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書惠
論文名稱: 手感設計風格之創新設計探索與創作
The Exploration and Creation of Hand-touch Design Style
指導教授: 鄧成連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9
中文關鍵詞: 手感設計風格視覺語言
英文關鍵詞: hand touch, design style, visual languag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6下載:5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生活中可以發現愈來愈多強調手感特色的產品出現,透過媒體的傳達,這類手感產品通常都具有強調體驗、重視觸感,且具創作者與體驗者間的橋樑功能,甚至以傳遞人情味還有生活態度等情感訴求,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品味精神。手感產品有別於機器生產、量產化、低成本以及快速形成的製作思維,在市場上成為一個新的行銷元素,加上目前強調感性消費的時代,手感產品似乎含有很重的情感設計元素,是值得探討。本研究欲針對手感設計的定義,進行更深入的瞭解,並探究這風格的起源及運用,且如何在這多元風格組織的社會,實踐美學精神。
    研究方法分為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採文獻探討找出美術工藝運動所引起的設計風潮,追溯手感精神的時代關聯,並以日本工藝文化涵構精粹手感一詞的定義,配合現今消費市場的特性,找出手感設計的存在價值。第二階段以質性研究法為主,針對以手感特色為創作的藝術家和設計師進行訪談,配合案例分析加以結合文獻理論,期望重整出手感風格在設計手法上造形、色彩、質感的運用特色,並探索此構成元素轉化成視覺語言的可能性。最後在於第三階段將研究結果整理後進行創作,藉由創作成果詮釋手感風格運用於設計探索之存在價值。
    本研究之創作以「形態聯想組合法」架構將不同領域的分享及看法、相關案例的圖像、說明等眾多參考元素匯集成與手感設計風格相符之關鍵字,透過形態分析進而轉換成實際的設計語彙加注於設計理念之中;融入設計者本身的生活經驗進行暗箱式的篩選與組合,最後轉換成手感設計風格的產品與相關規劃。本研究重要結論如下:
    1. 手感設計在情感投射或是安慰的機能上,都能用較緩和、溫暖、自然的方式附著在各種形式的載體上,呈現出較良善單純的氛圍。
    2. 整理手感產品的資料可以找出符合手感精神的共通視覺元素,應用於創作方法時,能有明顯的依循方向主導調性。
    3. 手感設計所定義的風格取向結合了設計師、製造者與使用者的情感串聯,故成就了手感設計風格能以多元形式融入於當今生活的重要因素。
    4. 手感設計風格所主導的創作經驗,透過創新思維的設計形式,呈現出手感設計風格更具完整與多元的應用價值。

    Life can be found in more and more products emphasize the hand touch characteristics appear, conveyed through the media, such products generally have emphasized experience, attention to feel touch, and functions as a bridge between creators and ', even have to pass humane attitude to life, emotional demands, creating a unique taste of spirit. Feel different from the machine production, mass production, making the formation of low-cost and fast thinking, become an element of new marketing in the market, coupled with the current emphasis on perceptual consumption age, feel products seem to be very affective design element, is worth exploring. Definition of the research for the hand touch of the design for a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and explore the origins of this style and its application, and how in this multi-style organization social, practical aesthetics.
    Research methodology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first stage of mining art craft movement in literature discussion to find out the cause of wave design and associated back the feel of the times, and Japan technology definition of cultural essence of culvert structure feel,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oday's consumer market, and find out the value of handle is designed. Second stage dominated by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handle special features for the creation of artist and designer interviews, combined with case analysis combining literature theory, expects the restructuring step in style on the design technique using characteristics of shape, color, texture, and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elements into a visual language. Last is the phase III study results after finishing writing, through creative interpretation of handle styles applied to the value of design.
    This research of creation to "form Lenovo Group legitimate" schema will different area of share and the views, and related case of image, and description, many reference elements meeting integrated and hand touch design style match of keywords, through form analysis turn conversion into actual of design vocabulary raise Yu design concept in; into designers itself of life experience for black type of filter and combination, last conversion into hand touch design style of products and related planning. Important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design projects emotions on the function or comfort feel, with more ease, warmth and natural way in a variety of forms of attachment on the carrier, showing a good and simple atmosphere.
    2. finishing touch product data can be identified in line with the feel of common Visual elements of the spirit, when applied to creation methods, can be clearly followed the direction of a leading tone.
    3. style orientation defined by hand touch design combines the emotion of designers, manufacturers and users in-line, it makes hand touch design style to multiple forms into important factor in today's life.
    4. hand touch design style is the leading authoring experience, through the desig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design style with a more complete sense of release and the value of diversity

    誌謝......................................................I 摘要.....................................................II ABSTRACT................................................III 目錄......................................................V 表目錄...................................................IX 圖目錄....................................................X 第壹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背景動機......................................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目標....................................5 一、研究目的..............................................5 二、研究目標..............................................6 第貳章、文獻探討..........................................7 第一節、設計風格..........................................7 一、設計理解..............................................7 二、設計風格之要素.......................................11 三、設計風格之應用.......................................14 第二節、何謂手感.........................................16 一、手感的定義...........................................16 二、手感設計的特徵.......................................17 三、手感風格與藝術.......................................20 第三節、手感設計風格.....................................21 一、手感造形要素.........................................21 二、手感設計的文化特性...................................23 三、手感設計理念相關研究.................................25 第四節、本章總結.........................................30 第參章、研究方法與流程...................................31 第一節、研究方法.........................................31 一、文獻分析法...........................................31 二、深入訪談.............................................31 三、案例分析.............................................32 第二節、研究流程.........................................32 一、文獻資料蒐集探討.....................................34 二、深入訪談.............................................34 三、案例分析.............................................36 四、研究結果彙整.........................................37 五、設計創作與規劃.......................................38 第肆章、研究成果.........................................39 第一節、訪談結果與分析...................................39 一、手感的定義...........................................39 二、手感與設計...........................................42 三、創作之情感要素.......................................45 第二節、案例分析.........................................49 一、案例01:《ILIFE》手感設計-幸福樹留言插座 ........... 50 二、案例02:《ILIFE》手感設計-椪餅造型抱枕 ............. 52 三、案例03:CUCKOO生活創意用品-木叉箸................... 55 四、案例04:CUCKOO生活創意用品-藤蔓書籤 ................ 57 五、案例05:蘑菇BOODAY好布袋............................ 59 六、案例06:INBLOOOM印花樂藝術設計工作室-「美味台灣」餐墊 ........................................................ 61 七、案例07:CACHE-CACHE-刮刮樂創意萬用卡 - HEY, TELL YOU A SECRET.................................................. 63 八、案例08:森/CASA-京都開化堂手工茶筒.................. 65 九、案例09: K-株式會社 IRONY鐵壺....................... 68 十、案例10:能作 NOUSAKU- WIND BELLS風鈴 ............... 70 十一、案例11:高橋工藝 (TAKAHASHI CRAFT):KAKUDO/BAGEL PLATE木皿 .............................................. 72 十二、案例12:KAMASADA-PAPER WEIGHT : BIRD紙鎮 ......... 74 十三、案例13:KOIZUMI-小泉誠-ROCCO筷架 ................. 76 十四、案例14:RONEL JORDAAN羊毛石頭 .................... 77 十五、案例15: KARIN ERIKSSON字碗 ...................... 79 第三節、案例分析之比較...................................81 一、手感特色.............................................81 二、手感表達.............................................83 三、手感的情感訴求.......................................85 四、小結.................................................87 第伍章、創作成果解析.....................................89 第一節、創作理念.........................................89 一、手感特色.............................................89 二、手感表達.............................................89 三、手感的情感訴求.......................................90 第二節、創作方法與流程...................................90 一、觀察形態.............................................91 二、進行聯想.............................................93 三、組合轉換.............................................94 四、創作規劃.............................................95 第三節、創作成果.........................................95 一、產品設計.............................................95 二、包裝設計.............................................96 三、平面設計.............................................97 四、創作過程............................................100 五、設計最終成果........................................103 第陸章、綜合討論與建議..................................108 第一節、結論............................................108 一、文獻結論............................................108 二、訪談結論............................................109 三、案例分析結論........................................110 四、創作討論與結論......................................111 (一)、創作與研究比較分析................................111 (二)、主要結論..........................................113 第二節、未來研究方向建議................................113 參考文獻................................................115 附錄....................................................122 附錄一:「訪談具有手感創作經驗的─藝術家」訪談逐字稿....122 附錄二:「訪談具有手感創作經驗的─工藝家」訪談逐字稿....130 附錄三:「訪談具有手感創作經驗的─設計師」訪談逐字稿....138

    DesignWing(2012)。消逝中的手感經驗------設計師實作精神。上網時間:2012年2月8日。http://designwing8.blogspot.com/2012/02/by-designwing-google-search-eyal.html
    上羽康夫(1985)手部的機能和解剖。東京:金方堂。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編哲學委員會(1987)。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北京。
    王雅慧(2010)手工創意商品之特質及發展研究。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桃園。
    以傳統創新奢華Vertu總裁Perry Oosting專訪,上網時間:2011年11月23日。http://www.ljgiftness.com/business/detail/9
    台灣企劃塾(2005)。未來社會的十大趨勢。CNT台灣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上網時間:2011年3月10日。網址:http://www.kangyu.com.tw/modules/News/News_view_22.html
    史蒂芬.亞當斯(2005)美術與工藝鑑賞入門。王淑燕譯,臺北:果實出版。
    布麗斯克. Publisher(2007)The Ultimate Sashiko Sourcebook/手感和風刺子繡。譯:張家瑞,臺北:貓頭鷹出版。
    朱聖馨(2004)在方寸天地間論毫芒雕刻研究。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研究所,臺北
    何明泉、蔡子瑋(1994)設計之文化意義初探II,工業設計第84期, pp.32-37
    何懷碩(1984)風格的誕生。臺北:大地出版社。
    吳昭怡等(2006)手感經濟:感覺的時尚。臺北:天下雜誌。
    吳嘉偉(2006)從握持手感的人因工程面向初探滑鼠造形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新北市。
    吳憶玲(2010)設計與地方社區的連結思考,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台中市。
    宋佳穎(2006)手作創業王。臺北:數位人資訊。
    李佩玲等(2008)日本的手感設計。臺北:麥浩斯。
    李清榮(2007)手工品牌創作者之創造市場主流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臺北。
    周宏湘(1986)關於服裝手感的研究,絲綢,1986年07期
    周欣諭(2010)手感體驗設計導向之流行趨勢研究—以手作工藝為例。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研究所,台中市
    林承緯(2008)顏水龍的台灣工藝復興運動與柳宗悅生活工藝運動之比較研究。藝術評論,第18期,頁167-195。
    官政能(1995)產品物徑-設計創意之生成、發展與應用。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松井晴子(2008)手感住宅。臺北:三采文化。金石翻譯社。
    林亮萱(2007)手要認物-以體驗觀點探討手感文化消費之研究。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中。
    林崇巨集(2000)產品設計流程的模式分析與探討。2000年科技與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林崇巨集(2009)造型原理:造形與構成設計案例解析。臺北:全華圖書
    林崇宏(2010)設計概論-新設計理念的思考與解析。臺北:全華圖書。
    林媛婉(2004)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對台灣工藝的意義。《台灣工藝》,第19期, 13-25頁。南投縣。
    桑妹(2008)肥皂的歷史與起源,上網時間:2011年10月1日。http://blog.yam.com/ricedumpling/article/13639061
    邵祺邁(2006)。手感創意書,引領生活新風潮,《聯合報讀書人》上網時間:2012年3月20日。http://cubepress.pixnet.net/blog/post/23497619
    阿妮奇(2006)。不一樣的新經濟感。阿妮奇部落【Annie K's Blog】上網時間:2012年3月20日。http://blog.forlady.net/?p=305
    姚念周(2007)。五感行銷的時代。樞紐電子報。上網時間:2011年3月10日。網址:http://blog.biopharm.org.tw/sinew/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7&blogId=1
    洪莫愁(2006)印度宗教藝術的象徵符號《世界宗教學刊》卷期:7期
    紀玉君(2007)西班牙手作人。臺北:大塊。
    胡惠君(2007)具象與抽象之間保羅.克利的繪畫表現形式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術教育研究所,新竹。
    翁英惠(1986)造形原理。臺北:正文書局民。
    馬克.高貝(2010)感動70億人心,才是好設計,何霖譯。臺北:原點出版。
    張維勝(2009)日本物見遊-250個美意識物件的嚴選設計。臺北:麥浩斯出版。
    梅原猛(1996)共生と循環の哲學 :永遠を生きる。東京:小學館。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莊明振、陳俊智(1994)以概念學習模式解析中西座椅設計風格辨識的規則,《設計學報》,第3卷,第1期,pp.121-136。
    郭盈良(2008)視障者對於行動電話外觀造形與材質觸感之偏好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臺北市。
    陳卉婷、黃佳惠(2006)語言風格研究—以「國產乘用車Top10」汽車廣告標語為例。未出版之文章,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應用語言學,臺北。
    陳安妮(2008)提升慢活生活型態之產品設計。出版碩士論文,實踐大學產品與建築設計研究所,臺北。
    陳俊宏、楊東民(1999)視覺傳達設計概論。臺北:全華科技圖書。
    陳俊智(2001)以坐椅設計為例探討中西設計風格的認知與判斷。設計學報,第六卷,第二期。
    陳姿伶(2004)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台中市。
    陳麗雯(2007)工藝生活化之設計策略研究。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雲林縣。
    彭德中譯,星野克美編(1992)新消費文化剖析。臺北:遠流出版社。
    曾肅良(2008)藝術概論。臺北:三藝文化出版。
    曾聖益(2010)古代藝術觀念與唐宋書目藝術類的內容。國家圖書館館刊,九十九年第二期
    湖南工業大學科技學院,設計藝術概論電子教材,上網時間:2011年3月10日。http://www.hnut-d.com/jpkc/jxnr_dianzijiaocai1.html
    馮永華、楊裕富(2006)「設計風格」形成因素之研究。設計學報,第11卷,第3期,pp.99-115。
    黃英修(2005)從專家、風格到創造力的形成過程之認知行為探討。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新竹市。
    黃哲誠(2003)事業策略、產品設計策略、設計部門角色對新產品開發績,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中市。
    黃珮玲(2006)大專院校設計類科基礎繪畫課程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雲林縣。
    黃淑琴、賴志松(2008)「手感產品之價值與利益評價力分析」。聯大學報,第五卷,第1期,第159-179頁。
    黃淑琴、賴志松(2008)手感產品之價值與利益評價力分析。文化創意產業學術研討會暨高峰論壇。
    黃暐婷(2010)地中海香草商品創意包裝創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雲林縣。
    黃鈴池(2009)漢字合成字體造形風格因素之探討。台南科大學報,第二十八期,pp.53-72。
    楊屏玉(2010)漢語地區「Design」譯語之生成與發展變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研究所,台中縣。
    楊清田(2010)設計概論。臺北:全華圖書。
    楊裕富(2000)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臺北:田園城市文化公司。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臺北:揚智文化。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裡地桂子(2009)譯者黃筱威。和風經典設計100選。臺北:原點出版。
    詹明信(Fredric Jameson)(1990)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唐小兵譯。臺北:合志。
    廖榮盛(2006)論包裝設計與銷售心理 《包裝工程》,第27卷第4期, 280-281頁,290頁。重慶市
    漢典/感,上網時間:2011年10月1日。http://www.zdic.net/zd/zi/ZdicE6Zdic84Zdic9F.htm
    漢語詞典/手,上網時間:2011年10月1日。http://tw.18dao.net/%E6%BC%A2%E8%AA%9E%E8%A9%9E%E5%85%B8/%E6%89%8B
    漢語詞典/術,上網時間:2011年10月1日。http://tw.18dao.net/%E6%BC%A2%E8%AA%9E%E8%A9%9E%E5%85%B8/%E8%A1%93
    維基百科/建築風格,上網時間:2011年12月3日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B%BA%E7%AD%91%E9%A3%8E%E6%A0%BC
    維基百科/設計史,上網時間:2011年12月3日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8%AD%E8%A8%88%E5%8F%B2
    褚炫初、Henry Ho(2010)愛不釋手的理由:日本行銷包裝大師打造人氣商品的秘密。臺北:如何。
    劉宛育(2006)建築風格辨識觀點的轉換─數位風格的浮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劉維公(2006)風格社會。臺北:天下雜誌。
    劉維公(2007)風格競爭力。臺北:天下雜誌。
    劉豐安(2005) 設計媒材與風格的關聯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新竹。
    樋口孝之、宮崎清(2007)明治初期から中期の美術工芸振興活動にあらわれあた「意匠」概念,デザイン學研究,第54 期,pp.88。
    瑩(2010),手。觸感。尊嚴。 iPPOST‧副雜誌,上網時間:2011年12月3日http://ippost.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19.html
    蔡宗勳(2006)歡愉性商品設計研究。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雲林縣。
    蔡晉欣(2012)。物件、形體、時間的記憶交集 回收再現的手感震撼,信義居家/設計SHOW上網時間:2011年10月1日。http://living.sinyi.com.tw/article/34752217-78d5-3809-3bc2-0000041f4f87 Zakka是日
    諸葛鎧(2006)設計藝術學十講。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
    鄧成連(2003)市場形設計風格之塑造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91-2411-H-130-005-SSS),未出版。
    戴東尼(2008)中國傳統服飾中的「天人合一」。大紀元。上網時間:2011年12月3日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2/17/51060p.html
    謝宗榮(2004)台灣傳統工藝的現在與未來—從顏水龍先生的工藝思想談起。《台灣工藝》,第13期, 18-29頁。
    謝玫晃、管倖生(2011)形態聯想組合法應用於藝術商品設計。設計學報,16(4)57-73。
    蘇佩萱、黃婷琪(2010)手感品牌研究-以Yii竹編工藝品為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所,「創意文化與設計之交互性」視覺設計國際學術研討會。
    王則眾(2008)觸覺形態特徵對操作方向認知之關係。設計學報第 13 卷第 1 期 2008 年 3 月
    Chen, Kuohsiang and Charles L. Owen(1997).“Form Language and Style Description”, Design Studies, Vol. 18, No. 3, July, pp. 249-274.
    Doloughan, Fiona J.(2002).The language of reflective practice in art and design, Design Issues, Vol.18 No.2, pp.57-64.
    Owen, Charles(1990).Desig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for the 21st century, Design Studies, Vol.11No.4, pp.202-206.
    Raymond Williams(1976).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Rev. Ed, Oxford UP,NewYork.
    Simon, H. A. (1975). Style in design, in Proceed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Design Ed. W. E. Eder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New York).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