
    陳燕慧(2002)。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TCTC576092。
    章珮瑜(2000)。學校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及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傅光華(2007)。國軍組織公平與知識分享意願關係之研究-以國防大學管理學院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台北。
    廖述賢、費吳琛、陳志強(2006)。知識分享、吸收能力與創新能力關聯性研究—以台灣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6(2),01-21。
    莊文隆、郭美資、邱雅萍(2006)。組織內知識分享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以高中職導師為例。企業管理學報,69,97-134。
    曾怡寧(2003)。台北縣市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教學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銘廷(2002)。公務人員知識分享意願、組織信任與組織文化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技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廷合、吳思達(2004)。知識管理理論與實踐,台北:全華。
    黃勢民(2004)。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裕敏(2002)。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梁嘉肇(2006)。我國軍事組織文化對組織成員知識分享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玉文譯(2000)。知識管理。(原著Peter F. Drucker)。台北:天下文化。
    張峻源(1997)。組織文化、組織承諾與組織變革態度之研究─以中央信託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張紹勳(2002,11月)。知識管理。台中:滄海。
    張新基(2003)。國民小學校長管理模式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德銳(1994)。教育行政研究。台北市:五南。
    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勞思光(1993)。中國文化路向問題的新檢討。臺北市:東大。
    湯令儀(2003)。知識分享網路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倩亨(2004)國民中學教師人情特質、人際情感、組織文化與知識分享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昀學(2006)。技專校院資訊管理系教師知識分享之研究-以南部七縣市為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楊國安、何永福(1999)。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三民。
    楊國樞、余安邦(1992)。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中國人的社會取向:社會互動的觀點。台北:桂冠圖書。
    董玉娟(2004)。知識分享意願影響前因之研究:威脅之情境效果。人力資源管理學報,4(3),117-137。
    鄔昆如(2004,1月)。西洋哲學史。台北:三民。
    賴素惠(2007)。組織文化、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對知識分享意願之關聯性研究-以高屏地區高中職教師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商務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鄭永忠(1996)。大型醫院組織文化,組織運作,經營管理及經營績效之關係研究。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鄭伯壎(1996)。組織文化價值觀的數量衡鑑。中華心理學報,32,31-49。
    鄭清祥(1991)。企業文化類型、企業策略與財務績效之關係研究---臺灣製造業實證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鄭彩鳳(1996)。競值途徑應用在高中職校長領導角色、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
    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竣文(1995)。企業文化、管理風格、經營策略及經營績效之關係研究 ---以臺灣及大陸兩地之中美日企業為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鄭雅嬪(2002)。組織文化、知識分享與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以航運業為例。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
    潘扶德(1994)。縣市教育局組織文化與成員工作滿足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宗其、譚大純(1999) 。台灣惠普公司之知識創造與擴散。會計研究月刊,169,34-42。
    劉京偉(譯)(2000)。勤業管理顧問公司(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著。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台北:商周。
    劉哲良(2005)從社會資本觀點探討知識分享、組織學習對組織學習績效影響之研究。大同大學事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常勇(2000)。組織知識形成的過程。2001年02月10日取自http://www.cme.org.tw/know/paper/paper7.html
    劉淑滿(2002)。台中縣國民小學組織文化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蔡雅真(2003)。探討影響校園內部知識分享的相關因素及成效----以台南縣市中小學知識管理實務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蔡進雄(2000)。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榮福(2003)。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變革支持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儀華、陳家聲及方文昌(2005)企業員工知識分享效能之質性研究─以知識接收者的觀點。人力資源管理學報,5(1),29-51。
    盧亭均(2005)。回任人員知識分享機制之研究。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黎士群(1999)。組織公平、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之關係性研究—以Unix系統人員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維基百科(2007)。知識。2007年8月2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F%A5%E8%AD%98&variant=zh-tw
    簡明輝(2003)。組織行為。台北:新文京開發。
    蘇柏州(2001)。企業員工知識分享意願因素之研究。私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戴逸民(編校)(2005,12月)。知識管理。台北:普林斯頓。
    謝宜育(2007)。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知識管理關係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謝勝宇(2006)。高雄縣國民中學組織文化、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5NSYS5331009。
    羅錦財(2001)。國民中學領導角色與學校組織文化之競值途逕研究---以桃園縣市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二、英文部分
    Alavi, M., Leidner, D. & Dorothy, E. (2001). Review: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 MIS Quarterly, 25(1), 107-136.
    Amabile, T. M., Hill, K. G., Hennessey, B. A., & Tighe, E. M. (1994). The Work Preference Inventory: Assessing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6(5), 950-967.
    Anderson, J. C., & Narus, J. A. (1990). A model of Distributor Firm and Manufacturer Firm Working Partner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54, 42-58.
    Ansoff, H. I.(1979). Strategic Management. London: Macmillan
    Badaracco, J.(1991). Knowledge link: how firms complete through strategies alliance.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eckman, T. (1997). Implementing the Knowledge Organization in Government, Paper and Presentation, 10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Federal Quality.
    Blackler, F. (1995). Knowledge, Knowledge Work and Organization: An Overview and Interpretation. Organization Studies, 16(6), 1021-1046.
    Bohn, R. (1994). Measuring and Managing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36(1), 61-73.
    Collins, H. (1993). The Structure of Knowledge. Social Research, 60, 95-116.
    Connelly, C. E., & Kelloway, E. K. (2003). Predictors of Employees’Perceptions of Knowledge Sharing Culture,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24(5), 294-301.
    Davenport, T. H., & Prusak, L. (1998).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Deal, T. E., Kennedy, A. A. (1982) .Corporate cultures:The rites and rituals of corporate life. New York:Common Wealth Publishing.
    Dension, D. R. (1990). Corporate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Deal, T. E., & Peterson, K. D. (1999). Shaping school culture: The heart of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Dixon, N. (2000). Common Knowledge: How Company Thrive by Sharing What They Know.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French, J. R., & Raven, B. H. (1959). The Base of Social Power. In D. Cartwright (Ed.), Studies in Social Power. Ann Arbor, MI: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aarch, University of Michigan.
    Gilbert, M., & Gordey-Hayes, M. (1996). Under standing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to axhieve successfrl technological innoration. Technovation, 16(6), 301-312.
    Harris T. E. (1984).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the Role of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Modern World,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Southeast Convention, 31st, L.A.: Hammond
    Hendriks, P. (1999). Why share knowledge? The influence of ICT on motivation for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6(2), 91-100.
    Hedlund, G. (1994). A mode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N-Form Corpor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15, 73-90.
    Herbert, T. T. (1976). Dimension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Collier Macmillian.
    Herzberg, F.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 John Wiley.
    Hidding, G. J., & Shireen, M. C. (1998). Anatomy of a learning organization:Turning knowledge into capital at Andersen Consulting.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5(1), 3-13.
    Hislop, D. (2002).Mission Impossible: Communicating and Sharing Knowledge v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7(3), 165-177.
    Holtshouse, D. (1998). Knowledge research issue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3(3), 277-280.
    Howells, J. (1996). Tacit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8(2), 91-106.
    Kilmann, R. H., Saxton, M. J. & Serpa, R.(1985). Five Key Issues In Underatanding and Change Culture. In R. Kilmann(Ed.), Gaining Control of Corporate Cultur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Klatzky, R. L. (1975). Human Memorya: Strutures and Processes,W. H. Freeman and Company.
    Koberg, C. S., & Chusmir, L. H.(1987). Organizational culture relationships with creativity and other job-related variable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5, 397-409.
    Leonard-Barton, D. (1995). Wellsprings of Knowledge: Building and Sustaining the Source of Innovation,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Likert, R. (1976). The Human Organization: Its Management and Value. N.Y.: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McDermott, R., & C. O'Dell. (2001). Overcoming Cultural Barriers to Sharing Knowledge,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5(1), 76-85.
    Musen, A. M. (1992). Dimensions of Knowledge Sharing and Reuse. Computers and Bio-medical Research, 25, 435-467.
    Nelson, K. M., & Cooprider, J. G. (1996). The contribution shared knowledge to IS Group Performance. MIS Quarterly, 20(4), 409-432.
    Newell, A. (1982). The knowledge leve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8, 87-127.
    Nonaka, I. (1991).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4). 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Organizational Science, 5(1), 14-37.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 (1989). The organization culture perspective. California: B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Ouchi, W. (1981). Theory Z: How American business can meet the Japanese challenge.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Pan, S. L., & Scarbrough, H. (1999).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practice: 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11(3), 359-374.
    Pankakoski, K., & Laura M. (1998). Knowledge sharing and value reproduction: The work flow game as a case example, Ph. D. Teknillinen Korkeakiuku, Helsinki, Finland, Not Available for UMI.
    Petrash, G. (1996). Dow’s journal to a knowledge value management culture.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14(4), 365-373.
    Pettigrew, A. M. (1983). On Study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Adminisrativ Science Quarterly, 28, 574-586.
    Pfeffer, J. (1998). The Human Equation:Building profits by putting people first. 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Polanyi, M. (1958). Personal Knowledge. Chicage: University of Chicage Press.
    Polanyi, M. (1966). The Tacit Dimension.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Quinn, R. E., McGrath, M. R.(1985).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s: A competing value perapective. In P. J. Frost, L. F. Moore, M. R. Louis, C. C.
    Quinn, J. B., Anderson, P., & Finkelstein, S. (1996). Managing Professional Intellect: Making the Most of the Bes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4(2), 71-80.
    Raven, B., & Kruglanski, A. (1970). Conflict and power. In P. Swingle (Ed.), The structure of conflict (pp.69-110).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8thed). NJ: Prentice Hall.
    Sathem, V. (1983).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culture: A manager’s guide to action.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0, 5-23.
    Schein, E. H. (1992).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Senge, P. (1997). Sharing Knowledge. Executive Excellence, 14(11), 17-18.
    Stahl, S., & Patel J. (1999). Behind the New. Information Week, 728, 115-125.
    Stauffer, D. (1999). Why people hoard knowledge. Across the board, 36(8), 16-21
    Steers, R. M., porter, L. W.(1991). Motivation and Work Behavior(5th ed). Singapore: McGraw-Hill.
    Stewart, T. A. (1997). 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 Bantam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Stott, K., & Walk, A. (1995). Teams, Teamwork, and Teambuilding: The Manager’s Complete Guide To Teams In Organizations, New York: Prentice Hall.
    Sveiby, K. (1997). The new organizational wealth. San Francisco: Berrett Koehler.
    Tampoe, M. (1993). Motivating knowledge workers-The challenge for the 1990s. Long Range Planning, 26(3), 49-559.
    Torraco, R. (1999). A theor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cadem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AHR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Knowledge Manag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31948)
    Vijay, S. (1983).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Culture: A manager’s Guide to Ac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Wallach, E. J. (1983).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The cultural match.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37(2), 29-36.
    Wiig, K. M. (1997). “Knowledge Management: Where Did It Come from and Where Will It Go?” Exper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Pergamon Press/Elsevier(14).
    Wijnhoven, F. (1998). Knowledge logistic in business contexts: Analyzing and diagnosing knowledge sharing by logistics concepts.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5, 143-15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