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馨萱 Hsing-Hsuan ,Huang |
---|---|
論文名稱: |
從TIMSS 2003探討國中生科學學習成效和教室教學與氣氛及教師特質之關聯 A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room Instruction And Climate,Teacher Characteristics And Junior Students’ Scienc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from TIMSS 2003 |
指導教授: |
張永達
Chang, Yung-Ta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生命科學系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0 |
中文關鍵詞: | 國際數學與科學成就趨勢調查 、教室教學與氣氛 、教師特質 、科學態度 、科學成就 、學習成效 |
英文關鍵詞: | TIMSS, Classroom instruction and climate,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Attitude toward science, Science achievement, Learning effectivenes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31 下載: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利用描述性統計、相關及迴歸進行TIMSS 2003資料分析,探討教室教學與氣氛及教師特質與學生學習成效的關聯。研究結果發現:「學習氣氛」是對我國學生科學成就預測力最高的變項,其次為「教學氣氛」、「探究式教學頻率」和「測驗頻率」等,亦均有顯著預測力,教師特質變項對學生成就均無顯著預測力;對我國學生科學態度預測力最高的變項為「學習氣氛」及「教師對自然科學的態度」,其餘變項均無顯著預測力。
本研究亦比較我國與新加坡之差異,結果發現:新加坡教師使用探究式教學活動及資訊融入教學活動的頻率均較我國普遍,但與科學學習成效的關聯與我國無顯著差異。
本研究建議未來利用TIMSS資料庫探討影響科學態度的因素時,可朝向學生特質及個人感受教學頻率的方向進行研究,且可繼續與其他國家進行國際比較,以瞭解各國課室活動與其學生科學學習成效關聯之異同。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data from TIMSS 2003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room instruction and climate, teacher characteristic and junior student scienc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earning climate ” was the main variable item for expecting the student’s science learning achievement. The next variable items were “instructional climate ”and “the frequency of inquiry teaching”. Other variable items couldn’t expect the science learning achievement. The main variable item for expecting the science learning attitude was “learning climate”, other variable item were no correlation with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science.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with the TIMSS 2003 data from Singapore, an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 frequency of “inquiry teaching” in Singapore was higher than in Taiwan and Teachers in Singapore integrat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were more often than teachers in Taiwan. However, the correlation with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t.
There were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and science education in Taiwan: it is worth in the future study to study students’ attitude by caring about student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r frequency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y accepted. Further to do more comparative science educ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room instruction and junior student scienc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 different country.
一、中文部分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
王明源(1998)。台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實施教學評量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受榮(1995)。我國國民中小學教師效能感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何榮桂(2002)。臺灣省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第87期,頁22-31。
李雪莉(2000)。教師運用資訊網路能力調查。天下雜誌2000年教育特刊,94-102。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登隆(2003)。資訊融入專題導向學習對國小學生自然科學習態度與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碧珍、 蔡文煥(2003)。四年級學生在國際教育成就調查試測的數學成就表現,科學教育月刊,258,頁2-20。
林義修(2006)。趣味科學活動對學童學習成就與科學態度之影響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應用科學系碩士論文。
吳琪玉(2004)。探討我國八年級學生在TIMSS 1999與TIMSS 2003數學與科學之表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武典(1979)。國小班級氣氛的因素分析與追蹤研究。師大教育心理學報,12,133-156。
洪寶蓮(1987)。國中學生個人與環境因素對其學習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1,171-187。
侯政宏(1996)。探究式學法與講述式教學法在國中地球科學「太陽視運動」單元中學生學習成效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孝樸 (2004)。資訊融入教學的意義與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施貴善(2002)。探究式教學對理化學習環境及學生學習動機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美虹(2005)。TIMSS 2003臺灣國中二年級學生的科學成就極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科學教育月刊,282,2-40
侯怡如(2003)。由考試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國學生在TIMSS 1999的答題表現---生命科學部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
桂怡芬(1996)。自然科實作評量的效度探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洪振方(2003):探究式教學的歷史回顧與創造性探究模式之初探。高雄師大學報,2003,15,641-662 。
洪佳慧(2002)。由教科書內容與性別面向分析我國國二學生在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TIMSS-R)的學習表現-生命科學以及環境與資源議題部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志麟(1994)。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國詩(1996)。探究式教學法與講述式教學法在國中地球科學「星象」單元中學生學習成效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碩士論文。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柏璁(2002)。台中市國小自然科班級氣氛與學生對科學的態度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立琇(2006)。我國八年級學生在TIMSS 1999與TIMSS 2003科學成就與學生特質之趨勢研究——以生命科學部分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信夫(2004)。臺北市中等學校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試辦現況與實施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秀緞(2002)。高雄市國小六年級班級氣氛、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范遠郁(2005 )。他山之石-新加坡的師資培訓制度,關山工商學報,1卷,11-22頁。
黃光雄(1982):教學目標與評鑑。高雄市:復文書局。
黃淑卿 (2004)利用探究教學提昇國一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張秋男(2004)。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數理科表現升?或降?-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結果,國科會記者會新聞資料。
張殷榮(2001)。我國國中學生在國際測驗調查中科學學習成就影響因素之探討。科學教育月刊,244,5-10
張菊秀(1997)。「探究式學法」與「講述式教學法」在國中地球科學「氣象」單元中學生學習成效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科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碧娟(1997)。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
彭玉珍(2001)。高職餐飲管理科教師專業與教師效能之研究∼以台灣北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雪芳(2002)。國中學生對生物學的態度與相關變項之關係,科學教育學刊,10(1),頁1-20。
曾嘉琪(1996)。臺北市國民小學試辦「教學及評量改進班」之評鑑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銀興(2000)。傳統評量與新式評量之比較及國小教師對實施新式評量相關問題覺知情形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司維(2003)。資訊融入以專題為基礎之教學與學習對批判思考能力與意向影響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自然科教學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純英(1992)。國民中學新進教師輔導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佳容(2002)。我國國二學生在TIMSS-1999中之理化學習成就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竹景(2006)。從TIMSS 2003資料分析不同成就國家國小四年級受測學校科學教師之特質—以九國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鄭詩釧(1998)。國民小學班級經營氣氛、教室衝突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鄭麗華(2001)。以探究式實驗活動提升國二學生參與實驗活動及過程技能之行動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鄭如琳(2000)。國小教師實施「探究--建構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從「磁」的概念談起,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宏文(2001):高中學生進行開放式科學探究活動之個案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賴錦緣、吳正己、何榮桂(2001)。新加坡資訊科技建設計畫。資訊與教育雜誌,第81期,頁93-104。
盧美貴(1992)。班級氣氛與學習。載於吳清山、李錫津、莊貞銀、盧美貴等人合著:班級經營。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政道(2004)。台灣、香港與新加坡資訊教育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清華(2000)。美國初任教師輔導制度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民89,2卷,1期,79-102。
鍾紅柱(1983)。高中班級氣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茂發(1999)。中小學教師專業態度量表初探。中小學教師素質與評量研討會研討報告,39-55。
簡佳珍(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珮華(2000)。「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之抽樣設計。科學教育月刊,235,14-20。
羅珮華(2004)。從「第三次國際科學與數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TIMSS 1999)」結果探討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生特質的關係:七個國家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羅珮華(2003)。從TIMSS 1999探討國二學生的學習成就與學習時間及國家經濟能力之關係,科學教育月刊,256,頁3-11。
二、英文部分
Anderson,R.D.(2002)Reforming science teaching:What research says about inqury.Journal 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13(1),1-12.
Cheng-Tao Tsai(2004)。A Comparative Study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30(1):114-131。
Constantinos Papanastasiou(2004). Major influence on attitude toward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vol.10,No.3,pp.239-257
Cunniff, E. W.(1989). Leading students to optimal performance through motivation.(ERIC Document NO. ED 310306).
Federick L. S. & Joyce P. L. (1999). Computer Technology in Schools: What Teachers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 Journal Research on Computer in Education, 31(3), 305-325.
Hamachek, D. (1995). Psychology in teaching, learning, & growth. Boston:Allyn and Bacon.
J. Daniel House(2003).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and interest in science learning for adolescent students in Japan and the US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Media;2003;30,4
J. Daniel House(2000).Relationships between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and science achievement of adolescent in Hong Ko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Media;vol.27(3)
J. Daniel House(2002).The motivational effects of specific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computer use for science learning: Findings from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IM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Media;Vol.29(4)
Frances Lawrenz(1976).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12, 4, 433-437
Martin, M.O., Mullis, I.V.S., Gonzales, E.J., & Chrostowski, S.J. (2004). TIMSS 2003 International Science Report. Chestnut Hill. MA: TIMSS & PIPLS International Center, Boston College
Martin, M. O., Gregory, K. D., Stemler, S. E. (2000). TIMSS 1999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Report. Chestnut Hill, MA: Boston College.
Popham , W. J.(1987). The merits of measurement-driven instruction. Phi Delta Kappan 70(3) ,679-682.
Roblyer, M. D. & Edwards, J (2000).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2nd ED)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Wang, M.C., Haertel, G.D &Walberg. H.J. (1997). What Helps Students Learn? Spotlight on Student Success. LSS (the Laboratory for Student Success), No.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