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官曉蔓
Kuan, Hsiao-Man
論文名稱: 第三屆全省客家民謠比賽研究
A Study of the Third Provincial Hakka Folk Song Competition
指導教授: 呂鈺秀
Lu, Yu-Hsiu
口試委員: 游素凰
Yu, Su-huang
許馨文
Hsu, Hsin-Wen
呂鈺秀
Lu, Yu-Hsiu
口試日期: 2021/07/22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3
中文關鍵詞: 客家民謠比賽客家音樂民歌採集中廣苗栗電臺客家民謠研進會《苗友(中原)》月刊
英文關鍵詞: The Provincial Hakka Folk Song Competition, Hakka music, The Folk Song Collection Movement, Miaoli radio station of China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Miaoli Hakka folk songs Research Association, “Miauyo (Chuangyuan)”Monthly
研究方法: 深度訪談法半結構式訪談法文獻分析法統計分析與樂曲分析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57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9下載:2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第三屆全省客家民謠比賽」作為課題,研究資料為1967年史惟亮與許常惠進行民歌採集運動之採錄成果,目前留存下來的全省客家民謠比賽錄音,存於《波昂東亞研究院臺灣音樂館藏》以及《許常惠教授民歌採集運動時期歷史錄音還原第二期計畫期末報告》兩批檔案中。這批錄音意義非凡,不但能夠忠實的還原當年的比賽,展現1960年代人們演唱客家歌謠以及比賽的盛況,更能具體幫助史學家了解1967年苗栗客家人的生活景況。
    本論文分為三部分撰寫,第一部分探討「第三屆全省客家民謠比賽」的歷史源流,並透過文獻的蒐集與比對,建構起1960年代苗栗客家山歌的發展狀況。第二部分為梳理民歌採集與全省客家民謠比賽之間的關係,並還原這場賽事的樣貌,以及刻劃比賽中的五種角色,主持人、評審、伴奏、參賽者以及觀眾。第三部分研究客家民謠決賽中的歌謠,以9位獲獎者演唱之曲調進行採譜分析,於歌詞結構與內容、虛字、襯字,以及節奏、音程、旋律等方面進行觀察,呈現客家民謠與社會背景之間的關係和客家音樂發展之脈絡。
    第三屆全省客家民謠比賽距今54年,是臺灣第一筆留下有聲資料的山歌比賽,本論文透過此錄音,追溯客家民謠比賽的源頭,並透過比賽的相關人物,型塑客家音樂活動的發展脈絡,呈現全省客家民謠比賽的社會背景與音樂變化,反映客家社會文化的轉變。

    The theme of this research is "The Third Provincial Hakka Folk Song Competition". The research data are the results of The Folk Song Collection Movement by Shih Wei-Liang and Hsu Tsang-Houei in 1967. The recordings of The Provincial Hakka Folk Song Competition are stored in two archives, namely, “Ostasien-Institut e.V. Bonn Collection of Taiwan Music” and “The Final Report of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Historical Recording of Hsu Tsang-Houei’s Folk Song Collection Movement”. These recording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y not only accurately restored the course of competition, in which showed the grand occasion of people of the 1960s singing Hakka songs, but also helped historians better understand the life of Hakka people of Miaoli in 1967.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focuses on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Third Provincial Hakka Folk Song Competition", and constructs the development of Miaoli Hakka folk song in the 1960s through literature collection and comparison. The second part outl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lk song collection and Hakka folk song competition; it unveils the course of the competition, and identifies the five roles that are involved: the moearater, the adjudicators, the accompanists, the competitors and the audience. The third part consists of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songs in the Hakka folk song finals. It involves an analysis of the tunes sung by the nine winners and observations of the lyrical structure and content; vocable; rhythm; intervallic relationship and melodic progression. It identifies how the Hakka folk songs are interlinked with the social background, which provides for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akka music.
    The Third Provincial Hakka Folk Song Competition has been arganitzed held 54 years and it is the first folk song competition in Taiwan to have left audio recordings. Through studying these recordings, this research traces back to the source of Hakka folk song competitions, and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levant roles in the competition, constructs the development of Hakka musical activities; presents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musical changes of The Provincial Hakka Folk Song Competition, and reflects the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Hakka societ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2 一、研究範圍 3 二、研究方法 7 第三節 文獻探討 10 一、民歌採集運動相關文獻 11 二、全省客家民謠比賽相關文獻 13 三、客家音樂相關文獻 14 四、客家文化相關文獻 16 第二章 全省客家民謠比賽之歷史源流與發展 18 第一節 1960年代苗栗客家音樂情形 18 一、戰後本土文化受到壓制 18 二、中國廣播公司苗栗廣播電臺 20 三、《苗友》月刊 22 四、苗栗縣客家民謠研進會 24 第二節 追溯苗栗客家民謠比賽之時間 26 一、1962年苗栗客家民謠比賽 29 二、1963年苗栗客家民謠比賽 29 三、1964年苗栗客家民謠比賽 32 四、1965年苗栗客家民謠比賽 33 五、1967年苗栗客家民謠比賽 34 第三節 苗栗客家民謠比賽的時代變化與影響 35 一、苗栗地區的客家民謠比賽 36 二、其他地區的民謠比賽 38 三、竹東鎮客家民謠比賽 39 第三章 探討第三屆全省客家民謠比賽內容 42 第一節 民歌採集之客家民謠比賽 42 一、採集全省客家民謠比賽之經過 43 二、比賽制度 46 三、賽程 48 第二節 客家民謠比賽中的人物身份 49 一、主持人 50 二、評審 52 三、樂師 55 四、最佳獎得主 58 第三節 參賽者的性別與社會觀感 60 一、臺灣客家女性地位 60 二、參賽者的性別 61 三、性別與客家民謠之關聯 62 第四章 分析客家民謠決賽歌謠 65 第一節 客家民謠之特色 65 一、客家民謠審美 65 二、語言風格 67 第二節 歌詞結構與內容 70 一、歌詞結構 70 二、歌詞框架 71 三、山歌歌詞內容 72 第三節 獲獎者曲目之音樂分析 75 一、虛字與襯字 75 二、曲調節奏與旋律 80 結論 88 參考文獻 91 附錄一 《東亞研究院檔》第三屆客家民謠比賽錄音資料表 99 附錄二 美樂唱片出版全省山歌比賽冠、亞軍唱片曲目一覽 113 附錄三 苗栗客家民謠比賽報紙資料 117 附錄四 1967與2018年山歌比賽之決賽者歌詞 125 附錄五 第三屆客家民謠比賽之9位優勝者唱曲採譜 131

    專書著作
    王友琴。《文革受難者-關於迫害、監禁和殺戮的尋訪實錄》電子版。香港:開放雜誌,2004。
    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台灣客家人新論》。臺北:臺原。1993。
    史惟亮。《論民歌》。臺北:幼獅文化。1967。
    竹東鎮公所。《107竹東天穿日:3/7-3/10個人組活動手冊》。新竹:竹東鎮公所。2018。
    何來美。《風霜‧歲月‧人情:苗栗百年人文軼事》。苗栗:苗縣文化,2001。
    何來美。《笑問客從何處來》。苗栗:苗縣文化,1995。
    吳道一。《中廣四十年》。中國廣播公司,1968。
    呂錦明、姜雲玉、謝宇威。《客家歌謠集II》。新北:客家委員會,2015。
    杜亞雄。《民族音樂學概論》。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2。
    林生傳。《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臺北:心理,2003。
    客家語分級教材編輯小組。《客家語拼音學習手冊。四縣腔)》。臺北:教育部,2016。
    胡泉雄。《客家民謠與唱好山歌的要訣》。臺北:育英,1980。
    苗栗市誌編纂委員會。《苗栗市誌》。苗栗:苗栗市公所,2015。
    范揚坤等編纂。《重修苗栗志 卷廿九 表演藝術志》。苗栗:苗縣府,2007。
    范楊坤主編。《流轉‧發聲:鈴鈴、美樂與遠東唱片目錄彙編》。宜蘭:藝術中心,2017。
    徐正光。《徘徊於族群與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臺北:正中,1991。
    徐亞湘、陳怡君。《賴碧霞客家山歌專題研究及影音保存計畫》。桃園:桃縣文化局,2004。
    秦孝儀主編。《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 卷三 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臺灣: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4。
    袁方。《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2002。
    張典婉。《台灣客家女性》。臺北:玉山社,2004。
    張淑玲。《臺北客家社區大學客家語教材》。臺北:北市客委會,2013。
    張翰璧主編;張維安總主編。《客家婦女與性別》。新竹:交大出版社,2019。
    梁榮茂、黃子堯、謝艾潔、鄭榮興。《臺灣客家族群史(學藝篇)》。南投:臺灣文獻館,2004。
    許常惠。《追尋民族音樂的根》。臺北:樂韻,再版,1987。
    許佩賢。《殖民地臺灣近代教育的鏡像:一九三〇年代臺灣的教育與社會》。臺北:衛城,2015。
    連瑞枝、莊英章。《客家‧女性與邊陲性》。臺北:南天,2010。
    陳怡君。《山歌好韻滋味長:賴碧霞與她的客家民歌天地》。桃園:桃縣文化局,2011。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2011。
    陳運棟。《客家人》。臺北:聯亞,1978。
    陳運棟。《重修苗栗縣志》。苗栗:苗縣府,2007。
    陳銀崑等編纂。《客家文化事典》。苗栗:苗栗縣文化觀光局,2014。
    黃新亞主修、鍾建英。《苗栗縣志》。臺北:成文,1983。
    黃裕元。《流風餘韻:唱片流行歌曲開臺史》。臺南:臺灣史博館,2014。
    楊兆禎。《台灣客家系民歌》。臺北:百科文化,1982。
    楊兆禎。《客家民謠:九腔十八調的研究》。新竹:新竹縣文化局。1974,20052。
    楊佈光。《客家民謠之研究》。臺北:樂韻,1983。
    楊秀菁、薛化元、李福鐘主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 七,新聞自由(1945-1960)》。臺北:國史館,2002。
    楊欽堯等。《不只是山歌──臺灣客家音樂的發展》。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新北:客家委員會,2018。
    葉蒼秀。《苗栗新聞憶往》。臺北:文津出版,2003。
    葉龍彥。《台灣唱片思想起1895-1999》。臺北:博揚文化,2001。
    劉新圓。《「山歌子」的即興》。臺北:中華日報,2001。
    潘海燕。《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湖北:武漢測繪科技大學,2000。
    潘淑滿。《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2003。
    鄭榮興、蘇秀婷、陳怡君。《賴碧霞客家民歌藝術》。臺中: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2010。
    鄭榮興。《臺灣客家音樂》。臺中:晨星,2004。
    黎許傳。《照說橡棋林:竹東老照片集》。新竹:竹縣文化,2000。
    賴碧霞。《台灣客家山歌-一個民間藝人的自述》。臺北:百科文化,1983。
    賴碧霞。《台灣客家民謠薪傳》。臺北:樂韻,1993。
    謝俊逢。《民族音樂論集》。臺北:全音,1994。
    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古亭書屋,1975。

    期刊與專文
    〈本刊徵求精選山歌及歌譜啟事〉。《苗友》vol.1 no.8(1963):20。
    〈周年的話〉。《苗友》vol.1 no.1(1963):2。
    〈客家歌的存地〉。《苗友》no.5(1962):2。
    〈新聞紙雜誌及書籍用紙節約辦法〉,《臺灣省政府公報》秋no. 68(1947):1067-1068。
    〈廣播無線電臺節目規範〉,《總統府公報》no.1083(1959):9-11。
    〈謝樹新提倡客家民謠〉。《中原》專刊(1969):22。
    上官下士。〈漫話山歌〉。《苗友》no.6(1962):10。
    丘延亮。〈現階段民歌工作的總報告〉。《草原》no.2(1968):54-88。
    古軍。〈聽後記〉。《苗友》no.5。(1962):12。
    史惟亮。〈我們的民歌手〉。《幼獅月刊》no.175(1967):82-83。
    史惟亮。〈涕淚滿衣裳的狂喜〉。《幼獅文藝》no.163(1967):51-53。
    史惟亮〈台灣山地民歌調查研究報告〉。《藝術學報》no.3(1968):88-110。
    林子晴。〈當代臺灣客家三大調的美感經驗:以竹東鎮客家山歌比賽與流行音樂為例〉。《藝術學研究》。no.18(2016):185-227。
    林平。〈戰後初年臺灣廣播之接收與重建(1945-1947)──以臺灣廣播電臺為中心〉。《臺灣學研究》no.8(2009):119-138。
    林正慧。〈戰後臺灣的客家成分與中原客家的形塑歷程〉。客委會補助(2011):1-124。
    林育辰。〈國民政府遷臺後臺灣推行國語運動之探討:1949-2003〉。《弘光學報》no.86(2020):89-105。
    客家委員會。〈105年度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調查研究〉(2017):1-220。
    孫建芳。〈漫談民謠歌唱比賽觀感〉。《苗友》no.6(1962):10。
    徐煥堂。〈廣播客語節目的現況與發展〉。《客家》no.49(1994):27-3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追尋歷史‧原音重現〉(2017):1-42。
    張強。〈客家文化傳揚者──謝樹新先生〉。《苗栗文獻》no.8(1993):151-154。
    許常惠〈本省民謠工作的歷史與現階段工作的總報告〉。《幼獅文藝》no.172(1968):47-50。
    許常惠〈臺灣民謠之研究〉。《中山學術文化集刊》no.3(1969):81-110。
    許馨文。〈戰後臺灣客家音樂的建制化歷程:以《中原(苗友)》月刊。1962-1981)的再現爲例〉。《民俗曲藝》。no.171(2011):121-179。
    黃均人。〈淺論音樂檔案的保存策略與方法:以《歐樂思──史惟亮檔案》的工作為例〉。《音樂研究》no.26(2017):31-69。
    煥堂。〈苗栗縣客家民謠比賽記實〉。《苗友》no.5(1962):10-11。
    歐陽荊。〈臺灣歌謠〉。《臺灣文獻》vol.21 no.2(1970):43。
    靜野。〈客家民謠大放異彩──兼記全省第三屆客家民謠比賽盛況〉。《中原》no.41(1967):15。
    戴麗雪。〈1968 年「民歌採集剪輯錄音」──客家系〈採茶歌〉、〈山歌仔〉研究〉。《音樂研究》no.30(2019):1-32。
    謝樹新。〈研究改進民謠〉。《苗友》no.8(1964):10-11。
    謝樹新。〈創刊、發展及其他〉。《苗友》vol.2 no.1(1963):4-5。

    報紙
    〈廣播臺長林忠今赴臺中接收〉。《臺灣新生報》1945年11月15日:第3版。
    〈臺灣省政府 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 佈告〉。《臺灣新生報》1949年5月19日:第1版。
    史惟亮。〈維也納的音樂節(上)〉。《聯合報》1962年6月20日:第8版。
    史惟亮。〈維也納的音樂節(中)〉。《聯合報》1962年6月21日:第8版。
    史惟亮。〈維也納的音樂節(續)〉。《聯合報》1962年6月23日:第8版。
    史惟亮。〈維也納的音樂節(續完)〉。《聯合報》1962年6月24日:第8版。
    許常惠。〈我們需要有自己的音樂──答史惟亮先生的公開信(上)〉。《聯合報》1962年7月10日:第8版。
    許常惠。〈我們需要有自己的音樂──答史惟亮先生的公開信(下)〉。《聯合報》1962年7月12日:第8版。
    〈苗縣十日舉辦 客家民謠比賽〉。《臺灣民聲日報》1963年2月7日:第4版。
    〈中廣苗栗電臺 舉辦客家民謠比賽〉。《臺灣民聲日報》1964年9月14日:第6版。
    〈全省首次客家民謠比賽 今在苗縣舉行 計有一百三十一人參加 中廣將做實況轉播〉。《臺灣民聲日報》1964年9月20日:第6版。
    〈苗栗昨舉行 山歌民謠賽〉。《聯合報》1964年9月21日:第2版。
    〈苗栗縣舉行山歌民謠賽 優勝名單揭曉〉。《臺灣民聲日報》1964年9月22日:第6版。
    〈紀念國父百年誕辰 中廣苗栗台舉辦 全省客家民謠比賽〉。《臺灣民聲日報》1965年10月28日:第5版。
    〈國父百年誕辰前夕文康活動進入高潮 苗縣舉行民謠歌唱比賽〉。《中華日報》1965年11月11日:第7版。
    〈文康賽起高潮 新竹彰化球賽揭曉 苗栗歌唱昨進入複賽〉、〈老夫妻唱山歌〉,《中華日報》1965年11月12日:第7版。
    〈中廣苗栗臺民謠賽揭曉〉、〈客家民謠歌唱兩組冠軍〉。《臺灣日報》1965年11月13日:第5版
    〈全省客家民謠歌唱賽 兩冠軍談唱山歌之益〉。《中華日報》1965年11月13日:第7版。
    〈客家民謠比賽成績昨揭曉〉。《臺灣民聲日報》1965年11月13日:第5版。
    〈苗縣萬人遊行 鐵牛鑼鼓五花八門 客家歌謠比賽成績揭曉〉。《臺灣民聲日報》1965年11月13日:第6版。
    〈竹東山歌比賽──萬餘民眾欣賞 預賽錄取五十三名〉。《聯合報》1966年2月10日:第6版。
    〈竹北歌唱比賽 今在新埔舉行〉。《聯合報》1966年3月27日:第6版。
    〈六縣歌手集苗 比賽客家民謠〉。《中華日報》1967年6月13日:第7版。
    〈客家民謠歌唱比賽昨在苗栗舉行男女選手二百餘人 頭份比賽葉運金膺第一〉、〈客家民謠賽花絮〉。《中華日報》1967年6月14日:第6版。
    〈全省客家民謠比賽 順利結束優勝選出 竹東黃金鳳獨占鰲頭〉、〈父女冠軍〉。《中華日報》1967年6月15日:第6版。
    〈客家民謠比賽 錄取名次揭曉〉。《中央日報》1967年6月15日:第6版。
    〈客家民謠賽 成績經評定 游春蘭徐木珍黃金鳳 三人均同列為第一名〉。《臺灣日報》1967年6月15日:第6版。
    〈山歌不俗不下流 旋律優美意無窮 簡介本屆客家民謠比賽三冠軍〉。《中華日報》1967年6月16日:第6版。
    朱向敢。〈掀起民族音樂高潮 願作無名英雄 重墾音樂園地〉。《臺灣新生報》1967年7月9日:第3版。
    朱向敢。〈重建我國民族音樂的構想草案 恢復民族自尊〉。《臺灣新生報》1967年7月10日:第3版。
    戴獨行。〈史惟亮深山訪民謠〉。《聯合報》1967年7月10日:第6版。
    朱向敢。〈攀山越野、櫛風沐雨 胼胝開闢、民謠之路〉。《臺灣新生報》1967年7月11日:第3版。
    朱向敢。〈採集民謠發揚文化 雙重任務一肩擔下──暑期育樂活動增設兩新隊 山巔海濱發掘民族之音〉。《臺灣新生報》1967年7月20日:第3版。
    〈民歌採集隊日記 決交由本報發表〉。《臺灣新生報》1967年7月20日:第3版。
    〈救國團兩個隊 出發採集民歌〉。《臺灣新生報》1967年7月22日:第3版。〈民謠採集西隊 昨收穫頗豐〉。《臺灣新生報》1967年7月23日:第3版。
    〈「民謠採集隊」西隊 由彰化抵高雄〉。《臺灣新生報》1967年7月24日:第3版。
    〈許常惠等抵屏東 採集山地民謠〉。《臺灣新生報》1967年7月25日:第3版。
    〈民謠蒐集西隊 昨抵水門 收穫頗豐〉。《臺灣新生報》1967年7月27日:第3版。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決定十點推行要項〉。《聯合報》1967年7月29日:第2版。
    許常惠。〈民取採集隊西隊日記〉。《臺灣新生報》1967年7月30日:第5版。
    許常惠。〈民歌採集隊西隊日記〉。《臺灣新生報》1967年8月2日:第5版。
    許常惠。〈民歌採集隊西隊日記〉。《臺灣新生報》1967年8月4日:第5版。
    〈環島民歌採集隊 兩隊返回台北──現正在分類整理中〉。《聯合報》1967年8月12日:第9版。
    許常惠。〈民歌採集隊西隊日記〉。《臺灣新生報》1967年8月22日:第5版。
    許常惠。〈民歌採集隊西隊日記〉。《臺灣新生報》1967年8月23日:第5版。
    史惟亮。〈民歌採集隊東隊日記〉。《臺灣新生報》1967年8月24日:第5版。
    史惟亮。〈民歌採集隊東隊日記〉。《臺灣新生報》1967年8月25日:第5版。
    〈台省民謠歌唱賽 各縣市初賽結束〉。《聯合報》1967年10月23日:第8版。
    〈中國民歌比賽 初賽昨完畢 錄取三十名〉。《聯合報》1967年11月11日:第5版。
    〈客家民謠比賽 成績業已揭曉〉。《臺灣民聲日報》1967年11月13日:第9版。
    〈苗縣今下午舉行 客家民謠歌唱賽〉。《臺灣民聲日報》1971年4月29日:第6版。
    〈苗客家民謠賽 觀眾空前盛況〉。《臺灣民聲日報》1971年10月21日:第6版。
    〈客家民謠賽 成績以評定〉。《臺灣民聲日報》1972年11月12日:第9版。
    何來美。〈台灣儒樂絕版藝人 王順能病逝〉。《聯合報》2000年3月30日:第19版。

    學位論文
    吳川鈴。〈台灣客家山歌的運用分析研究〉。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2011。
    吳思瑤。〈「竹東鎮客家山歌比賽」對於臺灣客家山歌發展之影響〉。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10。
    吳嘉瑜。〈史惟亮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89。
    林平。〈戰後臺灣廣播事業及其政治社會功能(1945-1962)──以中國廣播公司為中心〉。國立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
    林依辰。〈史惟亮德國檔案研究──紙質文件保存與影音紀錄〉。國立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3。
    林果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1。
    洪嘉吟。〈一九六〇年代臺東長光阿美族音樂研究──以《歐樂思──史惟亮檔案》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9。
    胡曉萍。〈「新竹縣竹東鎮天穿日客家山歌比賽」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2011。
    徐敏華。〈影響客家女性社會地位關鍵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碩士論文,2013。
    張怡仙。〈民歌五十六年銀哥採集運動始末及成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87。
    張莉涓。〈苗栗客家山歌研究──以頭份鎮、造橋鄉、頭屋鄉、公館鄉為例〉。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2008。
    張嘉文。〈客家傳統山歌三大調在花蓮地區的傳承與現況〉。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03。
    許懿云。〈台灣客家山歌的認知隱喻探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4。
    陳亭卉。〈許常惠的音樂行腳—「民歌採集運動」、「民族音樂調查隊」、「彰化縣民俗曲藝田野調查」之影音呈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
    陳信誼。〈《歐樂思—史惟亮檔案》中的1966年賽夏族音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9。
    黃詩尹。〈客家女性服飾與自我認同之研究──以苗栗錦水村為例〉。天主教輔仁大學碩士論文,2018。
    楊佈光。〈客家民謠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82。
    葉瓊枝。〈客家山歌歌詞研究──以數字為句首的山歌為例〉。國立中央大學,2009。
    廖珮如。〈「民歌採集」運動的再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2004。
    廖純瑩。〈移植與內化:五、六0年代臺語翻唱歌曲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7。
    劉榮昌。〈戰後客家流行音樂的發展與形構〉。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11。
    蔡儒箴。〈1967年卑南族的祭儀歌聲──《歐樂思──史惟亮檔案》錄音資料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9。
    羅筱蕓。〈傳統客家歌謠唱腔之研究──以畢業音樂會中傳統客家歌謠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2009。

    影音資料
    吳榮順。《許常惠教授民歌採集運動時期歷史錄音還原第二期計畫期末報告》。(宜蘭: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2009)。數位音檔。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民歌採集運動──呂錦明專訪》。2015。影音資料。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波昂東亞研究院臺灣音樂館藏》。2013。數位音檔。

    網路資料
    竹東山歌小旅行。〈重要通知109年竹東天穿日臺灣客家山歌比賽及系列活動「取消辦理」〉。https://www.facebook.com/Hakkafolksongs/posts/4236597116366250。(摘錄於March 3, 2021)。
    竹東鎮公所客家山歌專區。〈【公告】110年竹東天穿山歌賽。配合防疫。停辦〉。http://hcctt.twgov.mobi/iframcirculatedview.php?menu=2762&typeid=2762&circulated_id=2642。(摘錄於March 3, 2021)。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歐樂思所保存的民歌採集運動時期錄音帶〉。發佈於《開放博物館》https://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d3357255fd4a0a91ceb542fc13a10ae。(摘錄於September 23, 202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