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雨萍
論文名稱: 邦有常刑──以清朝懲治「邪教」的司法案件為中心
指導教授: 莊吉發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3
中文關鍵詞: 邪教民間秘密宗教黜邪崇正師巫邪術妖書妖言薩滿天主教弘陽(紅陽)教失察邪教發遣邊疆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03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9下載:6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研究重點擬以清朝懲治「邪教」的司法案件為中心,除緒論和結論外,本文共分為四大章。第二章〈政策與法律:邪教與相關律例的修訂〉指出清朝運用法律來維護儒家倫理是一種手段,藉由《都察院‧黜邪》例、《刑律‧賊盜‧造妖書妖言》及《禮律‧祭祀‧禁止師巫邪術》的纂修,以教化、打擊、隔離同時並進的模式,試圖正本清源,建立一個可以使帝國長治久安的防護網。在法律的防護網中,官方的標準是唯一衡量的尺,而律例是上面的刻度,合法與否決定其正統與異端、正祀與淫祠之分。

    第三章〈旗人與教案:從邪教案論大清律例「罰必當罪」的理念〉與第四章〈漢人與教案:從邪教案論大清律例「罰必當罪」的理念〉主要是做一個對比,比較旗人與漢人同犯教案時,清朝官方在立法及用刑上,是否按照行為的嚴重程度、社會危害性大小予以相應的懲罰。研究發現宗室、旗人、官員犯罪往往加重其刑,以示懲戒,屯居旗人及旗下家奴則比照民人一體辦理,並未享有特權。而犯案婦女無分老幼多不准收贖,犯案男子就算母老丁單或年逾六十,因是習教人犯,亦不准其留養收贖。就此而言,判決已較其他案件為重。而司法上影響特殊案件判刑輕重的關鍵,往往是皇帝的態度;至於一般案件中,判刑輕重與否,則取決於官員的態度。

    第五章〈邊疆是邪教徒的死域或重生地?〉在探討教案頻發的情況下,清朝政府採取隔離政策,將教犯發遣至邊疆,以免遺毒於內地。但發遣地並非一成不變,基於政策的考量、民族的不同、發遣地的秩序,以及能容留的遣犯人數,會對遣發地方加以調整。即使被發遣邊疆,官方仍難以完全禁絕教犯與外界往來,教犯在配所往往還是能繼續傳教,建立並維持邊疆與內地之間的聯繫,清朝將教犯發遣邊疆並未收到預期效果。

    清朝只將所謂的「正統」民間宗教納入管理,對於民間廣為流行的宗教,反而視為邪教進行取締,迫使其不得不轉入地下秘密傳教。其實民間秘密宗教的教義、儀式和組織常與世俗的社會生活和制度混合為一,而清朝官方對民間秘密宗教條例的修訂,始終重在取締,企圖萬法歸一,並未主動正面了解民間秘密宗教的本質,設法將其納為己用,或因應社會文化特性做調整。只是一味滅絕「異端」,將教眾逐至邊疆隔離,殊不知如此的行為亦是自絕於百姓,王法與信仰的衝突自然也在所難免,希冀藉由刑法帶來的長治久安,只能是鏡花水月。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01 第二節 文獻探討05 第三節 研究策略10 第二章 政策與法律:邪教與相關律例的修訂19 第一節 黜邪崇正:《都察院‧黜邪》例纂修與清帝思維21 第二節 妄談禍福:《刑律‧賊盜‧造妖書妖言》纂修與案例41 第三節 左道異端:《禮律‧祭祀‧禁止師巫邪術》纂修與政治因素54 第三章 旗人與教案:從邪教案論大清律例「罰必當罪」的理念87 第一節 旗人與薩滿:順治朝固山額真阿山案88 第二節 旗人與紅陽教:嘉慶朝宗室海康、慶遥案93 第三節 旗人與天主教:嘉慶朝德添賜案102 第四章 漢人與教案:從邪教案論大清律例「罰必當罪」的理念115 第一節 傳徒惑眾:漢人與紅陽教115 第二節 失察習教:官員避就徇隱130 第五章 死域或重生:邪教徒發遣邊疆及後續活動149 第一節 乾隆朝的邪教案與發遣149 第二節 嘉慶朝、道光朝的邪教案與發遣169 第六章 結論209 徵引書目213

    一、檔案資料
    1.《明清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1987)。
    2.《外紀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3.《軍機處檔.月摺包》(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4.《寄信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5.《剿滅逆番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6.《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7-1980)。
    7.《宮中檔乾隆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1988)
    8.《宮中檔嘉慶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影印本,
    未出版)
    9.《宮中檔道光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影印本,
    未出版)
    10.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乾隆朝上諭檔》(北京:檔案
    出版社,1991)。
    1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12.黎青等編,《清代秘密結社檔案輯印》(北京:言實出版社,
    1999)。
    13.劉子揚、張莉、任夢強、李莉等編,《清廷查辦秘密社會
    案》(北京:線裝書局,2006)。

    二、官書典籍
    1. 唐.長孫無忌等撰,劉俊文點校,《唐律疏議》(北京:中
    華書局,1983)。
    2.《大清律例》,收於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第331
    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3.《史料旬刊》(臺北:國風出版社,1963)
    4.《那文毅公奏議》(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
    5.《清太宗文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6.《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7.《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8.《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
    9.《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
    10.《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
    11.《雍正朝起居注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
    12.《清會典事例》(北京:中華書局,1991)。
    13. 清.文孚纂修,《欽定六部處分則例》(臺北:文海出版社,
    1966)。
    14. 清.王杰、阮元等編,《大雲輪請雨經結壇儀軌圖說》,
    著錄於《欽定秘殿珠林續編》,收於《故宮珍本叢刊》第
    436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15. 清.允祿等監修,《大清會典》(雍正朝) (臺北:文海出
    版社,1994-1995)。
    16.《欽定大清現行刑律》,收於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
    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17. 清.沈之奇撰,李俊、懷效鋒點校,《大清律輯註》(北
    京:法律出版社,1998)。
    18. 清.托津等奉敕纂,《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嘉慶朝) (臺
    北:文海出版社,1992-1993)。
    19. 清.吳坤修等編撰,郭成偉主編,《大清律例根原》 (上
    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
    20. 清.昭槤著,《嘯亭雜錄》,收於《筆記小說大觀續編》
    第二十四冊(臺北:新興書局,1961)。
    21. 清.姚雨薌原纂,胡仰山增輯,《大清律例會通新纂》(臺
    北:文海出版社,1964)。
    22. 清.章佳容安輯,《那文毅公初任直隸總督奏議》(臺北:
    文海出版社,1968)。
    23. 清.許槤、熊莪纂輯,何勤華、沈天水等點校,《刑部比
    照加減成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4. 清.崑岡等修,劉啟端等纂,《欽定大清會典事例》,收
    於《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第
    80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5. 清.黃育楩,《續刻破邪詳辯》,收於中國社科院歷史研
    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清史資料》第3輯(北京:中華書局,
    1982)。
    26. 清.薛允升著,黃靜嘉編校,《讀例存疑》重刊本(臺北:
    成文出版社,1970)。
    27. 清.劉錦藻撰,《清朝續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
    1963)。
    28. 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
    館,1986)。
    29. 清聖祖頒諭,清世宗譯釋,《聖諭廣訓》,收於《景印文
    淵閣四庫全書》第71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30. 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1963)。
    31. 清乾隆十二年奉敕撰,《欽定大清會典則例》,收於《景
    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2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
    32. 清仁宗撰,《御製文》(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嘉慶
    年間武英殿刊本)。
    33. 清道光二十五年所頒《大清律例存二十六卷》(臺北:國
    立故宮博物院藏)。
    34. 姜亞沙主編,《清刑部通行飭令匯存(全三冊)》(北京:新
    華書店,2005)。
    35. 馬建石、楊育棠主編,《大清律例通考校注》(北京:中
    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
    36. 劉海年、楊一凡主編,《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丙編 (北
    京:科學出版社,1994)。
    37. 戴逸、李文海主編,《清通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0)。

    三、專書著作
    1. 于本源,《清王朝的宗教政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1999)。
    2. 王戎笙主編,《清代全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
    3. 王經誦、王成儒著,《中國司法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
    版社,2006)。
    4. 沈大明,《《大清律例》與清代的社會控制》(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7)。
    5. 宋軍,《清代弘陽教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
    6. 邱麗娟,《清乾嘉道時期民間秘密宗教醫療傳教活動之研
    究》(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
    7. 馬西沙、韓秉方,《中國民間宗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1992)。
    8. 秦寶琦、孟超,《秘密結社與清代社會》(天津:天津古籍
    出版社,2008)。
    9. 莊吉發,《清史論集(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
    10. 莊吉發,《清史論集(四)》(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
    11. 莊吉發,《清史論集(五)》(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
    12. 莊吉發,《清史論集(六)》(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
    13. 莊吉發,《清史論集(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
    14. 莊吉發,《清史論集(十)》(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
    15. 莊吉發,《真空家鄉:清代民間秘密宗教史研究》(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2002)。
    16. 梁景之,《清代民間宗教與鄉土社會》(北京:社會科學
    文獻出版社,2004)。
    17. 曹新宇、宋軍、鮑齊著,〈第三卷.清代教門〉,收於譚
    松林主編,《中國秘密社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2)。
    18. 黃大受,《中國近代史(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
    19. 郭成偉,《中國古代邪教與恐怖犯罪問題研究》(北京:
    中國檢察出版社,2007)。
    20. 喻松青,《明清白蓮教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
    21. 陳登武,《從人間世到幽冥界》(臺北:五南出版社,2007)。
    22. 張晉藩主編,《清朝法制史》 (北京:法律出版社出版,
    1994)。
    23. 愛新覺羅‧瀛生,《老北京與滿族》(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5)。
    24. 愛新覺羅‧瀛生,《滿語雜識》(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
    25. 趙世瑜,《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北
    京:三聯書店,2002)。
    26. 劉正峰、周新國,《邪教的法律治理》(北京:社會科學
    文獻出版社,2012)。
    27. 劉厚生,《清代宮廷薩滿祭祀初探》(長春:吉林文史出
    版社,1992)。
    28. 鄭永華,《清代秘密教門治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29. 鄭秦,《清代法律制度研究》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
    社,2000)。
    30. 齊汝萱,《清代秘密宗教人物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
    社,2014)。
    31. 蔡娉婷,《規訓或懲罰:重審公案中的酷刑》,收於曾永義主編
    《古典文學研究輯刊》六編(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
    32. 濮文起,《中國民間秘密宗教辭典》(成都:四川辭書出
    版社,1996)。
    33.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臺北:里仁書局,1984)。
    34. (日)野上俊靜等著,釋聖嚴譯,《中國佛教史概說》(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
    35. (日)滋賀秀三等著,王亞新等譯,《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
    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36. (加)歐大年著,劉心勇等譯,《中國民間宗教教派研究》(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37. (法)杜德赫編,朱靜、耿昇譯,《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
    ─中國回憶錄》(河南:大象出版社,2001)。
    38. (美)D.布迪、C.莫里斯著,朱勇譯,《中華帝國的法律》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39. (美)塞雷納‧南達,《文化人類學》(西安:陝西人民教育
    出版社,1987)。
    40. William Alexander & George Henry Mason,〝Chine:scènes
    de la vie quotidienne au XVIIIème siècle〞(中國:在十
    八世紀的日常生活場景),1988.
    41. (日)羽田亨編,《滿和辭典》(臺北:學海出版社,1998)。
    42. (日)野口鐵郎,《明代白蓮教史の研究》(東京:雄山閣,
    1986)。

    四、期刊論文
    1. 王一樵,〈清朝乾嘉時期庶民社會的邪教恐懼與秩序危機:
    以檔案中的民間秘密宗教案件為中心〉,《政大史粹》,第
    20期(2011.6),頁95-139。
    2. 王雲紅,〈在流放地:論清代流放人犯的管理〉,《中國社
    會歷史評論》,第十一卷(2010),頁294-313。
    3. 王鍾翰,〈關于滿族形成中的幾個問題〉,《社會科學戰
    線》,1期(1981),頁129-136。
    4. 孔祥濤、孫先偉,〈清代治理民間秘密教門法律政策及措
    施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
    (2007),頁50-56。
    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撰,〈清代檔案與清史修撰〉,《清史
    研究》,第3期(2002.8),頁1-10。
    6. 方裕謹編選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嘉慶年間紅陽教案〉,《歷史
    檔案》,1期(2000),頁21-41。
    7. 方豪,〈清代旗人之信奉天主教與遭禁〉,《故宮文獻》,4:
    4(1973.9),頁1-24。
    8. 李育華,〈論中國古代監察制度中的施政體系〉,《陝西理
    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2(2005.5),頁42-48。
    9. 汪紅亮、陳剛俊,〈妖言與中晚明社會〉,《江西廣播電視
    大學學報》,第3期(2013),頁24-29。
    10. 呂麗,〈論《大清律例》“以例輔律”的體例原則〉,《吉
    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4期(1999.7),頁36-40。
    11. 周向陽,〈從邪教懲治個案看清代司法對立法的矯正〉,
    《雲南行政學院學報》,第3期(2009),頁152-154。
    12. 孟姝芳,〈清代雍正朝官員行政問責與處分機構之探
    究〉,《中州學刊》,第12期(2013.12),頁143-148。
    13. 林乾,〈《清會典》的歷次纂修與清代行政法制〉,《西南
    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1:2(2005.3),頁
    109-115。
    14. 姚暘,〈清代刑案律例與地方性法規關係探析〉,《安徽史
    學》,第3期(2009),頁13-21。
    15. 柏樺、劉更光,〈宗教與邪教――明清時期刑罰政治觀〉,
    《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3:1(2007.1),頁
    56-63。
    16. 馬釗,〈乾隆朝地方高級官員與查禁天主教活動〉,《清史
    研究》,第4期(1998),頁55-63。
    17. 陶立璠,〈清代宮廷的薩滿祭祀〉,《西北民族研究》,第
    1期(1992),頁221-232。
    18. 莊吉發,〈從取締民間秘密宗教律例的修訂看清代的政教
    關係〉,《第二屆中國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
    北:淡江大學歷史系主辦,1991)。
    19. 陳兆肆,〈清代永遠枷號刑考論〉,《清史研究》,第4期
    (2012),頁15-27。
    20. 常紅星,〈從《刑案匯覽》看法律層面的以儒攝佛〉,《樂
    山師範學院學報》,25:10(2010.10),頁66-70。
    21. 曾雨萍,〈近十年來兩岸明清民間秘密宗教研究之回顧與
    展望(1993-2003〉,《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32期(2004.6),
    169-190。
    22. 劉小萌,〈北京地區碑刻中的旗人史料〉,《文獻季刊》,
    第3期(2001.7),頁177-194。
    23. 劉平、唐雁超,〈清末民初秘密教門向會道門的轉變――
    以政府法令為視角的探討〉,《甘肅社會科學》,第2期
    (2009),頁1-5。
    24. 羅士傑,〈民間教派、宗教家庭與地方社會──以十七至
    十九世紀中葉浙江慶元姚氏家族為中心〉,《臺大歷史學
    報》,第56期(2015.12),頁87-132。
    25. 王信貴,〈清代後期官方對民間秘密宗教之政策(一八二
    一〜一九一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8)。
    26. 董至善,〈清朝社會控制之研究──以秘密社會判例為中
    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27. 周向陽,〈清代治理邪教犯罪研究(1644-1840年)〉,中國
    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博士論文(2008)。
    28. 錢錦宇,〈清代司法過程的制度悖論〉,《光明日報》,2010
    年09月14日,12版。2017年08月03日查詢。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0-
    09/14/nw.D110000gmrb_20100914_1-12.htm。

    下載圖示
    QR CODE